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不是天才





真就患了感冒。结果既影响了白天的学习,又得不到同学的同情,弄得她心情越来越糟,认为同学们都以她为敌……所幸这孩子还及时给家中来了信,诉说了心中的烦恼。家长也好,重视其心理的“感冒”比重视其身体的感冒还急切,一个个电话、一封封家书,像一剂剂良药,疏解了她心中的郁结,使她与同学们和好如初。倘若她不给家中写信呢,情形肯定会更糟。    
    事实上,孩子因心理的“伤风感冒”没得到救治而酿成大祸的例子比比皆是。就我亲眼所见,身旁已有三个孩子不堪学习压力患了疾病。其中一个品学兼优的女生至今未能彻底痊愈,真叫人痛惜。该女生初入高中时考了重点班第一名,其父母就过高地估计了她的能力。父母的期望影响了孩子,使孩子也立下了清华、北大的志向。结果到高二、高三时,考试成绩每每滑坡。其实,如果在这时,她的父母能理解孩子的失意,耐心做思想工作,重点班的中等学生考一般大学还是能考上的。或者说“你才十七八岁,有的是机会,今年考不上重点大学,明年再考”,也会松一松孩子绷得过紧的弦。不想她好强的父亲竟然雪上加霜,常对她说:“你原地踏步也罢,怎么就往后滑呢!我都替你丢人!”这女生本来就要强,恨自己不争气,于是昼夜加班,首先是患了失眠的毛病。这时,父母还没有引起注意。接着这女孩又患了“幻听”的心理疾病,老是说这个说她是笨蛋,那个又说她大踏步后退等。这时,其父母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一直发展到孩子恨自己不争气,举起菜刀砍自己的右手,这才送进精神病院……    
    亲爱的家长,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带他们到防疫站进行预防接种,以防小儿麻痹、天花、结核、甲肝等疾病的发生。可孩子一旦有脾气暴躁、摔盘子、摔碗的现象时,我们却常常忽视了这是心理疾病,而是摆出家长的威严来压服。这实在是一种不科学的表现。美国的家长们不是这样,他们重视孩子的心态胜于一切。哪怕孩子的想法十分古怪,家长们也从不谴责,而是通过适当的渠道疏通开来。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郊游时,一位少女喝了河里的水,回到家里就感觉肚子胀。这少女固执地认为是青蛙钻到了肚里。她的父母怎样给她解释说没有关系,青蛙肉本来就能吃,都不管用。只得给心理医生挂电话,说明女儿的病因。结果在就诊时,那心理医生就让那少女闭了眼张大嘴使劲儿吐。心理医生嘴里说着:“好,好,就要吐出来了!”父母也帮着加油。心理医生“啊呀”一声,那少女一睁眼,医生的手里果然接住了她吐出的青蛙(其实,那青蛙是心理医生事先准备好的)。这少女立即就感到肚里轻松了许多。可是,当一家三口道过谢,就要与医生告别时,这少女肚里又不好受了,她怀疑那青蛙在她肚里生了小蝌蚪——如果我是其母亲,也会为这样多疑的女儿厌烦。可她的父母不这样,他们立即郑重请求这心理医生给鉴定一下那只青蛙的性别,能否生育。结果,心理医生当着那少女的面,将青蛙放到放大镜下仔细观察,是雄性,没有产卵能力。这时,少女的疾病才彻底痊愈。多疑、偏执和缺乏安全感等心理疾病,往往会发生在妙龄少女身上。这大概与她们的性发育成熟、月经即将来潮有关系。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美国的家长学习,尊重科学、重视孩子的成长规律。遇到她们的心理感冒,只能审时度势、认真观察、耐心开导,帮助其度过这非常时期;而不能埋怨她们“毛病多”、“疑心重”、“发神经”。    
    如果说上一个例子含有偶然性,不足为凭的话,新近女儿在电话中讲给我听的一则事例确实叫人叹服。加州大学家属院的一个小女孩,刚到上幼儿园的年龄,每天早上要换好几次衣服才能成行,因为每换一件衣服她都说痒痒。就因为她的换衣服,搞得爸妈十分狼狈。有时,本来已经上了汽车,小女孩却一件件地脱着上衣,说身上痒痒。爸妈不得不返回来再给她找一身。翻来覆去,动不动就迟到。尽管如此,爸妈却没有呵斥孩子,不由让人不佩服他们对待孩子的修养。他们认为,痒痒是孩子的感受,有这种感受不是过错。后来,他们向幼儿教师讨教,向心理医生咨询,众人给这对父母出主意说:最好是把这个难题向孩子摊开来,说明爸爸妈妈总是迟到,已受到老板的批评,看孩子能不能出个主意帮帮爸妈。这一招果然灵验,孩子认真思考半天,说:“那么这样吧,我头一天就穿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睡一夜看看痒不痒。”爸妈也赞成说:“好主意。这一夜不痒痒,第二天当然不痒了。”就这样,孩子和衣睡了一两个月。后来,大约是小女孩感到穿着重重叠叠的衣服睡觉不舒服,不等进入梦乡就自己起来换上了睡衣。第二天再穿头一天穿过的衣服时,她也就不觉得痒痒了。解决上述问题,也许不必这样麻烦。父母绷紧了脸,恶声恶气地说:“就你事儿多!忍着点儿!不能换!”三句话两巴掌就能奏效。但那痒痒的感觉却会时时萦绕于心头,再加上父母不把她当回事的沮丧情绪,一旦这些失败情绪的总和郁结于孩子的心灵深处,她就会觉得事事不如人意。以后若有什么不愉快、生气的感觉,也不会告诉父母,从而独吞苦果。久而久之,孩子与父母就有了隔阂,再不易沟通。反之,这对父母看起来小题大做,事实上不仅解决了孩子的痒痒问题,也增进了她替父母排难解忧的责任感。    
    我们中国人一般是愿意承认身体疾患(人常讲但凡吃五谷杂粮的,谁不生病),而不愿意公开心理疾患。一听心理疾患就要与“神经病”等同。这也是概念上的模糊不清。就比如上呼吸道感染了,患者有咳嗽吐痰的现象,你能说他患了肺脓肿么?那么,怎样诊断孩子是否患了心理“感冒”呢?细心的家长总会发现孩子有时心情闷闷不乐,不论怎样开导他,就是高兴不起来;或者是莫名其妙地焦虑不安、心神不定、脾气暴躁;有时突然爆发一种不可言状的无名火;看谁都不顺眼,人际关系紧张;厌学、自卑,甚至想逃课,等等。如果您实在对付不了这种状况,就不妨学习美国家长,勇敢地去找心理医生。这同身体感冒了去找医生诊治一样,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其实更为科学的做法是定期做心理健康测试(就像常规的身体健康检查一样)。中学生的一般心理健康测试有如下十个项目:①有无强迫症状(不能自控的想法和行为,并为此烦恼)。②是否偏执(多疑、不信任别人)。③有无敌对情绪(易怒、不友好)。④人际关系是否太敏感(人际交往紧张、不自然)。⑤是否抑郁不安(心情郁闷、情绪低落)。⑥焦虑状况(担心、焦急)。⑦学习压力感强(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过重)。⑧适应性状况良好与否(对学校生活不适应)。⑨情绪波动性大不大(情绪不稳)。⑩心理平衡与否(不服气、嫉妒)等。心理医生会根据心理专家编制的标准化心理测量表,给家长以明确的答复。一般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有问题,也是轻度的,家长注意调节,就会自行恢复。当代社会竞争的复杂和激烈正对人们的心理承受力提出新的挑战,因此,为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您必须及早关注孩子的心理,不断供给他心理的营养品和保健良方。〖LM〗    
    


第三卷培养为别人着想的同情心

    美国的教育专家认为,理解别人的感情、关注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富有同情心是良好道德感情的核心。所以不论幼儿园老师还是家长都把培养孩子体察他人情感的敏感性放在了首要地位。    
       在美国UCLA大学的幼儿园教室里挂着一块书写板,上面写着四条箴言:一、认可孩子的感觉。二、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这样。三、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四、帮助孩子心情好起来。这既是幼儿老师自己的座右铭,也是写给家长和孩子的。培养为别人着想的同情心,似乎是美国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先,幼儿园的老师就堪称这方面的楷模。比如:小奥斯丁的妈妈送他去幼儿园时,他不愿意妈妈离开。因为周六、周日与妈妈黏糊了两天,周一的早晨,妈妈把他从热被窝里喊起来,就急急忙忙把他送到幼儿园,他觉得很难适应。妈妈匆匆离开后,奥斯丁不能自禁,哭了起来。遇到这种情况,幼儿园的老师从来没表现过不耐烦,或者说:“你是大孩子了,不应该这么缠妈妈。”她们总是蹲下身来,一边帮奥斯丁擦眼泪,一边温柔地对他说:“我们知道你很爱妈妈,离开妈妈对你是件困难的事情。不过,我们可不可以换一种方法来表达你的爱呢?我们可以给妈妈写信,告诉她你是怎样地爱她……”    
    老师起身拿出纸和笔来,替奥斯丁写了“亲爱的妈妈”,然后问他还想说什么。奥斯丁就说:“我很爱你,也爱爸爸……”这样不知不觉就转移了奥斯丁的注意力。当老师将写好的信交给奥斯丁,让他放学回家后送给妈妈时,他的心情已经变得开朗起来。    
    对幼儿园的老师来说,从儿童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来感知其感情需要,似乎是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习惯。有一天早上,奥斯丁到了幼儿园,不肯坐下来听故事,独自愁眉苦脸踱来踱去。尽管在后来做游戏时,这三岁的小男孩已快活起来,但老师在当天晚上还是给奥斯丁的妈妈通了电话,希望家长帮助她搞清楚奥斯丁这天早上为什么不愉快。在妈妈的耐心询问下,奥斯丁终于说出了他不高兴的原因。原来是他坐惯的一只小凳子被另一个大男孩占用了,他便很生气。他踱来踱去不肯就坐,是希望那男孩离开。奥斯丁的妈妈抓住这契机,问:“那个大男孩占你的凳子是故意的吗?”“他看上去快活么?”“你喜欢坐的凳子或许别人也喜欢呢?”慢慢地让奥斯丁对别人的行为产生认同感,从而得出“坐哪条凳子并无什么特殊差别”的结论。这样奥斯丁就再不会因为一个坐凳子的问题生闷气了。美国的教育专家认为,理解别人的感情、关注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富有同情心是良好道德感情的核心。所以,不论幼儿园老师,还是家长们都把培养孩子体察他人情感的敏感性放在了首要地位。事实上奥斯丁在这方面进步很大。在他四岁的生日聚会上,妈妈给小朋友们切生日蛋糕。孩子们排着队,手里拿着盘子耐心地等着。轮到奥斯丁时,妈妈注意到他双手各拿着一个盘子。妈妈问:“自己的生日,要吃双份么?”奥斯丁回答:“不。我想给艾米丽带一块儿。”妈妈一转身看到第一次参加这种聚会的小姑娘艾米丽怯生生地一个人坐在那儿,远不如其他小朋友开心。妈妈问:“是她让你带一块给她么?”奥斯丁低声儿说:“不,她好像不开心,有朋友帮帮她,也许好受些。”妈妈对奥斯丁的敏感和同情心感到惊喜,这件事后又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番。为了培养孩子们这种宽厚仁爱之心,家长们也必须作出体察关心别人的榜样。一旦做错了,就要诚恳虚心地接受孩子的批评。    
    奥斯丁的妈妈在这方面就有愧对孩子的教训。一次,她很不经意地把奥斯丁从幼儿园带回来的图画丢进了垃圾桶内,被奥斯丁发现,向她提出抗议,说:“那是我的艺术呀!”妈妈诚恳地接受了奥斯丁的批评,并将孩子以后带回来的作品(那怕是几片树叶)都保管好,或是贴到墙上。还有一次,妈妈在备课,哥哥在写作业,奥斯丁凑到哥哥那儿添乱,发生了争执,妈妈就大声呵斥了奥斯丁几句。奥斯丁当时不做声,过了一会儿,他发现妈妈脸色平和些时,就问妈妈:“妈妈你感觉好些了么?”妈妈笑笑说:“好了。”奥斯丁接着说:“妈妈以后说话要小声儿些,要不,会吓到我们的。”妈妈说:“谢谢奥斯丁,妈妈改正。”同时妈妈也提议,当哥哥做作业时,奥斯丁尽量离远点儿。奥斯丁却反驳说:“我觉得丁丁是好帮手。”妈妈说:“是不是好帮手,还要看哥哥的感觉怎样。”结果哥哥不认为奥斯丁是好帮手,奥斯丁只能尊重哥哥的意见。    
    能让孩子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地对待人和事,大人必须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地对待孩子。人与人之间不管种族、文化、信仰都能平等相待的美好理想目标,正是贯穿在日常家庭教育的生活点滴中的。    
    


第三卷家庭教育中的暗示

    父母理智地帮助孩子分辨想像和现实,远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