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迪姆虎–来自华盛顿的报告
榭匆幌拢鋈环⑾置芗募钦呷褐杏科鹨徽笊Ф行┤嘶辜奔被袒瘫汲龃筇K苌淼纳窬枞槐两簦膊娇缦侣ヌ荩芰饭巳撼獬迦ァ!?br /> 罗新华冲出大门才看清,原来是有几十名抗议者冲进了白宫前的草坪。他们举着一条“美国军团声援台湾”的横幅,乱哄哄地呼喊着口号:“打倒卡特政府!”“不许废除《共同防御条约》!”“反对同中共签定任何协定!”……为首的是位身材瘦高、头发灰白,脸上戴着副宽边墨镜的老者。罗新华虽看不清他的面容,但他挂在胸前的一块大纸牌上的几个大字却看得清清楚楚:“参议员巴里·戈德华特。”
值勤的军警臂挽臂组成一道人墙,向草坪外驱赶着示威者。由于面对的是一位老资格的参议员,因而动作显得拘谨,收效不大。一些喜欢捕捉花边新闻的记者也奔过去拍照录相。这使戈德华特越发精神抖擞,慷慨激昂。
2
对巴里·戈德华特和他的“美国军团”,罗新华并不陌生,数年前就有所耳闻,这次赴美之前他又特意调阅了与此人有关的档案资料。
戈德华特原本是俄罗斯人的后裔,1912年生于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父亲是一家小杂货店的老板,为人忠厚,善良,依靠微薄的收入抚养五个子女。在戈德华特考人亚利桑那大学的第二年,父亲不幸在一场车祸中丧生。身为长子的戈德华特只得中途辍学,继承父业。他生性狡诈,处世圆滑,在生意场上显露出超人的才华。几年工夫便将自家的小杂货铺发展成为亚利桑那州最大的百货公司,他也由一位寒酸的小老板一跃成为亚利桑那州最富有的董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弃商从戎,曾任远东地区美国空军司令部教官。到1952年退役时已晋升为空军少将。这时的戈德华特对经商已不再感兴趣,他把商人贪婪的目光盯住了政治和权力。他利用自己在亚利桑那州的财力和势力,轻而易举地就当选为联邦国会参议院的议员,从此跻身于美国高层政界。1964年野心勃勃的戈德华持又把目光盯住了白宫椭圆型办公室。他在好友、副总统尼克松的大力扶助下,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资格,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四处游说,竞选总统。结果却惨败在民主党人林登·约翰逊的手下。这次较量使戈德华特大伤元气,也彻底丧失了争夺总统宝座的雄心壮志。虽然没当上总统,但他却时常以美国的头号大政治家自诩。不仅喜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更喜欢著书立说,一口气出版了好几本自传和回忆录,还写了多部政论文集,如《保守派宣言》;《一个保守派的良心》;《为何不选择胜利》;《挽救美利坚》等。这些论著,都被美国资产阶级保守派推崇为“纲领性文件”,“治国大纲”而广泛流传。
戈德华特参议员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一直把反共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是参议院最强硬的亲台分子。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胡佛曾赞美他为“始终站在反对信仰无神论的共产主义斗争最前线的勇士。”早在五十年代,他就是极右组织“美国军团”和“约翰·伯奇协会”的重要成员。由于这两个组织公开打出“摧毁共产主义势力”的旗帜,得到台湾当局的大力资助。戈德华特因此也同蒋介石关系特别密切,连同众议员沃尔特·贾德和克莱尔·李·谢诺尔特(陈纳德)被美国人戏称为蒋总统的“三大高级顾问”。他曾多次率团赴台湾参观访问,每次都受到蒋介石国家元首般的款待。1971年10月,总部设在纽约的联合国通过投票表决,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废除了台湾“中华民国”政府的会员国资格。戈德华特对此极为震惊,怒不可遏,他一面组织人上街游行、张贴标语,一面向国会提交议案,要求美国政府立即退出联合国机构,停止向联合国交纳会费,并公开提出要把联合国总部赶出美国。吵吵闹闹很是折腾了几天,最终见大势已去,难扭乾坤,只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但他对台湾国民党政府仍一往情深忠心不渝,每逢蒋总统临危遭难,一声呼唤,他便赤膊上阵,挺身而出。1972年,他的同党挚友、新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力排众议,毅然访华,飞到北京同毛泽东、周恩来握手言好,并亲自签署了美中《上海公报》。戈德华特恨得咬牙切齿,竟同合作了几十年的尼克松先生彻底决裂,分道扬镳。他不仅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文章大骂尼克松“背信弃义”、“屈膝投降”,“出卖美国人民利益”,而且还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弹劾总统的提案,欲将尼克松置于死地。无奈失道寡助,应者寥寥。他虽使出浑身气力,也没给蒋总统帮上多大忙。不久,在孤岛苦苦奋挣了二十多年的蒋介石终于心力交瘁,寿终正寝。临死前他特意给戈德华特写了一封信,恳求这位大名鼎鼎的美国参议员“永远做自由世界的忠诚盟友”,“与后人共创反共复国的未竟事业。”
老蒋死后,小蒋子承父业,接班掌权。戈德华特果然不负重托,对台湾的新总统一如既往,情有独钟。因而也深受蒋经国的信赖和敬重。
1978年七、八月间,卡特总统顺应美国朝野的呼声和世界局势的变动,特别是同苏联在中东和欧洲的争斗中连连受挫,使他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中国。连续两次派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秘密访华,并带去他给中国高级领导人的亲笔信,表示愿意在《上海公报》的原则下尽快实现美中关系正常化,即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国高级领导人和中国政府对此迅速做出积极反应。两国高层人士开始频繁接触,磋商建交的具体事宜。卡特总统对这个代号“象棋”的战略行动虽然严密设防,滴水不漏,但嗅觉灵敏的戈德华特在国会山上仍有所察觉。他知道为台湾效力的时刻又到了。于是,他联合众议员沃尔特·贾德,成立了一个“中国之友委员会”,又匆匆赶写了一本六十多页的小册子散发给参、众两院的五百多名议员人手一册。他在这本小册子中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喋喋不休地反复声称卡特总统如果擅自废除1954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同台湾当局缔结的《共同防御条约》,将以违反宪法的行为而遭到国会弹劾。他写道:
“任何总统,除非首先得到国会的同意,就不能终止一项条约。宪法要求国会在废除条约方面起决定性作用。任何总统在国家按条约承担义务方面背信弃义,从而在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上违反宪法,就会有被弹劾的危险。……”
的确,美国宪法规定的新总统就职誓词中确有这样一句话:“将尽最大努力维护、保护和捍卫美国宪法。”总统如果违反了宪法,当然“有被弹劾的危险”。
戈德华特不愧是一个聪明老练的政治家,他认为只要挥起捍卫宪法这根魔杖,就一定能降伏卡特总统。然而,他精心撰写的小册子并没引起多少人注意,更没能阻止卡特总统的“象棋”行动。种种迹象表明,白宫和北京的热线联系越来越密切。忧心如焚的戈德华特只好使出了更强硬的杀手锏。10月10日,也就是台湾“中华民国”的“国庆节”。就在这一天,戈德华特赶到国会山向参议院提交了一项提案:要求卡特政府在废除美国和台湾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之前,必须得到参议院的批准。他振振有词地指出:“总统不能自己废除一项条约,就像他不能废除一项法令一样。”“如果政府屈从北京的要求,就会形成对我们国家同任何别国签订的一切防御条约的稳定性感到怀疑的危险先例。……”这位资深的参议员先生在这份提案中没有再使用“弹劾”一类的威胁性字眼,可他紧紧抓住美国同台湾的那一纸《共同防御条约》大做文章。因为他很清楚,按照美国法律,总统无须经过国会审议或批准就有权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也有权下令撤出美国在台湾的驻军。但如果要废除一项条约就不那么容易。他只有用《共同防御条约》这条绳索捆住卡特的手脚,只要保住了美国同台湾的这项“条约”,北京领导人就不会同卡特在建交声明上签字,美中关系就不可能实现正常化,台湾大使馆的“中华民国”国旗也就能继续在华盛顿飘扬。
戈德华特的这份提案果然得到二十多位参议员的附议。
但卡特对此仍置若罔闻,不予理睬。
经过几个月紧锣密鼓的秘密谈判,1978年12月15日晚9时(北京时间1978年12月16日10时),美中两国政府在各自的首都向全世界宣布美中两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同时,卡特还用他那特有的佐治亚洲人的温和和语调代表美国政府就美中建交发表了一项单方面声明:
“自1979年1月1日起,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将给予美利坚合众国以类似的承认。美国从而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在同一天,即1979年1月1日,美利坚合众国将通知台湾:它将终止外交关系,美国同中华民国之间的《共同防御条约》将按条约的规定予以终止。美国还声明,它将在四个月内从台湾撤出美国余留的军事人员。
“在将来,美国人民和台湾人民将在没有官方政府代表,也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保持商务、文化和其他关系。
“美国深信,台湾人民将有一个和平与繁荣的前途。美国继续关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并期望台湾问题将由中国人民自己和平地加以解决。
“美国相信,同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将有助于美国人民的福利;有助于对美国有重大安全和经济利益的亚洲的稳定,并有助于全世界的和平。”
卡特的声音,通过电视屏幕和无线电波即刻传遍整个美国,也传进了戈德华特参议员的耳朵。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他震惊、悲哀,更使他恼怒。12月18月,戈德华特从亚利桑那的大本营风尘仆仆地赶回华盛顿,给仍在外地度假的联邦国会参议院议长罗伯特·伯德和共和党领导人雅各布·贾维茨各发了一份紧急电报,要求立即召开国会特别会议,讨论总统关于同中国建交和同台湾“废约”的决定。
他在电报中说:“我坚决要求你们敦促卡特总统召开国会特别会议,制定美国在今后对台关系方面可资遵循的指导方针。……总统要对一项条约采取行动,而我认为,他是没有合法的权力来对这项条约采取这种单方面行动的。这就表明,他对国会不尊重。……”
精明的戈德华特试图利用卡特“对国会不尊重”的行为煽起议员们的义愤和反对。但他的这份电报发出数天后,竟如石沉大海,没有一点反响。因为此时正是国会的休会期,参、众两院的议员们都不在华盛顿,国会大厦人去楼空,根本无法召开会议。卡特总统选在这个时机提前宣布美、中建交联合报,这在他的“象棋”战略中的确是走了一步高棋。当然,两院议长有意“借故推辞”的因素也不能排除。
在国会遭到冷落的戈德华特更加气急败坏,盛怒之下他竟使出了令国人哗然的绝招:到法院告状。12月22日,戈德华特参议员亲自向美国联邦设在哥伦比亚特区的地方初审法院送交了一份起诉书,状告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吉米·卡特未经国会批准,擅自宣布终止美国与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是违反宪法的行为。
在这份起诉书上签名的还有那个沃尔特·贾德等十三名国会参、众两院议员。这种阵势使戈德华特极为振奋,胆气也壮了许多。
哥伦比亚特区初审法院虽然受理了此案,戈德华特也一再催促,但法院却总以“案情不清,正在调查”为由,迟迟不予开庭审理。
为了打赢这场官司,卡特也颇费了一番心思,亲自点将由国务卿万斯、副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国防部长布朗、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财政部长布卢门撒尔、商业部长克雷普夫人组成一支极具权威性的宣传班子,在法院内外展开一场强大的攻势。就卡特政府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对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方面获得的重大利益大造舆论,广泛宣传,用大量事实驳斥戈德华特等人对总统的无理控告,借以争取国会与法院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卡特总统还聘请司法部长格里芬·贝尔任自己的辩护律师,决心用法律的手段击溃戈德华特的挑衅。
为了减轻卡特总统的压力,缓解由中美建交引发的这场“内部冲突”。中国领导人在中美建交公报公布后,曾很有礼节地主动邀请戈德华特访华,并表示愿当面同他讨论这个问题。但这位参议员对中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