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策
鄣恼庖恢П呛笳咧械囊徊糠帧?br />
依靠城头垛口坚实的防护,加之迅猛的突击,先前争先恐后爬上缺口的敌兵一个又一个栽下城去。
“啊——!”一个敌兵被赵累一箭射穿大腿,疼得惨叫着扔掉兵器翻下城头,“嘿!又一个——!”正准备再放箭的赵累兴奋的叫喊着,却全然没有注意到背后有一名敌兵正悄然靠近。
“小心!”我大喝一声,以戟当箭,似流星一般直射过去。
在我全力一掷下,戟势惊人,那名偷袭的敌兵被戟尖穿透后背,顺着惯性笔直的向前走了五六步,这才轰然扑到在地。
包围我的那十余名敌兵见我如此神勇,脸色变得惨白,尽管我失去的利器,但在我的咄咄逼人的目光下他们是连连后退,已然完全丧失了作战的勇气。
赵累这一股生力军的加入,大大缓解了我军守城兵力的不足,同时也极大的振奋了军心,将士们受此鼓舞,纷纷奋不顾身向登城之敌扑去,战场上的形势一下子被逆转过来了。
“铛啷啷——!”一阵急促的鸣金锣声响彻苍穹,眼见着再攻无果,蒯越终于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撤!”魏延不甘心的低哼了一声,然后飞身跃下城头,向城外遁去。
攻城的敌兵见担当突击主力的魏延部已撤退,便纷纷跳下城头,向城外溃败,赵累引兵要追赶,我怕蒯越设有伏兵,便拦住赵累,道:“赵将军,你不是在城西督粮吗,怎得到了北城?”
赵累喘了口气,道:“宠帅,城中兵士哗变,黄老将军正引兵平叛呢,是他让我速来这里增援的。”
“什么,你说城中有哗变,到底什么回事?”我问道。
“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赵累答道。
我挂念城中事变,急交待了赵累几句后,便与徐庶引一支兵向喊杀声激烈的地方杀去。行至半道,前面一斥候飞奔过来,我拦住细问,始知城中一部分忠于张怿的长沙降卒乘我军忙于抵敌之机,冲进太守府胁持桓阶反叛,并假令放出被我囚禁的张怿,现在黄忠正领兵与叛军在西城激战。
我神情沉重,这真是祸不单行,幸尔我伏下了黄忠这支精兵,也万幸张怿与蒯越没有联起手来,要不然腹背受敌的滋味可不好受。
“自我军入长沙以来,安民养息,重贤纳才,收士子之心,民众已渐俯,此番张怿余党作乱,追随者皆其死党耳,正可乘机除之,且桓太守在长沙素有德望,叛兵虽胁持但不敢加害,如此谋叛显其意志不坚,我们只须擒下带头之人,叛乱即定!”徐庶谏道。
徐庶的分析在理,好象是在印证他的话似的,西城的喊杀声已渐渐平息下来。
不消时,黄忠引兵来到,献上张怿首级,其死党三十人尽伏诛,不明真相追随的士兵在桓阶的说服下,也放下了武器,黄忠虽然没有明说战况,但我从撕杀后倾到的屋椽和地上的血迹也猜想得到战况的激烈。
“忠未能依令率兵增援,请宠帅责罚!”黄忠见我,不待我相问,便跪倒说道。
我忙上前扶起黄忠,安慰道:“汉升言重了,为将者重在当机立断,见机行事,城中事变若不加以平定,待贼势蔓延开来,则城不保也,此亦为急所,况将军已令赵累将军率兵增援北城了,此战胜利究大功者,乃将军耳!”
待清点损失,守北城的二千兵士伤亡近三分之一,其中在混乱中受伤阵亡的人倒不太多,主要是在开始交战前有二百余人直接被敌抛石机砸伤,失去战斗力,才使得本就紧张的兵力更趋不足,给了敌军以可乘之机。
不过,蒯越军虽有抛石车助阵,但强行攻城的损失也不会小,仅从城下遗留的敌兵尸体计算,也在二千左右,加上受伤的士兵,总数应在五千上下。
虽然如此,蒯越军有补给和人数上的优势,长久对峙下去,对我军来说不是好消息,我现在唯一指望的,就是慕沙和甘宁能迅速平复庐陵叛乱,打通荆南与豫章的道路,然后回师增援长沙。
晨之夭夭,集众智以安天下;暮之熙熙,收民心以固城邦。
城中张怿一众党徒虽平,但太守桓阶被乱党所持,不知受了些许惊吓,还是感到有负我之重托,便推说身体不适,留在自已府中将养,避我不见,我知如果得不到以桓阶为首的荆南士人支持,长沙坚守如有万难,竖日,我安顿好城防诸事后,决定专程登门看望。
第四十二章 落日斜阳
桓阶府邸不大,三层院落,从天井向上看去,是四方形的一片天空,湛监如洗如画。桓府书童嗵嗵的进房去禀报了,不一会儿就听到脚步声响,正是桓阶整理好衣衫,出来相迎。
“伯绪兄,身体可好些了吗?”我问道。
桓阶欠了欠身,道:“阶多病之躯让宠帅费心了,经昨夜将养后,精神已好多了!”
我上前扶起桓阶,听见其脸上虽仍有憔悴之色,但气色不错,道:“今宠有一事相商,望得伯绪之力相助?”
桓阶问道:“宠帅有事请尽明言!”
我道:“宠本欲想烦劳伯绪,然如今刘表大军攻城日急,兼城中叛乱初平,时下能安城中士子百姓之心者,唯伯绪耳,故特来相请!”
桓阶愧然道:“多谢宠帅知遇之恩,只是军无令不行,无法不从,士无赏不勇,无罚不严,阶督治属下无方,致酿变乱险陷城于没路,今就算宠帅不怪,众将士又会如何待之,阶乃待罪之身,安敢再妄居太守之位,还望宠帅知阶之难处,能另择贤士相佐!”
桓阶言语切切,我听得出他这番话确实出自肺腑,说实话初闻张怿余党作乱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桓阶会不会是叛乱的策划人,毕竟他是张羡的老臣,投降于我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待查清真相,我心中实是惭愧,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既用桓阶,却轻信传言,腹中气量实是太小。
不过,我的这些想法只能存于心中,不能说与桓阶听得,我正色大声道:“昨日张怿余党作乱,伯绪身为太守未尽职责当按律惩罚,此我心知,然荆南相比中原,乃蛮荒之地,如伯绪这般贤达之士,能有几多,今敌势猖猖,蒯越多谋,我军若不能合全城之力,倾力一心,安能击退敌兵,伯绪不助于我,莫非是想陷全城百姓于刀兵之中吗?”
桓阶听我此言,身体一凛,脸色也肃然起来,沉吟了一阵,道:“已身是小,保城为大,宠帅深明大义,句句在理,阶心服矣!”
我大喜道:“若得伯绪及吾城子民相助,长沙无忧矣!”
为应付蒯越的长期围城,在桓阶的建议下,我将全城人民分为三队,一是壮男部队,一旦战事紧急可直接列阵参加战斗;二是壮女,组织起来发给武器,随时待命;三是老弱年幼,负责后勤补给。
从七月九日至七月十三日,蒯越军的攻城一直没有停歇,只不过规模没有第一次那样大,
可能是吸取了第一次强攻伤亡惨重的教训,蒯越采取几支部队轮番攻战的策略,意图凭借兵力上的优势,用疲劳战术拖垮我军的斗志。
这几日蒯越连续出动抛石车重点对北城城垣轰击,多处城墙在巨石的撞击下,出现了松动倒塌的迹象,幸亏桓阶、赵累组织百姓众志成诚及时抢修才无大碍,所以我现在倒不忧心蒯越军会一下子攻进城来,我最为担心的是抛石车的巨大威胁。
“大家有何良策?”在漫天飞舞的碎石笼罩下,我有些一筹莫展,抛石车发射时的强大威力着实惊人,竹立牌只能遮挡不能破敌,一味这样被动挨打不是办法,不得已我只好召来众将集商破敌之计。
我朝众人脸上探询过去,只见皆面面相靓,想是无有计策,待扫到徐庶脸上,见他一反常态,神情忽喜忽忧,似若有所思,我忙问道:“军师,有何破敌良策,且说来听听?”
徐庶没有立即回话,而是想了一会,道:“抛石车威力虽大,但行动不便,其所中目标唯在城垣等固定物耳,我军若死守城池,则正中蒯越心意,今若要破敌,当主动出城约战,争取寻觅战机以破敌阵!”
华歆听言道:“军师之言虽不差,然敌强我弱,我军依仗城池方能坚持迄今,若出城约战,实不异于羊入虎口?”
黄忠、桓阶诸将皆点头赞同华歆之言,徐庶笑道:“刘表北有张济扰境,东有袁术、孙策宿敌虎视,其境不稳,故荆南战事宜速胜不宜久,今蒯越不顾栏外之虎狼持强而来,其兵虽多但必骄,前遭我军夜袭扰营,今又攻城失利,其气虽盛但必惰,若久持下去,必军心不稳,故急欲与我决战,我军可诱而利之!”
我道:“如之奈何?”
徐庶道:“宠帅可闻淮阴候韩信背水结阵之事?”
我不知徐庶的话是什么意思,只好顺着答道:“此世人皆知耳?”
徐庶道:“我军可效韩信之计,背城为阵,可破敌兵!”
黄忠、桓阶众人听言皆笑,原以为徐庶有什么良策,不想是这么个主意,我驳道:“昔日韩信料敌无谋而用此计,今蒯越足智多谋,计不可行!”
徐庶摇了摇头,沉声说道:“明日接战我军可先不迎敌,待日暮兵疲,再遣一良将出奇兵以击之,若蒯越有兵增援,则依计退往城边,待敌近前城上之士箭矢齐发,城下之军返身拼死一战,计当可行,且北城之外多连绵缓坡,此对敌兵行动无碍,但对敌抛石车而言,上坡下坡却极是不易,若敌不支溃败则抛石车必弃于后,我可乘机毁之!”
听徐庶这么一说,我大喜道:“不知何人可当此重任?”
“忠愿接此令!”我语音未落,黄忠已大声道。
我与徐庶相视一笑,前日恶战黄忠叛兵被滞于城中,正暗自不爽,此时听有杀敌良机,早就不耐,其实在我与徐庶心中,黄忠也是唯一人选,就是他不请令,我也准备点将了。
我道:“汉升临难不顾,身先士卒,披坚执锐,真有万夫不挡之勇!只是汉升出战,需谨记虚虚实实,进退之理,敌若有援兵可弃旌旗军器于地,敌若争取,则可乘敌混乱掩杀之,若敌整军紧追至城下,汝等死战之。”
“军师放心,黄忠定不辱使命!”黄忠大声答道。
待黄忠走后,徐庶道:“赵累将军,你速回本部挑选弓箭手二千人,备好充足的箭枝,待明日上城迎战!”为弥补守城兵力的不足,我采纳桓阶的建议,在降卒中挑选精壮之士补充到军队中,为避免新兵加入造成混乱,这一部分人现划归赵累指挥。
烈日骄阳似火,将长沙附近烤成一片焦土,七月十四日,蒯越遣先锋韩浩引一万兵攻城,象例行公事一样,照例又是弓箭和抛石车表演的舞台,延至日暮,韩浩欲收兵回营,我在城头看得真切,举起号旗挥动,一时间鼓声大作,蹩足了劲的黄忠开启城门引军便杀将了出去。
韩浩这些日连番讨敌,手下兵士早已疲惫不堪,前见城中守军只守不出,定以为是劫战,未曾想城中会忽然杀出一彪军来,顿时乱作一团纷纷向后退去,韩浩情急连斩数人,亦不能止住溃败之势。
“黄老将军势如破竹,敌军真是不堪一击啊!”桓阶感叹道。
我不放心黄忠,此时与众将站在城头,居高临下看见黄忠一马当先如虎趟羊群一般,一下子将敌阵冲了个七零八落。
“早知道眼前的敌人是嫩豆腐,我就请令出战了!”赵累紧张的看着城外的战局,喃喃道。
“胜负还早着呐!”徐庶道。
果如徐庶所说,撕杀正紧间斜刺里又冲出一枝军来,我细看旗号,是个“魏”字,这是蒯越派魏延来增援韩浩的援军,败退的韩浩军卒见援军到来,感时士气大涨,纷纷返身欲战。
黄忠依计假作不支,令兵士斜倒旌旗,弃翻军器向城中撤退,蒯越军好不容易得了机会,哪里敢放手,那韩浩为戴罪立功,更是紧催兵抢在头里猛追。
韩军士卒见黄忠弃军器旌旗于地,争功心切,纷纷夺而取之,韩浩拔剑连斩了几个,总算整肃了一下军纪,好在黄忠逃得不快,不一会儿便被韩浩赶上,追了个首尾相接。
“快开城门!”
“再不开门就没命了!”
先逃至城下的军卒看着紧闭的城门绝望的叫喊着,城上静悄悄的,除了猎猎作响的旌旗,再没有其它的响声,队伍中已有年轻的士兵开始低低的哭泣。
“哭什么,丈夫百战成英雄,军中有贪生怕死者,立斩!”
黄忠坦胸露背,一道道伤疤醒目异常,他手举大刀大喝道:“既无退路,我等何不返身死战!”
黄忠的声音苍凉而悲怆,士卒们见黄忠面对强敌毫无惧色,斗志渐燃,纷纷也学着黄忠的样子脱去上身衣衫,赤膊手持利器虎视追杀过来的敌兵。
“咚咚咚——!”脚步声越来越近,距离在一点点的缩短,几乎可以看见对方的眉毛和听见沉重的喘息声。
“杀——!”喊杀声中,兵器与兵器,人与人相接,碰撞出阵阵火花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