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刀无痕 武侠 作者:狂沙 全本txt 共计180章
恐怕来丽江的游人有一半汇聚在这儿,夜晚中的丽江属于啤酒和喝过啤酒出去散步的人。喝晕聊够后回客栈睡觉。明早便去哈巴雪山。
6月15日,多云见晴
虎跳峡
清晨手机闹醒,我们开始匆匆出发。从丽江出发的路上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山路弯很多,一直下坡几个小时,总于来到金沙江边,顺着金沙江往下走,就快要到虎跳峡了。顺路观赏虎跳峡,也是我们的计划之一。虎跳峡分上、中、下虎跳。虎跳峡的水很急,但只有停车俯眺才能看见滔滔江水。由于我们要赶路,我能欣赏的就是抬头不见顶,低头不见底的峭壁。当一个东西大得超出你的视野范围,你就会感觉到敬畏甚至恐怖。虎跳峡两边的山就给我这样的感觉。我不是平原来的人,我见过高山,但虎跳这样陡峻的山与汹涌的水还是让我震撼。公路是在虎跳的半山腰,路越走越难了。到了上虎跳最著名的景点,有个惟一的停车场建造在半山腰上,旅游车都停在这里,人也较多,我们下车远远欣赏了虎跳汹涌的江水和挡在江中不肯离去的巨石。
经过停车场,路突然变窄,前方有个很短的公路隧道,上面赫然写着:大车禁止通行。一方面庆幸自己的车很小,又担心前面的路途很凶险。但既然来了,就走吧,开车前进。
路很狭窄,一般的地方连对头车都错不过。靠山这边是峭壁,路是被向内切出来的。山上的石头悬于头顶,要是落下来,不用滚就能直接砸在车上,而且随处可见路边的警示牌上写着:“小心落石!”还有散落于地上的碎石。路另外一边是数百米悬崖,直通金沙江,路边没防护栏。车速降到了10公里每小时,崎岖的山路,就我们一辆车在险路上缓缓爬行。虽然这时有其他车辆会更危险。但是就像一个在荒漠中孤独的旅行者一样,哪怕看到个活物都是好的。我们此刻也想看到另外一辆车,不过开了好久都没有遇到其他车辆。朋友全神贯注的开车,我也不便打扰,还是拿相机照像吧,但是我的心情可不像以前那么好。过了好久看到了一辆对头车,小心的避让过后感觉它好亲切。对头车的存在至少说明我们走的路是通的,别人也走了,应该没什么很大的困难。困难的时候别人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是一种鼓励。有惊无险的过了那一小段路,山势依然险峻,道路状况有所改善。我们回复了轻松与自在。
过了上虎跳,便是中虎跳,路好走一些,听说中虎跳的风景最好,但我们忙于赶路,惊魂刚定,竟没有留下多少映象。
远远的看着路上有个背包的游人,听他说要去老渡口,顺路,车上又多了个人。一问,是重庆的哥们,原来白皙的皮肤被晒得通红。可是找了好久都没看到老渡口的路牌。走完中虎跳了,山势突然变缓,视野豁然开朗,回首虎跳峡,如一巨刃劈断了左边的玉龙雪山与右边的哈巴雪山。到了下虎跳,金沙江的两岸不再对峙,轮廓和缓,江水也已驯服,缓缓的向前流淌。还没走完下虎跳峡,路已转而向山上盘桓。感觉是离老渡口越来越远了,我们只好卸下他。便开始向哈巴村挺进。汽车一直在蜿蜒中向上,这使我们很高兴,因为越是向上越离我们想象中的哈巴村越来越接近。
哈巴村
汽车往上爬呀爬,越往上我们越高兴,没有带海拔表,我们便猜测着当前的海拔,因为我们知道哈巴雪山海拔5390米,我们现在多上一米,离雪山顶峰就少了一米。过了许久还是没有看到哈巴村,路过的几个小村子我们都问是不是哈巴?别人总是摇摇头,然后向前指。慢慢的越来越期待,但公路转向之后居然向下走了。我们开始担心,会不会走过了,但每个我们路过的小村子我们都问过的,只好硬着头往前开了,又下了一个长坡,转到一个山坳边,远远就看到了许多房屋和随坡而设的梯田,公路横穿村子而过。应该就是这儿了吧,无论如何,就算海拔低点也行,大不了多爬点嘛。
已经是中午两点过,汽车驶入村子,我们问了第一个遇见的人,是个老头,“来爬山呀,我儿子就可以带你们爬山呢,他爬了好多次了,你们等等,我就去叫他”在听懂我们的话之后又比又划的跟我们说着。原来得来全不费功夫,居然就这么碰上了向导,我们静坐等待。一会儿,一个青年随老头走来。他卷头发,皮肤黝黑,中等身材,看起来还算干练,但绝对不算肌肉发达。“你们要爬哈巴雪山?这两天天气不好呀”我们继续追问,“为什么,没下雨呀”他抬头看看被云遮盖住的山峰,说道:“上面天气可能不好”看着我们还要追问,接着说道:“你们要爬也可以,一般旅客要爬我们都带的,到我屋里说吧,随手指着路边一砖房”跟着他走进他的房子,前面靠左是个类似厨房的分割,靠左有一烧材的火炉,往里走像是个客厅,地板及屋顶都是木结构的,客厅正中有个小桌子。吸引我们的是墙壁上挂着的各种登山标语和感谢信之内的东西。看到了这些东西,我们似乎找到了精神动力,对登山顿时有了信心,但是想到他前面说的天气不适合,又很担心,于是开始跟他攀谈起来。最终我们商量决定不管是否能登顶,我们都尽量爬。初步计划花一天时间由哈巴村到大本营,行李和物品由马驮至大本营,第二天看天气情况和我们身体情况由大本营登顶或返回。哈巴村海拔大约2800米,雪山顶峰5396。8米。我们有相当的距离需要爬。由于马没准备好,只有等明天早上出发。
剩下的时间怎么打发呢?离哈巴村最近的景点白水台只有三十几公里,但为了保存体力,也就不打算去了。就在哈巴村逛逛吧,晚上还能看看中青队的球赛呢。然后洗个热水澡好好睡一觉!
可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交通还算方便,电线杆林立的小村子居然没电,而且手机也没信号。我的手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颠簸得开不了机了。这下子完完全全与世隔绝了。我们急忙找向导去问明就里。
问:怎么会没电呀。
向导:我们这儿跟全世界都不同,是有线无电
问:那怎么手机都没信号呢?
向导:没电通讯的机站也开不了呀!
问:我看外面电线杆和电线我看都架好了的呀?
向导犹豫了一下,不是很愿意的说了,可能是领导原因吧,话锋一转,往屋角一指对我们说到:“你看,我都买了发电机呢”
没有问出究竟来,反正也改变不了没电的现实,我们只好无趣的告别向导,到哈巴村闲逛。
向导看我们无聊,带我们到山上某处他们饮用水的水源去看看。后来才知道,向导是借此打探我们体力情况怎么样。水源附近树木繁茂,大多是高大而古老的冷衫树。阴冷的树荫下,一个石缝里涌出清水,形成了一个水坑。坑里还有许多细细的白沙。我们问向导为什么会有细沙流出来。向导说老一辈告说里面有暗海,在云南,海就基本是湖泊的含意,大概是暗湖吧。据我的以往知识分析也可能是很长的暗河,因为大家知道一般小溪里都是碎石,只有较大的江河里,石头经过长距离冲刷分解才会形成砂石。因此估计说你面有暗湖或很长的暗河也是合理的。
趁着天没黑,好好逛逛吧,天一黑就彻底没搞头了。我们开始加倍的珍惜光线充足的时光。因而对哈巴村的一草一木记忆得格外深刻。向导家斜对面就是一所小学,砖砌围墙,进入大门是一块篮球场,再往里便是三层高的教学楼,教学楼后面是食堂,角落上是厕所。可以看出这是个标准的学校布局。走过篮球场,再旗杆附近看到一块碑,上面写了地方主要的捐款单位。这是一所希望小学,三层高教学楼在村子里也算最气派的建筑了。能够如此重视教育这让人着实感到高兴。
听说村子另外一头还有个为登山人准备的客栈,我们决定看看。沿着公路走了几百米,看到了一栋木结构联排屋,上面写着雪山客栈。服务员站着在洗刷碗筷,热情的同我们打招呼。听着屋里面传出电视的声音,我们很好奇,老板娘说是她们自己发的电,并邀请我们进去坐坐,进入房间看见许多关于登哈巴雪山的照片。还有几部别人登山的VCD,反正也没事,我们便坐下来欣赏我们即将攀登的哈巴雪山。可了一段时间,突然觉得窗外有阳光,我们出去一看,山顶的云退了些,能看见雪线以上的一小段雪山,但还是看不到顶峰。即便如此,我们还是高兴得大叫了起来。
到吃饭时间了,我们约上向导去吃饭,在饭店旁小店里看到了当地特产虫草,雪莲和雪茶。向导还告诉我们虫草就这几天出,我们琢磨着是不是我们也上山弄点去,小店的老板说:“今年没雨,前些天山上的彝族好多人找了一天没找到一根呢。雪莲和雪茶你们倒是一定能见到”我们一听,那也不错呀,雪莲花对于我们也是很神秘的东西,能亲眼看到在高寒山上盛开的雪莲也是美事呀。
吃过晚饭,光线逐渐黯淡,我们又逛到小学里去看看。所有的学生都在黑乎乎的教室里学习着。下课后也只有搬出教室在走廊栏板上或是在外面的乒乓球台上借着仅有而且越来越微弱的光线写着作业。我近视,带着眼镜,可是看着这些孩子也许将来也逃脱不了像我一样带眼镜的命运,心中闪过一丝不快。没有写作业的学生们拿着小石头下棋或是玩各种游戏。
天黑无事,只好跑到向导家里聊天。向导不断把木头放到火炉中,也不用点蜡烛,跃起的火光提供了足够的光线。我们天南海北的聊了起来。他刚开始单独经营哈巴雪山的旅游几年。过去一直在刚才我们去过的雪山客栈当向导,现在独立出来。听到他自豪的谈到他是第一个登上哈巴雪山的人,我们肃然起敬,同时又增添了许多信心,有幸跟着这样的向导是我们的福气呀。向导给我们谈到了他雄心勃勃的计划。他打算把他那儿搞成综合性的娱乐场所,一方面扩充登山装备,以应付更大规模的登山。另一方面挖鱼塘提供钓鱼服务,还打算种果树。问他登过多少次顶,没什么考虑就说出了167次。多么辉煌的战绩!我们羡慕不已。我们给向导出主意,搞个网站,多在网上宣传一下,把服务做到家。
坐到十点钟,约好第二天早上八点起床,就去睡觉了,我们是睡在木屋里,旁边是潺潺的溪水声。刚要睡着前,窗外传来闪电,亮光划过黑夜,但没听见雷声。再过会,感觉闪电越来越近了,发出刺眼的白光,紧跟着隆隆雷声,然后是哗哗雨声。“不知道山顶怎么样,怎么这么不巧,刚赶上今年的第一场雨呢,唉,管它呢,明早再说吧。”自我安慰后,我睡去了。
6月15日,阴转雨
在闹铃响起之前我就醒过来了,感觉可能是七点多了。细听窗外并没有雨声,这是个好消息,但也没见阳光照射到窗帘上,应该也不是晴天。转身看另一边的同伴还没醒,手机坏了。不知道当前确切的时间,只好又朦朦睡去,还没睡着,朋友就叫我起床了。穿上衣服到外面一看,雨停了,但周围雾气还比较大,爬山应该没什么问题,不知道能不能登顶。洗漱完毕后就去向导房里找他。向导已经生好火在烧水了,一见面就对我们说,坐下吧我泡酥油茶给你们喝。久闻酥油茶的大名,当然想要尝试一下,我们好奇的端坐在两旁看着向导泡酥油茶。向导拿出一块红色叶子包着的奶油状物品说这就是酥油,掰下一块放入一个竹筒里,然后把煮沸的茶也倒进竹筒里,竹筒上再插根长棍,用长棍把酥油倒碎混合在茶水里,便做成了酥油茶。我们的早餐便是馒头下酥油茶。酥油茶闻起来就是茶和奶混合的味道,喝一口,有点奶腥味,有点腻,但还可以接受。平时我早点吃得很少,所以没吃多少。向导看了说“我带过的最能爬山的人一气吃六个馒头,通过我看你们吃馒头,觉得你们到大本营大概六个半小时”。受不了激将法,我们又各给自己撑了一个半馒头,共三个馒头,无论如何再吃不下了。
哈巴村——大本营
向导带我们俩,向导的弟弟主要负责管两匹驮物资的马,我们一行四个人、两匹马开始向哈巴雪山出发了!
顺着一条小溪走了一小段后,山路折行向上,路还是比较好认,常有马蹄印。空气比较潮湿,光线被挺拔的衫树遮住显得有些阴冷,走在深绿的森林里,空气自然很清新。随着向上的不断前进,我们开始大口大口呼吸空气。马儿有自己的节奏,走一段便自动停下来喘气,不时发出噗嗤、噗嗤的声音。
上山的路一直保持向上较大的坡度,几乎没有平路和下坡作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