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上路–车轮印制的日记 作者: 李彦





黄昏中巧遇赛马会,人们穿着他们最漂亮的绸缎衣裳,在草原山扎起白帐篷,唱歌跳舞,有个姑娘戴着口罩,两个眼睛特别漂亮,我们费了很大劲才说服她摘下口罩合影,结果发现,还是带着口罩更加吸引人,有神秘感么。 
          
        唐古拉山口有更多的雪莲花了,其实是石莲,雪线以下的,还是买了好多,就是为了那个歌词:翻过了唐古拉山,遇见了雪莲花……     
        再次看到了藏北草原上的八塔,但是道路却改从他们的另一边经过了。据说,这八塔是为了纪念格萨尔王的一员大将而建。英雄的时代啊,一去不归了,英雄的归宿是一片苍凉和寂寥,广阔无垠的原野上,低垂的天空孕育着雨水,永远的风吹动着五色的风马旗,一切是这样的一如既往,又是那样充满着未知的希望。英雄在后人的祭拜中永垂青史,而荒野上的芸芸子民将自己的无限思绪寄予这苍穹下烈士的英灵。对天地鬼神的敬畏支持着他们生活的希望——他们生在这片广阔的羌塘草原上,注定要这样生活,放牧牛羊,喝酥油茶,崇拜自然,敬慕英雄,生命中没有更多的需求和愿望,在单纯起伏的地平线上,在翻滚变迁的天空下,生活浓缩成抽象而单纯的内容,灵魂极纯极净。当我们这些负累的过客的灵魂遭遇到这一切时,还有机会拥有一份纯洁和宁静吗?或许我们早已不够坚强,无法忍受这荒原上的孤独,如这英雄的八塔一样的孤独。 
          
        沿途看到青藏铁路的修建过程,靠近拉萨的地段,路基已经修好,也能够看到为野生动物准备的通道。越接近格尔木的地方,铁路就修得越好,有的路段已经在用火车运送物料了。 
            
        “撒旦的秘书”在路边又小睡了20分钟,我们继续上路。今天的目的地是格尔木,全程1100公里。从拉萨到昆仑山口,全部都在海拔4200米以上。还没有完全离开青藏高原,我已经开始怀念草原上美味的酸奶和纯洁的眼睛了。 
          
        进入青海境内,路就开始变得没那么好了,天黑下来,我们还没能到达昆仑山口,远方巨大的山上,雷电交加,真是叫人既激动又有些害怕。终于我们在夜幕中摸索着经过了昆仑山口和西大滩,格尔木越来越近了。 
          
        17个小时的长途行车,到达旅馆时三个人几乎都累傻了,没有多余的精力再想什么,倒头就睡。     
        8月5日 格尔木——兰州 全程948公里,心情指数:醉氧。     
        12点11分 出发。     
        12点21分 收费站5元。     
        14点31分 过脱土山,海拔3015米。     
         37分 乌兰山,海拔3088米。     
        14点45分 香日德。     
        15点00分 都兰。     
        16点22分 尕秀垭口,海拔3672米。     
        17点17分 橡皮山,海拔3817米。     
         34分 黑马河,      
        19点13分 日月收费站,15元。     
        18点56分 上有隔离带的四车道路,不封闭的高速路,限速60,人,车并有,岔路极危险两侧山坡谷地油,菜花,麦子,风景不错。     
        不封闭的高等级公路,多人行过街口。     
        名为西(宁)倒(淌河)公路。     
        电脑显示无油的情况下继续行驶。     
        19点46分 713公里 多巴收费站,15元。     
        19点56分 进入市郊,有Bus,大堡子镇 。     
        20点20分 吃饭47元(西杏园道口)。     
        21点06分 起程。     
        21点14分 738公里 朝阳收费站,拿卡。     
        22点20分 847公里 乌场垣收费站,下高速,上回109国道 51元     
        遇花果山买李子。     
        23点01分 871公里 青土坡收费站,5元。     
        1点03分 948公里 进入兰州,     
        2点10分 入住铁道宾馆 135元/房。     
        早上阴天,屋里热,服务员如国营单位素质,房间尚可,热水好,卫生间大。秘书睡到很晚,他太累了,为为说他后背上因为长时间不动地方都生了痱子。     

        出格尔木即是戈壁,无边的阴霾笼罩大地,沿途的戈壁了无生机,恐怖而震撼人心,巨大的荒凉和孤寂令人发狂,戈壁无情地侵食而来,势单力孤的供电铁塔那么软弱无力,戈壁无边,我们在戈壁中的路不知驶向何方。 
          
        大切醉氧了,电脑显示一箱油能跑799公里,跑了100公里后,还说能跑936公里。事实上的确一箱油跑了700多公里。我也醉氧了,一到下午就眼皮打架,最后只好把自己埋在行李堆里昏天黑地地睡觉。 
          
        以125 km/h的速度巡航,行驶160 km 未刹车,全部戈壁平路。     
        快到都兰时忽然变成了北方农村的景色,有点不习惯,树成行,庄稼碧绿,有蜂蜜了。     
        有插满彩旗的山顶有风马旗的山坡,时有小山要翻。     
        过热水有山顶小庙和风马旗。     
        小山后有事故黑点,是多发事故急弯,有警示牌子令人胆寒,显示在此已因车祸死亡22人。     
        有货车残骸,盖下山坡长,刹车失灵,急弯冲出。     
        遇BMW摩托车队多人,装备车一辆,挑战拉萨回程。车牌均为GS×××或BN×××,时速达140~150公里/小时     
        灰蒙蒙的雾中,看不清浩渺的青海湖。当年晴空丽日下,油菜花遍地的景象不再了。黑马河镇上目睹当地青年泡当地妹妹的景象,甚为有趣,遂偷拍之。     
        在渔场附近遇交警测速检查,限速80,大切时速110,被罚100元。     
        昏天黑地地睡觉。不知道是不再担心路途,精神彻底松懈了,还是真的太疲倦了,或者真的有醉氧的现象,我开始了无休止的睡眠,在大切后座上和行李们一起,我睡得醒不来,真希望从此美美地睡下去,醒来时天地一新。 
          
        西藏之行就这样在熟睡中彻底结束,多少年后,这些天的经历还会进入我的梦境吗?     
        8月6日 兰州——西安,全程611公里;心情指数: 空白。     
        11点35分 出发。     
        天气热,堵车。不适应城市路况了,“撒旦的秘书”忽然变得很笨拙。我们得找路上高速。     
        11点53分 做四轮定位,吃拉面。     
        13点00分 重新上路柳忠高速。     
        13点04分 天水路收费站。     
         出高速,多个分岔口,标志不清(十八里铺)     
        上去天水的封闭式二级公路,中间无隔离,双向单车道,有自行车,过定西互道立交,向天水方向。     
        路上多小庙     
        巉口至天水,为天巉公路。     
        秦安蜜桃,口感较面,有曦里娲乡的地名。     
        对甘肃的了解,似乎只有甘南,去年的秋天,甘南的夏河是我们头一个目的地,中午从兰州出发,236哥哥带我们上了去甘南的公路,没多远就遇到了5吨的大卡车翻车事故,司机被拖出驾驶室时完全是软软的,嘴角流着血,令人触目惊心,戴白帽子的回族老乡们组织起来,把车推到旁边,保证了交通的畅通。翻越几个土山,就到了临夏,在那里我们加满了油,准备了氧气,继续往西,太阳已经西垂,光线晃得人睁不开眼睛,通往夏河的路非常平滑,令人舒畅,我们在天黑前赶到了拉卜楞寺所在的夏河。 
    
        拉卜楞寺的规模非常大,光是寺院外围的僧房就犹如一个镇子,我们在巨大的寺庙中穿行,捕捉那些虔诚的身影和迷人的色彩。在一个供奉着宗喀巴的神殿外,信众们和喇嘛们快速地转着,据说有人许愿每天转上上百甚至几百圈,难怪他们行色匆匆,他们在默默完成着自己的功课,其中不乏老年人和青年情侣,那种专注的眼神令人着迷。 
          
        阿光在宗喀巴大殿里布施之后,一个方头大耳的喇嘛主动用汉语和阿光搭讪,听说我们来自北京,他非常兴奋,说自己也曾在北京黄寺的佛学院进修过的,在他的盛情邀请下,我们去他的“家”玩。 
          
        他的家在僧人住宅区的边上,据索南——那个喇嘛说,因为他穷,好不容易攒足了钱只能拿到这样的地段了,盖房子完全靠自己,现在已经不对外再放地基了,也就是说,现在有钱也没有盖房子的地段,只能租住或者买别人的房子。 
          
        索南的家院子很小,正房也不大,建在有一米多高的台阶上,还没完工,窗户和门没有安装,索南说是没钱了,他暂时居住在门口的倒座里,这里更小,一个铺位加上3平米左右的空地,墙上的格子里摆了不少书和杂物,索南忙不迭地从架子上拿出在佛学院照的合影给我们看,并说他在那里讲学,有一部经,别人不会讲,而他会,他手舞足蹈地讲了半天,可是他的汉语不能清楚地说明到底是什么经,怎么个讲法,不过我们明白了,他是去讲学的。 
          
        我们随意和他聊天,他盛赞北京人热爱佛教佛法,又说他的家事,他家原是青海那边的,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因为他出家后,照顾老人的责任落在了妹妹身上,因此妹妹很生他的气,不和他来往,只有他的父母偶尔能够看望他一下,因此,他没有家庭供奉,不像有的富裕人家,小孩子来出家就能住在深宅大院里有人伺候,潜心学佛。这话倒是不错,头天晚上就看见一个很漂亮的深宅里传来孩子的念经声音,有大喇嘛看门,不许外人参观。而且,很多大喇嘛或者活佛又有很多信徒主动供奉,曾经见到一些牧民把供奉的青稞袋子挂在一些住宅的门环上,因为住宅的主人不在家,从住宅的规模和位置来看,那里面住的一定是有身分地位的喇嘛。 
          
        不一会儿,一个喇嘛来串门,是索南的朋友,叫甘丹,索南说甘丹有手机,我们可以打给他就能找到索南,然后索南叫上甘丹一起带我们去贡唐宝塔参观,他说看塔的是他的朋友,这样就可以带我们参观塔顶供奉的佛像,一般人是不让上去的。两个喇嘛在一起,索南急躁,而甘丹安静。 
          
        贡唐宝塔果然辉煌无比,每层都供奉着佛像和大量的经卷,在宝塔的上层平台可以看清拉卜楞寺的全貌,在大夏河河谷的怀抱中,拉卜楞寺气势恢宏地铺陈着,难怪会跻身黄教六大寺院之列。在宝塔顶层的小宝塔里,供奉着金色的释迦牟尼,一缕阳光仿佛来自天国,刚好照在佛祖的面部,大家都忍不住要顶礼膜拜,还破例让我们照了相。 
          
        出了宝塔时刚好赶上喇嘛们散功课,呼啦啦一大群人走出来,有的人就地一蹲,离开时地上一滩水,原来他们袈裟里面…,不敢多想下去了。     
        从索南的身上了解到不少喇嘛们的生活,他和我们一起吃午餐,可以吃肉,而且他说在北京吃过海里的虫子,非常美味,我们猜是虾,藏语里估计没有这个词。阿光免不了发慈悲心供奉了索南一些,叫他想办法把新房子的窗子装上,冬天就要来了,索南很感激,因为他全部经济来源就靠施主们的布施,在寺里研读经卷请上师等以及日常吃穿住都要花钱,索南的袈裟就相当破旧了,这些日常费用寺院是不负责的,有时有大施主给所有的喇嘛布施,也不过是每人2元或者5元,因为有2000多的喇嘛呢。只有少数如愿以偿赚到大钱的施主会来还愿,做大布施,曾经有一次布施达16万之多的,但那是非常少见的机会。其实寺院的生活和世俗生活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喇嘛们要为自己的未来和生活奔忙。后来每到有大法会或者节日的时候,索南就用甘丹的手机给阿光发短信,希望我们能去参加或者祝我们好运,这样的友谊不知能维持多久。 
          
        告别了拉卜楞寺,沿着一条以前不知道的土路,开车穿越了桑科草原,一直到达渌曲而后是郎木寺,从那里进入了四川,甘南藏区的风情和刚刚结束的阿里之行那么不同,同样都是藏区,却又着不同的生活特色,而我的心情,也早已因为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着,曾经的伴侣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