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想做的人





婀怂伎迹灰舜耸П耍骸   ?br />     五、拟定人生的航线    
    智谋有三个层面:一是对现有情况和条件的分析判断;二是对未来和不确定因素的预见把握;三是有办法把现在和未来与目标连接起来。    
    当我们已找出人生终极目标,有了新的生活重心,确定了生命的重要角色之后,我们就可以采用“终日思考”的方法,描绘出人生大致的发展主线。这个方法十分重要而又简单实用。    
    “人生七十古来稀”。暂且七十岁为达到人生终极目标的最后期限。    
    七十岁。根据你的人生终极目标,生活中心和主要角色,那时你应该在哪里?已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正在做什么?身边有什么人?……然后,按中国传统习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以十年为一级,逐次下推:    
    七十岁是那样,那么六十岁,应该如何?    
    五十岁时,人生是个什么样子?    
    四十岁呢,该是怎么样?    
    三十岁呢?    
    ……直至——    
    今天,要做什么,怎么行动?    
    请填写:    
    七十岁    
    六十岁    
    五十岁    
    四十岁    
    三十岁    
    目前(岁)    
    这样,我们就有了一条人生的主线(目标):    
    由此,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要去哪里,如何走才是捷径?半路上知道自己是不是走在正确的路上?因此最终也就知道是否可以按计划抵达目的地。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前途虽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但无论前进的路怎样千回百转,都要像百川归海一样,回到我们的主线“站点”上来。    
    我们常说“道路”。“道”就是方向,是主线;“路”则是实际运动的轨迹、途径。    
    如下图:    
    路,人生轨迹道,人生方向


《做自己想做的人》 Ⅲ人生目标金字塔

    六、人生目标金字塔    
    好的目标应该使人积极、自信、乐观、安祥,兴奋而又从容,健康善良,具备好的道德感。反之,则是不好的目标,甚至是“缺德”的目标。    
    古人说:“为一善事,气爽一节;为一不善,神矮一寸。”    
    “坏”的目标,使人难以心安理得,如何谈得上内心的安祥快乐,同时失道寡助,成功也就南辕北辙。    
    因此,对每一个明确的目标,必须从“积极”的角度进行评判。方法是对每一个目标扪心自问:    
    1。这真的是我的目标吗?我真的热切希望吗?    
    2。这个目标是否有违良心?对其他相关者公平吗?是否损人利己?    
    3。它与其他目标有矛盾和冲突吗?    
    4。我是否乐意全身心地投入?    
    5。能否想象达成这个目标的情形?    
    以上五个问题的答案,必须都是肯定的。否则这个目标就需要修正甚至删除。    
    然后再接着自问:    
    1。达成这个目标会使我更快乐吗?    
    2。达成这个目标会使我更健康吗?    
    3。达成这个目标会使我更富足吗?    
    4。达成这个目标会使我交到更多的朋友吗?    
    5。达成这个目标会使我内心祥和吗?    
    6。达成这个目标会使我更有安全感吗?    
    7。达成这个目标会使我和别人相处得更愉快吗?    
    以上7个问题的答案若有一个为否定,那么该目标就应重新考虑。


《做自己想做的人》 Ⅲ必定成功公式

    七、必定成功公式    
    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写道:    
    “首先,要有一个明确可行的构想,也就是一个目标;其次,用任何可行的方式,诸如智慧、金钱、物质等方法来达成目标;第三,调整所用的一切方法,以达到成功。”    
    美国现代成功学代表人物安东尼·罗宾写道:    
    “知道目标,找出好的方法,起身去做,观察每个步骤的结果,不断修正调整,以达到目标为止。俄国著名芭蕾舞家帕芙洛娃说过,不休止地朝着一个目标前进,那就是成功的秘诀。”    
    我们把“必定成功公式”细化为十个步骤和方法:    
    1。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达到的、可衡量的。    
    只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才可衡量,而只有可衡量的目标才可能达到。否则,只能是笼统、空泛的大话而已。    
    2。分析你的起始点。    
    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方向。没有起始点,就无从规划自己的航程,即使有了地图和指南针,仍然会无可奈何地迷失方向,只有当你明确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时,地图和指南针才能发挥作用。分析起始点,也就是要分析现在所处的境况和条件。    
    3。把目标写下来并问自己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    
    当你在书写时,你的思维活动在记忆中产生一种不可磨灭的印象,它告诉你的潜意识:这是真的。不相信记忆,只相信笔记。    
    实现目标的理由或好处越多越好。这样做,有助于发现、认识目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增加实现目标的紧迫感,获得深刻的趋动力。    
    4。制定实现目标的期限。    
    没有期限,就等于没有目标。期限、衡量目标的进展,激发向目标不断前进的压力。    
    5。确认实现目标的障碍,并依“难度”设定优先顺序。    
    确认障碍,是为了有备无患,从容不迫。同时要记住:障碍是来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而不是来阻碍我们的。每一次成功都在障碍之中,也就是说,达成目标的过程,其实就是克服障碍的过程。    
    6。确认对实现目标有帮助的人和团体。    
    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和因素,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7。找出解决障碍的方法。    
    关键性障碍应找出不低于五个解决方案,其他每个障碍都要找出解决方法。    
    8。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    
    一旦确定了目标和实现目标(解决障碍)的方法,就要制订每年、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计划。计划,就是目标分解一览表。    
    9。按期评估与考核。    
    没有评估和考核,一切目标都会“夭折”,设定目标也就没什么实际意义了。    
    10。根据你的目标马上行动,现在就做。    
    没有行动,再好的计划也只是白日梦。不要拖延,不要“以后”,立即就做,现在就做。    
    特别提示:    
    1。达成目标要有核心。    
    每一级(中期、近期、年、月、周)的目标,都可能会有许多个,十几个、二十个甚至七八十个。先把它们写下来,然后本着“突出自己最重视的事”的精神,依据既急迫又重要的原则,从所有目标中选出四个最重要、最想要达成的目标,再选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为“核心目标”。    
    所谓核心目标,就是在今年(或本月、本周)最想达成的目标。如果今年(本月、本周)只能完成一个目标,那么就选定那一个。选出核心目标之后,再把其他的三个依照优先顺序排列。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实现的目标,始终是自己最重视的。特别是核心目标,它代表着我们成功的发展方向(主线)。    
    2。目标要每天衡量进度。    
    3。目标需要不断调整甚至修改。    
    如果所设立的目标已经不符合现实情况了,便要迅速作出调整修改。僵化保守不是积极心态。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当时设定的目标,是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如果环境条件都变了,我们还顽固不化,抱残守缺,就很难发挥潜能,利用环境走向成功。    
    正常情况下,至少一年一次检视自己的目标体系。


《做自己想做的人》 Ⅳ世界上最长和最短的东西

    第四篇生命之歌—有效的时间管理    
    第一章Chapter1一言难尽的时间    
    有了目标体系,还需要“时间管理”的技巧,把所有的目标分清轻重缓急,尽快地逐一实现,提高生命的效率。    
    一、世界上最长和最短的东西    
    从前,在非洲有一个富人,名叫时间。他拥有无数的各种家禽和牲口,他的土地无边无际,他的田里什么都种,他的大箱子里塞满了各种宝物,他的谷仓里装满了粮食。    
    这个富人拥有这么多的财产,连国外的人也知道了,于是,各国商人远道而来,随同的还有舞蹈家、歌手、演员。各国派遣使者来,只是为了要看一看这位富人,回国后就可以对百姓说,这个富人怎么生活,样子是怎样的。    
    富人把牛、羊、衣服送给穷人,于是人们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慷慨了,还说,没有看见过时间富人的人就等于没有生活过。    
    又过了很多年,有一个部落准备派出使者去向富人问好。临行前部落的人对使者说:    
    “你们到时间富人的国家去,要想法见到他,你们回来时,告诉我们,他是否像传说中的那么富有,那么慷慨。”    
    使者们走了好多天,才到达了富人居住的国家。在城郊遇到了一个瘦瘦的、衣衫褴褛的老头。    
    使者问:    
    “这里有没有一个时间富人?如果有,请您告诉我们,他住在哪里?”    
    老人忧郁地回答:    
    “有的。时间就住在这里,你进城去,人们会告诉你的。”    
    使者进了城,向市民们问了好,说:    
    “我们来看时间,他的声名也传到了我们部落,我们很想看看这位神奇的人,准备回去后告诉同胞。”    
    正当使者说这话的时候,一个老乞丐慢慢地走到他们面前。    
    这时有人说:    
    “他就是时间!就是你们要找的那个人!”    
    使者看了看又瘦又老、衣衫褴褛的老乞丐,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难道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名人吗?”他们问道。    
    “是的,我就是时间,我现在变成不幸的人了。”老头说,“过去我是最富的人,现在是世界最穷的人。”    
    使者点点头说:    
    “是啊,生活常常这样,但我们怎么对同胞说呢?”    
    老头想了想,答道:    
    “你们回到家里,见到同胞,对他们说:‘记住,时间已不是过去那个样子!’”    
    又据说,伟大的所罗门王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一位先圣在梦里告诉他一句话,这句话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让他高兴的时候不会忘乎所以,忧伤的时候能够自拔,始终保持勤勉,兢兢业业。但是,醒来后却怎么也想不起那句话来,于是他召来了最有智慧的几位老臣,向他们说了那个梦,要他们把那句话想出来。并拿出一颗大钻戒,说:    
    “如果想出那句话来,就把它镌刻在戒面上。我要把这颗戒指天天戴在手上。”    
    “这也会过去。”    
    这两个故事说的都是时间。时间一去不返,不管你高兴还是忧伤。    
    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望“河”兴叹: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就这样不分白天黑夜流逝了啊!)    
    莎士比亚说:    
    “时间的无声的脚步,是不会因为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处理而稍停片刻的。”    
    朱自清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散文《匆匆》里这样写道: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又算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最有趣的,是两位法国哲人,用猜谜的方式,把时间的特性描述得淋漓尽致。    
    哲人伏尔泰问:    
    “世界上,什么东西是最长而又最短的;最快的而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而又是最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    
    智者查帝格回答:    
    “世界上最长的东西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最短的东西也莫过于时间,因为人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在等待着的人看来,时间是最慢的;在作乐的人看来,时间是最快的;时间可以扩展到无穷大,也可以分割到无穷小;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