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策
在进入丛林的最初二天,周瑜军还能依靠强拉来的竟陵当地的猎人指引,沿着模糊可寻的小路行进,但到了第三日,连经验丰富的猎人都无法判别方向了,结果在绕了一个大圈之后,周瑜军卒发现他们竟然又回到了刚开始进入丛林的地方。
“这鬼地方真他妈的邪门,我不走去了,弟兄们,随我杀出去!”丁奉一声大吼。
在这个时候,士卒们的理智与镇静渐渐失去,丁奉的一句话得到了绝望无助的将士的轰然响应,尽管周瑜再三劝阻,也不能让他们这一种狂噪的情绪得到渲泄,最后在丁奉、徐盛的带领下,一千余士卒率先钻出丛林,试图向竟陵前进。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一场灭顶之灾正在向慢慢临近。
天空中,丛林中的迷雾开始消散,当徐盛步出密林的一刻,他惊异的发现前面有一道新筑起的土壕挡住了去路。
土壕上,一面镶黄的“魏”字旌旗猎猎飞扬。
这是蒯越手下得力大将魏延的旗帜,自周瑜遁入山林以后,魏延并没有丝毫放松追剿的努力,他相信周瑜是绝没有可能穿过茫茫森林到达另一头的,所以,他决定深挖沟壕,在丛林的边上等待猎物的出现。
“将军,敌人出现了!”一名荆州军队率躬身跃过沟壕,向魏延禀报道。
魏延紫膛色的脸上掠过一丝得意,他沉声问道:“有多少人?”
“大约一千余众。”
魏延大笑道:“看来这深山密林比强弓硬弩要厉害多了,仅二天时间,周瑜就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传我命令,弓弩手瞄准敌卒,射击!”
一轮密不透风的箭雨射下。
无遮无挡。
一瞬间,犹如被锋利的镰刀割过一般,冲出丛林的徐盛、丁奉军被疾射来的箭矢放倒了一大片,冲在最前的徐盛刚刚躲过几枝乱箭,突然间,正前方又有一箭急速而来。徐盛想要格挡,但此时四肢却已疲乏脱力,在经过二天的艰苦行军后,不论是徐盛、丁奉,还是他们手下的这些勇士,反应和身手都有些迟钝了。
“铿!”徐盛勉强抬刀将箭枝斩成两截,但锋利的箭头去势未衰,仍然朝着徐盛的腹部射来,徐盛此时再无力躲避,只能任其箭头刺穿甲衣,钻入自己的身体。
血染征衣!
“文响!”在徐盛身边的丁奉一把扶住摇摇欲坠的徐盛,急急的大声道。
“快撤!”徐盛脸上显出痛苦的表情,腹部传来的剧痛让这个刚直性烈的汉子也皱紧了眉头。
第一轮射击过后,冲在最前面的二百士卒没有一个还站着。
而随之而来的第二波箭矢更让徐盛、丁奉绝望,除了还未步出密林的三百余名士卒外,魏延仅以强弓硬弩就让徐盛、丁奉的七百将士失去了战斗的能力。
如果再不撤退,这最后的三百人也将命殒这里。
丁奉不再犹豫,他一手挥刀护住要害,一手拖着受伤的徐盛退回丛林。
守株待兔,久伏于此的魏延似乎早已知道周瑜军是突不出去的,死等这个法子虽然笨了些,但却一定会有所收获,果不其然,徐盛、丁奉撞上了枪口。
刚刚钻出丛林,希望透一口气的徐盛、丁奉的士卒转眼间就被割草般的倒下。
就连在战场上一向骁勇善战的徐盛这一次也受了伤,过多的失血让徐盛的神智接近昏迷,而那些来不及撤退的伤兵面对一步步靠近的魏延军卒,只能眼睁睁的等待死亡的来临,不时有惨叫声传来,丁奉已是泪流满面,他听得出这是敌军在残杀受伤的俘虏。
丛林中,周瑜默不作声的靠在一株三人合抱的大树下,他的心情就如眼前的迷雾一般,面对这样的惨败,去责备徐盛、丁奉的不听劝阻又有何用?
当再一次站在周瑜面前时,懊悔之情充盈于丁奉的心头,如果自己不那么冲动,如果自己能好好想一想,理智的听周瑜的劝,那些在战场上随自己出生入死、曾经勇不可挡的将士就不会这般惨死。
“都督,这次失败都是我们的错。”丁奉痛声道。
周瑜长叹一声,缓缓说道:“承渊,我不怪你,这是我这个统帅没有很好的说服你们,文响的伤势怎么样?”
丁奉低首道:“流血太多,一直昏迷着。都督,现在我们怎么办?”
周瑜站起身,道:“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放弃,往回走大家都看到了,是死路一条,所以,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向前走,走到密林的另一头去。”
另一头是怎样一个地方?周瑜不知道,他也无法回答。
但是,他有信心走下去。
众人都默然无语,在这个时候,没有人再对周瑜的话提出半点质疑,包括丁奉,在所有人都感到绝望的时候,他们将决定权交付给了最信赖的人,这个人就是周瑜。
向东,向东——。
带着一抹悲壮,带着一丝无奈,剩下的二千将士踏上了一条死亡之途。
这一路山峦起伏,衡山的雄伟险峻逐渐展现,在将士行进的道路两旁,或是苍青的山林,或是深邃的峡谷。
“都跟上,不要掉队!”周瑜的喊声不断的在空旷的山野里回荡。
一旦与大队脱离,就很可能迷路,这丛林深山之中是凶猛的熊、豹、虎与蛇的乐园,这里不是人所能左右的……。
四周的森林稠密无隙,一棵大树紧挨着一棵,粗的细的藤条缠着树身四处垂挂,周瑜领着一部丹杨部卒当先开路,劈开挡路的藤蔓,跃过潺流的小溪,有的时方,甚至只能排队从大树枝叶间的缝隙中钻过。
在这丛林深处,有一种比小指还要细小的蚂蝗,特别善于叮吸人畜的血,在吸满了人血后,可以肿胀得比人的拳头还大,而蚂蝗爬进去的那个伤口就极有可能会夺去人的性命。
在那些没有人走过的地上,铺就的是一层厚厚的潮湿落叶,走上去很松软,这落叶吸满了朝晨的雾气,稍微踩重些就会冒出充满腐烂落叶气息的黄绿色积水来,这种水是一种有毒的,一旦被洒落到伤口上,就极有可能引起伤口的溃烂,进而夺走人的生命。
同时,枯枝烂叶和野兽遗留的粪便,一年又一年积聚,腐烂发酵,散发着难闻的气体,越往深山丛林深处走,有毒气息更浓厚,有些人进入森林一去难复返,并不完全是迷路而是中毒后窒息死亡。
徐盛被抬在用两根树枝做成的架子上,丁奉将甲衣系在树枝上并固定住,然后让几个健壮的士卒轮流抬着,而其它的伤兵却没有徐盛的待遇,他们的伤口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伤势正在一天天的恶化。
行军至第四天,储备的干粮告尽,掉队的士卒也越来越多,有时候,丁奉甚至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在第二天睁开眼睛。
徐盛时尔清醒时尔昏睡,随军的医师尽最大可能的找了一些止血的药草,给徐盛受伤的腹部熬上,这些药草是在行军途中临时采集的,连医师都没有把握是不是有用,一切都只能靠徐盛的运气了。
又一日的清晨,当丁奉醒来时,身旁的一名士兵因为劳累过度,已经没有了呼吸,象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要发生,而且一天天增多。
“都督,我们这样走下去,何时是个尽头呀?”丁奉叹息道,这时的他就像一个乞丐,穿着破烂的衣衫,脸上脏乱不堪,唯一能证明他身份的,只有手中的一把镶着名字的战刀。
周瑜伸手摘下一片沾着露水的树叶,含在嘴里,道:“承渊,你看这天上的星辰!”
丁奉闻声向天上望去,只见夜空繁星点点,这虽然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但他瞧了半天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看,那里是北斗七星的方向,顺着这条线看去,那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代表的就是北方。”周瑜兴奋的说道。
日月星辰——,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周而复始的运行着,这些带着巫术色彩的神秘事物丁奉以前虽然听说过,却从不曾去留心。
丁奉疑惑道:“都督,你是说我们顺着星辰指引的方向走,就能走出去。”
周瑜点了点头,道:“这五天来我们一直是对应着天上的星星走的,如果我没有算错的话,现在我们就快要走出丛山密林了,也许只需要一二天的时间。”
一、二天,丁奉脸上掠起一丝兴奋,但随即又黯然下去,他道:“都督,军中将士携带的干粮都吃完了,军中战马也杀完了,这一二天虽然不长,但若是饿着肚子,路就是再近我们也无力走下去。”
周瑜沉吟了好一会,道:“这个我自有办法,你不用多想,到时自然会有吃的。”
丁奉看着周瑜的脸庞,犹自不信,但也只能悻悻然的去照看徐盛去了。看着丁奉远去的背影,周瑜脸上露出一丝决然,他挥手召过几名亲随,低低的吩咐了几句,这几个亲随有些犹豫,但在周瑜的严厉催促下,还是低头退了下去。
至中午时,一阵诱人的香味从密林深处传来,对于饿着肚子行军的将士来说,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
“这是什么野味?”丁奉掀开行军的锅盖,只见里面的肉已经沌得熟烂。
周瑜不知怎的,眼眶通红,他强笑道:“把这些都分给大家吧。”
丁奉道:“都督,你也吃一点。”说罢,伸手抓起一块肉多的骨头,欲递给周瑜。
周瑜背过身,声音哽咽道:“我不饿,你们分了吧。”
丁奉听得周瑜声音有异,抬头看向周瑜身后的几名亲卒,只见他们个个默不作声,眼中皆蓄满泪水,一双双看着丁奉的眼睛里几乎要喷出火来。
“都督,你的马在哪里?”看着这个场景,丁奉若有所悟,急问道。
“都督的马——,都督把马杀了!”一名年轻的亲卒再也遏制不住泪水,大声的哭泣起来。
周瑜的这匹战马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白龙”,这个名字是周瑜起的,当年跟随孙策渡江南下时,这匹马就伴在周瑜左右,可以说是一道出生入死,后来周瑜携小乔出走,也是这匹马驼着他们从乌程,然后一路到达舒城。
这匹马曾是周瑜与小乔结识的见证,正是基于这一点,周瑜平素只要一有空,就要亲自帮白龙梳理打扮一番,给它准备的草料也是选了又选。
而现在,周瑜却毅然将马杀了!
“都督,你不该把那样一匹好马也杀了呀!”丁奉顿足道。
周瑜擦去眼角的泪水,缓缓道:“若没有食物充饥,我们这千余人就一个都走不出去,若能救得大家出去,我这马就是死了也值了。”
建安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艰苦卓绝的十九日行军终于结束,最后活着走出这茫茫深山丛林的只有八百三十六人,在这次行军途中,有一千五百余名士卒失踪、死亡,他们最终没能征服这片荒无人烟的森林。
但是,在周瑜、丁奉这些活着的人心里,他们同样是英雄。
受伤的徐盛最终凭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活了下来,那些药草也不知道是真有成效,还是歪打正着,他的伤口竟奇迹般的愈合了。
周瑜率着这支部队从竟陵先是往东,然后又往北走,最后又往东去,在走出原始丛林的时候,他们所处的地方已是在庐江郡的光州地界,从这里顺着淮水往下游走,行百余里就能到达寿春,而从光州往北,则是豫州汝南郡地界。
到了这里,周瑜一颗提着的心才安心放下,寿春现在由张辽、高顺守卫着,周瑜是庐江郡舒城人,对这一带的地形情况相当熟悉,他知道最艰难的日子终于过去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子龙南归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没有人会愿意钻进虎狼出没、毒虫遍布的深山老林,繁华城市中的酒肆欢歌,人潮涌动的大街小巷,即便那里的人偶尔会发发牢骚,但真要是让他们离开时,却一个都不肯走的。
葛坡只不过是一座汝南山野间的小村落,莫说繁华,就是找一点糊口的东西都难,把易京和邺城的繁荣与这里相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所以,尽管凌统极力劝谏赵云南投江东,但赵云却始终不为所动,当然,除了江东远离中原这个政治中心之外,赵云心中还有一份对皇叔刘备的牵挂。
界桥初遇,赵云眼中的刘备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忠厚长者。
远赴徐州,刘备的急公好义、泱泱气度又让赵云为之折服。
“子龙,我若得汝相助,此生之幸也!”辞别之际,刘备更是拉住赵云的手,眼眶通红,隐隐似有泪水涌出。
如果不是先投了公孙瓒,赵云真的打算留在刘备身边不走了。
所以,在公孙瓒死后,赵云没有选择去投雄据河北的袁绍,或是挟天子占据中原的曹操,他决定南下投奔赏识自己的左将军,皇叔刘备。
但是现在,关山隔阻,好不容易到了汝南,再往东去,却已是寸步难行。
“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去徐州一次,你们去不去我不强求。”寨门口,赵云伸手取过银枪,一跃跨上马背,姿式洒脱美妙之极。
凌统拉住马缰,道:“子龙将军,徐州激战正紧,这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