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大明
临走时,唐寅风趣道:“若是日后唐某再落魄到身无分文,此画可就是救命稻草了,哈哈哈~唐某敢打赌,此画若是公诸于世,唐某定会大赚一笔”
然而,这副画最后却都没有让世人见到,因为它又让唐寅送人了,送给了一个江西的一位官员,并引发出了另外一段故事。不过那是后话了,在此暂且不表。
********************************
三日后,杨廷和回京。上折子称霸州灾民安顿妥当,然而元宵刚过,霸州又传来八百里急件。满朝震动。
壹五零 灯火阑珊
今日是元宵节,京城里大大小小的酒楼,高挂各色彩灯,路边小贩们热情的吆喝着,热闹非凡。过元宵,最热闹的还是要属看灯会了。京城的灯会乃是大明最有名、最热闹的,从初八那日起,京城里便办起了灯会,直到十八才结束,整整十日之多。
一年中除了元宵外,中秋,元旦有时也会有,总是很吸引人。然而要说最热闹的,还是元宵的灯会。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暮色刚刚降临,皎月从东方升起,整个京城像是披上了一层银白的轻纱。宽阔大气的街市上,渐渐点亮起了盏盏灯火,不稍片刻便成了闪闪烁烁的一片灯海,灯月交辉,五彩缤纷。
李月轩今日一早便吃完饭领着全家老小上了街。平日家里的妻子们足不出户,今日元宵对她们而言,可是十分重要的。秦月儿、赵嫣儿二人前两天便叫小彤去裁了些好看的布料,给各位姐妹做了身漂亮的衣裳,就连小彤也有,为的就是元宵这天能漂漂亮亮的跟相公一起逛灯会。
天刚黑,李家老小便上了街,京城的灯会可是久负盛明,因为是国都,这里的每年元宵时的节目比其他地方都来得多,比如猜灯谜、办诗会、舞龙、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热闹无比。
而且这一天不止是百姓们看灯会的日子,也是待嫁姑娘们寻求如意郎君的日子,正所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灯会为那些平日不得随意出门的姑娘们提供了一个与未婚男子交谊的机会,元宵灯会是个浪漫的日子,流传着让年轻男女们津津乐道的浪漫故事: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无不让人神往。
所以到了元宵灯会,让无论是深闺小姐,还是百姓家的闺女都期盼着能遇到自己的如意郎君。
李家一行人来到街上,那多彩多样、形状多变的彩灯惹的几位少有出门的妻子脸上开心的咯咯直笑,拉着李相公这里看看,那里瞅瞅,甜蜜幸福的模样,羡煞旁人。
今日楼外楼中又举行了一场诗会,诗会上京城里大大小小的才子云集,翰林院的,国子监的,甚至还有朝中的大臣。李月轩就从人群中看到了张彩的身影。
今日张彩一身宽袖儒衫,衬着白净英俊的脸旁,当真儒雅俊逸,气质不凡。张彩本就是京城里有名的美男子,当初他刚到京为官,初任户部主事,每次出门都会引得路边的摊贩赠送蔬菜瓜果,一示昂慕之情。可见他当年英俊潇洒。
现在张彩虽然留了三寸短须,年纪也已经快到不惑之年,不过气质却愈发成熟,充满魅力。再加上他如今年纪不大却已入阁拜相,俨然成了读书人的偶像。一举手一投足都让得那些读书人热心追捧。
诗会上,李月轩和李东阳的出现自然引来了人们的注意,李家一门两公,名动天下,他们出现在楼外楼里,顿时引来了众人的围观。李东阳今日坳不过孙儿,被他非拉着也来凑了回热闹,如今见着大家这么热情,不由苦苦直笑。
张彩见着李阁老来了,忙也过来见礼,两人说说笑笑,俨然成了一旁士子们心中童话。内阁两位大学士如今竟然齐聚一堂,士子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求教的机会,一个两个围着李东阳和张彩,品评天下大事,热闹的很。
李月轩见着老爷子倍受读书人尊崇,不由会心一笑,然而此刻玉堂春却明显感到了不适,轻轻扯了扯李月轩的袖子。
李月轩不明所以,见着玉堂春满脸的不岔,不由微微愣了愣。一旁的唐一仙这时轻轻在他耳边说了两句,李月轩目光霍然向人群中看去,只见一双思慕的眼睛正满是深情的凝视着玉堂春。
“王景隆?”李月轩微微一愣,旋即便明白了过来,前些日子跟王琼刚从金陵回京上任,王景隆也一道回来了,本以为他和他父亲去金陵几个月,应该忘了那段事了,谁知道。。。王景隆那痴心的目光中,满是不舍和思念,直看的人浑身鸡皮疙瘩。看来他对玉堂春还是痴心不改啊。
“相公,咱们走吧”玉堂春受不了王景隆那火热的目光,心中陡然而生一种厌恶之感,不由拉了拉李月轩道。
李月轩感受得到玉堂春的心思,微微一笑,不急不缓道:“在这等相公一会儿,相公过去和他说两句”
玉堂春以为李月轩要为了自己而去找王景隆理论,不由心中担心,不肯让他去,李月轩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安慰了两句,便走了过去。
王景隆被他叫到了一旁没人的地方,两人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只见王景隆听后脸色忽然变的很难看,最后又变的很沮丧,随即无奈的看了眼玉堂春,悻悻而去。
李月轩回来,几位人儿见王景隆被相公说了两句就走了,不由都十分好奇,便都问道:“相公说了什么让他离开的?”
李月轩嘿嘿一笑,没正经道:“相公对他说,若是你再敢偷看我老婆,我就把你送进宫里做太监”
几个女孩听的噗嗤一笑,见相公没个正经,还道是相公故意逗自己开心,心下感激的把刚才的不快都抛到了脑后,然而,她们哪知道,李月轩却是本着天地良心说的实话。
楼外楼里呆了一会儿,李东阳的崇拜者们又开始谈论起茶陵诗派来了,看情形是不肯让他走,李月轩无奈,留下李圆照顾好老爷子,便先行离开了。今日他不止要陪几位妻子看灯会,一会儿还要进宫陪宫里那两位看烟花。
时近亥时,一家子在灯会上留下了一串轻快的脚印和如银铃般动听的笑声,回了家。只是这次灯会结束,不知又有多少偶见公子佳人的年轻男人要犯相思了。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今年元宵灯会难免会留下一段美好的传说。
亥时一刻,李月轩将妻子们送回家后,便进了宫。家里的妻子都清楚相公与两位公主之间的关系,这些日子来他不在家,两位公主也时常会来李家串串门,看看黛月儿身子奇书…整理…提供下载,刚开始几位女孩儿惊惧不已,然而一次两次后,两位公主的平易近人,让家中几位妻子便不再感到畏惧,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对于永福永淳也渐渐亲近起来。
其实对于这件事,已经不是她们能管的了,恐怕就连老爷子都管不了,谁叫人家当皇帝的大哥在那暗中支持呢。
李月轩进宫后,早已穿着漂亮礼服正等着他的两位小公主顿时高兴的笑了起来,拉着他在乾清宫前坐在台阶上喜滋滋的看烟火,正德为了不破坏妹妹的好事,则带着夏皇后则去了豹房。
漫天烟花,绚烂多彩,虽刹那陨落,却美的惊心。看着烟花如一朵花儿随着“砰”的一声瞬间绽放,永福、永淳甜蜜幸福的靠在李月轩肩头,笑了。
如果不是那不知是谁不小心把烟花烧到了门帘上的大火,这个夜晚肯定是美好而浪漫的。
“着火了,救火啊”小太监们慌乱的大叫着,四处寻水救火。宫里没那么多水桶,摆放在乾清宫里那景德镇的清花瓷碗便成了救或工具了。
然而火势虽不大,却也不是几碗水就轻易能浇灭的,大火很快便烧到了乾清宫这边,这下李月轩可吓坏了,乾清宫乃是内廷三殿之首,象征着皇帝的权力和尊贵的地位,这里被烧了可不得了,于是他忙领着人去救火去了。
此刻在豹房里,正德正抱着夏皇后,见着乾清宫着火了,怡然一笑,低着头对怀里的人儿道:“好一棚大烟火啊。”,
李月轩要是听到正德这话,肯定要气的七窍生烟。
正德三年的元宵,就在这场大火里让人揪心的度过了,当然,除了那没心没肺的正德外。
第二日,早朝,大家还处在元宵带来气氛中时,霸州的八百里急件又送到了京城。
壹五一 未雨绸缪
正月十六早朝,正德冷冷的看着玉阶下的杨廷和,双眼仿佛能喷出火来。众位大臣谁都不敢说话,眼下皇帝正在气头上,谁愿去触这个霉头?就是平日深得正德宠信的超武侯爷,今日也乖乖的闭上了嘴。
气氛一时压抑的让人喘不过气来,兵部尚书王琼偷偷看了一眼正一脸愧色跪于殿前的杨廷和,心想,老伙计,你不是说霸州的事已经安置妥当了吗,怎么刚过几日又弄出这么多破事来。
王琼微微一叹,又看了一眼前面的李东阳和李月轩。昨日王景隆回家后脸色就一直不太对,王琼担心儿子,便问了问可是有什么事。王景隆哪敢跟他老子说实话,敷衍了几句,就回了房。
然而王琼对这个小儿子却是宠爱无比,见儿子闷闷不乐,又不肯告诉自己,便叫他夫人去问了问,王景隆平日对母亲比较亲,有什么心事也比较喜欢跟她说,王夫人听了王琼的话也有些心急,便跑去问了问儿子。王景隆与母亲倒没什么秘密,便满心愁苦的把在楼外楼中遇到玉堂春的事说了出来。
王夫人一听,顿时又是心疼又是无奈。那玉堂春现在已是人妇,所嫁之人又是当朝权势第一的李家,如何还可能有回转余地。他安慰了儿子几句,便去跟王琼把这事说了说,王琼一听,顿时气的脸色发青,他还以为这个宝贝儿子为了什么事而愁眉苦脸,原来还是为了那个女人。
王琼当初对王景隆去青楼游逛就十分不满,奈何王景隆根本不听劝,每次都偷偷去,王琼不给他钱,他就跑去找母亲和两位哥哥要,把王琼气的半死。
后来王景隆稀里糊涂的把正德给打了,这才怕了,王琼也担心朝中有人拿此事作文章,便急忙带他一起去金陵上任,哪知隔了这么久,这小畜生竟然还念念不忘人家的妻子,真是愚蠢之极。王琼和夫人商议着,决定干脆给儿子定门亲事,让他从此断了念想,好好过日子得了。
不过王琼并不知道,其实经过元宵节在楼外楼与李月轩一家人相遇后,王景隆已经渐渐想开了。
此刻,王琼心觉对李家有愧,本想请李东阳为杨廷和说两句好话的,也不敢出声了。
大学士张彩、吏部尚书曹元、礼部尚书秦淮玉、刑部尚书洪钟、工部尚书费宏、左都御使陈金、右都御使马中锡以及大理寺卿燕忠等人都垂着头,一个个也是缄口不言,不敢为杨廷和求情。
奉天殿里一时安静的连呼吸声都听的见,把殿上那些小太监都紧张了起来。过了良久,正德才重重叹了口气,缓缓道:“免去杨廷和户部尚书一职,由侍郎丛兰接任,霸州之事。。。就交由李太师去办吧”
众人听到正德只是免了杨廷和户部尚书而已,并未追究他其他的责任,不由都放下了心。
“谢陛下”杨廷和焉焉一叹,叩首谢过恩,站起森来退到了百官中。
正德并未去理会杨廷和,目光霍然看向百官,沉声道:“霸州朝廷已两次赈济,共拨粮五万余石,过冬用的棉袄不计其数,这么多粮食竟然救不活霸州不足两万灾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正德是相信杨廷和的办事能力的,杨廷和当初任詹士府詹士时,正德对这位杨师傅的能力就十分敬佩,所以当初李月轩推荐杨廷和入阁,正德几乎豪不犹豫就把他从南京调了回来,说起来当时倒并非全是想卖给李东阳一个人情,而是正德本就有这个打算。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只是在霸州这件事上,正德却是对这位杨师傅失望了。年前朝廷赈济霸州,拨了两万石粮食以及足够的棉袄等物给灾民过冬,没想到年关刚过,竟然就传来死人的消息,他除了向户部问罪还能怎么办?
吃一堑,长一智,被正德训斥后,杨廷和亲自跑去安抚赈济灾民,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总算平息了百姓的怨气。谁知他回京才几天,竟然又传来霸州已经没粮可赈。
听到这些消息,正德哪会不气的。一向办事谨慎,被他当作恩师尊敬的杨廷和,竟然在这种民生大事上这么不谨慎,身为朝中重臣,不管他是疏忽还是别的原因造成的,都是不可原谅的。
李东阳等人听到正德的话,都垂下了头。这粮食哪去了,他们又哪知道。杨廷和当初到霸州后立即把知府给办了,而且还彻查了粮仓,竟愣是没找到一粒粮食。当真是见了鬼了。
霸州知府一问三不知,杨廷和查过他的底细,又非贪墨之人,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