庶女芳菲 作者:夜雨惊荷(起点vip2015.02.25正文完结)
求太后的恩典,将粟乔表姐的孩子交给姑妈抚养。毕竟。。。。。。那是姑妈最后的血脉了,可思来想去,还是托付个寻常人家更好,免得那孩子有朝一日知道,反而是害了他。”
宝莲微微颔首:“奶奶考虑的是。其实,我也有一事想求奶奶。”
“你只管说就是。”
宝莲沉了沉心思,才道:“我和徐烨商量过,奶奶一人孤身上路,就算请了镖局的镖师们跟着,可我们夫妻俩终究难安心。所以。。。。。。”
宝莲犹豫了半天,狠下心道:“所以我们想跟了奶奶一同去泠童投奔姑爷。”
芳菲诧异:“那给徐烨说的差事怎么办?太太已经和舅爷商量好的,我一离京,你们夫妻就南下。”
宝莲笑道:“奶奶别急,您听我细说。起初知道这事儿,我们两口子高兴的日夜睡不着觉,只恨不得给太太和奶奶磕一百个头。但后来,我俩想了想,师爷的差事哪里是那么好当的?徐烨惯有些小聪明,然说到底,也终究不过是小聪明而已。人家县令老爷或许看在舅爷的面儿上款待我们一时,却未必能照拂一世。所以。。。。。。”
见宝莲支支吾吾的模样,芳菲忍不住笑骂道:“你跟我还打埋伏呢!快说,究竟怎么想的?”
宝莲忙陪笑道:“我们想,若姑爷身边也缺个人手,倒不如叫徐烨跟着去跑前跑后。”
芳菲没想到宝莲会有此主意,她想了想,才道:“这倒也没什么不可,左右你们夫妻俩的卖身契是迟早要给的。可你想好,泠童是穷山恶水之地,跟江南的富庶绝不相同。”
“奶奶都能陪着姑爷去吃苦,我们夫妻俩还怕什么?”宝莲笑眯眯道:“而且以后我还能陪着奶奶,就跟在家是一样的。”
芳菲心中欢喜,此后主仆二人更是一条心,同出力。
乃至后来泠童在芳菲经营下成了西北远近驰名的互市重镇,也离不开宝莲的一份心力。多少行商宁肯多走半天的路,都愿意去泠童落脚。不但因为那里客商云集,更因为在佟县令的治理下,物阜民安,十年前横行肆虐的盗匪少有影踪。
这且是后话,宝莲得了准信,当晚就告诉了徐烨,夫妻俩也没明着跟大伙儿说,但做起事来更加用心。大太太知道了消息当即把宝莲夫妻俩叫去,重赏不说,还认了宝莲做干女儿。
这可实在超出了芳菲与宝莲的意外。
宝莲只顾着高兴,芳菲却忍不住扑在大太太怀里:“太太待我这样,今后叫我如何报答呢?”
大太太揽了芳菲的肩膀笑道:“我们娘俩儿要还说这些,那我往昔疼你的情分可就都没意思了。宝莲在我跟前伺候五六年,我也当半个闺女一样看待。她能有个好归宿,我也跟着高兴。今后你们俩就相互扶持,就算没有我在身边,相信凭你们二人,再大的难事也困不住你们。”
这时的大太太心里就想怀里有只将要放飞的小鸟儿,虽然满心的不舍,可还是要打开笼子叫它远行。
☆、第378章、大结局
西边和南边一天一个好消息,先是卫明讳被追军堵在了紫阳岛。这里原本是水匪聚集的地方,后来朝廷剿灭过数次,总算还了当地百姓一方太平。不过听说那里尸骨太多,老百姓就算是在水上捕鱼,也都远远离了紫阳岛,怕晦气沾身。
卫明讳退无可退,被迫上了紫阳岛,朝廷的水军也不急着攻打,只是每日不定时的骚扰,弄的卫明讳疲于应付,几近崩溃。
而西边稍差些,赵武远不愧是领兵多年的老将,他一看清洪老将军的意图,连夜清减了部队,将那些惶恐不安,有投降征兆的小卒杀一儆百,还有不管教的,直接丢出了大营。
赵武远雷厉风行,倒是扼住了临阵脱逃的迹象,可他身边几个年轻心腹却越来越不满郭霭的做法,军中分作了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降。
朝廷又在这个当下联络上了西北游牧部落以及苗疆几位首领,这些边疆部落虽然不满朝廷多年的严苛税赋,但更不愿家门口频频战乱。加上朝廷释出好意,只要这几个部落联手起兵围剿郭霭的军队,朝廷愿意减免税赋,甚至还要给几个首领加官进爵。
这一番诱惑焉能不动人心?
没过多久,苗疆迎战,半个月后,西北三大部落联手,阻截赵家军的后方粮草。
郭霭焦头烂额,火气一上来,和赵武远吵了几架,二人间隙顿生。
甘露四年,郭霭暴病军中,赵武远递交了投降书,同年五月。卫明讳粮尽援绝,困死在紫阳岛中,据朝廷派人检查,当时卫明讳所剩兵马不过百余人而已,比照当时起兵三万众,真可谓是惨败。
逆贼诛罚,举国欢庆。
皇帝为此更改国号为天佑。寓意国家昌盛。乃是上天庇佑。且大赦天下,又开恩科。宫中更在此时传来喜讯,淑贵妃诞下二皇子。新晋封的美人焦氏也得了个健健康康,活泼可爱的小皇子。
皇后性秉温庄,度娴礼法,尽管宫中妃子多有受宠甚过她的。却从不妒忌残害皇嗣。淑贵妃从进宫起就帮着协理后宫,代为掌控凤印。然而等她生下二皇子以后,皇帝为平衡后宫,反而将凤印归还给了皇后。
宫中表面上尽是一派祥和,闵芳华也因侍奉有功。晋封为华妃,位列四妃之一,并深得圣恩。
闵朝宗从大理寺出来之后就再没有了出仕的机会。他几次托赖亲家周阁老帮着递奏折,可惜都是泥石入海。一去再无消息。
倒是闵云泽官运不错,成亲之后立即转入了户部,先从小吏坐起,因他平日谦虚谨慎,又有周阁老这个长辈照应着,户部的几位大人们自然愿意提携。没多久,他就从小小的主事成了七品的员外郎。
闵云泽的顶头上峰如今已经年过六旬,早有告老还乡的意思,只等着皇上开恩,给个体面的卸甲归田说法。如此一来,闵云泽再进一步也绝非难事。
闵朝宗心有不甘,他的俸禄没了。老太君又因为长子险些搅进谋逆反案中而大病了一场,族中三叔公召集各房亲眷,原是要声讨闵朝宗的,还是老太君一力承担下,并出银子给族中又买了大量的祭田,三叔公等才善罢甘休。只是这样一来,家里就捉襟见肘,尽管早有分家,但老太君还是发了话,每年往京城送去给大老爷的份子钱,先断了,什么时候赔补上公中的亏空,什么时候再给。
闵朝宗手中没银子,日日要看大太太的脸色,他如何能咽下这口气,遂找了个借口逃回老家去,一并随往的还有黄姨娘并香姨娘两个。
大太太乐的做甩手掌柜。
天佑四年,海内升平,物阜民丰,大太太已经抱了第二个小孙子,亲戚街坊都羡慕她是个有福气的。大太太心满意足,唯独惦念着还在远方的小女儿。
这一年,佟鹤轩进京述职,落脚在岳母家,大太太因没见芳菲跟来,心中难免失落。佟鹤轩趁机与舅兄商量,想接大太太往泠童住上一段日子。这可乐坏了大太太,不等闵云泽迟疑,她先应承了下来。往后数日便是收拾行装,虽然女婿称那边什么都不缺,但大太太哪里肯相信,一直笃定泠童那个地方穷,小女儿定是吃不好穿不好,不但买了衣裳绸缎,还有药材、点心,甚至芳菲爱用的调料也准备了十几个大包。
出京前夕,宫中华妃娘娘传来懿旨,请大太太进宫叙话。
这几年,闵芳华和大太太的感情越发疏远,一年也见不到几次。华妃的性子越发沉稳,说话做事也越发圆滑。如今宫里虽说瞧着是淑贵妃更得宠些,但实际上,皇上在华妃身上用心更多。
王贤妃是不顶用了,宫中现下正是三足鼎立,高丽皇后,贵妃娘娘,还有她闵芳华。
华妃倒是常常宣闵大奶奶进宫,大太太倒也没拦着,但闵大奶奶早从丈夫那里听说了婆婆和华妃之间的隔阂,所以十次宣召,闵大奶奶只去一二次。大太太知道缘由,反而十分欣慰。
婆婆要远行,听意思没有半年时间是不会回京的,闵大奶奶和丈夫一商量,这事儿怎么也要通禀华妃娘娘一声。遂在第二日递了进宫请安的折子。
闵家一向是无传召从不进宫,冷不防见娘家递了帖子,倒把华妃唬了一跳,连忙请了嫂子进宫说话。得知大太太的意图,华妃一宿未合眼,心里如同倒了五味瓶一般。等第二天天还不亮,就肿着眼睛和素茶查点小仓库。
皇上这几年赏她的东西不计其数,但王贤妃的日子不好过,华妃一半都添补了贤妃娘娘。
库房里剩下的要么都是稀世珍品,要么就是盖世奇珍。
华妃紧着挑那些最好的珠宝首饰,绫罗绸缎,也足足装载了两个大车。拉出宫的时候引来无数人侧目。
盛夏赤日,暑气蒸人,路上的行人恨不得都躲在树荫下,等天黑再赶路。佟鹤轩却归心似箭,车马只走大路,只在驿站歇脚,换水。喂马。买了干粮继续上路。
幸而大太太身子骨结实,佟鹤轩给大太太预备的车子又轻便又舒服,否则大太太还真架不住这种长途奔波。
一出胡家关。城镇间的距离陡然便是稀疏起来,有时他们走了整天也见不到一个留宿的地方,大太太起初还担心遇上什么劫匪强盗。可越往泠童方向走,前面追上的。后面赶上来的商队就越来越多。
大太太开始还以为是凑巧,谁知那些商队首领客气的有些近乎讨好。大太太才知人家全是冲了女婿去的。
大太太不免觉得面上有光,心里怡然。
等抵达了泠童城外,各色商队,驼队简直叫大太太瞧的眼花缭乱。黄发碧眼的外邦人三五成群,呜呜哇哇说的叫人听不懂,倒是礼貌客气。见了大太太的车队都避开让路。
富春是山清水秀之美,京城是繁华富庶之姿。在大太太心中原本该苦哈哈的泠童小城,如今反而叫人瞠目结舌。
佟鹤轩一进城,不管认识的或是不认识的,都从街道两边围上来问好,大太太坐在马车里瞧着,满心的骄傲。松雪并未嫁人,这些年一门心思侍奉大太太,她也最了解大太太。
“太太瞧,这街上尽是外邦人的铺子呢!”松雪指着好几家相连的铺子,果然卖的都是番邦奇货,京城里见都没见过的花样。
大太太笑道:“咱们家四姑奶奶来信常说这的好,我还不信,以为是她故意夸大了哄我,原来都是真的。”
“四姑奶奶本事大,太太没瞧这几年往咱们家送的节礼吗?都是又新奇又名贵,您原本还担心四姑奶奶吃苦,现在瞧,泠童比京城还热闹几分呢!”
大太太明知松雪是故意夸大了哄自己开心,却还是忍不住乐道:“那咱们就多住些日子,叫四姑奶奶领着咱们好好转悠转悠,回去也跟几位舅太太说说,叫她们眼馋!”
主仆俩正说,车队就停在城中一座大院外。
芳菲早领着宝莲等候在了门前,母女相见自然是泪水涟涟。大太太一手挽着芳菲,一手拉着宝莲,心中有数不尽的心里话,一时却不知从何说起。还是佟鹤轩笑着让了大伙儿进府。
大太太瞧着小女儿不但容貌更胜从前,腰身也更显丰腴,忙问:“我那小外孙子呢!”
芳菲才生下长子,小家伙虎头虎脑,没一刻消停,不像父亲也不像母亲。奶娘赶紧抱来小少爷,又白又胖,简直要暖化了大太太的心,抱在怀里就不肯撒开。
小家伙也争气,一声不哭,就是手脚忙个不停,一会儿要拽大太太的镯子,一会儿要揪松雪的荷包,每每得手就咯咯咯笑得欢快。
大太太在小女儿家住了下来,整日不是逗弄外孙,就是随了芳菲和宝莲在城中闲逛。泠童是个县城,原本人口也不多,尤其经过战乱后,简直是千疮百孔,人丁寥落。谁知佟鹤轩夫妻俩了以后,几年下来,城镇人口扩充了三倍不止,还有越来越多的商旅选择在这里安营扎寨。
天南海北的货物在此应有尽有,大太太甚至还遇上了富春赫赫有名的大宝商号的十三掌柜,这位掌柜的和闵家三叔公还有些亲戚关系,听说是个很高傲的人,而今见了大太太,却一口一个“婶子”叫的好不热络。
大太太乐不思蜀,足足在泠童住了一年,要不是儿子写了十几封家书请她回去,大太太还未必肯呢!
相距总是短暂,离别才更叫人伤心。
幸好大太太想的开,就是抱着小外孙舍不得撒手。小家伙也舍不得外祖母,白白嫩如藕节儿似的胖胳膊根本环不住大太太的脖子,却还要使劲儿搂。
芳菲只好答应,等过了年一开春,就领着小家伙回京走亲戚,大太太这才喜笑颜开。
。。。。。。
转眼又是三年,芳菲已经是子女双全,佟鹤轩政绩斐然,朝廷宣他回京述职,又有消息传来,说工部早有空缺,皇上始终未定人选,多半就是给他留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