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策
“威方,高宠远道而来,凭持的不过是一股锐气,我荆州军要想占得上风,当先以兵力上的优势慢慢消磨高宠的斗志,等到彼军出现危机时,再一举出击,击退高宠,现在,州牧大人试图毕其功于一役,岂不正中高宠的下怀?”诸葛亮道。
“你的意思是说州牧大人这一次凶多吉少?”矮个的男子一惊,情不自禁的叫了起来。
少年摇了摇头,道:“威方,你看这襄河象不象时下的荆州,表面上风平浪静,而暗底下却是潜流涌动,变数也许只在须臾间。是吉是凶,一切都在变化中,就象这襄河中的浮冰一样,谁也不知道它何时会融化。”
在说这话时,他的脸上显现出一份于他这个年纪不应有的成熟。
冰河解冻,要看天气的变化,而战场上的胜败,决定的因素又是什么呢?是天时、地利、人和,还是统帅的能力、谋士的机智、将领的果敢、士卒的勇锐,又或者这些都不是。
这个与众不同的少年复姓诸葛,单名亮,字孔明,乃琅琊郡阳都人氏,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也任过豫章太守,后与朱皓相争,被当时尚是刘繇部属的高宠所杀。
诸葛家族虽然也有过辉煌,但在诸葛玄死后,流落到荆州的家族不得不寄人篱下,开始过起清贫的日子,失去依靠的诸葛亮一家投奔到荆州牧刘表门下,在刘表的关照下,当时年仅十四岁的诸葛亮进入了襄阳书院学习,这一晃已经三年过去了。
和诸葛亮对答的矮个男子姓杨名虑,字威方,是襄阳一带有名的大族杨氏的子弟,其人德行高雅、品性端正,年十七时,乡人赞誉为“德行杨君”,素与诸葛亮交好。
“哈,鬼诸葛,方才你说的话我可都听到了,州牧大人在前方苦战,你竟在此危言耸听,该当何罪!”正这时,一个肥头大耳穿着锦袍皮裘的学子从一颗树后跳出来,指着诸葛亮和杨虑两人说道。
诸葛亮转头看去,冷冷一笑道:“送殡,早料到你这卑劣无耻之徒在后面窃听了,方才我说的话你尽可以到处去宣扬,看看有谁会信你。”
这个“送殡”真名叫宋宾,是襄阳书院副授课主席宋忠的儿子,凭着老子的名望,宋宾不需要经过任何的举荐考核就进入了书院就读,与饱读诗书的宋忠相反,自小娇小惯养的宋宾除了看见诗文和美貌的女孩子眼发花外,看上去大腹便便装的却全是草包。
宋宾脸上一阵羞怒,从诸葛亮的口型中他能猜得诸葛亮话语中的嘲讽,的确,他实应该再在树后等上一阵,这样早早的跳出来并不能抓住诸葛亮的也许把柄。
“你——,你适才说了襄河解冻的变化?”宋宾怒道。
诸葛亮微微一笑,道:“这河水是封是解,都在乎天意,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宋宾一时语塞,凭他那个油光发亮的脑子又怎可能是诸葛亮的对手,仅交锋了几句,便败下阵来。
“你危言耸听,我要到父亲那里告你!”宋宾忿忿的一边后退,一边说道。
“请便!”诸葛亮施施然一挥手,露出一段白藕般光洁的手臂,他轻轻用手整了整束带,显得是那样的从容不迫。
“孔明,这宋宾若是真告到宋忠那里,事情可就闹大了,说不定书院逼于压力,会将你开除学籍!”杨虑担忧道。
在襄阳书院众授课学士中,分为二派,一派是以宋忠、綦毋辏А②箪椎娜魍雠桑硪慌墒且运韭砘铡⒒瞥醒濉⒂比菸椎南逖敉林桑舛傻墓鄣愦笙嗑锻ィ昔氲热酥髡乓岳裰问溃跃氐溃罅π锶逖е械娜傥宄V担恢髡叛斡氲蕉允本值奶致壑校欢韭砘铡⒒瞥醒逶蚱匮б灾掠茫髡叛ψプ》⒒幼约貉兜幕幔簿褪歉ㄖ髦鹘üα⒁档娜胧浪枷搿?br />
这两种观点的激烈碰撞不可避免的在书院中引发了争论。
诸葛亮是司马徽的学生,还曾多次求问于司马徽的好友庞德公,他们的这些思想对于年少的诸葛亮影响甚大。
“其实留不留在这个书院,对于我来说,已不重要了,若是真的开除的话,我正好可以逍遥自在,纵情山水,乐得清闲!”诸葛亮道。
“不过,高宠与我有叔父被杀之仇,加之刘荆州与我有恩,这一次说不得也要帮上一把。”诸葛亮顿了顿,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语道。
书院西席,名士宋忠满面怒容,对着不争气落败的儿子,足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恼怒。
“宾儿,那诸葛亮真的说了对州牧大人不利的话!”宋忠问道。
“千真万确,绝对没有话,那诸葛亮还说这荆州的天要变了呢!”宋宾低着头,喃喃道。
“变天——!”宋忠脸色一变。
“是的,没错,那诸葛亮就是说的变天!”面色惶惶的宋宾象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死命的叫嚷道。
“好——,这一次我倒要看看司马徽、黄承彦还有什么话说!”宋忠大声道。
建安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名贯三楚的襄阳书院第一次就一个学生的去留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
“单以一句话就判定一个学生的品性,未免太武断了吧!”司马徽一皱眉,道。
一向淡泊名利的他对于宋忠动不动就拿大帽子压人的举动很是反感,诸葛亮聪明机智,是司马徽最中意的学生,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少年若是毁了,那岂不可惜!
“司马先生的意思是说,这天应该变吗,莫非司马先生忘记了,自己是在食谁家的俸禄!”与宋忠一向站在同一立场的綦毋辏隼吹馈?br />
司马徽瞧了瞧四下,脸色难看,不再发言,象綦毋辏А⑺沃艺庋揽恳坏阈槊郎鲜樵菏诳沃飨蛔拥乃矫空剂苏庀逖羰樵旱亩嗍韭砘站褪窃倌苌瓯妫皇币参薹ㄈ〉么蠖嗍说娜峡伞?br />
“依照书院的规定,就读之学生应克己奉学、专心攻读,不可妄论时政,不可聚众暄哗,更不能妄评书院之尊长!诸葛亮危言耸听宣扬不利于州牧大人之语,当开除学籍,不可轻恕!”宋忠大声说道。
“开除学籍,这太严重了吧!”黄承彦道。
宋忠冷冷一笑,道:“风闻承彦兄之女与诸葛亮有旧,今兄此话似有为诸葛亮开脱之嫌,若是传将开去,恐不利于承彦兄之名吧!”
宋忠咄咄逼人,赶走诸葛亮的好处不仅可以进一步压制司马徽、黄承彦一派的势头,更可以使自己在竞争书院院长的过程中给刘表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黄承彦脸上掠过一阵红色,他怒而站起,道:“宋兄此话说来,不觉得有失身份吗?若是实在看不惯在下,今日我就当着诸位同僚的面,辞了这个教席。”
黄承彦说罢,从怀中取出一方印章,重重的摔到宋忠的面前。
“承彦兄既辞,徽也不独留!”司马徽跟着大声道。
两人说罢,在众人目蹬口呆的注视下,大步跨出大门,头也不回的走了出去。
襄阳书院的教席在刘表的资助下,每月的俸禄在当时来说,是相当的丰厚的,有许多人千方百计争破头都想在书院谋个位子,而那些已有了位子的,无一不想着保住这个既能表明身份又能产生巨大优越感的教席职位,而象司马徽、黄承彦这样不当财物当回事的,倒也真是少有之至。
宋忠得意的用朱笔在书院学生名册上轻轻一划,将诸葛亮这个名字从学生名单中勾去,从而往后,这个人再不会找麻烦了!
除名——,就在司马徽、黄承彦、杨虑等师长好友为诸葛亮的遭遇忿忿不平时,那个年轻自信的少年却没有流露出些许的不开心,相反,他更有一种解脱的快感。
被宋忠赶出襄阳书院的诸葛亮此时正在恩师庞德公的住所内,与好友庞统、庞山民相谈甚欢。
“孔明,那个襄阳书院不去也罢,在那个污烟獐气的地方多呆了,气憋不过!”说话的是坐在诸葛亮对面的一个浓眉掀鼻,黑面短髯的男子。
此人相貌极陋,与面如冠玉的诸葛亮坐在一起,直如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诸葛亮听罢,大笑道:”士元还不知我之性情吗?那宋忠以为得计赶走了我,岂不知我早有心弃了那溜须拍马之所。”
“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统闻学圣人之书,当学济世安民、安邦定国之策,然后择遇明主,一展才能,观今之江夏战局,不知孔明兄有何高见?”庞统问道。
诸葛亮淡淡一笑,自酎了一樽酒,道:“士元兄慧眼如巨,难道看不出刘荆州毕全力攻敌一点之弊,汉阳一战,以强攻取之,即便获胜,也将得不偿失,而倘若敌出偏师袭取身后,则荆州军必军心大乱,此兵家之大忌也。”
庞统长叹一声,道:“刘荆州长于谋略而短于勇锐,今舍己之长而以短击敌,焉能不败,可惜异度、德珪、公悌众人皆不识矣!”
诸葛亮放下酒樽,道:“未必,恐是有识不便直言才是。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现在高宠必然已在谋划一举破敌的策略,明日一早,我便动身往沔阳去见过蒯越大人,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
蒯越与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是同族,凭着这一层姻亲关系,诸葛亮要见到蒯越并不是难事,而以蒯越的身份、地位,以及在刘表跟前的影响力,一旦说动蒯越,也就能为最终说服刘表多几分把握。
第一百三十三章 针锋相对
荆州,藏龙卧虎,有出色才干和能力的人才并不少,而在这些人中间,最为出名的就是樊城侯,章陵太守蒯越。
在派遣蔡瑁担任汉阳主将之后,刘表又马不停蹄将蒯越从章陵任上调回,担负运送供给粮草辎重的重任。
这一天,蒯越正在书房内瞧着地图上沔水的那一条弯弯曲曲的黑线犯愁,前一天晚上的大雪不仅覆盖了从襄阳到沔阳的一段道路,而且骤降的天气使得沔水更加不利于通行。
“蒯公,门外有一个叫诸葛亮的年轻人求见。”一名亲兵推开书房的门,向正全神贯注看着荆州地图的蒯越说道,一边说着一边递过一封书信。
蒯越一怔,以诸葛这个姓作为家族象征的据蒯越知道荆州只有一家,那就是琅琊诸葛一族,去年,族兄蒯祺娶了诸葛家的二女为妻,这个诸葛亮好象就是蒯祺的妻弟。
诸葛一族在诸葛玄死后,老的老,小的小,就如许多流亡到荆州的北方士族一样,精英丧尽之后,不可避免的会走上没落的道路,诸葛亮这个时候来见自己,大概是希望借助与蒯氏的这一点姻亲关系谋个职位。
待拆开书信,果不其然是族兄蒯祺的笔迹,蒯越看过,淡淡吩咐道:“去叫他进来。”。
“孔明见过蒯公!”门外脚步声清晰的传来,显出这个人的性情沉稳,并不惊慌。
蒯越闻声抬头,只见一个年轻人镇定自若的立在门口,清秀无尘的脸上带着一丝微笑,神情更是不卑不亢。
“听说你在襄阳书院就学,怎么今日跑到沔阳来了!”蒯越问道。
诸葛亮道:“我被襄阳书院除名了,这一次到沔阳来来,是希望能在蒯公军中谋个职位。”
蒯越一愣,听到诸葛亮很平淡的说出被襄阳书院除名的“不光彩”之事,他不禁开始佩服起这个年轻人的修养来,才十七岁,在这样的年纪就有这一份难得的镇定,很不容易。
“你得罪了宋忠?”蒯越问道。
熟悉襄阳情况的蒯越与司马徽、黄承彦交好,虽然久在章陵任上,于书院事务并不多过问,但书院中两派的对立蒯越还是略知一二。
诸葛亮没有去申辩,只答道:“还望蒯公收留。”
蒯越考虑了一下,道:“正好,我身边随军参谋留在章陵了,你就暂补这个缺吧。”
“是!”诸葛亮应道。
随军参谋的职责就是在第一时间将收集到的各种情报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及时上报给主将定夺,在这个位置上必须具有敏锐的反应能力和一定的文字功底,以诸葛亮的能力,当可胜任这一职务。
对于蒯越的安排,诸葛亮表现得很是平静,这个结果事先他就已预料到。
“蒯公,亮有一句话相告,不知当不当讲!”诸葛亮向蒯越一揖后,略一沉吟,说道。
“有话直言无妨!”蒯越道。
诸葛亮顿了顿,清了清嗓子说道:“亮为蒯公计,从汉阳至襄阳这一路约七百余里,路途漫长,丘陵山地起伏,若敌出偏师袭我粮道,则蒯公失职之祸即至,前方五万大军也将处于不利境地矣!”
蒯越脸色一变,诸葛亮的话正说中他的心事,蒯越部全部加起来也不过三千人,又多分散在沿沔水这一线,倘若被高宠军攻击,那真是防不胜防。
“你先下去吧,这件事我自有主张。”蒯越说道。
蒯越虽然知道诸葛亮的话有道理,但他也有他的顾虑。
蒯越是蒯氏家族的主心骨,他和兄长蒯良曾帮助刘表一举传檄平定了当时纷乱四起的荆州,也从而一举奠定了自己在刘表身边第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