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





淼煤芎侠恚樵墓劭雌鹄床⒉环?br />   我将这些都拍照成册,五十二本厚薄不等的册子,还有拍照下来的各种文字图册,汇集在一起,做成了九份,装了九只箱子,谨慎押运到九支卫家,送到家主手中。家主对此没有说什么,想来我这样做他也很赞成。这是我第一次行使嫡系家主的权力,在我想来,这些文字和家史等同于一种根,就算开枝散叶,根可以相连,历史也是共有的。
  这件事情耗去了我三个月的时光,望着满室的文字,恍惚间有一种厚重凝固的浩大,那不只是一个家族生存的历史,也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缩影,巍然成山。
  卫家家主退休后,也在整理家史,也许不久后,第五十三本家史会出现在这里,连同有关的资料和手记,只可惜的是从1945年到目前的时间经历了三位家主,这后来的三本家史都是国外家史,那些国内动荡的历史,因为没有记录者,就从中断绝了。我的曾祖父即使有手稿,自然也是被毁了,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什么能幸免的。一场文化浩劫,一场人类浩劫,一场民族浩劫,血泪斑驳。
  
  这是一种悲哀,那些血泪时光,像民族的伤口一样,如果没有了记录,多少年后,谁又能记得那些伤口呢?那些悲壮的悲哀的流血的流泪的时代,就慢慢的被历史的尘埃湮灭,不被记录也不被警惕,这是多么悲怆的事情。
  即使回归,也接续不了那段断绝的历史了吧?
  卫家放置家史的地方,叫做“居危”,是一种警惕,也是一种激励。
  我走出“居危”的时候,看着阳光的天地,只觉得恍惚如梦,仿佛自己走过了千年时光,原来那么多惊心动魄的事情,在历史中也不过是小如浪花,浮尘不起。在血泪凝聚的时代中,人力如此微小,大时代的洪流,埋葬多少眼泪和悲欢,现在回想我改变命运的决定,也是那么的无力和悲哀。
  
  走过千年的历史,才知道生存如此不易如此艰难,如此的步步惊心,如此的荆棘密布,如此的。。。痛苦。
  我望着天地间的阳光,伸出手托住那光芒,露出淡淡的笑容。
  就算这样又如何呢?要生存下去,要好好的生存下去,这就是天地间的阳光啊,为了这温暖和光亮,也要生存下去啊。
  我回到家里的时候,还在担心三个月不见,也许叶将赐和叶明珠已经不记得我了。进屋的时候看到小保姆正在手忙脚乱的拿着奶瓶给一个喂奶,忍辱负重喝奶的这个肯定是叶将赐,另一个已经爬出去,是幸灾乐祸的叶明珠,他见到我出现,兴奋的爬过来,嘴里含糊不清的呀呀着,我微笑起来,伸手抱起了他,于是叶将赐哇的哭了起来,抱怨这不平等的待遇,坏孩子被宠爱,好孩子还要受冷落,这是什么世道!
  我轻轻的笑,仿佛看到那个满嘴甜言蜜语的家伙眨着桃花眼也在笑啊笑的,其实他没有骗我。
  
  房间里依旧充满了他的气息,我躺在床上的时候深叹了一口气,时光慢慢的在眼前翻着画面,那一天我走出门去,捡回来一只小狗,我一直以为他是一只伪装成小狗的大尾巴狼,其实我错了,他是一只伪装成大猫的豹子,优雅而危险的走来,把我的人生变成了他隐藏的丛林,他隐藏在其中,我看不到,却依旧能感觉到他的气息。
  卫家一直有一条祖规,幼童到了五岁时候就要离开母亲,开始读书受教,无论男女,都会进入家族的学堂去生活学习,五岁孩子五天回家一次,六岁自然是六天回家一次,以此类推。不知道规矩是什么时候订立的,多少年来都如此不变。据说除了磨练卫家子弟的独立生存能力和意志外,还有一个非常隐晦的深意:卫家子弟不是一家一户的子弟,是整个卫家家族的子弟,父母虽有爱子之心,但是作为卫家子弟,他们首先是卫家子弟,其次才是父母的儿女。
  我其实并不是很赞成这样的安排,五岁的孩子,那么幼小就离开父母,离开温暖关爱的巢穴,从那么小的时候就开始为将来的责任而磨练,是不是太残忍?虽然将来他们要承受那些生存之痛,为什么不能让他们的童年更加快乐一些呢?
  “因为父母的疼爱会让心性软弱,会让自己觉得可以不同。在每个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所以会骄纵会疼爱,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离开父母在一个严格的环境里生活学习,会孤独会害怕会软弱会逃避,可是终究要战胜孤独忘记害怕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当然有得必有失,卫家子弟家族观念强,和父母的关系却并不亲密,虽然心里会很爱自己的父母,可是很难表达出来。”
  
  卫少轻轻的笑,轻轻抱起两个孩子:“所以,做父母的,在孩子五岁之前,用很多时间陪伴他们,很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分离,不只是孩子需要坚强,父母也同样需要坚强。虽然这种规矩看上去很残忍,可是长期以来,证明了有效,卫家子弟几乎都很优秀,当然,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教育方法,合理的学习安排和符合自身特质的选择,都起了作用。虽然减弱了对父母的依赖,但是却多了一些同龄人之间的友情和对家族对未来的明确目标。”
  江少和师父会经常的来,卫少只要有假期就会过来看望,叶将赐和叶明珠对他很熟悉友善,反而比对江少更好一些,说起来江少总是捉弄他们,喜欢捏一把拽一下的,已经两岁的兄弟俩会使用表情的时候,把第一个愤怒的表情送给了他们可恶的舅舅江大少爷,而把欢迎的表情给了卫少,当然,给我的表情最多最好,尤其是叶明珠撒娇的表情取悦了我,和他那擅长甜言蜜语的爹一模一样的表情,让我很快乐。
  我当然就很大方的送一个甜蜜的吻,这个时候叶将赐就会非常的郁闷,泪眼汪汪的对着我,然后叶明珠就会很大方的将我的吻转赠,叶将赐同学就更加郁闷了,很有骨气的拒绝嗟来之吻,坚定的自力更生爬上来索吻,这个,我当然不会拒绝帅哥的啦。
  慢慢的一切都有序进行,而我渐渐的不再忙碌,其实作为上位者并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只要用人得当,举措合宜,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清闲,这种方法其实还是和卫少学的,当年他压榨大家做牛做马,自己总是能找到机会玩乐,很多时候我做的时间安排表都是为了报复,现在我承认那时候的我也清楚,很多事情都不必他去做的,我就是不忿自己那么辛苦忙碌,而他一身悠闲。当然,这一世我压根没有报复的机会。
  我学会了卫少的方式给自己制造悠闲时光,好在是没有哪个如当年的我一样恶劣报复我,于是我就有了很多时间陪伴叶将赐和叶明珠。
  我坐在地毯上悠闲的看着卫家家史的翻拍本,离开“居危”,我也给自己弄了一套翻拍本可以方便自己阅读,家史那里现在已经被我列为最重大的重地,尽量少进去会安全得多。“居危”使用了最智能化的控温控湿控光杀菌除尘环境,对于保护那些文字有极大的好处,建造的时候使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
  卫家家史,是卫家最重要的根。只要家史所在的地方,就是家族的根基所在。
  
  我看着那些发生在遥远岁月的故事,那些简短的文字记录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个人的爱恨别离,大时代的兴衰血泪,那么多波澜起伏浩瀚壮阔的事情,在时光的笔下,都只是淡淡的几行,不动声色,不徐不疾。
  
  透过那些凝固的文字,触摸到那些流泻的影子,仿佛能听到沙场更漏,听到悲歌当哭,听到铁骑席卷,听到乱世悲苦,听到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听到挽歌和长叹,听到辗转的痛苦,听到盛世的欢歌,听到那些绵绵不断的传承,听到那些慷慨激扬的文字。。。历史缓慢的流动,生存如此的艰难。
  
  这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从浩瀚的历史中抬起头,放下书籍,叶将赐和叶明珠露出愉快的笑容,扔掉了手里的玩具,争先恐后的跑过来扑进我的怀里,我微笑起来,论起察言观色和撒娇,大概是他们的爹遗传给了他们,看着相似的两双桃花眼,我轻轻笑了起来,未来大概真的会鸡飞狗跳了,你不能不承认,一个叶晓华就够让人头疼的了,两个的话,未来很麻烦啊。
  未来啊。。。
  我轻轻垂下眼睑,未来啊。。。的


这一年家主带着新编修好了的家史回国。还有一些有关的资料,装了满满几大箱子。
  
  编修家史取材于家主手记,还有各种有关的文字或者书札报刊类,家史只记录确凿可信的东西,一些无法证实真伪或者没有充足的证据或者存疑以及不能查实的东西,只能记录在手记里,所以家主手记往往也被称为“副史”
  家主手记比家史详细得多,也丰富的多,忠实的记录了各种大小事件和确切时间人物,每个家主主持家族事务,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算寥寥几笔,文字简洁,多年累计下来也够可观的,何况对于很多重大事情,家主往往要在事后详细叙述前因后果,这么累积下来的手记,往往比家史多十几倍,家史薄薄一册,手记往往十几大本。
  好在大部分家主都是文采斐然,写的手记饶有风趣,加上值得关注的事情都是很精彩悬疑,看上去也饶有趣味,否则看也把人看死了。即使这样,年代久远一些的文字,让我这个并非文学爱好者也看的两眼转圈,尽量只看近代的,最悲哀的是,即使是近代的,也半文半白的,让我很辛苦。若不是本着好奇之心,而且很多事情非常精彩传奇让人悠然神往,我是坚持不下去的。三个月在居危看家史,我自觉古文素质突飞猛进,俨然文学青年了。
  通常史书是努力避免艰涩文字的,这是因为历史是为了让后人看的,比如《史记》《汉书》以及后世的史书,都尽量用直白而简洁的文字记录历史,所以现在我们看《史记》之类的史书都不是很艰难,比起大量的经典古文实在平实得多,同时代的很多文字,你不找古文翻译都看不懂,但一个稍微具有一点古文知识的人,就能差不多看懂《史记》,这就是史书的特点
  卫家家史秉承了史书的风格,文字尽量的直白简洁,很少有生僻字,而远如汉代时候的家史,后来的家主将其抄录在纸书上,避免了大家搬竹简的辛苦,那些竹简依旧保存着,不过看懂的人估计不多。我就看不大懂好些字,最能看的就是繁体字了,实际上最后一本家史都是繁体字,看来将来出现第一本简体字家史就落在我这里了。的
  我三个月不但看了千年历史的演变,也看了千年文字的演变,要不是有电脑辅助,等我读通这些家史后,我可以当中文教授了。当然,家主同意我取巧的,那本笔记本就是家主给我的,里面输入了所有家史古文今文对照文字,使我可以看尽两千年的悲欢。的
  两千年发生了多少事情?多少兴衰更迭?每一本家史都不同,盛世的光芒,乱世的悲哀,透过简洁的文字,折射着时光的流逝。
  和家史的凝重厚实不同,家主手记就显得各具特色,有的家主一板一眼,有的家主佻达飞扬,有的冷静阴郁,有的潇洒不羁,看着那些文字,就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明的性格呈现在眼前,有的家主很严谨,每天记录着日常生活琐事,以及大事小情,有一种亲切感。有的就很随意,除了对大事叙述一下外,几乎不大写手记,即使写了,也是几个字,比如某个家主,就很拽的写了“无事”“等上”,有更甚的,索性直接跳到有大事发生的那天,叙述一下。
  和我以前想的卫家家主形象有很大出入,我以为他们即使不是老夫子一样,至少也得是仰之弥高的高人风范,其实不然。有一个家主就直接在手记里爆粗口,就差直接骂x某老母的了,非常泄愤的在手记里把某个人痛骂一顿,而那个人在历史上还挺有名的名人,真让我汗颜。然后我去看了这家主编写的家史,恩,还好,没啥不良文字。
  由此而知,卫家家主们各具特色,怪不得像我这样的当家主,居然没有谁讨论我合适不合适的问题,卫家选家主大概也很有些不拘一格了。
  当然,我不是说前任家主,在我看来,前任家主是最标准的了,很符合我的审美观。
  
  家主虽然五六十岁,看上去却像中年人一样,英俊的面容因为时光而显得儒雅平和,一双凤眼依旧有神,眼角的皱纹也无法抹去那种骨子里的清俊优雅,他对我微微一笑,有一种亲切和慈祥,我忍不住鼻头有些发酸,我已经记不得父亲的相貌了,他让我觉得像父亲。
  家主和我坐在沙发上,他慢慢的喝茶,神情有些沉思和凝重。我以为他要说家史的事情,没想到他忽然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