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风流枉少年





    “行。”文新满口答应下来,小说能发表,比什么都高兴,什么事情也都愿意去做。     
    莼子看着眼前这个瘦弱的书生,怎么也无法和小说中的主人公相比,也无法想像他能写出那么粗线条的文笔。     
    “你们男生宿舍就像你写的那样吗?”     
    “有过之,无不及。”     
    “那你也那样吗?”     
    文新忙解释说:“我不是那样,我只是真实地记录一下我周围的生活。”     
    “我看着你也不像,要不是你拿给我小说,我肯定认为是那个贫嘴诗人写的。”莼子想接着和文新探讨一下小说的内容,就约文新到远处走走,因为她看到男生宿舍里几个男生正冲这边起哄。文新痛快地答应了,两个人就离开宿舍楼前的花园,向校园深处走去。     
    文新的小说《我的大一生活》在校刊上刊登了,第一期只登了前半部分。校刊是晚报大小的四版报纸,篇幅有限,不能一次登完。正如莼子预料的那样,小说在学生中间引起了共鸣,这一期的报纸一张也没剩下,全部被各个班级拿走,学生会这几天还总有人来问有没有剩余的报纸,有人还把报纸贴到了公告栏上,于是每天午饭、晚饭前后,总有许多人在公告栏前观看,不时还有人叫好。     
    第二期报纸同样抢手,莼子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数量上多印了一倍。大家在读小说的时候,心中泛起一丝涟漪,自然会回想起自己是如何度过大一生活的。     
    与学生们对这篇小说的反映不同,小说的刊出引起了校方的关注和不满,堂堂的校刊怎么能被污染呢?团委书记马上纠集校刊编辑部的人开会,要求停止刊登《我的大一生活》一文。莼子不太服气,说这两期报纸大家反映不错。     
    “正因为反映不错,我们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团委书记危言耸听地说。     
    “文责自负,又没人让您顶雷,再说不就是一篇小说吗?”莼子最讨厌团委书记假正经的样子,不服气地争辩着。     
    “这就是雷,上面追查下来,谁也顶不住。”团委书记怒气冲天近乎咆哮地在会上发着雷霆之威。     
    501宿舍的人也读了文新的小说,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文新的大作,只是觉得主人公就是照着许昆的生活写的。许昆却不承认,他说:“这种人多了去了,怎么就是我呢,再说你们几个谁有那能耐呀,能把我写出来。”     
    只有文新听到他的话心里在笑,他没告诉501宿舍的人,他现在是文学社的成员,他就是小说的作者。宿舍里的人也没人想到他们的生活里会有这样一位墨客文人,而且藏而不露,要不怎么说不要以貌取人呢。     
    


第三部分第31节 我们

    西方的节日像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等多有宗教的色彩和人文关怀的味道,我们的节日除了国家法定的节日外,各行业,各部门还自发地创造了几个节日,如各地的美食文化节,旅游节等,让大家自我娱乐一番。这一年市高校就专门组织了“大学生第一届电影节”,目的就是要用电影这种文艺形式,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让象牙塔里痴读圣贤书的学子们记住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上面的通知传达到学校,校领导立刻就组织团委、学生会讨论如何参赛,文学社的负责人也列席参加。校长要求把参加大学生第一届电影节当成重要的工作来抓,由校党委主抓,团委负责具体工作,学生会、文学社积极配合。     
    “同志们,同学们。”校长声音有些激动,“我们要演出我们学校的风采。我们要用事实展现我们全体师生员工良好的精神面貌,我们就是要用自己的电影,为我们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用文艺作品为生活涂脂抹粉虽不是校长的发明创造,这是我们文化的积淀和底蕴,但这种手法在现如今的各类晚会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学生会和文学社的工作是组织全校的文艺爱好者提供剧本。提起写剧本,莼子和李虹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文新。他们找到文新说明意图,要他尽快写出故事的梗概,再丰富内容。     
    文新说:“我可从来没写过剧本,怎么写呀?”     
    莼子把一本早就准备好的《电影》杂志,递给文新:“照着上面剧本的格式写就行。”     
    “最好我们先想想写什么题材。”     
    “能不能把你的《我的大一生活》改编一下?这不是现成的故事吗?”李虹提议道。     
    “不行,不行。”莼子直摇头,“团委书记肯定不会同意这个题材。”     
    文新想了想说:“我知道有个毕业班的学生,大学学习一直不太认真,毕业时在北京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好去外地闯天下,他的女朋友也和他分手了。咱们能不能就从这件事上写,希望大家珍惜大学时光,为自己也为将来着想。”     
    “听着还行,就是还有点‘大一’的影子。好吧,你先写,写完了再修改。”莼子把初步交稿的时间定为两周后。     
    莼子隔三差五地去501宿舍找文新,让他中午不准休息,赶写剧本。文新说:“你都快成逼债的黄世仁了,我可得出门躲债了。”     
    同屋的人说:“秀才,以后中午不许回宿舍,要是那小妞儿再来宿舍找你,我们几个就给她办了。”于是文新中午只好放弃午睡,找个教室去写剧本。     
    文新一连两周晚上都和莼子在一起编写剧本,莼子把他生活方面包了下来,为他打饭,给他打好热水,在学生会编辑部的小屋里,守着文新写他的大作。     
    501宿舍的人一连几天晚自习找不到文新,他的作业也没法抄了,于是就说:“别是那个女生勾引坏了文新,学习的不要,学坏大大的。”     
    在莼子的监工下,文新终于把剧本的初稿写了出来,莼子迫不及待地做了第一个读者。剧本还是文新一贯的清新幽默的风格,故事情节很吸引人,活脱脱勾勒出大学生活的一个侧面。     
    “行,挺好的,回头我犒劳你一顿。”     
    文新终于松了口气,说:“我不行了,再也不能这样写了。”     
    一个月后,文新的剧本修改完成,剧本的名字叫《青春呓语》。     
    学校总共只收到两个剧本,另一个是校团委书记写的,剧名为《我们想到一起了》,是根据建筑系学生的设计得奖的事情编写的,写的是几个大学生参加一个建筑设计竞赛,他们男女生分成两个组,暗地里互相竞争,都想战胜对方,但最终想到了同一个设计方案,于是就又合作完成了这个方案去参加竞赛。    
    


第三部分第32节 成功

    两个剧本都放到了校长办公室,校长饶有兴致地听了两个剧本的剧情介绍,连声说好。最后大家请他定夺一下,他说:“依我看都挺好,不过第一次搞这东西,还是以正面宣传我们学校为主要目的,就上《我们想到一起了》吧。”     
    莼子也看了团委书记的剧本,觉得说教味道太浓,人物对话又太假,根本不会打动学生的心,对大学的爱情生活完全回避,倒像是教育中学生的教材,心里有些不大服气。不过校长既然发了话,她也不能马上就提出文新剧本更好的想法,所以总想找机会翻盘。     
    剧本确定后,学校在外面找了一个女导演来拍摄。女导演是个不入流的导演,谁也没听说过她的名字。第一次在一起讨论剧本时,讨论会刚一结束,莼子就悄悄地找到女导演,说她还有一个剧本,让她与学校的剧本作作比较,看哪个更有水准。     
    几天后,女导演看完了文新的剧本,对莼子说如果是她自己选择,她会选择后一个剧本,女导演大概也是第一次从文新的剧本里得知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也过着常人的生活,说着常人说的正常的话,而不是印象中的天天泡在教室和实验室里搞研究的形象。作为导演,对生活的本质的东西她更感兴趣。莼子听了女导演的话,心气一下子高了起来,她直接去找管宣传的副校长谈了自己的想法,还把女导演的话也说给副校长听。副校长听后不置可否,说既然定了,你们就合作,把剧本丰富一下,不行下次再上这个剧本。     
    莼子还想坚持,但见副校长比较坚持自己的意见,就让他答应下一次如果有机会,就用文新的剧本。副校长挺痛快地答应了,说“这次政治挂帅,下次艺术为先”。莼子这才死了心,和李虹、文新几个商量着为团委书记的剧本丰富内容。     
    莼子背后向导演推荐剧本的事不知怎么就被团委书记知道了,他心里很是不痛快了一回,他对莼子和李虹说,他的剧本一个字也不许改动,作为对莼子的报复。     
    女导演一直对文新的剧本心里有印象,她在拍摄时,特别是在拍摄宿舍戏的时候,多多少少引用了文新剧本里的一些内容,同时为了让观众能把大学生的生活同中学生区别开来,特意增加了男女主人公对着眼睛看对方的镜头,多少表示一下男女主人公还是有点个人感情的。     
    《我们想到一起了》的男一号,就是前面提到的学校的足球前锋吕小方,最令人咂舌的是杨跃也混到了一个角色,肯定是那天女导演被他的牛眼不小心闪了一下。     
    杨跃非常积极地拍着他的电影,白天也不用上课,许昆说:“这大傻捞着了。”他不是羡慕杨跃能上电影,而是他可以堂而皇之地不去上课。     
    专业课老师点名时,叫了几次杨跃,总没人回应,几个学生起哄说:“记旷课,记旷课。”     
    胡东芳接茬道:“老师,他去拍电影了。”     
    “拍电影呀,是男几号啊?”老师故意问了一句。     
    “男六号,总共全学校就挑上他们六个男生。”     
    “噢,不是百里挑一,是万里挑一了。”     
    “可不是嘛。” 胡东芳没有听出老师话里的意思,还特认真地回答。全班学生都笑了起来,许昆更是起哄说杨跃的目的是逃课,惹得胡东芳狠狠地瞪了他几眼。     
    陈晓涓也不时逃逃课去看吕小方拍电影,看着吕小方涂脂抹粉的样子,她也觉得挺可笑。不过,看样片时看到吕小方在电影里英俊的扮相,她倒是不肯离开他半步了。     
    电影拍完了,杨跃特牛地请大家一同去电教室看他出演的电影,大家都觉得新鲜,也想看看杨跃究竟在电影里是什么德行。电影不长,40分钟,可看了半天就是没找到杨跃的影子,急得杨跃用手指着在吕小方身后或者身边窜来窜去的人说:“这不是吗?你们都长的什么眼啊!”看来女导演是突出创作观念太强了,几乎所有的正面镜头和近距离特写都是男女主人公的,怪不得杨跃在电影里总有点着急。     
    “我们没长你那么大的牛眼,再说你倒让导演给你一个正面特写,弄个造型呀。”     
    你还别说,最后一场戏杨跃倒是蹋蹋实实地露了个正脸,就是当剧中评委宣布男女主人公的设计方案获得一等奖时,杨跃冲到吕小方的跟前和他拥抱着面向观众激动地说:“我们终于成功了。”     
    本来这场戏导演想处理成男女主人公拥抱在一起,女主人公喜极而泣地说着“我们终于成功了”的台词。不想女主人公就是不入戏,扑到男主人公怀里的动作和表情总是特别扭,开始以为是周围有人看,特别是陈晓涓也在一边,女主角放不开的缘故。导演把旁边一干人马清走后,拍出来的效果导演还是不满意。实拍时,导演一说开始,杨跃一个箭步抢在其他人的前面一把抱住男一号,感情特饱满地说了那句台词。     
    女主角说杨跃抢镜头,还对杨跃发了火。     
    杨跃说:“你表演老不到位,净浪费大家时间。”两个人挺像那么回事地在现场争吵着。     
    女导演看了样片觉得正是她想要的感觉,于是就改成男女生分别拥抱男主人公,这样终于为杨跃在全剧中留下了珍贵的正面镜头。     
    电影拿到电影节上得了个惟一的二等奖,而且组委会还宣布明年5月份举办的第二届大学生电影节,主会场就设在获二等奖的北X大。     
    


第三部分第33节 剧本风波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寒假就过去了,为迎接5月份在本校举办的第二届大学生电影节,学校团委从寒假一结束就投入到这个为校争光的工作上,学校也憋着劲再接再厉一把,力争获得头奖。     
    莼子仍记着校长说过的话,所以学校一成立校园电影小组她就去找主管宣传工作的副校长谈起去年的约定。副校长想了半天也没想起去年他和莼子之间到底有什么约定,直到莼子说清楚是关于文新写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