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家庭之解密专家
辩认了。刚开始从墓的侧面挖掘,挖了数十丈深时遇到一个石门,用铁水浇固。连日用粪水浇它,才打开,刚打开时,箭象雨点一样射出,射死好几个人,众人害怕想要出来。我仔细察看了一下,感到没有什么别的东西,一定是设置的机关罢了,就让他们向里面投石块。每投一次,箭就从里边射出来。投了十多次石块,不再有箭向外射了。于是就带人举着火把进入墓中,到打开第二个门的时候,看到有十多个木人,瞪着眼睛。舞动利剑,又伤了几个人。众人用棍棒还击,兵器全被打落。看看四壁,那上面都画着卫兵的形象。紧靠南面石壁有个很大的涂漆棺材,用铁索悬吊在半空。棺材下面堆满金、银、玉器、宝珠等。大家看到后都很害怕,没有马上就去抢掠。这时,棺材的两个角忽然飒飒作响,刮起风来,同时有沙子扑面而来。片刻之间风更大了,沙子喷出象淌水一样,不久就埋到膝盖以上。大家非常惊慌纷纷退了出来。一到门外,门就被沙子堵塞住了,有一个人还被沙子埋死,于是大家一起洒酒祭奠谢罪,发誓再也不盗墓了。〃《水经》记载:越王勾践都琅琊,想迁移尤常墓。结果墓中起风,飞沙射人,人不能靠近,就中止了。根据汉朝的制度,在作为主墓的墓一丈见方之外,设暗弩、暗火弓及沙。古代的墓葬制度里就有这种机关。
万佛山上崇释氏教,乃春百品香(〃香〃原作〃山〃,据明抄本改)和银粉以涂佛室。遇新罗国献五色氍毹,及万佛山,可高一丈。上置于佛室,以氍毹籍其地。氍毹之巧丽,亦冠绝于一时。每方寸(〃方寸〃原作〃放〃,据《杜阳杂编》上改)之内,即有歌舞妓(〃妓〃原作〃之〃,据明钞本改)乐,列国山川之状。或微风入室,其上复有蜂蝶动摇,燕雀飞舞。俯而视之,莫辨其真假。万佛山,雕沉檀珠玉以成之。其佛形,大者或逾寸,小者八九分。
其佛之首,有如黍米者,有如菽者。其眉目口耳,螺髻毫相悉具。而辫缕金玉水精,为蟠盖流苏。庵赡匐罗等树,构百宝为楼阁台殿。其状虽微,势若飞动。前有行道僧,不啻千数。下有紫金钟,阔(〃阔〃原作〃阁〃,据《杜阳杂编》上改)三寸,以蒲牢衔之。每击钟,行道僧礼拜至地。其中隐隐,谓之梵声。盖关綟在乎钟也。其山虽以万佛为名,其数则不可胜计。上置九光扇于岩巚间。四月八日,召两街僧徒入内道场,礼万佛山。是时观者叹非人工。及见有光出于殿中,咸谓之佛光。即九光扇也。由是上命三藏僧不空,念天竺密语千口而退。(出《杜阳杂编》)
皇上崇尚释迦牟尼氏创立的佛教,就舂百品香和入银粉涂刷佛室。赶上新罗国献来一块五色毛地毯和一尊万佛山,皇上把万佛山也放在佛室。用五色毛地毯铺地。万佛山高一丈。毛地毯之巧丽,也是冠绝一时的。每方寸之内,就有歌舞妓乐和各国山川的形象。有的可看出是微风入室,上面还有蜂蝶燕雀飞舞跃动。俯首看去,不能辨别真假。万佛山,是雕刻沉檀和珠玉而成的。那些佛的形象,或大或小,大的有的超过一寸,小的只有八九分。
再看那佛的头,有的像米粒那么大,有的像豆粒那么大,但是眉眼口鼻耳样样具备,连螺髻毛发也历历可见。而发辫、衣缕、金玉、水精、蟠盖、流苏、沙石、草木以及楼阁亭台等等,形体虽然极小,但是栩栩如生,势若能动。
前面行道僧人数量不在一千以下。下边有紫金钟,三寸宽,由蒲牢兽衔之。
敲一下钟,行道僧便礼拜到地。同时还有隐隐的念经的声音。大概机关技巧就在这钟上。尽管这山以〃万佛〃为名,但是数量数不胜数。上方放一个九光扇于岩石之中。四月八日,召集两街的僧众到佛室来,以佛室为道场,礼拜万佛山。这时候人们都赞叹万佛山不是人工可以造的,等到他们看到有光从殿中发出,便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佛光。其实就是九光扇的作用。因此,皇上命一个叫不空的三藏和尚念了一千句天竺密语才退出。
资料卷 科举知识
【中国历代主要科举称谓】
孝廉 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为士大夫的主要途径。明清俗称举人为孝廉。
举主与门生汉代士人通过察举和征辟人仁做官、主持州郡察举的列侯。刺吏、郡称为举主,被举、被辟的贤士便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后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亦自称门生。
贡士 古代向朝廷荐举人才的制度。自唐以后,经乡贡考试合格的叫贡士。清代,会试考中的为贡士。
进士意即贡举的人员。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被重视,明、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名称,凡是举人(乡试考中者)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举人原指被推荐之人,为历代对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通称。明、清两代,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俗称为〃老爷〃。
秀才别称〃茂才〃。本系优秀人才的通称。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南北朝时,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设秀才科,后来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泛称。明太祖曾采取荐举的方法,举秀才数十人,反以知府为官。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的学员。习惯上也称为〃相公〃。
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唐代举人赴京应礼部考试都须投状,因此称进士科及第的第一名为状元,也叫状头。宋代以殿试首名称状元。明、清会试以后,贡士须作殿试,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
榜眼科举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北宋初期,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意思是指榜中双眼。明、清两代专指第二名,第三名称探花。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探花科举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唐代进士曲江杏园初宴,称〃探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进士二三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探采名花,探花之名始于此,宋代又称探花郎。南宋以后,专指殿试一甲第三名。元、明、清三代沿袭不改。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解元 唐代,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故相沿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宋以前称解头。
会元 科举制度中乡试中式为举人,举人会试中式第一名为会元。
贡 生 明、清时府、州、县学的生员,凡已考选升入国子监肆业的称为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
科举考试称谓
科举知识简介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规定不尽相同。举明、清两代为例:读书人先须参加〃童试〃,参加者无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名〃序生〃,俗称〃秀才〃。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禀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取得秀才资格的人,才可参加正式科举。
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取中者称〃举人〃,其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会试则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会称〃三状甲〃。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解元〃、〃会元〃、〃状元〃,即所谓〃三元〃。
状元的产生 我国的科举制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是历代封建知识分子跃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五个阶段。
童生 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
院试 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考中的称秀才,也叫生员,一般可称相公。
此二者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
乡试 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可称老爷。举人第一名是解元,二至十名是亚元。
会试 乡试后次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举人参加,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 会试合格后即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或钦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试。合格的统称进士,但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
(小哈把前两样省略了……直接推荐过关~哈哈~毕竟后面三个才算真正的考试啊。)
附加一些资料……
古代的博士、硕士、学士
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汉代以后,博士开始在学官,担任教学工作,博士除授予学官外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学博士、卜博士等。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搏士〃等。
硕士在我国古代通常指那些德高望重、博学多识之人,但在古代史籍中不多见,大概不是正式的官名或职称。古代常用与硕士含义相似的〃硕老〃、〃硕儒〃称呼那些博学之士。
学士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那些在学校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指有学问的人以及久入学者的泛称。魏晋以后,学士才正式成为以久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到了唐代,学士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可以参与朝政。其中的翰林学士为众学士之首,是皇帝亲信的顾问和秘书官,因而常被称作〃内相〃。到了宋朝,一经授翰林学士,即有当宰相之望。清朝的大学士地位显赫,官阶为正一品,为文职官吏之首。
【出处】:
收藏夹…小哈
楔子 楔子——网游内的解迷专家
“山河横卧,艮兑相奉,正是咸之相。”我微微瞑目,一副高人的模样,“艮为东北,数为七,而兑为正西,数为二,山河倒置,本末相变,是为损之相。但又有山卧河底,河悬山上,这……应该是逆转之损卦吧!”
“大师……”看我正沉思半晌,口里念叨着似是而非的话语,我这次的主顾却是心中忐忑,这传说中的解迷专家真的可以吗?怎么看都好像是小时候到自己家看风水的骗钱道士啊!
“不要叫我大师,我一非和尚,二非道士,不过一闲人而已,叫我小哈就好。”我张开眼睛,微笑道。
主顾连连点头,一副惟命是从的模样,现在他们的帮派是否能完成任务升级,全着落在我身上了,自然会拼命的巴解我这个所谓的解迷专家了。
“尾火,东北方七步,正西两步,再正西七步,东北两步!”我转身对在一旁静静听着的尾火道。
尾火点点头,迈开了大步,数着步子走了起来,站在主顾身后的这些叱咤江湖的高手们也虔诚的如同坐在学堂里的小学生,乖乖的跟着数着步子,说不出的滑稽。
“一,二……”我那可爱的小外甥女琪琪也跟在后面,帮尾火数着。
“看到什么?”我看尾火到达了目的地,开口问道。
“有好多云彩!还有好多人在耕地啊!”小琪琪抢先叫道。
“云飘与天,农耕与地,少爷,这好像是乾坤之卦啊!”尾火跟我这么久,说话也有那么一点书生意气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我轻叹道,“不论是人,还是刍狗,在苍天的眼里都一视同仁,但是为什么这世界上最苦的,却还是靠天吃饭的农民啊!”
“那是,那是!”主顾频频点头,心里却越来越觉得这个人好像小时候到家里来的那狗屁高人,当然,他不象那高人一样面有饥色,身上穿着倒也颇为光鲜,虽然嘴里的废话一样多。
如果不是这山洞里面壁画实在太多,让人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他怎么会找这个所谓的高人来?
不过这人确实是解迷高手,据说其他三个帮派之所以能成功完成升级任务,找到了升级密府,正是这解迷高手帮忙解开的那复杂至极的迷。
说起来,这老祖宗的迷题实在是过分复杂了,玩习惯了老外那简单的游戏,一时间还真是适应不过来呢!
“那,是不是走西北一,西南八啊!”尾火道,他抓抓自己的大脑袋,转过脸来就要走。
“停下!”我连忙叫住了尾火,尾火一愣?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