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翼 作者:青镜晓颜(晋江2013-12-13完结)
黄子希说:“宋指导那里练双人的挺多的,不过我记得现在都是搭配好了的,上哪找男伴配给她?”
易明晶嘿嘿一笑:“说起来还算是咱们的熟人呢——陆斯,他也是才转双人。”
黄子希还在努力地回忆,刘元凯已经想起来了:“黑龙江那边的,前年比过全青赛男单。”
易明晶一拍大腿:“没错,就是他,他不是有个外号叫白肉肉——不过,他那小身板,举得动曲蕊吗……不但是他,那边怎么净是小个子,鲍博就不说了,这次JGP跟大黄你一起出去的李峻林个子也不高,说起来他还是那边的大师兄呢。”
黄子希没接话头,心中升起一种不好的预感:宋江川也许根本没把曲蕊和陆斯当回事,看着个子配得上就让他们组队了,并没有为他们的将来考虑太多。但这也难怪,他手下直接负责的就有四五对,还不算整个教练组带的人,加上曲蕊和陆斯都不是开始就练双人的选手,刚刚成队的QL组合,前途……实在难以预测。
沉思的功夫,易明晶已经转了话题:“大个儿,你最近怎么经常请假啊?有什么事吗?”
刘元凯叹了一口气:“我家那片地儿要拆迁了,家里什么都乱糟糟的。”
“哦,过段时间就好了。”表兄弟齐声安慰他,易明晶还追问他新家在哪里,黄子希却能感觉到,让刘元凯心绪不宁的,绝不止拆迁而已。
他烦恼的,乃是竞技状态的长久止步不前。
虽然开始选择竞技体育这条路的时候,大家都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就算当不了第一也能当第二。但走下去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有这么大,天赋、悟性、运气……。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无情,这是再多的努力,再多的汗水也填补不了鸿沟。
在这样的差距面前,很容易让人产生自我怀疑的情绪。之前刘元凯已经有这个倾向了,而曲蕊的转项,似乎给他指出了另一条出路。
果然,几个星期之后,刘元凯也转项进了双人。
班上又少去一人。
看着对面越来越少的班级人数,黄子希颇有些担心,当然,他担心的并不是离开的曲蕊和刘元凯,而是他的表弟——这么多先例在前,会不会影响到他?
曲蕊可以转双人,因为双人女伴要求个子不能太高,三周种类够用就行——她的3S还是可靠的。刘元凯身材高大,最起码能当个底座吧。
但是易明晶却是不太可能转双人的——身材虽高却不够结实,当底座他都不够格。还不如就留在单人项目。
临走的时候,黄子希的千叮呤万嘱咐:“不要太晚睡,早上按时起,训练要照常——你本来就基础差,这次能不能进专业队,就看。。。。。。”
一旦进了专业队,就不是想转项就能转的了,再说教练们也肯定看得出,易明晶并不适合双人。
“好了啦,我都知道了。。。。。。”易明晶还沉浸于要去看刘元凯的“新家”的兴奋中。
黄子希带着一肚子的不放心踏上了飞往德国的飞机,易明晶却跟着刘元凯先去了双人的训练场看新鲜——易明晶现在只是俱乐部的选手,没进入专业队,训练当然是想去就去,不去教练也不会勉强。
双人的训练,与单人项目相比,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单人项目技术动作就这么三项:跳跃、旋转、步伐。双人还要加上:托举、捻转、抛跳、螺旋线。
很遗憾,易明晶并没有看到这些技术动作。因为他面前的冰场上,就曲蕊、陆斯、刘元凯、夏宜姿四个人。但是他们就这样滑来滑去,如果不是两两手牵手的话,你要觉得他们四个都是单人选手,也成。
变化多端的托举呢?精巧的捻转呢?惊险的抛跳呢?漂亮的螺旋线呢?双人就这么个练法?就是手牵手滑来滑去?
那我也能练嘛。。。。。。
最后,下场休息之前,曲蕊/陆斯尝试了一个托举,失败了。陆斯力量不够,而曲蕊的动作配合也没跟上。
易明晶叫好的声音还没发出,就不得不咽回肚子里去。他问刘元凯:“你们现在在练什么难度啊?”
“还没呢,现在还在磨合期。”
“还在磨合啊,你六月份转的双人,现在都八月了。”JGP分站都开始了嘛。
“你以为双人很简单吗?”反问易明晶的是刘元凯的搭档夏宜姿,她是一位老资格双人运动员,即使她的年纪并不大,只比易明晶大些月份,但她是从十来岁开始学习花样滑冰就开始练双人。
“。。。。。。可能,就是抛跳很难吧。。。。。。”易明晶对双人滑的技术知识仅限于与单人滑相同的部分。想想单人项目即使是女单都在追求五种三周全然后尽可能地上33连跳,最好是高级33,双人却只要一种靠谱的三周,再弄个过得去的连跳就成,于是想当然地觉得,单人练不好才会去滑双人的。
所以他毫不意外的遭到了两位女伴的鄙夷。夏宜姿也罢,易明晶对曲蕊是有点看不上的——曲蕊的心气太高,行为做派却不能让人服气。
“你那三周够用不?”
虽然连跳练的是3T3T,易明晶目前却是算得上五种三周齐全的,只是3Lz有点儿问题罢了。曲蕊目前恐怕就只有3S靠得住了。
“够用,倒是你一点也不像你表哥,滑行差到连女选手都比你好看。”
看看他俩剑拔弩张的样子,刘元凯连忙站出来:“好了,都少说两句。”他拉的是曲蕊,毕竟易明晶是出了名的脑子不好使出口没遮拦,曲蕊还是不笨的。
“别惹麻烦了。”刘元凯这句话终于起了作用。
五年前的全国青少年花样滑冰锦标赛上,曲蕊就因为一时不理智,闯出过大祸,多亏刘元凯和黄子希才躲过一劫。
曲蕊被刘元凯拉走了,跟在后面的陆斯倒是认识易明晶,“旋转小天王”谁不认识?他倒是很好奇,等曲、刘二人走后问他:“你们好歹也是一个俱乐部出来的,怎么这样?”
孟飞带出来的学生,技术特点有哪些不好总结,但是性格特点是一样的——抱团,护短。所以他当然无法理解。
孙家父子完全搞的是优胜劣汰那一套,而孟飞手下的孩子,即使是成绩不太好的陆斯韩皓,也不会被孟飞忽视。目前的结果是,孙家班两级分化严重,孟飞带出的选手特别差的少,但特别好的也少,李峻林成绩突出那是没比成年组以大打小,跟差不多大的黄子希一比就相形见绌了。陈洁歆现在在彭春梅手下——真正拔尖的目前就一个鲍博,而且大多数教练认为那是他天赋过人。
吃饭的时候,易明晶就没跟曲蕊一起,而是跟夏宜姿一起。八卦之王易明晶当然要问夏宜姿为什么要跟自己的前搭档拆队。
夏宜姿回答很简单——伤病,她的男伴受了很严重的伤。
“那。。。。。。得磨合多久?什么时候可以出来比赛啊?全锦赛可以吗?”
夏宜姿望着天花板,一听到“全锦赛”就被易明晶的天真幼稚逗乐了,可惜易明晶还没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怎么了?我一套节目弄一个星期就可以成型了,认真一点的话,一个月熟练度出来就很少失误,你们怎么花这么长时间。。。。。。”
这完全是不懂双人才会说出来的话,换别人不懂也就不懂了,也就易明晶会傻不愣登地说出来吧。
“你跟你表哥是从小一起长大吧?”
“啊,是啊。”
“你们的长相、爱好、习惯都是一样的吗?”
“这怎么可能,我跟他是表兄弟,不是亲兄弟,我们的妈妈是姐妹。。。。。。什么都一样,我看亲兄弟也不行,要孪生双胞胎才做得到吧?”
“可是在双人滑里,却要求同步性,知道同步性什么意思吗?动作要一模一样,越一致越好!不但是这个,抛跳、托举、捻转、螺旋线这些技术动作,要求两个人配合默契,这都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培养出来的。我问你,如果你不能说话,也不能写字,只能用肢体和眼神,你能保证你表哥一定知道你的意思吗?”
“不能。”
“那你觉得我们双人滑选手在赛场上,男伴可以问女伴:‘下面是抛跳了,你准备好了没?’”
“。。。。。。我知道了。”易明晶低下头,这是他认错服软的表示。
“磨合只是第一步而已,后面的难关一个接一个,即使一开始组队的时候被大家看好,后面的日子还长得很,谁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易明晶,其实我羡慕你们单人项目,因为,你们的成与败,至少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假设一位选手失误的概率是P(0<P<1),那么单人滑选手失误的概率就是P单=P,而双人项目,即使只有一个人失误,也算失误,假设男伴失误率为P1,女伴为P2,失误的概率就是P双=P1+P2-P1*P2=P1+P2*(1-P1)=P2+P1*(1-P2),因为0<P<1,0<P2<1,易证,P双>P1,P双>P2。用通俗的话来讲,在双人滑里,你只保证你自己不失误是不行的,你的搭档也不能失误!
而沾上人的因素,变数就太多了……夏宜姿默默地叹息:与前任搭档组队的时候,她12岁,他17岁,三年的努力,就这样被轻易否决,然后,他们都不得不重头再来。
易明晶的双眼已经呈蚊香状了,但是听到“成与败,至少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句话,他颇为不赞同:“还掌握在裁判手里吧。”
去年全青赛,鲍博的那个PCS。。。。。。要不是表哥上了双高级33镇场子,还真压不住他。
夏宜姿苦笑了一下:“说的也是。”她长叹一声:“如果经历了这么多难关还能牵手,牵手一辈子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所以,冰迷说的“一牵手,一辈子”是有道理的。
一向迟钝的易明晶忽然脑袋灵光一闪,发现跟夏宜姿坐在一起吃饭的是自己,而她的现任搭档刘元凯。。。。。。跟曲蕊一起呢,陆斯则是一个人吃完了早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旧怨
三天后,JGP德国站比赛结束,黄子希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力压发挥不佳的谢尔盖,获得第三,冠军为美国选手伯克利,第二名为中村英二,中国另外一名男单林航获得第五名。
这是黄子希第一次参加JGP分站赛,而且是为了大局被换到这一站的,无论冰迷还是领导,都做好了他进不了最后一组(第五名开外),但是他的表现,实在让人刮目相看。跳跃难度是其次,关键是稳定性!
中国青年组男单同一批选手里,黄子希虽然不是跳跃难度最高的一个,却一直牢牢霸占着青年组一哥的宝座,他最大的问题就是自由滑后半段崩盘。就目前的情况看,他的稳定性随着年纪的增长似乎开始提高,十来岁的那个可以完成3F3T但是自由滑后半段完全不能看的黄子希似乎长大了,稳重了。
起码,目前的他看上去要比李峻林可靠。李峻林有3A,但是那个3A,完成质量是越来越差不说,还连累了其他环节。黄子希目前还没在国际比赛中成3A,国内比赛的3A全悲剧了,可黄子希悲剧的只是3A。
易明晶很高兴,表哥的第二站克罗地亚选手实力要弱很多,拼下德国的硬骨头之后,如果能得到亚军以上的话,他就有希望第一年就进JGPF了。只恨国青队的领导太抠门,把李峻林也放在克罗地亚站,去年世青赛中国小男单成绩在所有国家中排在第三,于是每站JGP有两个名额,七站JGP一共14个名额。国青队现在就林航、李峻林、黄子希、鲍博四个人,鲍博年纪不够,剩下三个人每人两站,七站怎么都排得开还有一个多余,结果却是,黄子希和林航打包去德国,再和李峻林在克罗地亚碰头!从头到尾,中国就去了其中三站!
别的国家是生怕自己的选手进不了决赛,在排兵布阵上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以美国为例,美国青年组三BOSS:伯克利、贝尔、塞弗三人绝不参加同一站比赛,而且美国冰协一看到德国站日本派出的是实力很强的中村英二,立刻将名单上的贝尔换下,换上已经得到奥地利站冠军的伯克利去,这样即使伯克利没有赢中村,只要不掉下台子,也能保证自己和队友都能进JGPF。
目前,两站冠军的伯克利第一个进了JGPF,中村英二获得了德国站亚军,加上本土日本站冠军,也进了。
中国三位男单选手都有两站,林航一站第五,黄子希一站第三,李峻林一站都还没比,最让人头疼的地方也就在这里:他的两站正好要与自己的两位队友碰上!他赢了队友,他进队友不进,那么黄子希的德国站的好成绩就可惜了;他输了,队友进了他就可能进不了JGPF!而且克罗地亚和捷克站的对手们即使没有伯克利和中村英二,也都不是吃素的!
要是林航和黄子希去的是不同的两站该多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