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翼 作者:青镜晓颜(晋江2013-12-13完结)





带来的结果是,这次抛跳看得观众都情不自禁地想大喝一声:爽!
  从进入到抛出、落地,全部一气呵成,中间毫无滞涩,虽然俄式抛跳技术在高度远度方面有劣势,但是进入速度快,出手初速度快,甩出去的距离也是相当惊人的。
  更出色的是,袁婧不但完美都站住了,那一瞬间,还正好与大提琴扣弦打出的低沉节目重合,虽然这是法伦设计的想要达到的效果,但由于难度实在太高,YL自练习这套节目以来,历经亚锦赛、全锦赛、大奖赛和这次中国站,加上平时无数次练习,还是头一次做到这一点。
  所以连稳重如宋江川都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好!”更不要说观众了。
  接下来是《公主之舞》选段安排的第三个技术动作,连跳3S2T2T。大概是连续完成了两个高难度动作,袁婧的体力消耗过快,第二跳时落冰不好,第三跳明显翻身且周数不足。
  好在法伦的修改版在这里安排李昂迅速上前,他的体力、滑行技术都比袁婧好,拉着她滑,可以最大限度的掩饰袁婧体力不足之后的严重降速。
  而且音乐中,魔王也“出场”了,斯特拉文斯基本来就擅长这种奇诡恐怖的风格,虽然观众看不到这位反派BOSS的形象,但是能听得到,能看到公主对他的惊恐——可怜的公主,大概是真吓坏了吧,连腿都在打颤了,逃跑都不是那么利索了,可不就被魔王抓住了吗?
  在这一段,一共安排四个技术动作,两个托举,单人联合旋转以及单跳3T,除了开场的3A之外,这是YL第二个容易出问题的部分,袁婧不是力量型选手,跳跃特别容易给人软绵绵的感觉,尤其这次还有李昂这个参照物,李昂跳跃有个优点,那就是起跳果断不犹豫,力量感强、进入速度快,高度远度兼具,虽然如果不在状态会摔得比较惨,但成功的话,非常赏心悦目。对比之下,袁婧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低空飞过,纯转速党而且继续存周。
  不过考虑到他们本套节目上了两种三周,这种发挥是可以理解的。另外单人联合旋转同样也是袁婧拖了后腿,速度起不来,明显与李昂不同步。
  现在,到了见真章的最后两个章节,其实算作一个章节也成,因为音乐剪辑的好,从《催眠组》到《终曲》,音乐如涓涓细流,慢慢汇合、扩大,最后汇集成不可阻挡的洪流,浩荡而去,这也是《火鸟》最耳熟能详的选段。
  如果YL能滑好这一段,他们前面犯下的那些失误,就只不过是小失误,瑕不掩瑜。如果辜负了这么华彩的音乐,那么他们的PCS档次,将被裁判们重新审视,或许将就此被钉上“二流”的标签。
  袁婧的左手被李昂紧紧牵着,她能感觉到他的手心在出汗,因为他马上要松开了:《催眠曲》部分头一个动作就是直线步,昨天短节目就是因为他滑High了没控制好速度,使得定级跌至一级;亚锦赛那次是她用刃不清,全锦赛是不合乐,大奖赛更惨,由于3S2T2T摔了一跤,几乎全场都在赶音乐,越赶越拉得远,赶到这里两人都累得够呛,只能做到哪里算哪里,结果可想而知。
  这次,他们占据地理之利,状态正好,老天也似乎眷顾了他们,至少李昂松手的那一瞬间,他从袁婧脸上看到的,和袁婧从他脸上看到的,都一样的自信。
  已经练过那么多次,重复到闭着眼睛都知道下一步是迈腿还是举手,或者既动腿又动手,那么没有道理滑不下来,练习中那么多次成功,难道是假的?
  原版XL一开始被看做是WH的接班人,并不是因为难度——原版XL并不是以难度出名的,他们是组队三年多,已经拿到世青赛冠军之后才开始练习双四的,HZ可是组队第二年就急火火地跟双四卯上了——而是因为动作成功率高,动作质量高,颇似得到了WH真传,虽然XL不是WH带出来的。
  即使是现在,年轻一辈中,也没有一对选手可以做到。
  现在,李昂想把这种技术扎实,心理过硬的优点,移植到YL这里。
  前四个字目前只是计划,技术要一个个地攻,基础要慢慢打,急不得。但后四个字,已经有影子了。
  至少在这次中国站上,每次李昂望向袁婧,袁婧的脸上就从未露出过找到惊慌、急躁、懊悔的表情。很久之后,他才知,袁婧一开始也并不是他以为的那样自信,而是看到他脸上的笃定,才吃了定心丸——出了什么事,还有他托底,这是亚锦赛之前他亲口说的。
  至于到底是谁先有信心谁更有信心,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他成全了袁婧还是袁婧成全了他……已经无关紧要了。
  那段直线步最终被定为三级,法伦的编排也就是三级,四级步伐成年组目前只有WH、FL拿到过。
  重新手牵手,YL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绕场压步,因为黑管已经开始,下一句,代表胜利的圆号就要奏响《终曲》的主旋律。
  他们的抛3F起抛要正好压在小提琴部的重心上,自然,这个艰巨的任务再一次交给了李昂,他不但要考虑到袁婧的准备情况,还要综合考虑他们滑行的位置,以及音乐的配合,稍有不慎,就会失误。
  这次是与抛3A完全不同的起抛,不是面对面,而是面对背,李昂站在袁婧背后,双手扶在袁婧的胯骨上,当他把袁婧身体放低,袁婧就知道他接下来要准备抛了,果然,下一个动作就是借转身,将她猛然抛出,与此同时,袁婧自己右脚点冰,快马加鞭,自己再给自己一个推力,腾空得更高,更远,完成空中三周更加游刃有余。
  落冰,正好,提琴部又拉出一个重音。
  Perfect!漂亮!
  解说员们如是评价,观众们亦如是想。
  最后的编排步伐以及双人联合旋转,正如音乐一样,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如一江春水,汪洋肆意,不可阻挡。
  在赛后记者撰写的新闻,配发的照片选取了YL编排步伐中的双人燕式步那一段,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画面中心的YL两人,姿态漂亮,表情到位。
  再仔细看,观众席上的人们已经陆续起立鼓掌——此时离节目结束还有大约一分钟,YL的编排还有一个托举、一个双人联合旋转没有完成,但观众已经被这对年轻组合的表现折服!
  起立鼓掌,在花样滑冰赛场上,是观众给予选手最高等级的赞美与褒扬,全场观众起立鼓掌,这种待遇,在国家队年轻一辈选手里,之前只有HZ和TY获得过。                    
作者有话要说:  




☆、舞

  今天是属于中国双人滑的日子。
  中国站结束了,中国冰迷心满意足了。
  虽然男女单和冰舞或者因为意外,或者因为一如既往,悲剧地倒在了总决赛门外,有强势的双人,他们已经很满足了。
  领奖台上,站着两对中国双人滑选手——WH和FL分列一二位,中国第三对组合YL获得第五名,若不是他们的PCS相比WM、SC低太多,也许领奖台上就是三对中国选手了,那将是中国站自设立以来,最美好的领奖台,没有之一。不过今天这样,3对选手全进了表演滑,也非常让人激动了。
  赛后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插曲,YL今年由于比赛少,并没有编表演滑,无论是他们还是宋江川也没有想到能进前五名,而去年备受好评的《Tonight I Wanna Cry》服装已经不合身,YL原本是打算把自己的短节目再滑一遍的,但在冰迷们的强烈要求下,换成了自由滑《火鸟》。
  表演滑的难度照例是不会与正式比赛一样的,但表演滑中选手也更加放得开,艺术表现、现场效果往往较正式比赛更好。
  YL今天便是如此,在全场熄灯,只有一束追光照在他们身上,今天的灯光师绝对要得好评,灯光的颜色,亮度,都与YL的节目配合的丝丝入扣。《公主之舞》的是温柔的暖色——袁婧一年多的舞蹈训练真的没有白流汗,在这里能看出训练成果了,至少那架子摆得像模像样,而李昂将近八年的芭蕾舞功底在这里更是赢得了一致称赞:从头到脚这条线始终保持得很漂亮,不是刘元凯那种僵直,双肩、双臂、双手有力、到位、优美;《魔王之舞》是一阵“群魔乱舞”的灯光,YL的脚步也变得踉跄,李昂将速度加得很快,拖得袁婧都有些“东倒西歪”了,正式比赛的时候,袁婧脚下很出了几个篓子,这正是裁判给YL的衔接分偏低的原因,不过,放在节目里,一点也不违和;到《终曲》,灯光自然是配以红色,让袁婧的红色舞裙红得更加耀眼夺目,当李昂托着她,而她双臂从观众席滑过时,全场报以狂热的欢呼与掌声,袁婧双臂似飞鸟一般振翅,这是比赛成套中没有的,下一个动作联合旋转又是燕式进入的,李昂也用了同样的振翅动作,仿佛是回应袁婧刚刚的举动,这依然是比赛成套中没有的动作。
  于是,YL的表演滑版《火鸟》还把斯特拉文斯基的节目演绎出了“在天愿作比翼鸟”的新理解,虽然隐隐有一丝模仿WH《生死相随》的感觉,他们却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WH的更沉重,更有宿命感;YL因为年轻,“冲劲”更大,两种风格各有千秋,可以算是相同题材的不同演绎了。
  所以,《火鸟》是一套非常实用、功利的好节目,在这里,“功利”一词无贬义,因为它的确是一套适合没名气选手打响名气、迅速上位的好节目,编舞没有安排考验选手能力的技术编排,还在编排中,巧妙地掩饰了他们的短板;音乐是名曲,不难理解,还能够非常好地烘托气氛。相比YL去年的《春天协奏曲》何止升级一个档次,所以宋江川在TY被《夜之幽灵》坑死的时候,依然认为法伦是一位好编舞,对得起他们付出的价钱,《火鸟》就是证明。
  不知QL,曲蕊有没有后悔?如果他们来滑《火鸟》,也许也能像YL这样一鸣惊人吧。
  随着全场大灯次第亮起,中国站赛后答谢表演也结束了,有两对选手已经确定进入总决赛,即中国的一二双WH与FL。老三TY如果在最后一站法国站里拿到牌子,也将进入总决赛。参加法国站的另外两对中国选手HZ和QL前一站成绩分别是第五和第六,总之,已经无缘总决赛,但他们的法国站表现将极有可能作为四大洲选拔的重要参考依据。
  YL在中国站以黑马姿态异军突起,那么,国家队双人小双们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哪怕像去年那样WH和FL都不去四大洲,但四大洲总共也就三个名额,可候选却有TY、HZ、QL、YL四对选手。
  其中,QL是最有可能被挤下来的。即使没有看到YL在答谢表演上的倾情演绎,只看他们的比赛成套就足够感觉到危机了。
  李昂这人的派头一向摆得十足,所以人送外号“李大公子”,曲蕊总觉得这里面暗含讽刺,但现在她知道了,人家不是装13,人家是真13。
  其实仔细一想也知道,得过世青赛冠军的选手,即使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怎么也该有两把刷子的;而且一直以来教练们对李昂的评价并不亚于夏宜姿,夏宜姿的实力……人家中途转女单,照样完爆曲蕊。
  带着这样的认知,在法国站开始之前最后的时间里,QL都在努力地训练训练再训练,加码加码再加码。只是,练习的次数越多,曲蕊心中的不安并未减少,反有增多的趋势。
  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宋江川露出笑容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但曲蕊自己知道自己的差距有多大——与他们共用一块冰场的是宋家军目前的老大TY,而且舞蹈训练,TY也与他们一块儿,宋江川是不是故意的曲蕊不知道,但是她倾向于认为是的。
  TY的优点,正是QL现在的缺点——动作舒展优美。
  由于两套节目都不是舞曲,TY是跟着QL一起学华尔兹——这种舞往简单了说就是转圈圈,练功房里安装着落地镜,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清晰地被镜子记录了下来,俞攀微微低头,谭佳颐微微抬头,两人视线始终相连,却又不是QL那样只会你看我我看你,因为这样就没法看路了,练功房虽宽敞,也有边界的,就是那种余光可以看到的范围,有时候因为动作的关系,两人视线正好撞上,也处理得自然多了,以TY的目前的默契程度,看对方的表情猜测搭档现在是吃力还是游刃有余,下一步是严格照编排来还是想来点小发挥,一点问题没有,而且,除了表情交流,跳华尔兹舞,还可以有着丰富的肢体交流。最后,站在陆地上,底盘自然比在冰上把得稳,俞攀不用将那么多精力放在平衡上,动作幅度可以更大,自然也就更好看,比如现在这个连续后退兼转身,两人看似不经意的步伐,两人前进后退的步幅却刚刚好,俞攀退得不多一点,谭佳颐迈得不多一分,每次落脚,都是大小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