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爷爷去捉鬼
寝了。轻微的脚步声也听得清清楚楚,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他的心上。
选婆猜测着一门之隔的女人此时此刻在干些什么。她躺在床上了吗?她闭上眼睛睡觉了吗?或者她也跟我一样毫无睡意?如果她此时没有睡觉,会不会像自己一样一遍一遍的回想刚才的情形,会不会后悔那么决绝的关上了那扇门?她会不会趁他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将门打开,期待一线希望?
屋里传来“咣当”一声,选婆连忙从长凳上坐了起来,侧耳聆听里面的情况。
选婆听见女人轻声的埋怨椅子讨厌,原来是她不小心撞倒了椅子。他又听见“噔噔”的声音,女人把倒下的椅子立了起来。然后是一片寂静。选婆没有听到床吱呀吱呀的声音,也没有听到皮肤摩擦被单的声音。选婆那个木床已经很老旧了,稍微挪动都会制造出有节奏的噪声。
可是他没有听见这些声音,是不是女人站在椅子前面一动不动了呢?她是在想什么事情,还是故意等我的反应啊?选婆的心犹豫不定。选婆小时候实验过,在一只脚步匆匆的蚂蚁周围划一个圈,那只蚂蚁走到圈的圆周上时会犹豫不决,甚至被困在里面一段时间,因为蚂蚁的嗅觉被搅乱了。选婆觉得自己此时就是一只迷途的蚂蚁,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突破这个圈,不知道前面要走的路是不是对的。女人刚才是故意碰倒椅子的吗?故意造出声音引我进去?她不好意思主动说明,只好借这种方式含蓄的向我表明吗?如果我此时闯入,她会欲拒还迎的接受吗?
如果她确实是不小心碰倒椅子的,是我多心了呢?那我的莽撞进入岂不是相当尴尬?选婆的脑袋上仿佛长了两个蚂蚁一样的触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探索猜测面前的“圈”。
他小时候还做过这样的事情,拿一些食物放在一个蚂蚁窝边,引诱里面的蚂蚁们出来吃食搬运。然后,他将这些食物又移到另一个相近的蚂蚁窝,引出另一窝蚂蚁吃食搬运。这样,两窝蚂蚁就因为食物的争抢而打起仗来,死伤无数。
他的脑袋里现在也分为两个蚂蚁窝,两方斗得难舍难分。这样乱的思绪,他是怎么也睡不着了。他又想起了那晚的月亮,草地,树林,还有那个女孩。我不能再失去机会了,选婆告诉自己。
选婆的屁股刚刚离开长凳不到一厘米的距离,屋里又有响动了。
女人的脚步重新在他的心上响起,一步一步走向床边。然后是令选婆非常失望的被子摩擦声。女人睡下了。不论刚才的碰撞是不是有意,机会已经错过了,再怎么也于事无补。
选婆双手撑在僵硬的长凳上,屁股久久不愿在回坐到凳子上。斑驳的墙壁在夜色中若隐若现,自己如坐在深不可测的水底,孤独而绝望。一时间,他恍惚坐在了当年那个晚上的树林里,默默的等待众星散去、独留东方的启明星。
瞬间,酸甜苦辣一同涌上心头。
“酒,酒……”他的手虚弱的伸向前方,仿佛溺水的人向岸上求救,“酒,酒,酒呀……”每当心头有这个感觉的时候,他最需要酒的解救。
此时,他再也不想那么多了,直接走到门前,伸出手敲了敲门。目的简单了,思想也不会负重。甚至他的手指在敲门前没有丝毫的畏缩,甚至有些武断,不过力度很小。毕竟晚了,稍大的声音邻里都能听见。
“干什么呢?人家已经睡下了。”女人在里面回答道。
选婆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也不解释,抬起手接着敲门,笃笃笃。
“你干什么呀?这么晚了,还不好好睡觉?”女人在屋内抱怨道,仍不听见她起床开门的声音。
“我要喝酒,酒在那个八仙桌下面。”选婆摸了摸鼻子。
“你用力推推嘛,门本来又没有关上!笨!”最后那个“笨”字声音拉得很长,颇有意味。。
作品相关 作品相关
。
今年过年回家,特意注意了一些事情。。我原以为爷爷画符的本领是姥爹所教。在一次去爷爷家的路上,妈妈跟我说,爷爷本来是不会画符的,姥爹也没有学这些,更不用说教爷爷了。原来画眉村有个叫初爹的老头,长相十分古怪,天生斜眼歪嘴长舌,专门从事捉鬼。那时还年轻的初爹经常叫年纪更小的爷爷去帮他画符,由此,爷爷才会很多画符的功夫。
妈妈说爷爷肯定还记得许多,要我央求爷爷告诉一些。当我到了爷爷家提出要求时,爷爷却推说多年已经不接触这些东西,早忘得干干净净了。我不知道爷爷不告诉我是否另有隐情,但是一下子立刻对画符产生了兴趣。于是找来一些关于画符的资料,跟大家一起学习。
符咒术概序
一、符咒的起源和发展
在我们生活的大地上,方术曾经是那样广泛的存在着。大到国家的禅代更兴,效庙秋祀,小到百姓的消灾驱邪,择日行事,都要借助于方术。尤其在民间,此种影响更加深广,可谓无往而非术也。它为那些希望生命永驻,宴乐长在的人,带来身列仙班,飞行云中的美妙憧憬。而对于那些不堪妨受现世苦难,急欲寻求解脱者,则给予一种永脱轮回,得为冥界尊者的希望。争功近利者看到了富贵的捷径,兢兢度日的小百姓心中升起了丰衣足食的美妙景象……这样,作为最要方术之一的“符咒”方术也就随处可见了。以中国而论,虽然经三四十年的反封建破迷信运动,然而在广大的农村,画符与念咒这类现象仍然时有所见。而民间新年所挂的桃符、门联,端午节家门口悬着的菖莆,艾草,都是符的泛化形式。至于像新年祝词和其他形形色色的口采等,则便是咒词的变化形式。可以说,有井水之处,即有符咒方术。
然而,“符咒”之术,它是中国五术最有争议的一门学术。历朝历代以来,它都是中国道教、民间道坛、神坛或庙会都经常使用的为人消灾解厄,开运改动发经常运用的。而且,也是传统家业社会经常使用的玄学秘术。然而,它是最无法以科学的方式来解释其存在之真伪虚实,来证明其功能之大小有无。
谈到符咒,必然脱离不了有关神鬼之玄秘之事。一般人对符咒的神秘力量,概括着怀疑或肯定或否定等三种心态。不管如何,事实上在我们日常生活四周,符咒几乎可说,触目可见,长相左右。然而,科学昌盛的今日,人类已能登上月球,在太空中漫步,但却也一直无法以科学的逻辑,来证明神鬼之有无。因此,谁也无法凭空的一口抹煞、否定符咒之术。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无时无刻的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奇迹、神迹,让人无法不信,又无法解释,更无法推翻。然而,什么又是符咒呢?“咒”是发号命令的语言,“符”是神佛力量汇集表现的体现,也是一种打“人”的工具。实质上,符咒就是一种神佛表现灵力灵迹的唯一表现方式。符咒又有正邪之分,若是邪符,当然而且必然要藏私,隐瞒重点,顶多亦只点到为止。邪术,昌天下人神之大讳,害人又自损阴德。正符,则无藏私与隐瞒的必要与可能,一则为昭信大众,开扬符咒之术。二则可间接救人助人,造福人群,添己阴德。
一、符咒文化源远流长
符咒的起源是很古老的。相对来说,咒的历史就更早。字典中对咒的解释一为“某些宗教或巫术中的密语,也即是祷祝。”二为“诅咒”。祝是咒的早期形式。《正字通》云:“经传以祝为咒”。根据《说文》对祝的解释是“祭主之赞词也”。《周礼》则说“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泽,求永贞。”这些记载很明确地反映出祝的意义就是巫祝通过美好的语言向上天求福,并求上天消之灾解难的一种仪式。古代巫祝并称,可见祝的产生跟巫师的活动是分不开的。巫师是人与鬼神之间进行交流的桥梁,能够通天达地,沟通鬼神与人之间的联系。《国语》对巫的解释是:一种心地善良而正直的人,他们天生聪明,能够沟通人与神,又很有学问,能够弘扬美德,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见解卓著,他们深得神明的信任,可以感召神灵下降,他们中女的称“巫”,男的称为“觋”。人神之间的交流,古人认为最好的方式便是以舞悦神,然后在神灵喜悦的情况下,用祝词的形式,向他们汇报自己的愿望,祈示上天的赐福。所以《说文》又说:“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祝在甲骨文中的形式正是巫师跪倒在地,向上苍祝祷告祝愿的典型形象。
在远古时代,巫师往往是各种知识的掌握者,所以许多巫师本身就是众望所归的统治者。主持祝这项治动的人名为“尸祝”,后来由于职业性质的进一步专门化,根据祝的目的与对象的不同,分为六祝,各司其职。再后来则老百姓也可以祝祷了。而根据愿望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善祝与诅祝。
无论是善祝还是诅祝,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广泛存在,其使用者也不再限于专职的巫或尸祝,而是人人皆可用之。从秦汉起,祝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典籍中已是祝、咒并见,在较正式的场合仍称祝,而在一般的场合或由巫师、方士来使用时,则称为咒。
二、符咒的演化
咒术变化其表现形式主要之处有三点:
首先,就善祝而言,它逐渐为道教所改造利用,成为治病、消灾、改命的一种术数。汉末黄巾起义、领袖了长角兄弟等人就是利用符水咒法来替人治病,后来便发展成了一种专门的治疗方法…祝由科。而就诅咒而言,它开始与巫术中的放蛊、厌胜之法结合,其形成的威力常常令人毛骨悚然。
所谓放蛊约在战国时期开始被利用。蛊是一种带毒的小虫,放蛊就是用毒药害人。:“何为蛊?”对日:“淫弱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孔颖这解说用毒药药人,令人不知者法律称之为蛊。而厌胜的方法,就是用木刻其心,或埋于地,或烧为灰,以达到害人的目的,也可以在某人的住宅附近埋藏邪物,以起到类亿的作用。
第二是佛教咒语的出现。佛教在在东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但在当时他并不为广大中国人所接受,尤其是士大夫,保险公司地,由于他们平时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对佛教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心理。佛教想获赢得信徒,就必须证明自己的力量,于是咒术就成了他们显示信力的有效工具。本来,在佛教中就有咒语,后来佛教徒双吸收了中土咒术的成份,使自己的咒术更加完善,比之道教咒术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历代高僧,有许多都是行使咒术的行家。
咒术发展的最大特点是,他逐渐被道教所改造利用,并与另一种方术“符篆”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无所不能的灵术符咒方术。
所谓“符篆”,其实是一种似字非字的图形,符的形体为复文,即将几个篆字或隶字结合在一起,稍作变化,以模仿动物星辰之势。道教认为符可以遣神役鬼,镇魔押邪,祈福招财,安宅治病等。符的来源,据引“黄帝出军诀”:蚩尤专政,残酷而无道,黄帝兴兵讨伐,战于逐鹿、士卒死伤甚重,黄商爷天叹息,心中痛苦万分,就在他苦思对策时,间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睡梦中他看见西王母派遣来的一个身着狐皮大衣的人授予他一符,并且鼓励他道:“太一在前,天一备后,得此兵符,战无不克”。黄帝醒后,悟得其符,及立坛祈祷,祭以大牢,不久巨龟衔符从水中钻出,将符放于坛上,黄帝再次叩头,将符着重地佩在了身上,然后再去攻打蚩尤,这时战役就进行的异常顺利了,最后,终于生擒了蚩尤。
最早的符,应该是今日仍可见到的新年桃符。其元初形式是将桃梗一剖为二,在上面写些祈福禳灾的语句。这种桃符在东汉时期,已经非常浒,家家户户悬挂以驱邪招祥。之所以用桃木做材料,是因为在中代传说中桃木能避鬼。但是由于桃梗做符毕竟困难,于是渐渐地直接将文字写在彩色的五色缯上,因为古人认为五色缯也能辟邪气。再往后则就书于特定的纸上。最初的符,是篆书或隶书的祈福降魔之诩的复文,这一点在较早的道经中还能见到。如道教早期经典中,有许多的复文,这便是早期的符。
三、符咒的意义
什么是符咒?所谓符咒,即是道家所用的“符文咒训”的简称“符咒”。若以派别来区分,可简分为两派,一派符仔路,一派是华仔路。一般符篆书大都是符仔路,至于华仔路就很少公开传授,大都私相授受,而且禁忌也比较少。
按书符笔法云:“符者,合也,信也。以我之神合彼之神,以我之气合彼之气,神无形,而形于符。此作而彼应,此惑而彼灵。”又说:“符者,阴阳契合也,唯天下致诚相能用之。精神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符者,神也,神音咒,诅咒而千神明,令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