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上路–车轮印制的日记 作者: 李彦
靥海芟恃薜暮旎桃锻及浮@钍Ω岛屯梁镒咏惶负蟾嫠呶颐牵枪乙粤酃└┟裼玫模氖欠銎丁K堑姆孔雍徒值蓝际峭恋模稚隙炎糯罄Φ陌冉眨衷谑鞘瞻鹊募窘冢寂┟θチ耍嫉娜松佟!?br />
而全疆唯一的手工丝绸厂是有真丝的艾德莱斯绸的,厂子在和田县边的洛浦县里,过了玉龙喀什河左转下路再走十来公里就到。这里从缫丝,纺线到染色,织布各个工序都有,只是工人都在农忙收苞谷去了,只有两个老妈妈在缫丝和纺线,没有什么人织布,只有一个男孩和一个老头在织,没人染色。这里还设有一个培养织绸技术员的中学班。
展品室里就只有一点真丝绸,要价可不少,每匹400元,60公分宽,6米4长,漂亮的女出纳就是不肯让价,我们只好暂时放弃。
送李师傅回厂之后,忽然觉得不死心,还是想要丝绸,书上说是250元一匹,于是回去准备拿着书跟那漂亮女出纳砍价去。
真的回去了,有不少旅行团的日本人在买围巾之类的小东西,他们走后,我们和女出纳吾乌尔尼沙边吃葡萄边聊天,给她看《新疆盛宴》这本书,书上有价格,也有厂里的照片,甚至照片里的纺线的老妈妈就是现在正在缫丝的老妈妈,吾尔尼沙能读汉语,很喜欢这本关于新疆的书,于是风声说把送书给她,让她按书上的价格250元买布给我,大概现在正在农忙,没有足够的货,她很不想卖那个价钱,但是又舍不得书,对书上的价格也无法否认,于是她很狡猾地在书上写了她的地址,说相信我们会把书寄给她,就这样买了两匹丝绸,还给漂亮的吾尔尼沙照了相。
跑了这么久,终于买到了朝思慕想的艾德莱斯绸,尽管不知道回去用来做什么,心情却出奇地好。回去的路上路过玉龙喀什河,过宝河不试试自己的运气哪行。风声百般不愿地跟我下了河,我们在河边胡乱拣玉,几个女人和男人捧着装玉石的托盘过来,我们都谢绝了,因为那些东西都是内地来的。我拣到几块白石头,放在车上当玉带回去。
回城之后先去了大巴扎,傍晚的巴扎很热闹,有各种吃的东西,有烤鸡蛋和其他小吃,烤鸡蛋是和田的特产,在一个碳火盆上烤鸡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容易爆炸,必须不停地翻动,卖烤鸡蛋的通常是些女人,就在路边坐着,守着个炭盆和一堆鸡蛋,正当我们在考察谁家的烤鸡蛋好的时候,一个老太太的鸡蛋爆炸了,鸡蛋碎四散,把边上另一个摊子上的小伙子的衬衫都烧了个洞。于是我们赶快过马路跑到另一头的摊子上去吃,谁不怕衣服被烧呢?吃了烤鸡蛋,又吃了无花果,吃了土酸奶,都很好吃。土酸奶很酸,一块五一大碗,是自家做的,卖酸奶的女人看着风声假扮维族洋岗子的造型哈哈大笑,笑得要把包住嘴巴的围巾拉下来。她翻出一把不知多少人过的勺子擦擦,递给我们,我们就当什么都没看见,轮流吃那酸奶,很浓也很酸,不象在西藏能加点糖,没有糖,我们两个人吃不完那一大碗。
夜晚的广场上有文艺表演,原来是联通杯百日广场文化表演,今天是由各银行表演节目,灯火辉煌之中,有很多歌舞节目和漂亮姑娘,但还是维族老女人们跳得好,有板眼,虽然都胖忽忽的,可是却很漂亮很有韵味。我们穿梭在人群里,也被染得五彩缤纷了。
住库尔班大叔和毛主席握手的广场边的军分区招待所,晚上边看电视里演的老版电影《马兰花》,边喝广场边大超市里买的当地产的石榴酒。渐渐有点陶醉了。来到穆斯林地区,最不尽兴的,就是不能随意喝酒。
第六章 和田于田民丰塔中库尔勒
2004年9月23日…24日
在维族雷锋的带领下领略于田的风貌;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心新换的曲轴位置传感器竟然再次故障;
9月23日
和田于田民丰塔中
全程552公里
心情指数:悠闲,激动
9:20 和田
11:45 于田 178KM
13:30 离开于田 184KM
15:00 民丰 301KM
15:50 进沙漠公路
18:30 塔中道班 552KM
昨晚的石榴酒让我睡了个不错的觉,没有做关于开车的梦,早上起得比较早,于是也能比较早地出发。
虽然还有修路的地方,但是总归比前几天好多了,很快接近于田了,路边出现了不少戴白头巾和小茶盅大小黑小帽的老年妇女,她们还穿着黑色的大袍子,有蓝色的镶边和胸饰,都拿着包袱,老汉们则戴黑色的高帽子,有点象英皇卫队的帽子。
一下子就看到了库尔班大叔和毛主席的白色的雕像,很快找到于田的大清真寺,也叫做艾提尕清真寺,很漂亮的红砖建筑。周围的巴扎不太热闹,因为是收获苞谷和棉花的季节,只有周日才有热闹的巴扎。
这里的馕烤出来是窝窝囔囔的,不太平整,刚好拍下了出馕的时候,馕飞在空中的镜头,很搞笑。
在巴扎桥头正在犹豫是否买个苞谷馕,一个很胖但颇有风度的维族中年男子,用很好的汉语告诉我们苞谷馕很好吃,并不硬,我们依言一块钱买了三个,果然好吃,微微的咸味,焦香新鲜。那个男人骑摩托车带路,带着我们去了市场,他说:今天我休息,可以带你们看看。看来我们是遇上维族雷锋了。
市场上有维族草药,很多种,只认识其中一点,其余的只有维语名称,好看。还买了小帽子,是皮子和绒线做的,葡萄干也有很多种,光红的就有五六种,按大小种类排列,买了新鲜的马奶子葡萄和小红葡萄,一个甜得单纯,一个甜酸清香,就是没有如同北京葡萄那样酸得可怕的。
还买了苏联戈比硬币做的戒指,很多当地女人戴,是很有特色的饰物,5毛钱一个。维族人都很大方,见我们照相都合作地站好让我们照,一点都不怕羞,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他们很友好,如果有维族的朋友带领就更好了,其实他们非常热情。
阿里木江,就是那个有风度的中年胖子,是客运站的管理人员,他又带我们到客运站边的餐厅吃饭,他自己是吃过了的。我们给皮山的石榴照相,这里的人可能很少见到这么大的石榴,也过来看,有个小朋友自己还来看了两次,终于我给了他一块石榴。连阿里木江也问石榴多少钱买的,我送了他一个,因为也是维族老太太送的。这一路上很多素不相识的维族人在帮助我们,我们也该回报他们。
出了于田看到一些湿地,有鹅鸭嬉戏,后来的路又都是沙漠了,左边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上经常有旋风,和前些天的戈壁不同了,沙漠的线条优美,很温柔,似乎并不可怕,但是一望无际。
民丰也很快到了,县城很小,只有一条街,还保留着68年建城时的文革标语塔,城市可能也基本停留在68年的样子了,尼雅文物馆是日本人捐建的,门票要25元,只有一个厅,因此放弃了参观,天色还早,才三点,于是决定冲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直奔塔中。
沙漠公路的前一段很起伏,道路如同波浪,周围生长芦苇,而更远则是望不到边的沙海了,沙丘真好看,线条如女人的身体,每一条都美丽异常,颜色也那么柔和,就是荒凉。
但是,现在的沙漠公路完全是人类的伟大奇迹,在这里丝毫感觉不到沙漠的可怕,路边用稻草织网固沙,并每边都铺设几条平行的滴灌管道,并种植了大量红柳和梭梭。开始我们还以为在铺设光缆,后来看到一排排种好的红柳才忽然恍然大悟,不然,沙漠中哪里来的水来灌溉它们啊。
走了一阵,沙漠中刮起了沙暴,细沙如同烟雾,在路面上弥漫着,风声很大,幸好路边有很多铺设水管的施工人员,每隔一段路还有停车点,不然,凭我们一辆车,如同瀚海行舟,在沙暴中该多么害怕啊。难以想象,这就是当年吞噬了探险家和无数生命的死亡之海,现在已经被伟大的中国人民战胜了,不亲身经历沙漠公路,是无法深切体会到人类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智慧,试问世界上哪里有同样一条横跨世界第二大沙漠,长达500余公里的,建筑在流动的沙漠上的公路?又有哪里能在沙漠中的公路上种上了几排行道树?没有!只有我们中国有!
塔中油田也很快就到了,这里居然什么都有,包括派出所,加油站,旅店,道班,在路边餐厅吃了米饭炒菜,这是进入新疆境内首次吃这样的汉餐,还喝到了燕京啤酒,很难想象这里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心。
在塔中三号井附近的道班找到了住的地方,道班临近四油田的作业区,这里几乎都住如同集装箱般的装配式住房,一个个集装箱被连在一起,里面什么都有,每个房间都有空调和暖气,有集体食堂,厨房,厕所,洗澡间,非常齐全先进。水也不成问题,是从地下深井里打上来的,虽然洗澡是微咸的水,但是能可劲儿的用,路边用来灌溉的水,也同样是就地打深井得到的。
吃过饭去了油田作业区看看,只能看到磕头机,却没有想象中的井架,估计是井架已经完成使命,现在就是在抽油抽气了,也接近了沙漠,沙子真细,沙丘真美,风和沙在不停地塑造着最艺术的图案和造型。看到塔中和沙漠公路,就深深感到我们国家的强大,连沙漠都能被我们征服。
洗完澡在房间里很舒适惬意,一个人一间屋,两间屋中间共用小过道和房门,每间屋还另有推拉门,房间里必要的家具一样不少,还有电插座。回想这十几天来,到今日真正玩出高兴的感觉,虽然车子也出了问题,但终究没有影响行程,南疆的旅途固然有少许遗憾,但是也达到了目的,真正接触到了维族人的生活,看到了他们生活的风俗和风情,吃到了好吃的东西,看到了壮丽的风景,唯一遗憾的是没有看到周日巴扎的盛况。
明天要好好看看沙漠,亲近沙漠。
这两天我们俩有了新名字:龙猫哩和七国山,来自《龙猫》。
9月24日
塔中库尔勒
全程458公里
心情指数:焦急 无奈
12:45 塔中
16:00 塔里木河大桥 252KM 出沙漠公路
16:40 上库东公路
18:30 库尔勒 458KM
今天很是不走运,早上的太阳是白色的,工人说秋天都这样,昨晚还下了很小的几滴雨。我以为沙漠里是根本不会有雨的。
要出发了,车又打不着了,居然仍然是曲轴位置传感器的问题,看来和田修理厂给我换的是个伪劣产品,但听人说经常这样,没有办法回头去和修理厂理论。轻松欢快的心情骤然消失,没有别的办法,油田里只有修大货车的司机,我跑去请了个电工过来,又给北京的小张师傅打电话,只好动用插口不合适的备件了,道班里的人帮我把车拖到地沟上,我们先试着把原来的插头接在备件上,但是不行,只好采取极端的措施,把两边的插头拿掉,传感器直接连接在机器上,这样以来,彻底不怕颠簸对接头的影响了,从此曲轴位置传感器不再困扰我的行程。
油田运输保养站的电工是个脚有点残疾的戴近视眼镜的人,看上去不那么利索,但是他很努力,忙了整整一上午,把传感器里面的三根线都接好了,车终于打着了。不论是道班的司机和电工,谁都没要报酬,也不接受我的钱,还叮嘱我出沙漠公路后要走油田开出的运油公路,能少走100来公里,12点多,我们又上路了。
沙漠,在沙漠的腹地里,不是想象中的样子,没有那么热,也没有那么浩瀚,因为有树丛在眼前,沙丘渐高挡住了视线,只有走到沙漠深处才可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