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万岁-孔庆东





个“士妓恋爱”的典型。
  青楼妓女一开始,就是以艺术工作者的身份出现的,她们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基本力量和人才来源的“士”。士人一般具有中等以上的经济实力,但妓女喜欢与士人交往,并不是看中其经济实力,而是因为士人比起其他阶层的人来,要风流倜傥,不仅能十分内行地欣赏妓女的色与艺,而且他们自身的色与艺也反过来使妓女产生审美愉悦。这便是自古以来,才子须配佳人的道理。另外,与士人交往,提高了自己的身份,削弱了自卑感,士人的吟诗作赋,又可成为自己的广告。从士人一面来看,诗作能被妓女传唱,自然也声名远播。可见,士与妓是互有所需,互相欣赏,互相依赖的。功利目的之外,士与妓之间还能产生真正的友谊和爱情,互相理解,互相同情,互相尊重,彼此找到人生的慰藉。士与妓,可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对双璧,他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留下了数不清的美丽动人的故事。士与妓的关系最密切的时代,也就是中华民族最强盛、最繁荣的时代。唐代的名妓薛涛和鱼玄机,都同时是著名诗人,她们交往的都是当时的一流士人。宋徽宗赵佶去嫖名妓李师师时,是以风流士人的身份,但还是输给了大词人周邦彦。名垂青史的妓女都不是依靠单纯的姿色,而是依靠她们的艺术才华和与重要士人的交往,比如明末的董小宛、柳如是、李香君几位,不仅与自己爱慕的士人建立了坚贞的爱情,还能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操守气节。这应当是青楼文化最为夺目的闪光点。
  中国古代的青楼妓女因为自己的高超才智和艺术趣味而获得了比一般妇女更深的人生体验和更高的精神享受,同时也获得了社会舆论的尊重以至褒扬。这与今天妓女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不过,妓女的归宿却大都并不理想。一般是从良,入宫,出家,做鸨母,或者改行,寡居等等。从良有许多障碍,一是鸨母不放,二是很难找到真正喜欢的男人,三是从良后不能适应或不能忍受,许多妓女从良后又有反复。说到底,青楼是一个性与爱分离的场所,这个本质使得大多数妓女无法得到圆满的结局。青楼最大的悲剧还在于,妓女先在地被抽去了人的尊严,被排斥在正常的人的概念之外,这决定了妓女的“人之梦”在总体上是注定要毁灭的。
  青楼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它虽然是男性社会的重要标志,但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青楼是古代最重要的社交娱乐场所。达官贵人,文士商贾,都以青楼为集散地,重大礼仪活动也多有青楼人员到场。青楼的规矩、礼仪与上至皇宫内院,下至黑社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楼文化可说是中国各阶层文化的一个混合体。青楼还是古代最重要的消费场所,它不仅自身消费巨大,还引导着全社会的消费潮流,直接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青楼又是文化艺术之乡,撇开青楼,就无法透彻了解中国的艺术,中国的文学。
  另一方面,青楼的存在,虽有助于家庭稳定,却加剧了男女的不平等。它的消费方式中包含着大量的浪费。漫长的青楼史使中国人习惯于把妇女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贤妻良母,另一类是淫娃荡妇。这使得男女都不能正确地看待妇女,还容易对妇女解放问题发生理解上的偏差。妓女与士人命运地位的相似性,也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喜欢自伤自怜,经常把青楼当作逃避现实的隐身之所。
  青楼的产生和功罪都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同呼吸、共命运,所以当中国古代社会走向式微之际,青楼的没落和覆灭也同样是历史的必然了。
  (本文系在德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文稿)
附 录
  革命才子孔庆东
  作者:天涯之声被誉为北大四才子之一的孔庆东读完博士后留校,去年又去韩国教书,庆东在北大时就以性情直爽、嬉病笑怒骂皆成文章著称,因此让不少人又爱又笑,又让不少人又恨又怕,他的《47楼207》不用说风靡一时,他的散文、随笔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称得上幽默绝伦的精妙文章。庆东兄羡慕韩国人的革命精神比中国人还强,我就说你通过天涯之声来参与国内革命事业吧,这不,他就来了,以网络问答方式问候那些或爱或恨他的人,告诉他的近况。
  1、你到韩国是去干什么?
  答:我到韩国是奉命来教书的。我们北大中文系在韩国有若干合作伙伴,因为收入不高,老教授们多不爱来。我从来是服从领导安排的,地狱都去得,韩国自然也来得。
  2、对韩国印象如何?
  答:对韩国的印象在国内时就不大好,我从小就接触许多,北大留学生中又是韩国人最多,因此我对这个民族早有研究。来韩国后,先是强化了我的感觉,后来冷静下来,觉得民族本来是平等的,韩国的缺点必有他们的原因和苦衷。再后来又发现了韩国的一些优点,也交了一些韩国朋友。北大的高远东师兄教导我对韩国人要“哀悯之”。温儒敏老师也嘱咐我要宽宏大度。我现在已经比较平和了。我本来看人主要是看优点的,特别是总想到这个民族的不幸,就总是宽容他们了。我现在就当是在这里隐居,受些委屈就算是生活中的小花絮吧。
  3、你在韩国主要做什么?
  答:我在韩国做不了什么正经事,就利用这个旁观的角度来思考中国的问题和世界的问题。我想用三年左右时间思考出个初步结果来。人类的未来,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做出最恰当的选择。人类正高速驶向地狱,我希望自己能够对挽住这头疯牛尽一点微薄之力。
  4、韩国最近发生什么你觉得有意思的事情?介绍一下。
  答:韩国最近发生的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反对“新自由主义”,反对全球化的运动。韩国的工会、农会在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下,游行示威,揭露全球化的罪恶和野蛮。那种悲壮,那种真诚,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
  5、你出国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最后,在韩国,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只有强大和团结起来,中国才能和平幸福,亚洲和世界才能和平幸福。像韩国这样的国家,其心理就是,如果中国强大了,它甘愿当中国的小兄弟,因为中国人以仁义治天下,必定待它不薄;如果中国也靠跟美国吊膀子过日子,那么别人会用比你下贱百倍的态度去跟你竞争,并用最恶劣的态度践踏你。
  学生看老孔
  北大未名站 ○未名文摘讨论区 Collection
  发信人:foreverlove(X…zone),信区:Chinese
  标题:老孔——借以提醒明天的人大代表候选人选举
  发信站:北大未名站(2003年12月09日16:00:26星期二),转信其如是说:
  “孔庆东,男的
  大好人,装的
  北大教授,副的
  文学博士,真的
  围棋二段,业余的
  排球裁判,专业的”
  前几天得知孔庆东老师被提选为海淀区人大代表候选人时,就一直犹豫着要不要帮老师宣传宣传。似乎应该为老师做点什么,然而,自己又一般不屑于拉选票的行为。于是,就一直耽搁下来。
  明天选举就要开始了,在电教报告厅。中午躺在床上,忽然念及此事,辗转许久,终于还是决定上来为老师写下此文。但心情仍然复杂,不知道这件事做得是对是错。患得患失。不管了,先把自己对老师的一点心情写下来吧。
  “老孔”,私下里我是这样称呼他的。
  其实老孔并不老,今年还不到40。“四十不惑”,是说人过了40就没有资本去迷惑或者诱惑别人了。老孔今年才39,所以,今年的老孔还是很有魅力的,迷惑了一大帮小男生小女生去听他的课,弄得我这个助教之一去教室旁听的时候,居然也只有站着的份儿。
  称他“老”,一方面也可算是尊称,可当作“老师孔庆东”的简称;另一方面,就是由这种很不正式的称呼中,获得一种没大没小的愉快感。念着“老孔”这两个字,感觉就像是念着一个经常一起胡混的狐朋狗友的名字一样,极为亲切。忽然想起,老孔当年也是这样称呼他的导师钱理群的——“老钱”,据此推断,我这么称呼他也不为过。
  不过,也只是私底下自己过过嘴瘾而已。在老孔面前,也不敢太过放肆。
  因为,老孔其实是个很严肃的人。
  别看课堂上他好像嘻嘻哈哈,似乎很好欺负,可以胡乱应付,可是,课下,他就会变得很严肃。记得我大一上现代文学课时,曾有问题下课向老孔请教。本来以为会是很惬意的气氛,没想到,老孔一脸严肃,弄得我也越来越紧张起来。回答完我的问题后,老孔就不说话了。我也一时找不到话。两个人只好面对面一起沉默。
  老孔又是个很认真的人。
  还是大一时的现代文学课。当时我们在昌平。老师们上课便是燕园昌平来回地跑。很辛苦。有一次,老孔因为有事没赶上早上到昌平的班车,上课迟到了。开始我们都高兴地以为可以不上课了,没想到40多分钟后,他赶来了。一进教室的门,他就很汗颜地向我们道歉。不过这似乎也没什么,老师道歉也很常见。不过,我们后来又得知老孔是自己打车过来的。不过,这似乎还是没什么。不就是那点钱么?不过,后来有另一位老师也没赶上班车,但也就放我们假了,让我们轻松一把。所以,老孔的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
  老孔很幽默。
  这个,我似乎不必介绍。从他的课,和他的书,都能看出来。
  老孔是个很好的人。
  不过,自觉这个也不必介绍。中文系的老师都很好。
  老孔是很聪明的人。
  我指的是智商。老孔会的很多。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感慨北大的才子的名不副实,“居然都没有会唱小曲的?”老孔如是说。老孔会跟我们提起他当年对北大中文系的想象,认为是一帮雅人,经常在一起填词作诗、吟游唱和,猜谜对对子。说完后,老孔又很愤慨,因为总是找不到做这些事的对手,因为这些事情不再在中文系流行。我们这些徒弟在旁边听着,只有不语,只有汗颜。
  所以老孔又总是很寂寞。
  用古龙的话来说,就是“寂寞高手”。看现在老孔上课,有时不免有一点意兴阑珊的样子。这让我想起当年听老钱讲课时的情景。也许,确实是那个时代的激情已经要远去。
  老孔的眼睛很犀利。
  虽然外表上是一大一小。而老孔现在的身材也越来越粗笨,虽然他曾跟我们说他年轻时很健美,肚子上的肌肉一块儿一块的。但,没见着照片之前,我还是不敢相信。
  不过这些都只是外表。
  老孔看事情非常准。很多时候,他虽然不说,但心里都有数。比如,对我们这些徒弟们。他给我们充分的自由,让我们按着自己喜好发展。似乎这是放任自流。但其实老孔对我们几个的将来心里很有数。跟老孔聚会时,常会感觉到老孔看问题的一针见血,比如对现在文人界左派右派问题的看法。不过现在很多时候,他只是不说而已。难得糊涂,老孔也要装一装了。
  老孔酒量不好。
  虽然号称“北大醉侠”。
  我曾经也以为老孔酒量很好。可是有一次吃火锅,老孔喝了不多的啤酒之后,眼睛就红红的了。不过,当时是怀疑老孔不太能吃辣的缘故。后来,在为吴晓东老师东渡日本饯行会上,老孔喝了不少酒,后因为还有课要上,就脸红红地昂首走出艺园餐厅了。我当时觉得老孔酒量不错,还曾有心想试试老孔酒量,所以为老孔的先走深感遗憾。不过,却马上从别的老师那儿听到这样一句:“这次老孔表现真是不错,居然还能走着出去”???!!!
  然后,便是从别的老师那儿打听到老孔的八卦了,当然,只是关于酒的。所以,现在自己开始琢磨,是不是老孔的酒量还不如我?
  老孔的足球也踢得不好。
  中文系的老师们常常会跟学生一起踢五四小场足球。忘了老孔是什么位置了。但记着有一次别人对老孔的经典评价,说他射门不果再回到中场时,看到老孔还在做“匀减速运动”,大概如此。从此,我对于老孔的足球想象,便是一个腆着啤酒肚的东北大汉在球场“匀减速运动”。
  还有一次,某前锋进了球,老孔是助攻。老孔遂对那前锋说:“那我们就互相吹捧一下吧”。状甚严肃。
  老孔很忧国忧民。
  这个大家应该也知道。和老钱共同编的《审视中国语文教育》一书,就颇引起风波。老孔上课也会讲到很多社会方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