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策
土反群透誓饬皆币兄卮蠼彩且谎?br />
“淮南袁术奢欲无度,急废帝自立,此为逆天之举,我军当可讨之!”华歆第一个驳道。
甘宁虎目一瞪,道:“宁一路从江夏而来,谙长江之水情,夏口,呃长江之咽喉,挟南北之要冲,刘表守将黄祖暗弱无道,亲信奸人,非大将之材,我军若讨之,宁愿为先锋将!”
太史慈也道:“江东,故主刘使君之地也,孙策举私兵谋取江东,驱我等于豫章偏郡,非为朝廷所授,名不正言不顺,我军若能乘得胜之机回师讨伐,必为江东百姓所戴。”
未等我说话,甘宁又道:“少冲,恕我直言,南下之举乃是懦夫所为,今我彭泽舟师有蒙冲战船十五艘,斗舰、斥候船上百条,精锐士卒近三千人,均已整训成军,豫章水军控制着夏口至皖城的广大水域,纵望长江之上下,即便是江夏黄祖派出最强的荆州水师来,我甘宁也有胆量博上一博!”
这二个月来甘宁与我相处日子久了,彼此的称呼已用表字来代替,他这些天一直在彭泽口督造战船,操练新成立的水军,见我说出南下的意见,以为我是忧心豫章四周强敌环伺,恐力战不敌,遂出列禀道。
太史慈也不甘落后,说道:“石印山关隘修造已基本完成,只要最后一批石料运到即可在三日内完工,到时只须在石印山关口驻扎一军,把守关隘,定可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任孙策有千军万马,也奈何不了我们!”
我苦笑了一下,豫章水乡泽国,河网密布,湖泊纵横,拥有一支精锐的水军,就象北方拥有了一支快速的骑兵一般,在战场之上,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胜与负、生与死,上次我之所以能大败孙贲,出乎敌军常规预料,乘船以迅急之势直扑番阳是原因之一,因此,在彭泽督造战舰,筹建水军是立足豫章必须做的事情。
而在石印山修造关隘,则是不得已而为之,虽然我派了刘基刘晔出使江东和谈,但结果却尚难预料,况且豫章扼吴楚之咽喉,乃是孙策兵进荆州必夺的地方,现在他迟迟未出兵主力进犯,主要是受制于会稽王朗和境内贼寇活动猖獗,程普、韩当等大将都忙着讨伐平乱,一旦以后缓过劲来,恐怕他第一个就会拿豫章开刀,我不可不防。
我道:“子义切不可大意,古之雄关险隘的得名,除所依之地势险要外,主要还在于守关将士齐心善守之故,若将士上下离心,或是将领骄纵大意,关隘即便险如汜水、虎牢也是无用。”
太史慈听罢,沉声道:“主公放心,关在人在,关陷人亡,只要我太史慈活着,就决不会让孙策军一兵一卒踏过关隘。”
太史慈自忖英勇,对前番受周瑜所欺一直耿耿于心,我听得太史慈说出此话,不知怎得,心头忽得闪过一丝不祥之意来,关陷人亡,这话极不吉利,且是重誓哪能随便说出来。
这样一想,我大声宽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子义切勿放在心上,我们与孙策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往后的仗有得子义你打,到时我保你打得过瘾,还怕报不了仇!”
甘宁一声,大声道:“这可不行,到时要是功劳都由子义一人得了,我甘宁可是不答应。”
我与太史慈皆闻言大笑,见大家兴致甚高,我仔细疏理了一下思绪,道:“豫章地处偏远,人烟稀少,非英雄起事之地,若我等坐等敌人来犯,他日必身败成擒,今屯田积栗养民之事初成,我军上下粮草充足,士卒精锐,便当有所作为,环视四周,刘表、袁术、孙策皆手握雄兵,彼强我弱之下,强之与战,败了自无话可说,倘若胜了,也将是得不偿失。豫章之南,为百越聚居之地,虽多是荒野山林,但若能收归辖下,我军则可取道而往桂阳、零陵、交趾各郡,粮草、器械、军马采购就不必再受制江夏黄祖军的束缚,此为豫章之长久而计,望诸君细虑之。”
虽然华歆、许邵等人还有些异议,但经我这么一说,太史慈、甘宁已然明白我的用意,豫章一郡缺乏纵深,无回旋余地,倘有战事则千里沃野顿成战场,若山越与敌勾结攻我后路,则我军必败,所以,我军要想在与诸强的争斗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南攻山越,平定后患。
此次决议之后,我一面着令甘宁、太史慈加紧督造战船、整修关隘,另一面认真利用农闲之机征召军屯士卒操练阵形,积极筹备南征之举。
第二十五章 百越公主
百越,世居长江之南,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或称南越,秦时始皇修灵渠征岭南,始设郡县,以为南海郡,汉武之时国力鼎盛,越族遂臣服于天朝,至汉末国势衰微,中原内乱,群雄割据,岭南诸郡中,除交趾、零陵、桂阳、武陵郡守尚属朝廷任命外,其它地方皆由越族宗帅、豪强占据。
汉建安元年十月末,我亲率二千精锐出豫章沿赣水而上,南击山越,起初之时我军有备而伐,士气正盛,山越各部间又缺乏呼应,各自为战,我军往往以多击少,战事相当顺利。
然而,随着战事的进展,山越各部见与我硬拼不行,便采取清坚壁野,联合抵抗,弃小守大的策略,集中兵力坚守城池不出,我军想要寻机决战也无可能,若要强攻又兵力不足。
与此同时,我军后方补给线又时时处于敌攻击之下,军粮、武器补给得不到充足的保障,增兵来援几无可能,豫章本身极不安定,需要有足够的兵力来防卫。若是退兵,那么连一个小小的山越都讨伐不下,抗衡孙策、逐鹿中原岂不更象是痴人说梦。
进退唯谷,用这四个字来形容我的心情真是恰如其分。
正在我愁眉不展之时,帐下有军卒禀报:有越族使者求见。
两军交战,敌方遣使而来是何用意?
我心里正暗生疑惑,却见帐门一卷,从外面进来一人,身材不高,头插百羽,穿着越族服饰,再看脸上,端是眉清目秀,俊朗非凡,英姿飒爽之极。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慕沙。
前番慕沙是提着笮融的人头前来领赏,今日作为越族使者前来,不知他的葫芦里买得是什么药?
慕沙见我,先施一礼,道:“百越庐陵部使者慕沙见过将军!”
我见慕沙甚尊礼数,也不便为难于他,遂吩咐左右设座,道:“贵使请坐!”
慕沙笑道:“多谢!我此来是为解将军之困,将军可有闲心倾听否?”
我道:“愿闻其详!”
慕沙道:“越人之俗,好相攻击,百里之地,诸部林立,若日月分明,此为散沙也,本不足畏。然自将军南征之后,诸越首领人人自危,遂联结誓盟,互为依附,此为聚塔也,纵有神兵也不可摧!将军之困,缘由就在于此。”
我听慕沙一语道破要害,不禁暗自惊奇,越族之中竟也有此等人物。
慕沙看了一下我,续道:“将军若要解困,当……。”慕沙话到关健之地,却停了话音。
我心忧兵困岭南,正想不出好的计策,此时听慕沙的话字字珠玑,便再也按耐不住,追问道:“当如何为之?”
慕沙笑道:“将军若有诚意,闻谋略之前需应我三件事!”
我此时早被慕沙掉起了胃口,心想别说三件事,只要能解此时之困,三十件事我也依你,反正就算答应了你,到时依我的能力还办不到的话,也算不得实言。
我道:“依我之能力,若能办到,当无不应!”
慕沙道:“好,痛快!第一件事我要你与我部达成和解,并即刻从岭南退兵;第二件事我要你表奏大汉天朝,另辟岭南以为一郡,以我“庐陵”为郡名,郡守也由我族人所领;第三件事嘛,我还没想好,哪天我想到了,再与你说,现在你先答应下来。”
这是什么条件,我若应了,岂不被天下英雄所耻笑,想到此处,我脸上已是阴沉一片,怒气上冲,大喝道:“来人,将此人拿下,我大汉子民岂是能被人随意嘲笑的?”
两边军卒闻言,操兵刃一拥而上。
慕沙见状,连忙摆手道:“将军休要动怒,且听我细说周详。第一我要你现在从岭南退兵,乃是为迷惑百越诸部,瓦解联盟,从而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将军可一面作势退兵,一面暗结兵力,以击顽敌;第二岭南民众剽悍,部族之间以血亲相连,若将军遣人治之,汉越两族,习俗各异,倘若政令不畅,有违民俗,则众必不服,所以我要你表奏设立庐陵郡,并以我族人为郡守,此一为我部协助将军平定岭南之酬劳,二为平定岭南之长久计,将军可三思之,至于第三嘛,我想将军胸有大量,不至于连句玩笑话都听不出来!”
慕沙这么一说,我倒有些羞愧起来,方才自已实是太沉不住气了,慕沙若存心戏弄,又何必冒险跑到敌军的军营中来。
以越制越,这倒是个好办法。
有了庐陵部的暗中支持,击破山越当指日可待。
欣喜之余,我仍有些不放心,道:“汉越两族多年来攻伐不断,民众间相互仇视,积怨甚深,贵部如今弃民族情义,暗中与我军相通,若为族人知晓,岂能相容?”
慕沙道:“汉越相伐,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数十年来,百越各部间为利所驱,相互征伐不断,比之汉越之间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庐陵部在百越诸部之中为小部,今若不趁势而起,早晚必为大部所并,亲人皆会沦为奴仆,与其如此,莫如赌上一把,若将军肯依我提之条件,我庐陵部则可凌各部之上,领袖诸越,与这样的结果相比,你说我之所作所为当否?”
我默然,的确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你可以去指责慕沙的行为是卖族求荣的无耻行径,但是如果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生存下去永远比其它一切虚幻的东西来得更现实。
对于慕沙和他的部落来说,这也许是他们摆脱被吞并命运的唯一选择。
慕沙的条件,我没有理由不答应。
如果我还想有所作为的话。
对于我来说,这也是唯一的选择。
眼下我军的情形,就如同一块鸡肋,实之无味,弃之可惜,慕沙也许正看中了我这一弱点,才漫天要价的吧。
当然,如果就这样不附加条件就应允下来,未免太便宜了站在我面前对手,我沉声道:“庐陵在山越诸部中属小部,势小力微,即便能暗中归附于我,也不济大事,我又如何相信庐陵部有与我结交的实力?”
慕沙展颜一笑,眼角上荡开春意,宛如桃花盛开一般,不想世上竟有如此美少年,比之周郎也不遑让,周瑜使人感到的是英姿勃发,气宇轩昂,而慕沙却是另一种说不出的美,这种美透着一丝的妖艳,我不禁心中一荡。
慕沙道:“十日后,庐陵城中将举行一场盛大无比的宴会,所有的越族部落首领和他们的亲信部下都会赶来参加,不知将军可有兴致赴此盛宴?”
慕沙的话着实惊天动地,对于我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消息,我心头倏的闪过一念,如果军事上不能速战速决的话,何不在其它舞台在寻找破敌的方向,假如能够与庐陵部联手,乘机一举杀了越族诸部的首领,就可以将各部落当权者一网打尽,使其精英尽丧,再不济也能使其大伤元气,无力再与我一博。
我问道:“是何宴会,竟能召来各部首领来贺?”
慕沙轻笑道:“将军来了,不就知道了吗?”
慕沙这分明是在考验我的勇气和胆识,如果我不应的话,未免会让他耻笑。
我正思索不定时,慕沙又道:“当然,如果将军怕其中有陷井或埋伏的话,就只当我这一趟没来?”
我看慕沙脸上似笑非笑,隐隐有嘲讽之意,又听其语气中暗含蔑视,脑子一阵发热,我堂堂七尺男儿,岂能让越人几句话给唬住了,便按耐不住心头火气,怒喝道:“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十日后庐陵之宴我必亲往!”
慕沙闻言,眼睛一亮,道:“如此,我就在城中躬候将军了!”
接下来就是商讨如何潜入庐陵城的具体细节了,慕沙显然在见我之前,早有了详尽的布署,我只要在一旁听着他说应如何做就可以了,按照计划,我首先要做的是必须在三日内从岭南一线撤军。
秋高气爽,带着丝丝的凉意,循着与慕沙的约定,我军向北撤退,沿途之上又遭到山越各部的阻击,情形狼狈不堪,军卒也是无精打采,士气低落。
远远的可以看到豫章巍峨的城墙了,我心中却是感慨万千,一晃来豫章已好些时日了,前几次我都是带着得胜之师回的这里,而这一次却是徒劳无功,甚至可以说很是狼狈,虽然没受什么大的损失,但经过这一次后,士卒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很难再恢复到以前的那股锐气了。
这是我年轻冲动付出的代价。
敌我不明,地形不熟,就盲目南征,没有大败已算是侥幸。
回到豫章好几日,我派出多路细作潜入岭南,打探山越诸部消息,报回的消息几乎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