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迪姆虎–来自华盛顿的报告
稹共ǘ÷墒κ挛袼舐墒Φ谋炊唤霰渎艏也犊手仪鬃晕ㄌ刈橹貉“嘧樱瞿被撸拇τ嗡怠=峁ㄌ仄炜檬ぃ痪俪晒Α?963年1月,他登上了美国政府宝塔的第一层,意气奋发地走进了佐治亚州议会大厦,正式当上了一名州参议员。1971年1月,经过9年的拼杀,卡特又在亚特兰大的佐治亚州大会堂,宣誓就任该州第76届州长。1976年1月,又经过5年的殊死角斗,吉米·卡特终于登上梦寐以求的宝塔顶端,成为举世注目的美国第39届总统。在他向上攀登的每一层阶梯上都留下了格里芬·贝尔的心血和汗水。当新总统踌躇满志、论功行赏时,自然忘不了这位同乡好友。开始,他本想让贝尔担任国家安全顾问,后因屈于各方压力不得不将白宫这把宝椅交给布热津斯基。但他仍为贝尔争夺了一根司法部长的权杖——为“争夺”这根权杖他简直是竭尽全力,奋不顾身。
司法部在华盛顿可称得上是一个权势显赫的部门。它统辖着闻名世界的美国联邦调查局,还主管全国各地的联邦监狱和各级政府官员的诉讼事宜,更为重要的是,联邦政府的高级官员——包括总统在内,如果发生违法事件,触犯法律,司法部长及其所属幕僚就有权进行调查,并向法院起诉,因而美国的司法部长也称“首席检察官”。历届总统对担任这一职务的人选都很谨慎,非亲信、心腹不可。如约翰·肯尼迪当总统后就任命自己的同胞弟弟罗伯特·肯尼迪为司法部长;理查德·尼克松入主白宫后挑选的司法部长也是自己的多年挚友、竞选班子的主帅约翰·米切尔。卡特将这一要职交给格里芬·贝尔也是出于这种原因。但是,由于贝尔在任联邦上诉法院第五巡回审判区法官时,曾作过不利于“民权运动”的判决,同时他还参加了亚特兰大一家拒绝吸收黑人和犹太人的“首府城俱乐部”,因而在黑人民众和新闻界名声很不好。议会的“东部集团势力”就抓住这一条慷慨陈词,极力反对卡特的任命。东部地区的一些报纸也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谴责贝尔的种族歧视行为。为了保住“司法部长”的权杖不落入异己之手,卡特竞亲自上国会山发表演讲,为自己的任命进行辩护。他说:“约翰·肯尼迪总统任命自己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为新政府的司法部长时,宽容的国会都予通过了。我本人虽然也有一个弟弟,可我没有给他任命职务,我只不过是任命了一位朋友,因为与这位朋友多年的交往中我了解和坚信他卓越的才华和对国家的忠诚。”
与此同时,南方的一些报纸也摆开架势同东部的舆论公开应战,反唇相讥。《亚特兰大日报》连续三天在头版头条以大字标题刊登文章,为卡特总统和贝尔辩解。文章直言不讳地质问:“赛勒斯·万斯也参加了纽约市的白人俱乐部,国会为什么没人反对他担任国务卿?如果贝尔不是南方人,而是和副总统蒙代尔一样是东部的明尼苏达人,国会中还会有人反对他吗?……”
在卡特总统坚持和努力下,贝尔终于成为坐落于华盛顿宾夕法尼亚路和第九街连接处的司法部大厦的新主人。他果然没有辜负卡特的信赖和厚望,利用手中的“权杖”为从普兰斯小镇走来的总统披荆斩棘,保驾护身。特别是在对付戈德华特的诉讼案中,他更是表现出“卓越的才华和对总统的忠诚”。
当戈德华特等十几名参、众两院的议员向法院递交了状告卡特为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而擅自废除同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是违反宪法行为的起诉书后,顿时引起美国朝野一片哗然。身为堂堂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的卡特先生当然不会同戈德华特对簿公堂。他马上指派司法部长贝尔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和辩护律师。为了打赢这场官司,贝尔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他一面组织了一支包括国务卿、国防部长、财政部长等高级政府官员参加的强大的证人班子,为总统在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所采取得一切措施进行辩护;一面利用掌管的联邦调查局对戈德华特同台湾某些人所作的幕后交易展开秘密调查。凡对美国政界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巴里·戈德华特是台湾当局花大价钱雇用的在华盛顿的代言人。这位美国参议员同“中华民国”的大小总统关系都特别密切,曾多次远渡重洋到台湾岛访问,每次光临除受到蒋家父子国宾般的礼遇,还总要带回大批古董珍宝。至于他在美国为维护台湾利益开展活动的一切费用自然要由台湾当局支付,不论是50年代组建的“美国军团”,还是这次发起的对卡特总统的诉讼案,在他背后支撑的都是台湾财政部。对这一点贝尔很清楚,布热津斯基也很清楚。但对他司法部长的调查情况却一点也不清楚。因为这个从普兰斯小镇混出来的律师对他一直封锁消息。这也是国家安全顾问对司法部长越来越不满的原因之一。
2
今天清晨,当布热津斯基跨进圣殿般的“情况室”,发现贝尔已在自己之前坐在这里同总统共进早餐,他便立刻意识到他的调查有了令人振奋的进展。
果然,卡特总统用餐巾擦擦嘴巴,语气平和地告诉国家安全顾问:根据联邦调查局提供的最新报告,他已要求国务院在24小时之内将台湾外交官陆以正驱逐出境。
布热津斯基闻之一怔,两眼紧盯着司法部长问:“你有足够的证据吗?”
贝尔喝了一口葡萄袖子汁,矜持地微笑着点点头。具体是什么证据他显然不愿透露,布热津斯基也不好追问。但对陆以正他还是有所了解,此人的公开身份是台湾驻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兼行政院新闻局美国新闻处主任。他在华盛顿任职已有十四五年之久,称得上是一个老牌外交官。同白宫和国会山的许多要人都有密切交往,与参议员戈德华特的关系更是非同寻常。他曾三次陪同戈德华特到台湾访问,并一同受到蒋氏的接见。几年前在华盛顿的新闻界就传闻:通过他转交给戈德华特的美元足够制造一艘航空母舰。据说在他的卧室里装有直通台湾总统办公室的专线电话。可见此君官衔虽不高,来头却很大。现在,卡特总统竟然要下令将这位背景很深的外交官驱出美国,台湾方面将会做出何等反应暂且不论,就是戈德华特也绝不会善罢甘休。特别是眼下围绕着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官司正打得难解难分,这一举措无疑是往火上浇油,势必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加剧冲突。
当布热津斯基提出这种担忧时,卡特总统却坦然地笑了笑:“哦,我正要告诉你,戈德华特先生已决定撤回起诉书。”
布热津斯基不知是没听清,还是不相信:“什么?您说他要撤诉?”
贝尔放下手中的高脚玻璃杯,慢悠悠地接话道:“是的,一小时前我在这里同戈德华特参议员通了电话,他表示尊重总统的决定,不再向法院起诉。”
布热津斯基轻轻吁了口气。他不知道贝尔在电话里同参议员谈了些什么,但肯定和陆以正被驱逐一事有关。看来这小子真抓住了对方的尾巴,要不然老奸巨猾的戈德华特决不会如此乖乖地就范。他没再细问,尽管司法部长那傲慢不恭的神态令他很不舒服,但能迅速平息这场烦人的官司总是件令人欣慰的事,难怪总统要请他共进早餐。
卡特还告诉自己的安全顾问:按照美国宪法的有关条款,他决定将台湾在华盛顿双橡胶园的原大使馆官邸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已通知副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这一决定。
布热津斯基含笑表示赞同。既然总统连台湾的高级外交官都敢驱逐,再没收个大使馆的破楼又算什么。他悄悄看了下手表,再过一个多小时总统就要到白宫前为中国领导人举行欢送仪式。他忙从文件包中抽出几页用马尼拉纸打印的《总统每日简讯》,轻轻放到卡特面前。
总统随手打开看着。首页第一条简讯便是安全执行小组关于中国领导人离开华盛顿时所选定的路线和警戒情况的报告。
很快,总统抬起头,用手指缓缓敲打着第一条“简讯”,望着国家安全顾问笑微微地说:“根据特纳将军的建议,我已对这条线路做了些改动。因为事情来得太突然,还没来得及向你说明。”
布热津斯基颇觉意外地问:“整个安排全改变吗?”
卡特平静地点点头:“是的,我已委派特纳将军把这一改变通报中方代表团,并由他负责施实新的计划。”
布热津斯基望了望坐在一侧的贝尔,又将诧异的目光投向总统,语气有些发硬地追问道:“为什么?”
卡特神态安然地笑笑:“出了点小麻烦。我会详细地告诉你,不过,现在还是让我们先去欢送中国客人吧。”说着,他从座椅上站起身,步履稳健地朝门外去去。
贝尔冲国家安全顾问耸耸肩头:“别担心,一点小麻烦。”
布热津斯基狠狠瞪了他一眼,抓起文件包紧随总统而去。
第三十二章
1
2月1日清晨。7时30分。
罗新华站在走廊上等了足有十几分钟,泰伯森才从里面将305号的房门打开。他疾步冲进去,见欧安娜裹着一件睡袍安然无恙地坐在床边,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下。他四下寻望着,果然不见托尼踪影。
脸色苍白的欧安娜告诉他:托尼早在一个小时前就离开了。
泰伯森将手里捏着的一个像小号电池般的东西举到他面前:“这家伙临走前还给我们留下点礼物。”
罗新华不解地问:“这是什么?”
欧安娜微微颤抖着说:“这是一种能自动引爆的微型炸弹,托尼管它叫‘红卫兵蛋卷’。”
泰伯森也对罗新华道:“那个日本人要的就是这玩意。”
刚才离开指挥中心后,在汽车上泰伯森已将越南妓女被杀一事向中方联络员简单讲述一遍。罗新华同意他的分析,也认为这个杀死妓女的日本记者可能就是“梅茵霍芙集团”失踪的那个代号“孤雁”的敢死队员。但他不同意泰伯森“声东击西”和“加来海峡”的说法,仍坚持认定日本记者的谋杀行动和托尼的刺杀计划并不是一回事,他俩一个是境外某个政治集团雇佣的亡命杀手,一个是美国一些高层权贵收买的恐怖分子。他们虽然有共同的目的,但绝不是同伙,也绝不会采取同样的行动,托尼更不会因“孤雁”的出现而放弃自己策划已久的“刺杀蒂姆虎计划”,恰恰相反,他只会为争夺利益而抢先行动。当时,泰伯森对罗新华的推测曾不以为然。可当他看到沃克和马尔斯的尸体后,便即刻明白这位中国同行说的是正确的。狡猾的托尼不仅没有放弃他的刺杀计划,而且仍坚持要在华盛顿采取行动。那么这家伙会使用什么方式,躲到什么地方实施他的“计划”呢?”
泰伯森边思索着,边将微型炸弹的引爆栓轻轻拔掉。
罗新华在一旁看着:“这玩意做得真精致。”
泰伯森介绍道:“它不但模样精致,威力也很大,如果引爆成功,足以将这间屋子炸塌。近两年托尼使用这种玩意搞了好几起暗杀事件,干得都非常漂亮。”
罗新华两眼紧盯着黑森森的炸弹,不安地问:“你是说托尼这次还会使用这个东西?”
“当然,这是他惯用的手段。”泰伯森自信地一笑:“不过,这次他根本不可能靠近目标,也就根本不可能成功。”
罗新华仍不放心地问:“他会不会采用别的方式呢?比如使用远距离的杀伤武器?”
泰伯森摇摇头:“不会,任何子弹都不能击穿防弹轿车的玻璃和钢板。这一点,托尼比你我更清楚。”
就在这时,从罗新华的口袋里发出一串“滴滴”的鸣叫声。他忙掏出手掌大的微型无线电话机,打开通话开关:“喂,我是黄河。”
通话器中传来王枫略有些喘吁的声音:“黄河,我是长城。家里来信,‘卓娅’的身份已经查清。”
罗新华急问:“他是不什么的?”
“它不是人,而是一种武器。”王枫几乎是吼了一声,停了停,又恢复了平静的语调:“准确地说这是一种新型的地对地微型导弹,制造者曾在中东和阿富汗试用过,具有很强的摧毁力。不久前,西德的‘梅茵霍芙集团’花三十万美元从‘克格勃”手中购买了两枚这种导弹。据查,他们的这笔费用是中东拉霍曼石油公司提供的。目前这两枚代号‘卓娅’的导弹已经进入美国。”
罗新华心头一紧:“难道托尼要用这种导弹搞暗杀?”
王枫语气冷硬地回答:“对,我已将这个情况通报白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