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大明
笑容,初次见面很容易给人好感。
当孙聪把自己打扮的英姿飒爽,如一个青年才俊般的跑到刘谨家中时,刘谨也是喜欢不已,席间话语中充满了招揽之意,孙聪早就想靠着这棵大树了,哪还会拒绝的,这你有心我有意,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只是,当时孙聪和刘谨可能都不知道,刘红梅这个待嫁深闺中的老闺女,正在门后面面绯红着脸打量着孙聪。
孙聪此时当真是具备勾引熟女的所有条件,得体的穿着,英俊的面容,成熟儒雅的气质,博学的知识。。。他在屋里的一举一动,直让门外的刘红梅一颗心不停的跳动,仿佛随时会从心里跳出来一样。
孙聪走后,刘红梅也顾不得女儿家的羞涩了,(何况他也算不得女儿家了)绯红着向哥哥提起自己爱慕孙聪的事来,刘谨一直都觉得愧对自己这个小妹,人家姑娘家都是十五六岁就出阁了,可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妹妹到了三十了都还没嫁人,作为兄长,刘谨的心里又怎么会好受。
见着妹子这么喜欢孙聪,刘谨当然要帮忙了,他立即就找张文冕去商量,张文冕这人主意倒真是很多,听了刘谨的话后,立即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酒后乱性。
于是在一天后,孙聪又被张文冕请到了刘谨家中赴宴,名为同僚欢迎宴,其实嘛。。。孙聪现在整天都在幻想着自己靠着刘谨有朝一日飞黄腾达,哪还会想到宴无好宴。满怀喜悦的到了刘谨家。
结果,几杯酒下肚后,事情就跟事先预演过一样上演了。孙聪酒后乱性,玷污了人家的闺女,而且这个闺女不是别人,还是刘谨的亲妹妹。刘谨顿时暴跳如雷,怒不可竭,要将孙聪抱官查办,可是在孙聪等人的劝说下,最后还是决定私了。
如何私了,自然就是娶了贝。可是孙聪家中已有妻子了,若是娶了刘红梅那自家妻子怎么办,虽然男人三妻四妾是可以的,而且刘红梅也不介意他已经有家室了,但这可是刘谨的妹妹啊,孙聪能有胆子敢三心二意?
正在孙聪左右为难之际,张文冕乘机利诱挑唆,孙聪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然后就找了个莫须有的理由把自己的妻子给休了,然后就有了轰动京城的刘谨嫁妹了。
************************
个中原由,李月轩并不知道,不过他也不关心这些,到是李东阳接下来说起,朝中人事变更让李月轩有些担心起来。
除了刘宇之外,刘谨已经让翰林院一些正直的翰林给下放到南京去修书去了,而且有两个御使让刘谨给廷杖,这两人其中一个李月轩也认识,一个就是“三不动”的杨南金,另一个叫王良臣。
因为这些天李月轩没有进宫很多事都不知道,李东阳也不想打扰孙儿孙婚燕尔的甜蜜日子,也就没有告诉他,此刻,说起来,李月轩心中不免一惊。
“轩儿,昨日,刘谨已经向陛下进言将他的妹婿,就是这个孙聪升任礼部司务,虽然官职不大,却是个要职,爷爷想,刘谨这么做,说不定是为了抓你岳父的小辫子的”说着,李东阳叹了口气,苦笑道:“轩儿,再过两月就要入冬了,到时候边疆必定有一翻波折,如果朝政再如此让刘谨给蚕食,到时候内忧外患,我大明可就凶险了”
听了李东阳的话,李月轩也不由苦苦一笑,来到京城这么久了,他也听人说起刘谨贪婪,凡是去他府上拜访的都得带上贵重的礼品,如果少了,反而会惹的他不高兴,听说那个叫刘宇的人能够一路高升就是给刘谨送了不少银子,李月轩无声一叹,看来钱不管放在什么时候都是最好的敲门砖啊。
不仅如此,就李月轩了解的,就连上折子还要分什么红本和白本,红本就是先给他看的,白本就是直接上给通政使司的,刘谨敢这么做可谓权势熏天了。
看着爷爷苦恼的模样,李月轩心中忽然一阵不忍,让着这么一个垂暮的老人去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可真是苦了他了。想想自己一个年轻正盛的人竟然一天就只想着逍遥快活,当真有些说不过去。
李月轩心里此刻由生出一丝惭愧来。他沉吟片刻,想起自己如今已经是超武侯,好歹也算是个朝廷命臣了,如果能利用自己和正德的熟络和亲近,将大明带上一个强国之路,那不是也挺不错的?算算时间,正德已经是大明的第十个皇帝,距离崇祯灭国也不过百来年时间而已了。如果能靠自己有能力去改变一下大明的历史轨迹,是不是该去尝试一下呢?
久久的沉默后,李月轩深深吸了口气,似乎下定了决心,向李东阳道:“爷爷,明日孙儿便进宫好好辅导皇上”
七十四章 来尽义务
李月轩的话让李东阳宽慰一笑。
翌日,九月的第一个清晨,外面还是漆黑一片,凉爽的晨风时不时将门吹的“吱吱”作响。
李月轩正沉沉的睡在柔软的大床上,忽然,一个清脆的声音在他耳边低低的叫唤道:“相公,起床了”
李月轩下意识的转了个身,不想去听那扰人清梦的声音,嘴里还含糊回道:“时间还早呢,天都还没亮”
耳边的人儿一脸疼惜的笑容,看了他片刻,又低低的说:“相公,你不是说今日要去上早朝吗?时辰差不多了”
李月轩这时似乎才想起自己昨日说的话,不情愿的睁开眼睛,看着眼前已经穿戴好,如一个从画卷中走出来的女子般的玉堂春,无奈一叹道:“现在就得去上早朝吗?天都还没亮呢”
玉堂春瞧着他那可爱无奈的表情,掩嘴一笑:“爷爷都已经起来了,相公快起吧,一会爷爷可不等你了”
李月轩没了法子,老爷子都起了自己还不起就说不过去了,只好一掀被子一股子坐了起来,伸伸懒腰起床。
玉堂春似乎很早就起了,他把正德赐给李月轩的蟒袍早早就放在了床边,此刻,如个熟练的小妻子熟练的为相公把蟒袍穿好,玉带束腰,然后用镶着一颗大指母粗保玉的紫金冠帮他把头发竖好,一身装扮下来,时间已经过去了不少。
李月轩现在只是个闲职,并没有自己的朝服,只有穿正德赐给的蟒袍了,只是李月轩却不知道这蟒袍其实已经让那些大臣们眼红的如愤怒的公牛了。
穿戴好蟒袍金冠,李月轩如一个绝世贵公子般呈现在玉堂春眼前,直让这个刚刚得到了巨大幸福的女子一时头昏目眩。
看着玉堂春那痴痴的模样,李月轩无声的笑了,他在小妻子脸夹上轻吻一口后,便双双出了房间。
李东阳正坐在客厅里品着香茶,这几乎已经成了李东阳的习惯了,每次上早朝之前都要喝杯茶提神。
见着李月轩和玉堂春来了,李东阳微微一笑,道:“轩儿,可睡醒了?”
李月轩傻呼呼的一笑,如个羞涩的孩子。“如果不是小洁叫我,我可能又要迟到了,爷爷,吃早餐了吗?”
玉堂春听到相公夸赞自己,一脸甜蜜,眼睛不由饱含情意的看了李月轩一眼,她自从嫁给李月轩后,就不再是莳花馆里的玉堂春了,她将自己的本名---周玉洁告诉了李月轩,虽然现在唐一仙和雪里梅还是习惯叫他玉姐儿,但李月轩却比较喜欢叫他小洁。
李东阳并没有回他的话,此刻,老爷子正在细细的打量着李月轩一身贵不可言的装扮。看着看着,时不时微微点点头,时不时面上又是欣慰一笑,模样看上去格外的开心。
要说这蟒袍,就连李东阳都没有,他虽然贵为内阁首辅,但这蟒袍几乎全是赐给宠信的人的,所以,一直和正德关系不大好的李阁老也没福气穿蟒袍。
上下打量了一翻后,李东阳微微颔首,才去回应他的话:“这个时辰爷爷都没有吃早餐的习惯,轩儿饿了的话,就先吃点吧,现在离早朝还早”
李月轩肚子虽然不大饿,但是想起一会要在奉天殿里站上几个小时,还是决定吃点东西打底。
于是李东阳叫着正在一旁看着李月轩直发呆的小彤去煮了碗面,等着李月轩吃了面后,才进宫去了。
李东阳和李月轩并并没有从午门进,而是直接穿过太液池从西华门进去的,如果是以前李东阳恐怕也只有走灰厂街、石厂街然后再转到西长安街再从午门进去,不过李月轩有正德赐的金牌,就可以直接走近路了,倒省了不少脚程。
爷孙两慢慢的走在太液池的小道上,这里的景色十分美丽,虽然天边才微微有点光亮,但太液池内那,满塘的荷花还有路边的桂花已经盛开的千娇百媚,给这个早晨带来无限的生机和美丽。
八月桂花香,现在八月刚过,正是桂花开的最芬芳之时,那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清晨清冷的空气里,让人心旷神怡。那点点的睡意在一路花香的熏陶下也渐渐的淡去。一路上,直叫爷孙两不时赞叹两句,那画面,哪像上早朝啊,分明就是清早出门踏青般惬意和舒坦。
卯时,在李月轩、李东阳以及一帮大臣们等了半个时辰后,正德终于打着哈欠出来了。
正德穿着一身十二团龙袍,头带金丝翼善冠,显得金光灿灿的,只是与那一脸的痴愣和一汪困顿的泪水相衬映,又显出几分有趣来。
正德泪眼朦胧的走上了髹金雕龙木椅,略略打量了一下殿上百官,发现李月轩也在,脸上不由不喜,道:“李卿,你怎么也来上早朝了?”
李月轩在看见正德那标准懒虫的模样时心里正暗自得意,此刻,听见正德问话,忙以臣子之礼行礼,回道:“回陛下,臣新婚之期已满,又蒙陛下宠信封臣侯爵,臣自然得来尽点义务了”
“尽点义务?”正德对这个词可不常听到,自己嘀咕了一句,不免心里一乐,这个李月轩就是有趣,人家来上朝都是来处理朝政的,就他是来尽义务,显得他多委屈似的。
正德嘿嘿一笑,看着百官似乎都到齐了,也不去跟李月轩开玩笑,他在龙椅上坐好,小太监立马扯着尖嗓子高声道:“上朝”
百官们向现代小学生见到老师来了一样,齐齐跪下大呼“万岁万岁万万岁”,随后得到得到正德一句“平身”后,就站了起来。
今日,奉天殿里多了两位新面孔,一个是前几日到京赴任兵部左侍郎代尚书事的刘宇,另一个就是昨日刚到的杨廷和了。
此刻,李东阳、焦芳、杨廷和三为大学士站在百官之前,六部尚书站在其后,紧接着督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太仆寺等大臣们依次站好。而李月轩因为是侯爵又穿着蟒袍,就特别待遇的站到了三位大学士的左前方,而刘谨就站在了右前方,使真个大殿看上去极是对称工整。
正德看了一眼李月轩身穿四爪蟒袍,头戴紫金冠,如一个翩翩贵公子般站在那,脸上微微一笑,心中不由忖道:“今日还是让他去见见永福算了,自个那妹子这几日可瘦了不少,看来还是得月轩出马才能有办法啊”
心中一翻计较后,正德似乎畅快多了,看着百官先开口道:“今日杨大学士到京,内阁就齐了,日后各位就多多担待些吧,哈哈~”
正德说了几句勉励的话,无非就是希望多干活少唠叨之类的,直让李月轩听的忍俊不禁,正德分明就是为自己图个无事一身轻,逍遥自在嘛。
两人眼神悄悄一个对视,不由都露出个狡黠的微笑,正德接着道:“今日可有什么事要奏的?”
李东阳将事先整理好的公文从袖子里拿了出来,出列,先开口道:“回陛下,臣有本奏”
正德知道一般先上本的一般都是首辅,便微微一笑,道:“李阁老有什么事?”
李东阳躬着身子,将本子双手呈于额前,开口道:“陛下,现在已经快到秋收季节了,可是今年六月到八月北方大旱,发生了大面积旱灾,很多府县的庄稼都没有收成,特别是京畿附近的霸州,更是出现了饿死人的惨况,成百上千的百姓没有饭吃,急需朝廷救济”
今年天气炎热,这百官都深有所感,所以对于李东阳的折子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喧哗,只是,虽然都知道天热很容易造成饥荒,但却没那么容易去解决。
正德微微颔首,他平日虽然不理朝政,但也知道这日头有多烈,虽然知道,不过他可不会为这些事伤神:“既然需要朝廷救济,那就开仓赈济吧”
“陛下英明”李东阳也知道正德懒得理朝政,肯定没什么意见,不过李东阳也就打着反正就是等你批准就得了主意,最后还是得一帮大臣去商量实施。
李东阳将这件事说完,将本子递给一个前来上呈御览的小太监,然后又拿出第二本,继续道:“陛下,浙江巡抚赵勇贞上折子说,近日抓获数十条商贾私自派遣通商的货船,现今已经全部扣押,赵大人见这次扣押的货物数量之大,已经不是他能决断的,所以上呈圣裁”
正德听到竟然是有人走私被抓了,眉头微微一皱,这禁海之令还是他爷爷的爷爷定下的,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虽然平日有不少商人为了谋求利益时常走私货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