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想做的人





胍嫔睢?岱6疚曳簦钣欠澄医蟆!薄   ?br />     但这种肌肤之痛,文天祥等闲视之,丝毫没有动摇报国的坚强意志。他在囚中吟哦不绝,以诗歌作为斗争的武器,“如精钢之金,百炼而弥劲”。    
    他在《偶成》诗中写道:    
    “昨朝门前地少裂,今朝床下泥尺深。人生世间一蒲柳,岂堪日炙复雨淋。起来高歌赋离骚,睡去细和梁父吟。已矣已矣为何道,犹有天地知吾心。”    
    他向往屈原的九死无悔,嘉叹孔明的鞠躬尽瘁。    
    文天祥把生活环境中包围着他的邪恶之气,归结为七种之多: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秽气。“当此夏时,诸气萃然”,而自己是“狱中孤愤长”,“孤臣腔血满”,只凭着一股浩然之气(心态),“俯仰其间,幸而无恙”。他豪迈地宣称,“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于是奋笔写出了那篇义薄云天、光耀古今的不朽诗篇——《正气歌》。    
    正是:心中有祖国,外界环境奈我何?!    
    文天祥最终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实践了自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誓言。    
    后人赞道:    
    “忠肝义胆不可状,要与人间留好样。”    
    这就是文天祥的心态,文天祥的选择。    
    深禅师和明和尚云游四方,这天夕阳西下,他们来到了淮河边上。    
    一个渔人正在收网,满河的水都被夕阳映红了,那些入了网的鱼儿跳跃着,闪闪发光。    
    渔人边拉网边说道:    
    “罪过罪过,在师父们面前做这种活儿。”    
    明和尚闭目说道:    
    “俗家也要养家活口,阿弥陀佛!”    
    忽然,有条鱼儿身子一跃过网,仿佛箭一般射入水中。    
    深禅师看在眼里,对明和尚说道:    
    “明兄,真机灵啊!它完全像个禅僧。”    
    明和尚对着那泛起涟漪的水面,回答道:    
    “虽然这样,还不如当初别撞进罗网里更好。”    
    深禅师笑了起来,说:    
    “明兄,你省悟得还不够哩。”    
    明和尚一直不明白深禅师的话,半夜仍在河边徘徊思索。    
    河水闪着幽幽的光静静向前流去——    
    是了,是了,那鱼儿进了网里与没进网里,只是外在的区别,其实自性都丝毫没变啊!    
    正如安东尼·罗宾所说:    
    “除非我的意识同意,否则任何事物都无法影响我!”


《做自己想做的人》 Ⅱ一念之差有多大

    二、一念之差有多大    
    从成功学的角度看,心态只有两种:积极的和消极的。    
    面对相同的夕阳,有人低叹: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这是一种心态的写照。    
    有人反对说: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这是一种心理状态。    
    而有人则高歌: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这已全然是另一番心灵境界。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别,但这种差别却往往造成了人生结果的巨大差异:很小的差别就使人生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结果的成功与失败。    
    美国成功学院对1000名世界知名成功人士的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心态决定了成功的85%!    
    我们回想一下身边的人和事。同样都是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却有好坏优劣之分;学习不好,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不认真听讲,不认真学习,不认真做作业。“认真”是什么,认真并不是智慧,而是“心态”!同样是工人、职员,有人为五好员工、劳动模范,有人却为阿混,真正的区别仅在于谁更积极、更努力、更负责,而不是聪明才智和技能。积极、努力、负责都是“心态”。社会精英、领袖伟人,他们的成就,取决于付出甚至牺牲的多少。愿意付出、牺牲,绝非方法问题,确确实实来源于心态。    
    让我们来听听两位举世公认的成功者,他们是怎么说的。其中一位靠“实干”而蜚声世界,另一位则靠“空想”流芳百世。他们就是天才的发明家爱迪生和天才的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爱迪生说:    
    “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    
    爱因斯坦说: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功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而已。”    
    伟人之所以伟大,仅仅因为他们的心态更积极。    
    马尔比·巴布科克说:    
    “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种我们不具备的东西。”    
    多少人因这一念之差而与成功背道而驰!    
    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容易埋怨责怪。埋怨社会无机会,世道不公平,责怪别人冷漠无情,责怪自己生不逢时……可是我们想过没有,无论在任何社会环境里,总有人充满希望、快乐和幸福。    
    “任何时代,都是发大财的时代!”    
    关键就在于,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这就要看你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如果你是积极的,你看到的就是乐观、进步、向上的一面,你的人生、工作、人际关系及周围的一切就都是成功向上的;如果你是消极的,你看到的就是悲观、失望、灰暗的一面,你的人生自然也就乐观不起来。


《做自己想做的人》 Ⅱ自己就是宝藏(1)

    三、自己就是宝藏    
    哲学家布伦说:    
    “我们只有一种忧虑,就是深怕失去乐园;我们只有一个欲望,就是渴望得到它。”    
    佛说:    
    人一生所做的行为无外乎苦和苦的终止,乐和乐的持续;除此,再没有别的了!    
    乐园就在我们的心里。    
    大珠慧海千里迢迢,求见马祖道一禅师。    
    马祖问他:    
    “你来这里做什么?”    
    大珠答道:    
    “来求佛法。”    
    “我这里什么也没有,哪有佛法可求?”马祖说,“你自己有宝藏不顾,离家乱走做什么?”    
    大珠既惊又惑,急忙问道:    
    “什么是我的宝藏呢?”    
    “现在问我的,就是你自己的宝藏。”马祖进一步启示说,“它一切具足,毫无欠缺,你可随心所欲运用它,何必要向外寻来呢?”    
    这一番睿智之语,使大珠顿悟。    
    所谓的“宝藏”,就是指个人的“自性”。如果用成功学的观点看,这个宝藏就是心态。    
    你掌握控制着自己的心态,因而你主宰着自己的命运。影响你的心态,不是上司,不是同事,不是父母,也不是失败,而是你自己。外界事物的变化,别人的所思所行,都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只为自己的反应负责,这就是我们的态度。你怎么想、怎么反应,全凭你自己,积极还是消极。


《做自己想做的人》 Ⅱ自己就是宝藏(2)

    自己的心态决定了自己。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    
    “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这样的心灵,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身体的健康。消极的心态,却是心灵的疾病和垃圾。这样的心灵,不仅排斥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甚至会夺走生活中已有的一切。”    
    为什么积极的心态,是健康与幸福的重要源泉?    
    除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大量事例可以证明外,近来国外在精神药理学上的发现也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    
    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人体会自行制造一种叫做脑啡(endorphins)的天然体内镇静剂,由大脑分泌,在脑部和脊髓等特定的部位活动,能减轻痛感,过滤令人不快的刺激物,使人内心祥和安乐。    
    临床研究还发现,忧郁症患者都严重缺乏脑啡。这项发现为人们了解沮丧与喜乐的根源,带来了重大突破。心态积极、乐观向上的人很可能体内都充满了这种天然镇静剂。更重要的是,行为研究都已经发现,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想法,可以刺激人体制造脑啡。    
    相反,消极的心态和颓废的思想则耗尽了体内的脑啡,导致人心情沮丧;由于心情沮丧,脑啡的分泌量更加减少,于是消极的想法变得越来越严重,这就是“恶性循环”。    
    另外,国外的科学家,还做过一个相关实验。在演员身上贴附电极,插上动脉导管,然后要他们表演各种戏剧情节。当他们演出愤怒、沮丧和绝望的角色时,脑啡的含量随之降低,但当剧情要求他们表演喜乐、有信心和爱情时,脑啡的含量骤升。    
    积极的心态能激发脑啡,脑啡又转而激发乐观和幸福的感觉,这些感觉反过来又增强了积极的心态,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积极的心态能激发高昂的情绪,帮助我们忍受痛苦,克服抑郁、恐惧,化紧张为精力充沛,并且凝聚坚忍不拔的力量。    
    这就从生理学(精神药理学)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成功者都是心态积极者,为什么他们能够拿得起放得下,忍辱负重,乐观向上,义无反顾走向成功。


《做自己想做的人》 Ⅱ你是否患了“消极症”

    第二章人为什么会消极    
    消极心态是怎样形成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天生”的。是受环境、教育的影响,潜移默化而逐渐形成的。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一、你是否患了“消极症”    
    人大致有54种消极情绪和表现,这里“消极树”上仅列举出常见的8种。一个消极的苦果,便足以毁坏我们生活的某一个方面,甚至对整个人生历程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    
    消极的苦果,皆由日久天长养成的八种人类习性所生发:    
    1。缺乏目标。    
    就是缺乏人生的目的和方向,缺乏自己生活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不知道自己想获得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不知道命运在自己掌握之中;不知道自己的工作会怎样,生活会怎样,家庭会怎样,财富会怎样;没有动力,没有激情,没有信心;看不到机会,无法把握自己的心态、生活、工作和学习,一如水上浮萍,东漂西荡,不知何去何从。    
    没有懒惰的人,只有没有目标的人。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就是没有目标的人。因为连“梦想”都没有,还会拥有什么?    
    2。害怕失败。    
    害怕失败的原因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遭受过无数的挫折,于是,失败的恐惧感时常伴随着我们。这种恐惧感来自于对过去“伤害”(遭挫折、被耻笑)的记忆,造成内心的胆怯和懦弱,从而产生消极的想象力和预期的失败感。    
    当人们在作出一个新的决定时,心态消极的人往往想到曾经遭受过的失败景象,于是忧虑退缩,裹足不前。    
    3。害怕被拒绝。    
    我们在生活中遭到过太多的拒绝,父母拒绝我们、老师拒绝我们、朋友拒绝我们。我们听到过太多的“不”——不行、不能、不好、不可以……于是在内心深处留下了障碍。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被拒绝的种种可能就立刻出现。害怕遭到耻笑和打击,害怕失去自我信心的恐惧,妨碍我们开口求助,阻碍我们前进。    
    4。埋怨与责怪。    
    人们一旦遇到问题和障碍时,总是找借口,找理由,其目的就是推卸责任,把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不利”都推给外界和别人。其根源是内心的渴求与现实不一致。在他们不能正视困难、面对自我,不能达到心理平衡时,就自然而然选择了一种逃避行为,即把责任归咎给别人。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和把握不够,总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是可怜者。    
    5。否定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无法面对不如意、不利的事物,于是夸大障碍,找借口来逃避,从不找自己的原因。这是一种懦弱、胆怯和无能的表现。    
    6。做事半途而废。    
    不明白人生历程实质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这一道理,对事业没有坚强的信念和决心,不能坚持到底。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挫折可能带来的种种伤害。于是认为不可能实现,不可能达到,不可能成功,迅速放弃自己原有的努力。    
    做事半途而废,主要还是由于“害怕”。    
    “害怕”是因为对自己没有把握,自认能力不够,自信不足,同时,总看到事物消极失败的一面,因而显得胆小、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