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乱晋 作者:卓心(起点vip2012.12.14完结,帝王)





  司马蘅知道王后不待见自己,可偏偏就遇到了她,心中有些叫苦不迭:“许久未进宫来请安,所以今日里便来了一趟。”
  秋日已渐渐来临,那园中的桂花却是开了一些出来,王后伸手采下一瓣,放在鼻间闻了闻,这才又道:“倒是姐妹情深。”
  司马蘅只是微微一笑,并无答话,她是实在不知如何回答。
  王后似乎也没有让她回答的意思,只是又问:“听说和惠翁主与你同住将军府上?”
  司马蘅却是有些意外王后会突然问道刘瑗,据她所知,刘瑗来洛阳也有三月有余,宫中却是无一消息传来,说要见她。司马蘅在院中守孝一呆便三个月,而刘瑗也与她般,似无人问津般呆了三个月。
  司马蘅猜测这话的意思,然后回道:“然也。”
  王后便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司马蘅:“你可有听说,刘宣王公曾想把和惠翁主配以刘将军之事?”
  司马蘅抬头有些茫然的看了一眼王后:“是何时之事?怎么我从未听过?”她有些猜到王后说这话是何意思,不外乎就是想让她心里不舒服些。而她,偏偏不让她如意。
  王后听了司马蘅的话,也不为意只是一笑。然后又叹了一气:“若不是刘宣王公不懂事,做出叛乱这种大逆不道之事,说不定和惠翁主与刘将军却是能有所结果。唉,倒真真是委屈了和惠。因她父亲之事,再顾忌着国君的情绪,明知她在洛阳,却是不得召见。”
  司马蘅还是沉默着,这话她还真是不会接。
  王后说着,从手腕上退下一个晶莹的玉镯递给司马蘅:“刘将军倒是时常进宫,但我却是不便见他。这个,你就替我给和惠吧。也算一表以前对她喜爱之心,还望你替我传句话,让她好生等着,等国君气消了,自是会见她的。”
  司马蘅便上前,把镯子接了过来,应了声。
  对她恭敬的态度,王后却是有些满意的,便难得好心的说道:“有空便多进宫来吧,你们姐妹多多相聚,也算是一种天伦。”说着,又看了一眼司马蘅,却是笑了一声:“你们姐妹却是不一样的性子,若是贞夫人有你安静乖巧,怕是会更讨人喜爱。”
  司马蘅便抬着看向王后,回道:“阿姐也是好的,只是性子硬了些,还望王后娘娘多担待一些。”虽说有国君的宠爱,但这**中主权的还是王后娘娘,若是她有心为难一人,却是轻而易举的。司马蘅如此伏小做低,只是希望她可以对河东公主好一些。虽说不能让她喜爱,但至少不会去害她。
  王后听了,脸上笑意更浓:“我方才少说了一点,你不但乖巧,还很懂事。”


第九十三章 隐忍后的变化
更新时间2012…10…9 22:59:03  字数:2496

 刘瑗把司马蘅递给她的手镯接了过来,细看了下,然后却是冷笑一声,把镯子扔在了桌案上。力度之大,让司马蘅一度以为镯子会破掉。但最后,却幸好完好无损。
  刘瑗抬起头,不再理会那玉镯:“听说王后并不待见你,怎么你倒替她传起话来了?”
  司马蘅在她面前盘坐了下来:“你说过国君与王后也曾宠爱过你,怎么这会看到这镯子却不见你有半分高兴?”
  刘瑗有些不屑道:“高兴?这有何高兴的。她既没有放过我父,甚至我来洛阳城这么久也没有见过我。就这一个镯子能说明什么?不过是,偶尔无聊起的一点可怜之心罢了。我却是看得透了,人心不过如此。”
  刘瑗神态语气,都不是司马蘅所认识的那位有些骄傲的翁主。她如今的样子,更毫无第一次在寺中见到她时那样的娇弱。司马蘅已有三个月没有与她说过话,想不到如今她却成了这副模样。三个月的时间应该是磨灭了她最后的一点耐心与希望,如今只剩下满腔的怨恨。而这些怨恨最是能改变一人,让人变得面目全非。
  司马蘅不由得就想到了自己,她如今的样子,是不是也与刘瑗一样。全心全意的都是,那些愤愤不平之态?
  “如何,我那天对你所说的事,你考虑的如何?”刘瑗见司马蘅不语,却是一时无法猜透她的想法。她也不想猜透,她如今只关心她所提之事。
  司马蘅看着刘瑗的双眸:“你让我如何相信你?这并不是易事,虽说我如今行动自由,可每走一步,都有人看着。那些人虽没有光明正大,但暗藏着的定不会少数。”司马蘅想起,前几日里出门时,采采曾给她说过有人鬼鬼祟祟跟在她们身后的事情,那定就是看住她之人:“不要说出城,就是往城门方向而去一步,怕定就会被拦下来。而你,也是第一次来洛阳。对这里不熟悉不说,甚至也是身不由已,你又如何帮我?”
  这些话却是没有引起刘瑗一丝的激动,她很是平静,仿佛这些事情都不算问题:“多的我不说,就说一点。你说的这些话,难道我会不知道?我又不是蠢人,若没有把握,我又怎么会提出这样的事情来?呵呵,亏你还一副聪慧模样,却是笨的可以。”
  司马蘅只是道:“这事说起来太过匪夷所思,我有所怀疑也是正常。若你不能拿出一点让我信服的理由来,我是不会相信你的。这事说起来却是身关性命之事,我不得不谨慎。若是你蒙骗于我,到头来受到伤害的只能是我。”
  刘瑗咬了咬牙,似在苦苦的挣扎着,最后似作出了决定,她倾过身子附在司马蘅耳边道:“你家兄长在城中留有他的人,而这人些我能找到他们,并让他们与你联系。”
  司马蘅猛地睁大眼睛:“你确定?”
  刘瑗退回身子,对司马蘅的怀疑似有些不喜,她道:“若不是你一直不相信我,我却不想把这个说出来的,毕竟由我一人经手,却是更好一些。我让那些人与你取得联系,对我来说却是有更大的意外。”
  见刘瑗说话不似作伪,司马蘅心中已然相信。只是对她突然而来的这些神通广大,却很是疑惑。但她知道就算问出来,刘瑗也不会告诉她的。
  “那么,我若能见上他们一面,我便信你。”司马蘅站起了身子,与刘瑗的谈话结束。
  推开门出了院子,司马蘅的心才定了一些。刘瑗变得难于莫测,又是什么让她这样有底气,司马蘅都不得而知。她只是下意识的不想与刘瑗多谈,因她知道刘瑗之所以会这样做的目的,绝不是只是想让她离开刘曜身边这样简单。至于背后,还隐藏了什么,司马蘅一时之间却是无法想明白。
  但究竟是什么目的,司马蘅如今却是不管那么多了,只有离开,脱离这里,才能真正的帮到景文阿兄。才能真正的让汉王他们失算,如此才可以有一点机会在自己手中。不说报仇雪恨,最起码可以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
  司马蘅走后,进来的却是位仆妇,她面容有些憔悴,背也有些佝偻着。在这府中却是一点也不引人注意,因她这样的仆妇在大户人家并不少见。话又说回来,她的确是这府上的仆妇,没有人会怀疑她。
  “翁主。”她起了进来,朝刘瑗行了一礼,却是小声叫唤道。
  刘瑗抬起头看她,神情却是没有了方才那样的犀利,更多的却是有一些委屈:“杨母,这个司马蘅却是没有那么好糊弄的。”
  杨母跪了下来,边伸手收拾起桌案上的茶盅,边小声道:“若她真是愚笨的,定不会活到现在。如今,她却是要依附我们的,翁主不必太过在意。”
  刘瑗听了,便伸出手按住桌案上那只忙碌的枯燥苍老的手:“若不是有杨母你在,我怕是再也走不下去了。”
  那杨母听了,也有些伤感:“我们都是受过王公的恩德,一直无以为报。如今能替翁主做些事情,也却是让我们还了一些恩情。王公深谋远虑,若不是因刘曜这个意外,怕是已成了大业。”说到最后,却是深叹一气,满心的遗憾。
  听到这个,刘瑗更觉伤心:“父亲的智谋却是不在任何人之下,只是老天不开眼罢了。”
  “翁主。”杨母唤道:“翁主要小心一些,莫露了痕迹。如今王公的仇只能靠翁主了。如今没有任何人怀疑你,正是做事情的好机会。动作要快,若不然误了好时机,想再有行动却是难了。”
  刘瑗听了这话,重重的点了点头:“我明白,装模作样了这么久,绝不能功亏一篑。对了,杨母,你也要小心。绝不能让他们发现了我们的关系。”
  杨母道:“翁主放心吧。我在渭城时便在刘曜府上做事,如今更是因从那边过来的,府中的人对我都格外看重一些。我只要小心些,便不会让人怀疑的。”
  刘瑗那按住杨母的手便加重了两分:“如此便好。杨母,司马蘅要见司马睿那些在城中的旧侍卫,你帮我去把他们找来。”
  杨母皱了下眉头:“王公留下来的人在这城中并不是太多,但门路却还是有的。这事说起来虽难了些,但也是能做成的。只是也有些冒险,那司马蘅被看管的严,要偷偷见面实属不易。”
  “这个我自有办法,只是找了他们,杨母尽快告诉我。”刘瑗慎重道。
  杨母便点点头,然后把桌案上的茶盅那些往木案上一放,再施了一礼,便端着木案出了屋子。在院中却是遇到在刘瑗身边侍候的侍女丫头,杨母看到她时,便瞪了她一眼:“又跑到哪里去玩了。方才屋里的姑娘,想喝些热茶,却是找不到一个人影。若不是遇到我,怕这会她还渴着呢。你这丫头,就会偷懒。”
  那丫头听了,便忙告饶道:“嬷嬷饶了奴婢吧,下次再也不敢了。”
  杨母便把手上的木案往丫头手上一放:“再去泡些热茶送来罢。别看屋里的姑娘身份并不高贵,你们就小瞧了去,无论怎么样,人家也是将军的客,却是要尽心些。”
  那丫头听了便忙点头应诺,然后见杨母出了院子,便朝她的背影吐了吐舌头。最后才再转身出了院子,却是去泡茶了。


第九十四章 又见故人
更新时间2012…10…10 22:00:19  字数:2577

 “大哥。”身穿有些破旧衣裳,头发也是胡乱的披在背上的吕三推开小院的门,朝坐在院中发呆的楚伯,兴奋的道:“公主来了洛阳,她却无事矣,着实让人兴奋。我们终于也可以给公子一个交待了。”
  楚伯听了这话,却无一丝的兴奋,反而眉头皱得更是紧了,抬头看着笑得畅快的吕三道:“公主如今在刘曜的手上,说无事还早着呢,他们那些汉人还不知会有些什么诡计在暗算着,我可不相信他们会那么好心就救了公主。”
  吕三抓了抓头发,有些不解道:“会有什么诡计?”
  楚伯站了起来:“只有等公子示下,才能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最近你也不要乱去走动,免得被人认出,多了一层麻烦事。”
  吕三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那消息可还要打听?”
  “如今知道公主在将军府,她暂时是安全的,一进半刻不会有什么事。便先不去打听了,等公子的话传来了再作打算。”楚伯思虑了下,然后郑重的道。
  就在这时,却是有人敲了敲院子的木门。楚伯与吕三忙噤了言,然后有些谨慎的对视了一眼。
  这一日,刘瑗走进司马蘅的屋里:“听府里的侍人说,你前几日从外面带回来的点心味道很是不错。我也想去尝尝,你带我去可好?”
  司马蘅看了一眼刘瑗:“外面茶馆里便有的,你想吃,大可让侍人去买来,又何必多走一趟?”
  刘瑗眼也不抬一下:“府里闷的很,趁这机会出去走走也是好的。你不带就算了,我一人去也可以。”
  这样一来,司马蘅倒是不好再说什么,于是便点了点应允了。
  两人从院子里出来,便遇到到正要出去的刘曜,他若不是被国君召进宫里时,便会留在府中歇息,也很少出去。
  这时见他身穿白袍似要出去,但看样子并不是进宫,看到他,刘瑗忙迎了上去:“永明阿兄,你要去往何处?”
  刘曜看了她们两人一眼:“有友人相邀,出去吃些酒。”又问:“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刘瑗眉头皱了皱:“白日里吃酒?看来永明阿兄的那朋友定不什么好样子的,你可要少于他相处。”
  刘曜听了便只是笑笑,并不为意。
  刘瑗又道:“我听说外面有间茶馆的点心不错,正好清河公主去过,便让她带我前去品尝一翻。”
  刘曜听了却是有些意外,也难怪如此。刘瑗与司马蘅并不友好,两人今日里一块出去却是从未见过,着实稀奇的很。他又看了一眼沉默的司马蘅,问道:“可是南街里的那间茶馆?”
  司马蘅回忆了下,然后道:“似乎是那里。”
  刘曜一听,便点点头:“倒也巧了,我与友人正好相约在那里。这样,我们便一块同去罢。”
  司马蘅看了一眼刘瑗,见她听了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