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1-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





    这就说明,君子固然让人敬重,但君子也分三六九等,傻君子和聪明的君子都叫君子,命运却迥异。傻君子因不识小人心而常活在小人的阴影之下,或成小人眼里的玩物;聪明的君子虽宽忍大度,但对小人则有着相应的超乎小人想像的心眼,所以在聪明的君子眼里,小人永无藏身之地!


第09讲  为人处世,贵在用心四、莫以君子之腹容小人之心(2)

    为人处世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用你的心智与慧眼说话。因为世事太险恶,人心隔肚皮,如果用一种被模式化的处事方式与不同样的人相处,那么你一定会遭到现实无情的嘲弄。我们固然可以笃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但溯其过程,也常有正义向邪恶退让的时候,那些缺乏个人修养,言谈粗鄙,仪态猥琐的人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有多大的能量,而是善良和正义的东西使自己缺乏足够的存活信心和底气。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如果说邪恶的人们能够积聚成一股力量的话,那么善良的人们也同样应该如此。”所以说,要做到成功的为人处世,历练“本我”的影响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多一个善于体察他人的心眼,毕竟,血溶于水很容易,但考究什么血溶于什么水则颇费一番思量。西方有句古谚:“成功是旅程,而不是目的地。”这句话也可拿来用在为人处世的变局上,祝福诸位旅途愉快。    
    、请问诸位:“势”是什么?    
    答曰:势者,势力也。所谓“言”有声势,“论”有攻势,“政”有权势,“物”有钱势,因为“言”“论”“政”“物”总是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如影随形,所以人的一生,不论命运如何,其背后都有一种无形的“势”在作用力。“势”虽然不是成败本身,但却会左右一个人的成败。    
    “势”的两极解读是“强势”与“弱势”,“强势”是“势”的操纵者,“弱势”则是“势”的受力者。所以“势”对于一个人立足社会来说,就是力量,就是时机,就是护身的宝剑!    
    我们有很多人对“势”字很反感,甚至有人谈“势”色变,好像“势”就是洪水猛兽,就是我们的敌人,与“势”为伍,就是仗势欺人,就是狗仗人势,所以,远离“势”,就是远离是非,就是清雅!由于这种理解和传统布道不谋而合,“势”字也理所当然地要被打入汉字文字狱了。    
    请大家多个心眼来扪心自问一下,如果你是弱势群体的一员,难道你的心里就不对“势”潜藏着种种渴求?如果你承认有这种心理,说明你有城府,没准儿心眼比我还多,想得比我还远;如果你真的眼中无“势”,或者刻意地削弱“势”的助力作用,那么你就成气候了。    
    有道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风,势者也;势,岂止风可涵?《孙子兵法·势篇》有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意思就是胜券的把握不仅在于能掐会算,而且还得益于借助他人的“强势”。一个对“势”一概不屑的人,别说他会不会违法乱纪,我看他就连正而八经地干点正事都难。    
    那么“势”字究竟在哪里,怎样才能合理借势呢?我的回答很简单:“势”字就在你的心眼里,只要你平时能多个借势的心眼,那么“势”字随时都有可能前来叩响你迈向成功之门。    
    以下,我就从钱势、权势和风势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用你的心眼“借势”助己上青云。


第10讲  借助他势,可上青云一、借钱势,有本才能生万利

    记得五年前,家乡的一位老同学来电话向我借钱,我问借多少?他口气大得让我吃了一惊:十万!    
    “干嘛使?”    
    “单位倒了,被逼的,现在要自己开店做买卖,需要资金!”    
    我突然想起再前两年我闯京城时,他曾慷慨地为我垫过两万元的资金,现在轮到他困难了,我岂能袖手旁观?但十万块钱对我来讲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怎么办?    
    我先让我的朋友把开店的整套方案给我传一份来,看了后,我觉得挺有价值,有可操作性,而且我还能从中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家伙心眼就是多:一句“你垫一半的资金,我来管理,利润三七开,两年还本金”勾起了我的投资热情,以致我不遗余力地调集有限的资金,助他长势。    
    现在呢?这家伙不得了啦:他不但在国内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而且在奥克兰还拥有了2 000多万元市值的私人房产!他在回忆起当时情形时,就说:“当时你要是拒绝支持我,我就没了开店的钱势资本,若是这样,真不知我今天会是啥样!”    
    相比之下,我的另一个朋友,去年也遇到前面这位朋友一样的情形,可是当他一听说我要投资回报,怕了,退却了,而且还在背地里骂我抠门儿。我当时心里想,“老子”愿意借钱给你,这是让你借钱发财,有势你不要,就等着狼狈吧!结果不出我所料,现在他的日子就过得很狼狈。我为他扼腕之余,也可怜他对“双赢”理解的缺失。我真不知他当时是多了个心眼呢,还是缺了个心眼。    
    讲了这两事进行比较,也许有人会偷偷地骂我见利忘义,在“利”和“义”的权衡上,我有我自己的理解和眼光,所以没必要在这里进行自我辩白。我只是要告诉大家:如果你是在从商,在银根吃紧的前提下,就需要多出借助他人的钱势的心眼,同时还要为借势或造势预算出必要的回报成本。    
    很多人创业伊始,往往有技术,有管理能力,但就是缺乏资金,以致影响了创业者的信心。在这时候,如果你有借钱势的心眼,不妨把脑筋动在巧借钱势来为己之所用。当然了,有钱势的人到处都是,并不是人人都愿意向你伸出援助之力,如果你能通过银行部门贷来款,息低压力小,这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德国的阿迪达斯公司,刚起步时就立志要在体育用品上创出世界一流的品牌,他们的理念是做广告。可是产品还没面世,广告费预算就已一大把,怎么办?借钱也要把广告做好,做到位。结果成功了。    
    不过,阿迪达斯的发迹对我们国内绝大多数刚起步的人来讲有点不切实际。因为国人心知肚明的一个劣性就是信誉度差。因为信誉度差,有钱势者的防范意识也就相对严实,这自然也会影响借钱势的运作期待。尤其是国内的银行部门,口口声称扶持私企,但对私企贷款的门槛却越来越高,在你缺乏抵押能力的前提下,向谁讨借?当然多花心眼多游说那些有实力的朋友,或者通过朋友的朋友关系借钱。大不了就是付出笔利息,或者利润与对方分享嘛。    
    广东雷州有一个老实的农民叫孙明,总觉得自己是个开大酒店的料,但就是因为缺资金,因而一直没有进入商海,年近40时,终于赢来了借钱的机会。    
    那是他的一个远房亲戚从香港回来,正准备在广东老家投资办点什么事,孙明得知此事,觉得机会来了,就找亲戚谈开酒店的事,并要求借贷100万港元,亲戚虽然同意,但要的条件是月息三分。这可是银行利息的五倍呀,这乍听起来有点吓人,可是孙明心里再一想:这100万每个月产生的利润可远远大于百分之三呀,要是放弃了,那就什么机会也没有了;抓住了,就等于借人钱之势发财,何乐不为呢?    
    三年后,孙明不但连本带息还给了亲戚,还主动又送给了他10万。亲戚问他为什么?人家孙明说了:“如果没有你当时借给我这个钱势,我哪有今天?”可见孙明那酒店红火的程度。    
    古人云:“观千里不能自顾其耳,举千钧不能自拔其身。非目的疾、力不及也,势也。”意思是一个人的眼光再敏锐,若不借一面镜子,则永远也看不见自己的耳朵;能举起千斤重的物品,如果不借一个滑轮,永远也不能把自己一百多斤的身体举起来。借钱势的道理也是一样,尤其是如今这种“有钱能使磨推鬼”的时代,无论你是一个经营管理者,还是一个项目立项人,纵然你的点子再多,能力再强,如果没有敢于借钱生钱的巧心眼,那也都是纸上谈兵。    
    不过,话得说回来,中国人口众多,诚信越来越糟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你借钱生钱的初衷。不愿意借钱给你的人,多数是因为别人借钱不还,就再也不信任所有人。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建议你再多个心眼,找另一条路径。比如借权势、风势等,切不可在一棵树上吊死。


第10讲  借助他势,可上青云二、借权势,敢于站在巨人的肩上

    古人有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反映了无势者(或称弱势者)对有势者(或称强势者)所持有的既羡又妒的矛盾心态。    
    羡,始于即因权势可以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妒,始于因攀不上权势而得不到期待的东西。如果你的身边有某某朋友当了能掌握实权的官,那么权势就明摆着,就看你怎么借其权,长己势,又能让朋友的官位纹丝不动。    
    清朝乾隆时期宰相和粲行难壑耍墒撬男难厶玖恕K柚实鄣某璋疲槐吲ǎ槐吆鞣俏闪耸飞献畲蟮囊桓鎏肮伲欢┭掖右桓霰磺夤偷男』锛疲⒄刮淮昂於ド倘恕保持殖潭壬弦彩墙柚送跤辛洹⒆笞谔牡热说娜ㄊ啤U庑┙枞ㄊ普撸」芏蓟曰凸嘉幢厥俏颐堑暮镁底印!   ?br />     所以我有必要先安民告示一下,我在这里和大家讲的“借权势”,可不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那种“弄权”的权势,也不是借权压人,以权谋私那种权势,那么我讲的是什么权势呢?一是公众认同权;二是伯乐之权!    
    借用公众认同权可以为自己预期造势,当然,这种借势法讲究的是策略,它需要你动足脑筋,尽量的在公众认同点上多长些别人难以想到的心眼,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借势方案,其权势方可为你尽其能。    
    现在的许多商业产品广告,为什么喜欢花重金请名人当形象代言人?理由很简单,因为名人更容易招来公众认同。名人的这种权势是隐性的,但在公众尤其是在马首是瞻的众人眼里,名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给大家讲一个流传于营销界的经典案例。    
    大概是五六年前吧,美国有一位出版商手头积压了一批书卖不出去,眼看就要大亏本了。情急之下,老总想出了一个心计:给总统送去一本,并频频联系征求意见。忙得不可开交的总统随便回了一句:“这书不错”。就这么一句话,被出版商当作“当今总统喜爱的书”大肆宣传,以致库存的书很快被抢购一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积压一本新书,老板便“照方抓药”,给总统送去一本,总统有了上次的教训,想借机奚落一番,就在送来的书上写道:“这书遭透了”。殊不知总统还是被心计多端的出版商套了,一部名曰“现有总统讨厌的书”一经宣传,该书又被抢购一空。第三次,出版商再次送新书给总统,总统有了前两次被人利用的教训,干脆打死也不开金口。结果呢?“一本连当今总统都难下结论的书”隆重推出……    
    这个案例与其说是案例,不如说是故事,一则杜撰的故事,因此我们就没有必要辨其真伪,毕竟,某某重量级官员出席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产品发布会,某某新书由某某重要官员题字等等,如此之举,难道不就是巧借公众认同权的典范吗?    
    无怪乎克莱夫·格兰杰留给了我们一句精辟的话: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你才能看得更远。他鼓励人们平时多用心眼,借用公众认同权造势,但此举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更不能借权腐败。    
    至于什么叫伯乐之权?这个问题很难用一句话解释得清楚,因为我所说的“伯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相马的伯乐,而是在关键时刻能伸出手来助你一臂之力的角色的代指。    
    不要忽略了社会上那些看似无权,但却有助我们上青天的能量的人物。这些人物在哪里?让我来告诉大家,他们正活跃在出版圈、媒体圈、经纪圈、企划圈、律政圈等具有炒作色彩的行业里。如果你想在你所从事的领域干点成绩,又惑于知名度小,难以大展拳脚,那么你大可以将心眼投向这些行业,他们的职业,他们的职权,乃至他们的职能,都注定了他们有能力当好可以让你借其权上青天的伯乐角色。    
    你想找个好工作,光靠自己跑不行;你想出名,光靠自己努力也不行;你要找合作伙伴,光靠自己奔波还是不行——怎么办?让我告诉你,借伯乐之权势!    
    举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