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防治手册
从1997年香港禽流感统计资料可以看出,18例确诊禽流感患者死亡6例,死亡率为33。3%。
越南10例确诊患者中,有8例死亡。 可见禽流感患者的死亡率是比较高的。
四、对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诊断与治疗与禽流感患者预后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对于禽流感患者来说,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大、住院过迟、出现各种并发症,肺炎、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降低及淋巴细胞减少等。
四、对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诊断与治疗禽类感染禽流感有哪些常见症状?
禽流感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
常见症状有:病禽精神抑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雌禽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
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出现。有时疾病暴发很迅速,在没有明显症状时禽类就已死亡。
五、防护和消毒如何预防人类禽流感?
(1)管理传染源:①加强禽类疫情监测;②对受感染动物应立即销毁,对疫源地进行封锁,彻底消毒;③患者应隔离治疗,转运时应戴口罩。
(2)切断传播途径:①接触患者或患者分泌物后应洗手;②处理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时应戴手套;③被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污染的医疗器械应消毒;④发生疫情时,应尽量减少与禽类接触,接触禽类时应戴上手套和口罩,穿上防护衣。
五、防护和消毒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防护方案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以下防护措施:
(1)禽类的屠宰、运输者应该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包括防护服、橡胶手套、N95口罩(如果没有N95口罩,应当使用标准手术面罩)、眼罩、橡胶靴。
(2)所有染病禽类的密切接触者应当经常用肥皂洗手。禽类的屠宰、运输者应当在事后对手消毒。
(3)应当对禽类屠宰场所环境进行消毒,使用上述提到的防护设备。
(4)所有暴露于染病鸡或者被监测农场的人员应当受到当地卫生部门的密切监测。家禽屠宰和农场工作人员中的疑似禽流感病毒感染者可以用OSELTAMIVIR来治疗。这些人员同时应该注射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流感疫苗,以防止病毒在其体内重组的现象发生。 另外,还要对禽类屠宰者、其他相关人员以及其家庭人员进行监测。这些人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汇报呼吸不适、感冒症状或者眼部感染症状。流行性感冒的高危人群,如60岁以上的老人,有冠心病、肺病的人等应当避免与病鸡接触。
(5)应当开展对暴露人群的血清学监测。
(6)收集染病家禽的全血标本、内脏等以用来分离可能的新病毒。
五、防护和消毒预防和控制禽流感有哪三个主要环节?
(1)消除传染源:必须做到四早。
①早发现:早发现禽流感病禽和病人;
②早报告:早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禽流感病禽和病人;
③早隔离:病人要至少隔离至热退后两天,病禽要封闭或封锁;
④早治疗:要早治疗病人,早杀灭病禽。对病人要进行综合性有效治疗,在病鸡场周围3公里内的病禽要就地杀灭、深埋。
(2)切断传播途径
①戴口罩:禽流感病人、接触者(如医护人员和饲养人员)必须戴口罩;
②换气:病房、养鸡场和居室加强通风换气;
③远离易感场所: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与养鸡场,去时戴口罩;
④消毒:病房和养鸡场的空气消毒(按空气消毒规定进行);病人和病禽的分泌物与排泄物消毒 (按消毒规定进行);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消毒(按消毒规定进行);以上消毒方法与消毒剂基本上与“非典”的消毒相同,禽流感病毒对高温、紫外线和常用消毒剂都敏感。
(3)减少易感人群或高危人群:60岁以上老人、儿童、小学生、免疫力低下者、慢性病患者是流感的好发人群,对这些人要注意御寒,加强户外锻炼,增强抵抗力,接种流感疫苗。
五、防护和消毒哪些人可用药物预防禽流感?
(1)抵抗力低的人可用免疫调节药物来增强抵抗力,预防禽流感;
(2)不能预防接种流感疫苗的人推荐用以下药物来预防禽流感:
金刚烷胺,100mg,每天1次;
2%~5%病毒唑,滴鼻,每天3~4次;
α干扰素片,含化,每天2次。
疗程10 ~14天。
五、防护和消毒预防禽流感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人与禽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人流感和禽流感最有效的根本措施,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应在流感发生前1个月接种流感疫苗。目前,我国多用裂解流感疫苗。出现禽流感的养鸡场其周围5公里范围内的鸡,必须强制性接种流感疫苗。目前给鸡接种的是H5禽流感病毒疫苗。
五、防护和消毒预防禽流感传染的必要措施有哪些?
(1)远离家禽的分泌物,尽量避免触摸活的鸡、鸭等家禽及鸟类。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
(3)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去水顺畅。
(4)吃禽肉要煮熟、煮透。
(5)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和药物。
(6)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7)勤洗手。
五、防护和消毒食用鸡肉能被传染上禽流感吗?
研究表明,食用了煮熟的病鸡的肉和蛋,不会感染上禽流感病毒。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因为食用鸡肉和鸡蛋感染上禽流感病毒的例子。
五、防护和消毒禽流感流行季节能吃鸡、鸭等家禽吗?
目前,我国各地检疫部门已采取紧急防范措施,所以,正规市场上经过检疫的家禽可放心食用,关键是要煮熟、煮透。如果食用未经检疫或来自疫情暴发区的病禽,则不排除染病的可能。
我国目前尚未发现因吃禽肉、鸡蛋受到感染的病例,人们大可不必“谈禽色变”。
五、防护和消毒吃鸡蛋时应该注意什么?
鸡蛋壳有可能被病鸡的鸡粪污染,而鸡粪里可能会有病毒存在,所以鸡蛋外壳应该用流水清洗,同时要注意洗手。另外,食用鸡蛋时应烹调充分,不要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五、防护和消毒家禽或饲养的鸟得了禽流感怎么办?
禽流感的发病过程非常快,很多家禽还看不出什么症状就死亡了。所以,如果怀疑自己饲养的鸡、鸭患病或发现家禽不明原因突然死亡时,应该尽快上报动物防疫部门,由他们来诊断并采取必要的消毒等措施。
五、防护和消毒禽流感流行季节吃野生禽鸟是否安全?
一些野生的禽类可以感染并传播禽流感,所以在禽流感流行的季节不要进食野生的禽类,也不要在野外猎取野生的禽类,减少和野生禽类的接触,就可以减少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机会。
五、防护和消毒穿羽绒服、盖鸭绒被以及接触相关制品会被传染上禽流感吗?
穿羽绒服、盖鸭绒被以及接触相关制品,是肯定不会被传染禽流感的。因为羽绒制品通常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物理、化学环节处理,禽流感病毒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五、防护和消毒如果接触了禽鸟该怎么办?
接触活禽鸟或双手被禽鸟分泌物弄污后,应该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洗净。当接触后7天内出现流感样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如实告诉医务人员你的接触史,以便正确处理。
五、防护和消毒接触感染动物后如何进行清洗和消毒?
每次接触动物后应立即进行手部清洗和消毒。离开污染区时,脱防护服前用流水和肥皂冲洗手一次,脱防护服后再次用流水及肥皂冲洗手,每次冲洗1分钟左右。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五、防护和消毒针对流感病毒的消毒措施有哪些?
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当流感病毒被加热到56℃并持续30分钟,或者被加热到60℃并持续10分钟时就会丧失活性,如果被加热到65℃~70℃时只要几分钟时间即丧失活性。但是,流感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紫外线也是流感病毒的“克星”,用紫外线直接照射病毒可以依次破坏其感染力、血凝素活性和神经氨酸酶活性。在阳光直射下流感病毒40~48小时即可失去活性,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流感病毒,可以迅速破坏其感染性。
另外,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也很敏感。常用消毒药如福尔马林、氧化剂、稀酸、脱氧胆酸钠、羟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铵离子、卤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剂)、重金属离子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五、防护和消毒什么温度下能杀灭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对低温有很强的适应力。如果在…20℃左右它可能存活几年。但是,如果是在20℃的温度下,它只能存活7天;在4℃的气温下,它能够存活30~35天。经过加温的食品应该是不存在有活性的病毒的。禽流感病毒在56℃条件下30分钟就能被灭活,在70℃条件下用两分钟就被灭活了。
五、防护和消毒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人类禽流感有用吗?
目前医生所采用的流行性感冒的疫苗是无法预防人间禽流感的。针对禽流感,公众能做的是避免接触生禽、避免到养鸡场,或可能和生禽接触的地方。
五、防护和消毒出境旅游应该如何预防禽流感?
游客到达一个新的地方,应该尽量避免接触禽类,不要参观禽类聚集的公园,不要购买、携带禽类或禽类制品。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不食用未充分煮熟的动物。旅游时注意调整旅行安排,避免过分疲劳。旅游人士,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到疫区农场,避免与活禽鸟接触。接触禽畜后一定要洗手。接触活禽鸟或双手被分泌物弄污后,应该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洗净。
五、防护和消毒哪些人需要特殊防护?有何具体要求?
与感染禽流感的家禽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养殖、分拣、运送、销售、宰杀工作和死禽处理等的人员,以及对有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的专业人员需要特殊防护。
特殊防护要求为穿普通工作服、外罩一层防护服(隔离衣),戴防护口罩、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穿长筒靴或可消毒的保护性脚套。防护服应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防护口罩应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 19083…2003)。
五、防护和消毒除了动物养殖、销售、屠宰人员,还有哪些人要注意预防禽流感?
有人比较喜欢饲养野禽、鸽子等禽类宠物,这些人应该注意消毒,包括笼舍的定时消毒。另外,也可以将这些鸽子进行免疫。
五、防护和消毒经常与家禽接触的人如何进行防护?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经常与活禽密切接触的人要穿防护服,佩戴口罩,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工作前后彻底消毒、洗手等;普通人群避免直接接触病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此外,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和药物,并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可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五、防护和消毒为什么说禽流感并不可怕?
禽流感现仍为动物传染病,虽然已有禽流感病毒攻击人类并致人死亡的个例,但至今没有发现该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因此大家不必恐慌。一般群众只要不接触带病禽类,在厨房中将生熟分开,不吃生食物或半熟食物,尤其是不熟的动物血液制品,就是安全的。人们在预防SARS期间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室内常开窗通风、加强体育锻炼等,在预防禽流感时依然适用。
五、防护和消毒普通市民会感染禽流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