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策
到秣陵也不迟。”
既然曹操已知道了自已的决定,也就不必要再隐瞒下去了,“宠帅“的称呼已表明陈登的心志。
“如此甚好!”孔融大大咧咧道。
两人客套了几句后,便相随着往广陵城中而去,陈登冷眼瞧着孔融说话的口气,每一句都摆足了皇家特使的架子,一开口便有些将事情大包大揽的意图,似乎只要他孔融一出马,事情就没有办不成的一般,陈登猜测孔融这一次定是在天子面前夸下了海口。
待安顿好孔融一行,陈登忙将孔融到来的消息一并自已的判断修书一封写好,然后叫过陈应叮嘱道:“二弟,你连夜赶往秣陵一趟,将这一封书信亲手交与宠帅,切记不得迟疑!”
相比于焦头烂额的陈登,沉浸在搬迁新所喜悦中的高宠却是难得的意气风发,八月初,高宠留一万劲卒由徐庶、朱桓指挥,镇守神亭岭,自已率亲卫班师回豫章,这一路之上,得胜之师更是受到了豫章百姓的夹道欢迎。
豫章,高宠府邸。
借着接见留守的几日时间,高宠召集顾雍、刘基、仓慈等一干官员商讨大事,同时阐明了迁所的想法,原是吴郡人氏的顾雍对此倒是没什么意见,只有刘基表示了自已的一点忧虑。
“豫章百姓追随宠帅日久,一时情难舍弃,在大劫之后,若是搬迁治所,恐百姓人心动荡。”经过这几年来在主薄任上的历炼,刘基已不是那个怯怯的公子哥了。
高宠赞许的点了点头,问道:“主薄说的是,安抚人心的确是紧迫之事,需仔细周详方为妥当,不知大家有何良策?”
刘基迟疑了一下,说道:“此次抗击孙策军,公主威鼓助战,巾帼不让须眉,民众争相传颂,引为佳话,如果现在公主能继续留在豫章城一段时间,豫章民众之心可定!”
刘基的话言词切切,高宠知道说出这番话需要很大的勇气,久别胜似新婚,在与慕沙分别了好几个月之后,高宠心中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和慕沙长相厮守一块。
是夜,激情缠绵的温存过后,慕沙倦缩在高宠的怀里,如小鸟依人般的垂下臻首,闭上眼睛,聆听着高宠膨勃有力的心跳。
高宠汗如雨下,刚才的冲刺让面对着千军万马也不曾皱一下眉头的他感到了疲惫,而在疲惫之中又透着无比的畅意,慕沙的身体如大海般的广阔无垠,无论高宠如何的掀起巨浪,结果却如泥牛入海般,消失在慕沙的身体里。
“少冲,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慕沙抬首,仔细的凝视着高宠眉宇间的忧结,向来不爱红妆爱戎装的慕沙微微一笑,语气洒脱的说道。
高宠一愣,问道:“你知道了——!”
慕沙用手轻抚过高宠起伏不定的胸膛,轻声道:“白天刘基的话我都听到了,若是豫章的百姓需要我,我就留下来,反正,一年半载的时间也不长,到时你再来接我好了!”
怀中人儿如此的善解心意,高宠的心象是被一根红绳牵住了一般,已被死死的系紧了,而那个持着情绳的人,只有一个——就是慕沙。
高宠的手滑过慕沙赤裸的背,低喃道:“你说——,让我这一生怎么来疼你才好!”
在这个软香浮动的夜晚,憋闷了许久的高宠重振雄风,梅开二度,他的激情感染了慕沙,床上的锦被转眼到了地上,随之滚落的是两个紧紧拥抱、粗重喘急的妙人。
情到浓处,性与灵的交融才是人生的全部。这一刻,彼此深爱着的高宠与慕沙已不需用任何的言语,每一次激情的付出就是最好的回答。
建安三年八月十五日,已酉,月圆中桂。
在取得曲阿大捷之后,高宠一方面积极的陈重兵东扼神亭岭,阻孙策西犯;另一方面遣使者西往襄阳,固高刘之好,这一系列的举措为迁移治所赢得了时间。
而刺史治所迁移的意义正如鲁肃所说,带来的是高宠军整个军事格局的变化,原本采取守御策略的高宠在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后,军事态势一跃转守为攻,反而将孙策死死的压制在吴郡、会稽这一隅之地。
在大好局面的渲染下,一直过着紧巴巴日子的高宠难得的在秣陵摆下庆功的欢宴,在庆祝刺史治所的搬迁的同时,高宠也要向跟随自已多年的将士谋臣进行封赏。
当一个人付出的时候,总会或多或少的期望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现在,虽然还不到瓜熟蒂落的时候,但也应该有所表示了。
人心是需要适当的笼络的。
只有恩威并施,才能使人甘心效力。
高宠明白,属下的这些文臣武将这些年跟着自已东奔西走,也吃了不少的苦头,就是他们本人没有想法,那些跟着的部曲和家眷也会有想法的。
现在,封赏与奖励是刺激将士奋发的最好手段。
庆功宴连着摆了三天,一向彼为克制难得饮酒的高宠也是一醉方休。
“饮醇酒,炙肥牛,请呼心所欢,可用解忧愁。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而夜长,何不秉烛游。”席间,不羁的徐庶弹剑而歌。
徐庶所吟唱的是汉乐府中的一首名篇《西门行》,它的前后还各有一段,这首乐府诗语出新裁,格调明快,乃是乐府诸篇中难得的贺喜佳作,用在庆功这样的场合,正是合适。
“孙策这小子龟缩在吴郡不出,真不过瘾,莫如让老子领一军杀将过去,拎了孙策的首级再说!”雷绪一口喝完樽中的烈酒,已有了七八分的醉意。
高宠环视众人,雷绪的话虽然粗俗了点,但也道出了高宠麾下一部分将领的心思,在休养了近一个多月后,众多负了轻伤的将士逐渐痊愈,一鼓作气拿下吴郡、会稽,击溃孙策的残余成为了众多盼望再建功勋将士的愿望。
朱桓、丁奉等几个年轻的将领见雷绪挑起了话头,也是跃跃欲试,言语上更是争相着比拼,谁也不肯将先锋的位置让与他人。
唯有同样年轻的陆逊依旧眼神清澈,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只是沉着的慢慢饮着酒。
“伯言,有何良策?”高宠笑问道。
陆逊站起,躬身道:“宠帅,逊以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败退到吴郡的孙策现在得到了留守吴郡、会稽的朱治、凌操两部的支援,加上先行撤退的蒋钦三千人,四家合兵一处后,聚集的兵力约有二万众,虽然战斗力上比不过损失的精锐,但也足以自守了,我军若要一口吃下他,暂时还不太可能。”
陆逊说到这里,顿了一顿,见高宠眼中有赞许之色,方接道:“兵法有曰:穷寇莫追。孙策虽然吃了亏,但实力尚在,我等若是轻敌,必遭到与孙策同样的结果,所以,即便在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也要审时度势,切不可持强而为。”
陆逊这一席话说得有理有节、头头是道,便是鲁肃、徐庶、刘晔三人也对陆逊刮目相看。
刘晔由衷道:“伯言真乃少年英雄也!”
徐庶笑道:“恭贺宠帅得此良将!”
鲁肃亦笑道:“有伯言助,江东之事无忧矣!”
“这一次能取得胜利,伯言当是首功,若非上缭坚城不破,孙策如今已尽占豫章全境了,而我等将惶惶无家矣!”面对两厢陪座的诸将,高宠毫不掩饰自已对陆逊的喜爱。
“故此,升伯言为虎威中郎将,领部曲二千,并统御我主力一万人,镇守神亭岭一线!”高宠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在太史慈失关伤重之后,选派何人担当东线的守将成为了高宠心头的一个心病,环顾诸将中,甘宁虽勇冠三军,但其更擅长于水战,徐盛、朱桓皆有守镇一方的能力,惜应变能力稍有不足,丁奉、雷绪、梅乾冲锋陷阵绰绰有余,指挥一军则经验尚缺。
这一次陆逊在上缭的表现,顿时让高宠眼前一亮,年轻的陆逊经过这一年多来的磨炼,作战的经验和见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正是担任一军之将的上上人选。
陆逊听到高宠破格提拔,站起说道:“逊虽立有薄功,然东线毗邻孙策,战局凶险,乃是系我军安危之所在,非智勇双全之将不能御之,逊年轻气盛,恐有负宠帅之期望!”
高宠正色道:“古人有云:举贤不避亲。伯言与我虽亲如一家,但关系到此等全军生死之大事,宠纵是统帅,也不敢专断而为,命伯言出镇神亭岭,元直、子敬、子扬诸将皆有此意,伯言不必有所顾虑!”
这时甘宁上前道:“宠帅说得不假,伯言前有千里驰援荆南,后有上缭守城不破,这一攻一守之间,看似寻常,却是非上上之将不能为之,镇守神亭岭,非伯言不能当此重任。”
听到武将之首的甘宁也挺身力谏,陆逊方自领命退回座席,有太史慈大意失石印山的教训在前,谁都知道陆逊接的这个担子不轻,面对绝不甘心失败的孙策,年轻的陆逊将会面临更多的考验。
除了陆逊之外,甘宁、徐盛、丁奉、雷绪、梅乾诸将也各自因为立下的战功,受到高宠的加奖,而朱桓一败一胜,攻过相抵,另外,太史慈疏忽大意失了石印山关隘,高宠自感其中有大部分的责任应归咎于自已,遂自罚俸三百石。
“顾公在大敌当利,尤能处变不惊,足见有丞相之材,授比一千石。”在武将的封赏之后,是对留守豫章的文官的表彰。
在说这句话时,高宠锐利的目光扫过许靖、许邵,不怒自威,更有一种让人不寒而立的威严,许靖、许邵自感惭愧,皆面红耳赤、低首不语。
实际上,依着汉朝的律条,州郡官员的升迁都应该由郡守、州刺史、州牧报请朝廷拟诏来决定,象高宠不过是个扬州刺史,按例秩才六百石,是没有权力封赏比它俸禄高的官员的,但在诸雄割据的情况下,一切所谓的规矩都已变得可有可无了。
高宠这样做,没有人会表示不同的意见。因为,在高宠之前,象袁绍、袁术、刘表、曹操等许多割据一方的强豪已这样做过了。
朝廷的威仪早已被乱世所践踏,剩下的也只有无奈了。
也许,只有在许昌深宫中的皇帝还在做着“中兴”的美梦。
而同样做着这个梦的,还有死抱着拥汉想法的将作大匠,朝廷特使——孔融。
孔融到达广陵的日子是八月十六日,也是高宠庆功宴开完的第二天,接受了新的任命的陆逊一早就出发了,年轻的他终于凭着努力有了自已的舞台。
“你说是孔融到了广陵!”一清早被侍女叫醒时,高宠的头还有些痛,在看完陈应送来的书信后,高宠面色更加的难看。
陈应点头道:“大哥说——,今天响午陪孔大人渡江过来。”
“更衣!”高宠揉了揉额头,无奈的吩咐道。
瓜州渡。
长江的风浪是如此的惊人,足足有将乘坐着百余人的大船掀翻的架式,平日里坐惯了车驾的孔融开始还有些心喜,待到了江心时,却是感到一阵天旋地转,腹中翻江倒海,“哇——”的一口污物喷涌而出。
这一下一发而不可收拾,跟随着孔融的亲随本就强忍着,被这口污物一激,便再也抑制不住,一个个扑到船舷上,朝着江中吐了起来。
这一吐好不痛快淋漓,待孔融将腹中污物悉数出清,船只已到了南岸,两腿发软的孔融这时已有些站立不住,只得由侍从携扶着下了船,而他身后本来威武昂扬的随从也和他一般,一个个委顿着垂下高傲的头颅。
“孔大人,这位便是扬州刺史高宠。”陈登看着狼狈不堪的孔融,心中一阵发笑。孔融华丽的朝袍上,沾上了些许吐出的污物,侥是孔融用小巾仔细的擦试,一时也无法抹得干净。
孔融尴尬的抬起头,只见身前一人,中等身材,年轻只在二十一、二左右,面色略黑,剑眉朗目,一套银白色的戎装穿在身上,黑白相间,甚得益彰,腰佩一把长剑,正笑意盈盈的看着自已。
“大人可是诗文名满天下的孔北海!”高宠问道。
孔融想不到名震江东的高宠会这般的年轻,不由得一愣,听高宠相问,方自回神答道:“正是某家。”
高宠笑道:“宠慕大人之名久矣,昔年少时,曾听家母言:大人七岁之时,得梨七枚遗大予兄,自取小梨,拳拳谦让之心世人可鉴!”
“区区顽劣之事,不想劳得刺史大人挂念!”孔融听到高宠对已如此的推崇赞誉,心中一阵的舒服,过江时那股子难受的劲也象是过去了。
第八十八章 瞒天过海
一阵寒喧过后,高宠将孔融一行让进秣陵城中,安顿在驿馆之中,待孔融沐浴更衣之后,摆下酒宴欢迎孔融及其随从。
孔融也不客气,酒过三巡,即向高宠宣读了天子的御诏:“诏命:扬州刺史高宠在豫章属郡收拢流民、广垦屯田、甚有功绩,本应予以嘉奖,然近一年来,江东战乱不断,百姓多遭杀戳,前有监天官观天象,乃白虎冲日之卦象,若再行图戳,必有天谴,故使将作大匠孔融南行,期息江东之争戈,还苍生之活路。钦旨!”
孔融宣旨的声音抑扬顿挫,如生生之重锤?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