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策
,有一部分人已经在准备退路了,投奔的对象有许都司空曹操、邺城大将军袁绍、徐州牧吕布,甚至还有秣陵的高宠。
府门外战马嘶鸣,黄盖跌跌撞撞的奔了进来,看见孙权后,再遏不住难过,泣道:“主公,德谋战死了!”
望着黄盖那一张满是血污疲惫不堪的脸,孙权心头掠过一股悲凉,程普是父亲孙坚属下最得力的大将,曾立下过战功无数,不想今日终丧于高宠之手,其实自吕蒙亡后,孙权心头总有一种不祥的感觉,这几年来,周泰、韩当等大将先后战死,这一回轮到程普,又不知下一次会是谁?
也许,挣扎是徒劳的,江东的局面真的无可挽回了。
可是,不管怎样,不管这一付担子有多重,我孙权决不会退缩,因为,在大哥墓莹前,我已立下重誓。
“撤退下来的兵卒还有多少?”孙权的声音里透着一丝无奈。
黄盖看着孙权那一对漠然冷酷的眼神,心中不禁一凉,孙权与孙坚、孙策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对属下生命的漠视,又或许程普原是追随孙坚的老臣,并非孙权的亲信。
“幸而撤退的快,除程普一军外,主力未有损失!”黄盖道。
孙权心中稍定,只要周瑜手里还有万余兵马,一切还有翻本的机会:“部队现在驻军何处?”
“公谨现驻兵乌程!”
乌程,那是位于吴郡最南面、并靠近会稽的一个地方,周瑜率军退守到哪里,莫非是要彻底的放弃吴郡。
“那吴郡怎么办?”孙权急怒道。若保有吴郡,以吴越两地之富庶,当可与高宠一较短长,若失去吴郡,仅靠会稽一郡来支撑,将只会是覆没的结局。
黄盖见孙权动怒,谏道:“主公,眼下高宠兵锋甚锐,吴郡又无险可守,只有退守到会稽一带,我军才能获得喘息的机会,公谨的决定没有错。”
“只是这样一来,江东——,江东终不保矣!”孙权长叹一声,周瑜的决定没有错,若换了自已,也一定会这么做。
“主公,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在,就有翻本的机会,他高宠不是神,他也会失败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隐忍负重,静候机会。”黄盖道。
“公覆,传我命令,全军撤出吴郡,走的时候一把火把城池烧了!”说这话时,孙权眼中露出一丝残酷的笑意。
我孙权得不到的,你高宠也休想得到。
第九十九章 美人计
吴郡,自春秋吴国建都于此后,大的兵灾只经历过一次,那一回被吴国打败的越王勾践一边用美女西施去迷惑夫差;一边卧薪尝胆积蓄力量,终于乘夫差远征中原之时,从后方偷袭攻破城池,将繁华热闹的吴都洗劫一空,由此结束了吴越春秋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这以后的数百年间,吴郡偏安江南一隅,沉湮于风尘之中,再无声息,直到建安元年的那个夏天,孙策引着他的儿郎们昂首入城,当时的他也如高宠一样,屹立城楼,憧憬无限。
可是风云变幻,时事难料。
三年之后,孙郎已逝,徒余空悲。英雄枭雄,显贵也好,没落也好,在时间的长河中,每个人都不过是须弥山间的一料浮尘。
高宠站在吴郡城楼上,看着被冲天大火灼烧得变形的残垣,不禁深吸了一口气,这是故乡的气息,虽然空气中飘来阵阵的焦味,但却丝毫都不能减少高宠的感受。战争带来的破坏作用是如此的巨大,可以让富庶的城镇转眼间化为一片焦土,可以让无数安逸的家庭妻离子散。不过,高宠相信,只要能尽快的平息战乱,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
“只可惜了吴郡这样一座好好的城池,被孙权那小子一把火给烧了!” 年轻的骁骑都尉丁奉跟在高宠的身后,一脸的惋惜,昨日攻破吴郡时,他第一个爬上了高高的城楼,看到的却是一幅荒凉残败的场景。
高宠眼神清澈,如丁奉一般的迷茫以前他也有过,那是在皖城兵败的当口,但在经历了痛彻入骨的失败后,高宠更加明白有些事是人所改变不了的,有些遗憾必须自已看开了才可以。
这一刻。
高宠目光中透着彻悟,他眺望着城外的焦土,大声说道:“承渊,你看那城外那一块即将收割的稻田,虽然被火烧得一片焦黑,但用不着多久,又会有茁壮的嫩苗从地下长出来,战火虽然无情,但只要我们认真去重建,就一定能还百姓一个安定详和的生活。”
“宠帅——!”丁奉略卷的胡须还带着绒毛,在战场上凛然无惧的他声音里充满了敬意。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城楼上,悠扬的笛声响起,这是徐庶在击节而歌。
在徐庶苍劲的歌声中,高宠屹立的身影如山一般坚定,丁奉心头一阵激动,脱口而出说道:“宠帅,你知道我们这些小卒一直在想什么吗?”
高宠转头,轻拍了一下丁奉的肩膀,问道:“承渊,你是我军中最出色的后起之秀,你告诉我,士兵们心里最渴望的是什么?”
丁奉骄傲的大声道:“奉出身庶民,宠帅亦曾为伍卒,自然知道我们小卒的心思,如果要说有什么能够让我们用命来换取的话,除了尊严和荣耀外,没有其它,以前宠帅做得到的,我相信以后所有的将士也一定能做到。”
高宠看着丁奉那一张充满朝气的脸庞,恍然中那个意气风发、舍生决死的自已似乎又回来了,又鲜活的站在面前,很久了,扬州刺史的身份、数万兵卒的统帅,已逐渐让高宠遮起了伪装,生疏了原来的率性。
听着丁奉的话,高宠轻抚了一下光滑的城垛口,若有所思道:“承渊,在你的心中,宠帅还一如以前吗?”
丁奉不假思索的大声道:“宠帅,在丁奉的心中,你永远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没有你,我丁奉还不过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小卒,也许现在都已经丧命沙场了!”
高宠微微一笑,目光诚挚道:“承渊,你现在取得的一切都是用自已的努力换来的,我只不过是需要有人肯定你的成绩,而适时出现的那个人罢了!”
正说话间,城阶上一名兵卒快步蹬上城头,朝着高宠报道:“宠帅,城下有一个叫张温的人说要见你。”
高宠心念一动,张温这个名字好生的熟悉,只是到了嘴边又记不起是何许人也了。
“这几日有好些个曾被孙策任用的人赶着来投奔,这个叫张温的没准也是一般。”丁奉嘟囔道。
“原来是他!”被丁奉话语一引,高宠忽然间忆起张温就是吴中四姓中曾与陆、顾、朱三家齐名的张姓子弟,他的父亲张允在吴中一带也算得上是甚有名望的人物。
当初张允父子没有与陆逊、顾雍、朱桓一道西行投奔高宠,是出于不愿放弃既得利益的考虑,今日张温来求见,恐怕也是出于同一目的。
一抹讽色从高宠脸上稍纵即逝,高宠顿了顿,吩咐道:“你去传话,让他等一下,不——,我这就下城去迎接他!”
原本有意向张温显示一下威仪的高宠转念一想,吴郡初定,有一大批有才能的孙策旧属需要安抚,一个张温算不得什么,但一百个“张温”却是治理江东的支柱,如果对张温礼遇的话,不仅可以迅速安定吴郡的局面,更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让那些动摇不定的人投靠到自已这一边来。
从城上居高临下望下去,张温的身影显得单薄而渺小,秋意渐凉,张温身上的衣衫却还是夏天的单衫,一阵寒风从城门洞吹过,让他情不自禁的缩紧了脖子。
“是惠恕吗?”高宠快步下阶,边走边喊道。
“大人还记得?”听高宠突然间叫出自已的表字,张温有点受宠若惊。
高宠叹道:“怎不记得?一晃我们分开已有三年余了,令尊大人可好!”
张温看着高宠全不带丝毫生分的举动,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放下,听得高宠问起其父,黯然道:“不瞒大人,家父已在一年前过世了!”
张允死了,从张温的口中得到这个消息,高宠心中生起的不是悲戚,而是畅快,有道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高宠虽然出身寒门,幼遭变乱,但也知道大丈夫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张允虽然名冠吴中,但品行却是首鼠两端,且不去论早年勾结许贡迫害高岱之事,单就委身屈膝于孙策的行径就已令高宠深感不齿。
不过,其人已死,他所做的事也就随着棺木的入土而湮没,张允的所作所为不能算到张温的头上,对于这一点,高宠看得很清楚,而且,他也不是一个那么没有肚量的人。
“惠恕,顾公马上要到吴郡来,你先回家等上几日,到时我差人来叫你一叙!”高宠一边说着,一边叫过亲随吩咐了几句,不一会儿,亲随就捧着好几件崭新的冬衣过来。
“惠恕,这几件冬衣就先收下!”高宠道。
张温眼中含泪,哽咽道:“不满大人,要不是实在过不下去,我——我实在是无脸见你呢?”
高宠道:“我知道。其实我一见到你的样子,就知道这些年你过得不怎么样,放心,现在的吴郡不是以前的吴郡了,不管是你,还是其它的人,都会有好日子过的。”
听高宠一说,张温脸上泪水一下子滑落下来,道:“宠帅,我可以和他们一起叫你宠帅吗?”
高宠微微一笑,朗声道:“你不是已经叫了吗,惠恕!若是见到了那些还留在吴郡的旧僚,你就告诉他们,我高宠不咎既往,唯才是举,只要是对治理江东有用的人才,我都会重用于他。”
张温连连点头,应道:“宠帅的话我一定会记得。”
等张温告退离去,高宠目送张温远去的身影,却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
“宠帅三言两语就为孙策旧僚树立了一个投诚的榜样,这可是大喜之事!”徐庶一曲作罢,从城楼上施施然的下来,正好听到高宠与张温的对答。
高宠一惊,回头见是徐庶,遂道:“不知军师有没有想过,张温的归降虽然能够影响一些人,但对于那些矢志为孙家效命的豪杰来说,不仅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而且还会更加坚定他们的决心。”
徐庶神色一重,稍顿了片刻,道:“宠帅是说孙军中还有能人异士?”
高宠轻叹一声,道:“军师,这一次神亭岭激战我军之所以在大好形势下没能全歼孙军主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孙军中还有周瑜这等人物坐镇。”
徐庶赞同的点了点头,说道:“周瑜确实是难得的将才,若不是有他在,孙权连会稽这一块立足之地都不可能有,我军中若得此人相佐,假以时日,踏足中原也未可尝。”
高宠苦笑道:“军师说笑了,周瑜授孙策遗命扶佐孙权,又怎会归降于我?”
徐庶摇了摇头,说道:“宠帅所说虽然不假,但还有一件事宠帅未必知道。两人虽同为孙策的左膀右臂,但关系却并不相洽,昔日孙策挥师西指之际,周瑜虚为参军,实为督将,孙权则留守泾县,引为后援,两人为此还明争暗斗过一番,如今孙策有遗命在先: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对于急于证明自已能力,巩固地位的孙权来说,是不能忍受的。我们正可以利用这一矛盾,制造机会增加孙权对周瑜的猜疑,一旦周瑜被解除了兵权,会稽就是我军的囊中之物了。”
高宠大喜:“军师之言甚是!不过这事还要从长聚议,眼下孙军上下矢志同心,孙权左右张昭、吕范、朱治等人皆一时之俊秀,要施离间也不是容易的事,倘若被察觉出破绽来,反而不好。”
徐庶道:“宠帅放心,我即刻吩咐下去,没有相当的把握,绝不要轻举妄动!”
就在徐庶与高宠边走边谈之际,从城门外飞奔而来一辆马车,车后扬起一缕尘烟,看着来势甚急,瞧那车帘盖得严严实实的,从外面看瞧不清楚里面有没有人,守城的兵卒大惊疑是不速之客,正要持兵刃上前阻拦,那驾马的车夫却不慌不忙的紧勒一下缰绳,引得两匹御马长嘶一声,竖起前蹄挣扎了几下,终于不甘的平伏下来。
“姐夫,是我!”车帘撩起,从马车内探出一个妙龄少女的臻首,瞧见高宠后,娇喘急呼出声。
高宠定睛一看,却是小乔。
“你不在秣陵陪着你姐姐,怎么赶到这里来了,莫非大乔出了什么事?”高宠惊异的问道。
小乔向左右看了一眼,俏脸一红,支吾道:“姐姐没事,这一次是我要来的。”
“哦!”瞧着小乔为难的神态,高宠明白小乔必是有话不方便当众说,遂应道:“那这样,你先进城到府邸歇息一下,稍等一会我来见你。”
小乔低低的应了一声,然后又缩回到马车之中,那车夫原是高宠府中的宿卫,朝着高宠行了一个军礼,然后一扬鞭子,又重新上路。
是夜,吴郡,孙策旧邸。
小乔独坐窗前,眉宇间隐着淡淡的忧愁,一对娇柔的双肩微微颤动,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