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尸衣
体已经干瘪瘪的只剩下了两张皮,它们的体液已经被吸子的那一百多个吸盘全部给吸光了……
两条巨型母蛭已经死了。
寒生呆呆的愣在了那儿,这可是要找来治病的呀,望着吸子喝得鼓鼓的灰白色腹部,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阿明伸手拎起了巨蛭瘪瘪的皮囊,无可奈何的问寒生道:“朱医生,你看这……”
“唉,白费工夫了。”寒生沮丧的说道。
“呏呏诃唵吽……”沈才华摆动着小手叫道。
吸子闻言开始排水,但是由于吸多了巨蛭体液,用力的卷起也还是比才华的腰粗了不少,达不到昨晚如雨伞般的苗条了,吸子眨眨眼睛,示意也只能这样了。
“才华,你有办法要吸子参加老爹的治疗么?只需要牠动用几只最小的吸盘即可。”寒生若有所思的沉吟道。
沈才华闻言俯身对吸子又是一顿叽里咕噜,说了一连串的奇怪音阶,吸子一个劲儿的晃动着身子,仿佛不愿意似的,后来在沈才华的一再坚持下,末了只有眨眼表示同意。
沈才华目光转向寒生点了点头。
“好吧,带吸子上楼。”寒生吩咐道。
吸子筒伸缩着跟着沈才华爬上了楼梯,身后留下一行水渍,竹楼下,那群孩子们高兴的扯着巨蛭皮囊跳到溪水中嬉戏玩耍去了。
小芹站在楼梯口等着他们,屋内席地而坐着一个黝黑清瘦、六十多岁的男人,正在拉着阿明老爹的手说着江西土话,他是小芹的父亲,也是位中国远征军的老兵,地道的赣南老表。
寒暄过后,寒生开始准备治疗,首先吩咐阿明取来剃刀,命其将老爹的头发全部刮光。
“老爹,我要从您的身体上取下一些‘神阙泥’作为药引子。”寒生说道。
“‘神阙泥’……那是何物?”老爹不解的问道。
“嗯,这么说吧,人的肚脐眼儿是任脉的神阙穴,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肚脐又为冲脉循行之地,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所以,神阙穴可称得上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内联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这‘神阙泥’就是肚脐眼儿里的垢。”寒生解释道。
“这东西难道也是药么?”小芹爹惊讶不已道。
寒生笑笑,一面伸手翻开仰卧在竹席上老爹的内衣,露出了干瘪的腹部和那个起皱的肚脐眼儿。
“人的肚脐形状反映了身体的健康状况,凡向上生、顶端三角形的肚脐眼儿,必是胃胆胰有病,向下则患胃下垂、顽固性便秘、慢性肠胃炎以及妇科病,海蛇形状表明患有肝炎以及肝硬化等病变。肚脐眼儿偏左坏胃肠,偏右得溃疡,凸出为腹部积水或卵巢囊肿,凹陷则肠粘连或结核性腹膜炎,若是神阙浅且小,必是激素分泌失当,据说人妖的肚脐眼儿就是如此。”寒生说道。
“那正常的呢?”阿明认真的请教道。
“圆形如满月,女人得此良脐,卵巢功能极佳,儿女满堂,男人若是,则精满益寿。”寒生解释道。
众人的目光皆落在了老爹的肚脐眼儿上,但见其皱褶内已被蓝黑色的污垢填得满满的,早已分不出形状与深浅了。
“请递我一只小碗。”寒生对阿明说道。
“老爹,请您忍住。”寒生吹了吹右手食指的指甲,条件不允许,也就免去消毒了。
众目睽睽之下,寒生的指甲用力剜入了老爹的肚脐眼儿内,硬生生的抠出来一大块蓝黑色柔软的泥垢,然后以手指搓成长条,凑到鼻子下闻闻,带有一种浓郁的内臓臊臭气味儿,一松手将其扔进了碗中,接下来又仔细的将肚脐皱褶内附着的泥垢全部搜刮了下来。
“似乎还是少了点。”寒生踌躇着说道。
“我有。”阿明一拽上衣,露出圆圆的肚脐眼儿,内里竟也存有厚厚的泥垢。
“是满月形的。”小芹在一旁欣喜的自言自语道。
“不行,只能使用病人自己的‘神阙泥’。”寒生摇了摇摇头道。
“那怎么办呢?”阿明放下了衣襟。
“看来只能补充些脚板皮了。”寒生若有所思的沉吟道。
“脚板皮?”老爹疑惑道。
“人的脚板会有一些老茧老皮,涌泉穴乃是足少阴肾经起点,具安神、醒脑、通关开窍的要穴,此处通关皮屑与任脉之‘神阙泥’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作为补充药引。”寒生边解释着边拽过老爹的脚丫,果然那脚底板老皮甚多,又厚又黄。
“递我剃刀。”寒生要过剃刀,不管三七二十一,脚板下面用碗接好,“唰唰唰”便刮了起来,脚板皮屑纷纷扬扬的落入了碗中,最终,两只脚共刮下来了半碗黄白色的脚板皮。
“调以温酒服下。”寒生吩咐道。
正文 第三百二十五章
( 本章字数:5778 更新时间:2009…7…15 21:53:04)
“要把它喝下去?”阿明吃惊的望着寒生。
“这两味药引子必须服下。”寒生认真的说道。
小芹皱着眉头盯着那半碗脚板皮和肚脐垢,胃里已经泛起了酸水。
老爹哈哈一笑,朗声道:“中国远征军军人什么没经历过?阿明,温酒来。”
阿明只得温了一壶烧酒,倒入小碗中,用筷子不住的搅动着,屋子里散发着一股浓浓的脚汗酸臭和内臓的骚味儿。
“老爹,你可是有脚气呢。”阿明提醒说道。
小芹爹扶起老爹上身,阿明将碗端至口边,老爹一仰脖,“咕嘟咕嘟”两口喝干,舌头一卷,将糊在门牙上面薄薄的两块脚板皮拽下扯进了嘴里。
“哈哈,没啥怪味儿嘛。”老爹信任的对着寒生点了点头。
“好啦,才华,告诉吸子用小吸盘刺入这几处穴位,少许吸血的同时再注回去。”寒生一边说着,一边从石板上的火烬中扒拉出一小块黑黑的木炭,在老爹光秃秃脑袋上的百会、通天、承灵、本坤以及左右太阳穴等十三条经络各取一穴,画上黑色的小圆圈儿。
“这么多啊。”阿明惊讶着道。
“人体共有365个穴道,我这里只取了13个。”寒生回答道。
沈才华对着吸子鼓捣了半天,吸子总算明白了意思,伸出一些小触手吸盘,一一按住了老爹脑袋上的黑圈,西盘内细细的硬针刺入老爹的穴道内,先是吸血,然后将具有麻醉作用的生物酶和溶血功能的水蛭素缓缓注入穴道内的毛细血管中,从老爹的面目表情上来看,并没有丝毫的痛苦。
已经喝下的神阙泥和脚板皮内含的开窍通关生物磁场信号,在温酒的作用下迅速的沿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之任、督、带、冲、阴阳维、阴阳跷经络上升至诸阳之首,引导着水蛭素溶解毛细血管内的血栓,一点点缓缓的打通着闭塞多年的经络。
“孩子,你是江西赣北的?”小芹爹亲切的问寒生道。
“赣北婺源。”寒生回答道。
“唉,少小离家,如今老大却无归,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思念故土,暗自伤神落泪啊。知道兴国么?”小芹爹唏嘘不已道。
“知道,那里的客家人很多,而且兴国山歌很好听。”寒生说道。
“你也喜欢听兴国山歌?会唱么?”小芹爹和蔼的问道。
寒生点点头,嘴里随即哼起了一首熟悉的兴国山歌:“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愁绪(里格)万千,压在心间,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突然寒生停住了嘴,他意识到这是一首歌颂红军的歌曲,而小芹和阿明的爹爹都是白军啊……
“怎么不唱了?还是家乡的客家山歌好听啊。”小芹爹望着寒生说道。
“这……那是红军的歌……”寒生支支吾吾的说道。
“唉,”小芹爹笑了,朗声道,“管***是红军还是白军呢,只要是咱家乡的山歌,我们就喜欢,再说咱们是抗日的中国远征军,孩子,你就唱吧。”
寒生深为中国远征军人豁达的胸襟所感动,于是含泪接着小声哼了下去: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拿山,
山上(里格)包谷,(介支个)金灿灿,
包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
包谷棒棒,咱们穷人搬,
紧紧拉住红军手,红军啊,
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
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
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
千军万马(介支个)江畔站,
四方百姓泪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
红军啊,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归乡。
九送红军,上大道,
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
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
心象(里格)黄莲,脸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
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
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
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
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
(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
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
兴国山歌哼完了,此刻小芹爹早已是泪流满面了……
“噗”的一声,阿明老爹放了个响屁,随即手指动了动,屋中满是鲍肆之香。
小芹的脸一红,阿明急视之,“爹,你能动啦!”他惊呼道。
众人目光一下子落在了老爹的身上,果真他的手指同脚趾都在缓慢的蠕动着。
“嗯,血栓已经在打通了,闭塞多年的经络也在开窍,屁乃先兆。”寒生搭过老爹的手腕,脉搏慢慢的恢复正常了,他终于松了一口气,《青囊经》真是百试不爽啊。
沈才华嗅了嗅,赶紧捂住了鼻子,皱起眉头打了个大喷嚏。
“我爹还要多久能够站起来?”阿明万般景仰的问道。
“一个时辰吧。”寒生估摸着回答道。
“小老表,你从哪儿学来如此神奇的医术?”小芹爹赞叹不已的说道。
寒生笑了笑,心想《青囊经》还是不能随便说出去的,于是脸一红,搪塞道:“我家祖传的。”
“了不起,咱们江西自古以来就是藏龙卧虎之地,就拿我们兴国来说,乃出一代堪舆宗师杨筠松,字救贫,实为中原风水学之旷世奇才啊。”小芹爹说道。
“杨筠松?”寒生心想不知此人与刘伯温相比如何。
“相传唐末年间,统辖虔州(今江西赣州)的诸侯是卢光稠,自立为王,请杨筠松为其卜天子地。卜得后,卢光稠问杨筠松是否还另有天子地?杨公答道:一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卢光稠不愿别人也得到天子地,于是在杨公酒中下毒,以绝后患。杨筠松回家途中问弟子曾文叮舜蔚兀吭亩|说是‘药口’。杨公叹道:药到口必死矣!
杨筠松在临死之前叮嘱曾文叮ジ嫠呗獬硌罹绕兜囊叛裕涸诟又菽コ低灏沧八裕致房诳湟豢谒蚴朗来熳右印Q罟翟蛟诜缢掀屏烁又莸摹疤熳悠保粕仿獬怼2痪茫獬砉姹吵び妇遥弁茨讶蹋早松硗隽恕!毙∏鄣幼判鹗龅馈?br /> “这都是真的么?”寒生对风水之类的传说总是兴趣十足。
“我就是杨公后人杨慕贫。”小芹爹正色道。
“哦……”寒生见其凝重的神态,自己也随即严肃了起来。
“你可知道《青囊经》么?”杨慕贫问寒生道。
寒生闻言心中不由得就是一凛。
“据闻是三国名医华佗写的一本医书,已经失传了。”寒生支吾道。
杨慕贫摇了摇头,道:“不对,《青囊经》乃是一本堪舆奇书,为秦末汉初时的黄石公所著,你知道什么叫做堪舆术么?”
寒生干脆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堪舆两字,最早出于淮南王刘安所写的《淮南子》一书,谓‘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破天地之道,也就是今天的风水学。黄石公是张良的老师,但《青囊经》并未传给他,后来就下落不明了。辗转到了晋代,据说郭璞得到了此书,结果被其学生偷了去,还没等读又不小心被火烧了,后人只能从郭璞的著述中探到些蛛丝马迹,得知有这部书,至于流传于后世的《青囊经》,实为清朝的蒋大鸿补撰的。”杨慕贫解释道。
“怎么又是火给烧掉了?”寒生松了一口气,原来说的不是那本华佗的《青囊经》。
杨慕贫没有留意到寒生话语间的意思,接着说了下去:“先祖杨公却是见到了这本残缺不全的奇书,私下称之为《葬尺经》。”
“郭公葬尺?”寒生一个不留神,脱口而出道。
“你听说过‘郭公葬尺’?”杨慕贫惊讶的望着寒生。
“听一位百岁老婆婆说过,她人已经过世了。”寒生叹息道。
“哦,不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