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策
陈武这一句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孙尚香一脸骄傲,道:“伯符哥哥是霸王转世,那些想用卑劣手段来害他的人,一个个都会不得好死!”
孙策一抚用纱布紧缠住的面颊,道:“妹妹所言甚是。虽然这些刺客都已伏诛,但他们背后的真凶——也就是许贡的儿子仍在逍遥法外,子布,你等会儿去传我命令,将仲谋从前方召回来,让他去专门处置此事。”
张昭点头应了一声:“是!”
“另外,虽然这一次只是许贡的余党行刺的我,但我相信没有其它势力的帮助,单凭许家逃出去的二、三人都不可能有这样的能量的,我们必须查出这个提供情报的背后黑手,如果我料得不差的话,这个势力就是我们的老对手了。”说到这里,孙策的目光渐渐凌厉起来。
张昭一惊:“是高宠?”
孙策的眼中露出一丝赞许:“除了他——,没有人能将我的行踪了解的如此清楚。也只有他,才有实力布下这么多的眼线去探察我的一举一动。”
“这个卑贱的杂种,当初他在神亭岭施计暗算时,我就瞧出他不是一个好种,只可惜数度征剿都功亏于篑,现在反倒让他做大了!”陈武恨恨的说道。
孙策长吁了一口气,似将郁结的闷气一吐而出,说道:“子烈,这些年了,你怎么还改不了轻敌的毛病,那高宠白手起家能创下今日的局面,就证明他绝不是一个好对付的角色,以前我们就是吃了轻视他的亏,以后我们绝不能再犯同样的毛病!”
顿了一会,孙策又道:“以我的判断,在得知我遇袭之后,高宠一定会趁我军群龙无首之际,在神亭岭方向加强攻势,德谋、子烈你们赶紧返回前线,去协助公谨、子衡稳定战线。”
“是!”程普、陈武齐声应了一声,然后撩甲衣而出。
“吾儿没事吧,可急杀我了!”正说间,吴太夫人听到孙策受袭醒来的消息,忙急匆匆的赶来探望,方才众人怕老人家一时着急受不了,没有敢告知于她,现在孙策暂时脱离了危险,才差侍婢赶去传报。
附:三国演义关于孙策遇刺情节:
贡家属皆逃散。有家客三人,欲为许贡报仇,恨无其便。一日,孙策引军会猎于丹徒之西山,赶起一大鹿,策纵马上山逐之。正赶之间,只见树林之内有三个人持枪带弓面立。策勒马问曰:“汝等何人?”答曰:“乃韩当军士也。在此射鹿。”策方举辔欲行,一人拈枪望策左腿便刺。策大惊,急取佩剑从马上砍去,剑刃忽坠,止存剑靶在手。一人早拈弓搭箭射来,正中孙策面颊。策就拔面上箭,取弓回射放箭之人,应弦面倒。
那二人举枪向孙策乱搠,大叫曰:“我等是许贡家客,特来为主人报仇!”策别无器械,只以弓拒之,且拒且走。二人死战不退。策身被数枪,马亦带伤。正危急之时,程普引数人至。孙策大叫:“杀贼!“程普引众齐上,将许贡家客砍为肉泥。看孙策时,血流满面,被伤至重,乃以刀割抱,裹其伤处,救回吴会养病。
这一段描述中,孙策身被数枪,且拒且走,几无还手之力,笔者以为与孙策前番在渡江作战时挟死一人,吓死一将的事迹比,着实逊色很多,故另构情节,以示其勇。同时,刺客所用兵器在演义中为枪,笔者以为不妥,参照战国秦汉刺客资料,杀手多用迅急轻灵的短剑,故改之。
建安三年九月二十七日,秋日的天气反复不定,忽睛忽阴,就如同眼下的战局一般,郭胜郭败都看不清、道不明。
经过这几日的休养和调理,在吴普的救治下,孙策的伤势稍好,已经能从床上起来行走几步了,不过,他的面色却苍白中透着一丝青色,毒素看来已在向孙策的内腑转移。
“报吴侯,前往许都的使者回来了!”正议校尉张纮带着一名使者推门而进。
孙策闻言精神一振,道:“噢,子纲快说说朝廷对于江东战局抱的是什么态度?”
张纮面有难色的顿了顿,沉吟道:“这一次到许都去,朝中的那些受了好处的官员自然要为主公说话,皇帝的态度也开始转向了我们这边,但不料将作大匠孔融在去了趟秣陵后,居然态度鲜明的站到了高宠那一方。主公知道孔融是曹操也奈何不得的人物,由此看来,朝廷那一块暂时是指望不上了。”
“其他人都不重要,关健是司空曹操是什么态度?”孙策不以为意道,吕布和袁术出兵淮南只能是牵制高宠的注意力,要想彻底翻盘,孙策必须在朝廷上有所行动,最好的结果就是皇帝能下诏书罢免高宠这个刺史。
“主公,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司空曹操虽然没有明讲,但态度是很明确的,如果我军与高宠一直这样打下去,最高兴的应该就是曹操了。”张纮抢答道。
这时,那进门后一直低着头的使者听孙策问话,忽然紧走几步,上前禀道:“司空大人的态度小人在许都倒也探得一二:听说曹操帐下谋士郭嘉曾有言,说吴侯你——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故并不足惧。”
这使者只顾得嘴快邀功,浑然不察孙策的神情已有了变化,那边张纮正要出言打断,却被孙策以凌厉的眼神喝止住,待使者话一说完,孙策不禁勃然大怒。
“郭嘉酸儒,竟敢欺吾!”孙策一抖手,将案几上的笔墨尽数扫落。
张纮急劝道:“主公息怒!”
“那许都还有什么传言,尽说无妨,恕你无罪?”孙策稍稍平复了心情,又问道。
这一次使者吓得再不敢妄加言语,许久方支吾道:“许都街巷都在说——,说主公根本就不是高宠的对手,还说江东龙虎相争,结果老天早已注定了。”
“又是这些无稽之谈,主公勿放在心上!”张纮道。
“这——这真是气杀我也!”此时,孙策已是神情激奋,哇得一口污血喷涌而出,随即将素白的胸襟染得鲜艳无比。
吴郡,讨逆将军,吴侯孙策府邸后院。
宽敞而错落有致的院落内,没有寻常江南人家花花草草的摆设,取而代之的是石板铺就的整洁场地,在靠着一排的院墙的地方,还摆放着锋利得闪着寒光的兵器。
仅瞧着这些摆设,任谁也不能猜出这里便是孙家二小姐孙尚香的闺院,此时,这个本应是琴声莺语的院落内,却是剑气森森,夺人心魄。
“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一个纤瘦盈盈的少女衣衫飘飘,手拈剑诀,口中抑扬顿挫,正剑舞四方。
这时院门外急匆匆的跑进来一名年纪在二十上下的侍女,边跑边大声道:“二小姐——,太夫人有请!”一边说着,一边抬头却见满眼的森森寒气,吓得她瞪圆了一对眼睛,不敢再靠近院内半步。
那少女闻声收剑,婷婷玉立,只见她气不长喘,面不更色,一张俏脸上显露出刚毅之色。
这少女不是旁人,正是孙尚香,是孙策母亲吴太夫人妹妹家生的,自小聪慧可爱,虽不是吴太夫人亲生,但一年中多半日子倒住在侯府上。
细算起来,孙策母亲吴太夫人膝下虽有四子一女,但丈夫早逝,大女儿又早早的嫁了人,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四个儿子现在又都征杀在外,心中不觉寂寞,眼见得妹妹家的这个伶俐可人的丫头,疼都来不及,哪里还会喝斥。有时见孙尚香疯得厉害了,也就是说上一两句劝劝,听在旁人耳中,不象训斥,倒更象是娇宠。
“女孩子也该有女孩子样子,别整天疯疯颠颠的!再这般下去,也不知道哪个男子会来娶你。”吴太夫人每次见着尚香,总会笑着问上这么一句。
话听得多了,孙尚香也不以为意,偶尔的回上一句:“哼!我可是非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不嫁!”
“什么人才算是大英雄呢?”吴太夫人对孙尚香的娇嗔也不以为意,笑着追问。
“嗯——,起码要象伯符大哥一样!”对男女之事似懂非懂的孙尚香红着脸道。
身为吴侯孙策的表妹,眼光自然与众不同,打小和四个哥哥一块混着,孙尚香身上少了一份柔弱,多了一分飒爽。
打小,在她的心中,孙策豪迈俊朗的形象早已植入心房,勇敢豪爽,俊朗英武的男子是每一个少女的偶像,更何况自已从小就相识的哥哥。
“要嫁就嫁孙家郎!”吴郡的百姓中,有着这样的传言,听着这话孙尚香有些欣喜,又有些失落,欣喜的是伯符哥哥有那么多人喜欢,失落的是伯符哥哥再不是自已一个人的哥哥。
十三岁的年纪原是小女儿朦胧爱慕的年龄,这个年纪的女孩子一般都会骄傲的鼓起了刚刚发肓的胸膛,示威似的向旁人炫耀着,若有年轻俊秀的男子在侧,脸上更会娇羞俏红一片,悄悄的闪躲到一旁偷眼观瞧。
但是,孙尚香却与众不同。
描红刺绣这些个女孩子家家当学的,她没有一丝一毫的兴趣;相反的,对于舞枪弄棒、跨马征杀她倒有十二分的精神,在她身旁的这几个侍婢也都是臂膀结实、虎虎有力,寻常的男子一个二个还不是她们的对手。
听得吴太夫人差人传话,孙尚香挥剑入鞘,收拾停当,然后换上一身红色的女妆,举步出门,边走边问道:“太夫人找我什么事?”
“二小姐,夫人这些天整日里茶饭不思的,只在二小姐在旁时,才能吃下几口去,刚才夫人忧结将军的伤情,又不肯吃饭了!”这侍女原是陪侍在孙策母亲身边的丫头,虽然同为侍女,但身份比其它下人却要高了许多。
可不知怎得,待到了孙尚香这里,也一点凶悍的劲头都使不上来,语气也变得温软了许多。
正说话间,一大片乌云遮住了日头,未等孙尚香行得几步,这秋雨说来就来了,顿时窗棱上面急雨如注,将一株繁盛的芭蕉打得枝叶尽落。
“伯符大哥的伤不知道怎么样了,真想过去看看?”侍女在一旁手忙脚乱的打起伞来,孙尚香却自定定的瞧着这雨幕,心中不由得忐忑起来。
这雨一下,连向来飒爽无苟的孙尚香突然间也有了一丝忧色,她轻轻的探出一只纤手于廊内,任雨点如瀑般拍打着手背,一下又一下的疼痛袭上心头。
“老天保佑,保佑伯符大哥的伤早点好!”孙尚香秀眉紧锁,闭着双眸,口中不住的念叨着。牵挂着孙策的伤势的孙尚香这时已恢复了女儿情态,无忧无虑的笑容在她的脸上已然不见,留下的是与十三岁年龄不相称的一份成熟。
正胡思乱想之时,有一个仆人神色惊惶的跑了进来,大声道:“二小姐,不好了,吴侯箭伤复发晕过去了,现在——!”
孙尚香大惊,忙问道:“怎么回事?”
年轻的家仆急喘了口气,惊惶道:“前面的人传言吴侯是听了出使许都的使者禀报后动的怒,听说那司空曹操不仅没有答应共讨高宠,还出言讥喻说:吴侯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侯爷因此大怒,然后牵动旧疮以致复发,现在朱治、张昭、张纮等一干文武都聚在前厅呢?”
孙尚香心头一重,孙策的脾性她是知道的,曹操的这几句话看似轻飘飘的,但却正击中孙策的要害和痛处。
“你现在是要向太夫人禀报吗?”孙尚香问道。
“回二小姐,正是!”
孙尚香略一沉吟,对那家仆道:“这件事你先退下,我自会去禀明太夫人!”
“是!”那家仆应了一声后退下。
前院,孙策寝室。
已满满蹬蹬的跻了一屋子人,待孙尚香扶着吴太夫人进来时,张昭、张纮、朱治等一干留守吴郡的官员已悉数闻讯传到。
孙策躺在床上,面如金纸,双目无神,见母亲进来,遂强睁开双眼,叮嘱道:“儿天年已尽,恨不能奉养慈母。今将印绶付于二弟仲谋,望母亲朝夕训诫,那些跟随父亲和我一起征杀的旧人,要告诉二弟不能轻怠。如今天下方乱,以吴越之众,加之有子布、子纲、公谨诸将辅佐,或大可有为。仲谋年幼,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虽然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吴越,我亦不如他。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今只恨二弟与周瑜不在此,不得当面叮嘱,请母亲代为转告。”
孙策一口气说罢,紧闭双目,稍臾长叹一声道:“策顾平生,若能驱高宠复江东地,则无憾矣!”
言毕,合目而逝,时年二十四岁。
诸人闻之,皆暗垂泪不已。
黄昏,傍沱大雨中,在吴郡城门外的驿道上,一匹战马已跑得口吐白沫,大汗淋漓,马上一人全身湿透,身躯已是疲惫不堪,挺立不住,却手中的皮鞭却犹在不停的挥动,催促着马儿快行。
“快开城门!”这人抬头,抹了一把雨水大喝道。
城头守卫的兵士有眼尖的,叫道:“是二公子回来了,快开门!”
城门吱呀呀的打开,孙权不待完全开启,一摧坐骑从夹缝中直钻过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