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作者:天下霸唱
墙床辉兜纳蕉慈肟诖Γ锩娴幕肪郴够岣痈丛印?蠢慈绻敕排糯佣粗写┕谟行┑囟涡枰孔挪拍芡ü3怂麂纳欤錾蕉匆斐0簿玻獗哒笥甑睦咨谡饫镆坏阋蔡坏剑笫歉鐾耆胧栏艟牡叵率澜纭?br /> 我们把竹排推入水中,我立刻跳了上去,用竹竿从竹排前插进水里固定住竹排,防止它被水流冲远。Shirley杨随后也一跃而上,我看她上来便向前走了几步,她同时退到竹排末端,保持住平衡。然后胖子把我们三个装满装备的大登山包和两支捕虫网一个接一个扔了上来,自己也随后跳到中间——他这一上来,整个竹排都跟着往下一沉——shirley杨赶紧把三个登山包中的两个拽到她所在的竹筏末端,我把另一个包拽到了自己脚下,这样一来,暂时平衡了重量,不至于翻船。
在竹排上我们做了最后的准备工作。由于山洞里有很多倒悬的钟乳石和石笋,为了避免撞破了头,我们都把登山头盔戴上,头盔上有战术射灯,可以开六到八个小时。
最后我把强光探照灯在竹排前端支了起来,这种强光探照灯消耗能源很大,不能长时间使用,每隔一两分钟打开一次以便确认前边山洞的状况。
胖子横端一根竹竿坐在中间保持平衡,见我在前边安装探照灯装了半天也没装完,忍不住问道:“怎么着老胡?咱们今天还走不走了?我都等不急要去掏那献王老儿的明器了。”
我还差两个固定栓没装完,回头对他说道:“催什么催,那献王墓就在虫谷里面,晚去个几分钟,它还能长腿跑了不成?”
在后端的shirley杨对我们说道:“我说你们两个人别吵了。我有个提议,美国人习惯给每次军事行动都安上一个行动代号,咱们这次去倒献王的斗,不如也取个行动代号,当然这样做并非没什么意义,可以显得咱们更加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胖子对她说道:“这可是在我们中国人的地盘,你们老美那套就不灵了。不过既然美国顾问团的长官提出来了,那我看不如就叫摸明器行动,这显得直截了当,一点也不虚伪,就奔着明器去的。”
我已经把强光探照灯的最后一个固定栓安装完毕,转头对胖子说道:“你这也太直接了点吧,显得庸俗。不过这个提议很好,当年盟军的霸王行动打破了第三帝国的大西洋壁垒,从而缩短了二战的进程。咱们也可以想个好听一点的行动代号,图个好彩头,争取能够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这次咱们是打着进虫谷捉蝴蝶的幌子来伪装行动的,我看就叫蝴蝶行动。我宣布,现在蝴蝶行动,开始!”
说罢也不管shirley杨与胖子是否同意,我便当先打开强光探照灯,看明了前边的地形,伸手拔出插在水里的竹竿。在缓缓水流的推动下,竹排顺势前行,就慢慢驶进入了遮龙山的深处。
遇到狭窄的地方,胖子就立起横竿,与我一同用竹竿撑住水底的石头平衡竹筏。一叶小小竹排曲曲折折的漂流在洞中,只可惜四周都是漆黑一团,不开探照灯就看不到远处,没有什么秀丽景致,否则真可以吼上两句山歌了。
与山外湿热的天气不同,在山洞里顺流而行,越往深处越觉得凉风袭人。不时会见到有成群磷火在远处忽明忽暗的闪烁,这说明有动物的尸骸,看来这里并不是没有生命的世界。
坐在竹筏上还能感觉到有一些水蛇和一些小型鱼类在游动,我手伸进水中试了试,这里的水冷得甚至有点刺骨。在这四季如一的云南,这么冰冷的水温可真够罕见的,也许这座遮龙山的顶端有雪水直接流淌下来,所以才导致这里温度很低。
Shirley杨说不是雪水冰水的原因,因为山洞和外边温差比较大,人体会产生错觉,适应之后就不会觉得这么冷了。另外这里的洞穴看不出人工修建开凿的痕迹,似乎完全都是天然形成的。
说话间水流的速度产生了变化,忽然比刚才明显加快了不少。这么一来我们都开始紧张起来,一个大意这小竹排就可能随时会翻掉。Shirley杨也抄起短竿,与我们一起勉强维持着平衡。河道比刚才更加曲折,不时出现大的转弯。
我已经腾不出手来开关探照灯了,只好任由它一直开着,想不到这一来,远处都看得清清楚楚。那洞穴深处的景色之奇难以想象,加之强光探照灯的光柱一扫即过,那些嶙峋怪异的钟乳石只一闪现便又隐入黑暗之中,这更加让我们觉得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幻迷宫。
有些奇石虽然只是看了匆匆一瞥,却给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有的像是观音菩萨,有的像是酣睡的孩童,有的像是悠闲的仙鹤,又有些像是牛头马面、面目狰狞凶猛的野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洞中数不胜数。这些独特的景象如果不用照射距离超远的强光探照灯,恐怕永远都不会被世人见到。无数魔幻般的场景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掠过,令人目不暇接,这一段奇境美得触目惊心。
这时忽然河道变宽,有几条更细的支流汇入其中,水流的速度慢了下来,前边的探照灯也不象刚才晃得那么厉害了。
只见灯光照射下,前面两侧洞壁上全是一排排天然形成光滑的溶解岩梯形田,层层叠叠的如同大海扬波,真像是一片凝固了的银色海洋。一个巨大的朱红色天然石珠倒悬在河道正中,在石珠后边,河水流进了一个巨大兽头的口中。那巨大的石兽似虎似狮,好象正在张开血喷大口疯狂的咆哮,露出满口的锋利獠牙,想要吞咬那颗石珠,而时间就凝固在了这一瞬,它的姿势被定了格,恐怕在这里已经保持了几千几万年。
河道就刚好从它的大口中通过,我们面对的就象是一道通往地狱的大门,不禁心跳都有些加速,呼吸变得粗重,把手中掌握平衡的竹竿握得更紧了些。
特征这么明显的地方怎么没听彩云客栈的老板娘提起过,难道是河流改道走岔了路不成。而通过强光探照灯的光柱,可以看到兽门后悬吊着无数的古代人俑,就是坐长途汽车时看见被汽车碾碎,石壳里面装满蛆虫的那种,每次回想起来,胃里都不免觉得有些恶心,想不到又在这里遇到。
竹排上的三人相顾无言,不知道shiryley杨与胖子看见这般景象是怎么想的,反正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很不安的预感。我感觉只要穿过这里,在这漆黑幽深的山洞中,我们的手,将会触碰到一层远古时代的厚厚迷雾。
第一百零四章 倒悬
容不得我们多想,水流已经把竹筏冲向了山洞中的兽门,悬在半空的天然石珠位置极低,距离河面仅有半米多高,刚好拦住了去路,我们赶紧俯下身,紧紧贴在竹筏上躲过中间的石珠。
就在竹筏即将漂入里面的时候,设置在竹筏前端的强光探照灯闪了两闪,就再也亮不起来了,大概是由于水流加速后就一直没关,连续适用的时间过长,电池中的电力用光了。
我心道:“糟糕,偏赶在这时候耗尽了电池,那前边的山洞显得十分诡异,在这里大意不得,必须先换了电池再说,免得进去之后撞到石头上翻船。”
我对后面的胖子与shirley杨举起拳头,做了个停止的手势,让他们二人协助我把竹筏停在洞口,然后将手中的竹竿当做刹车插进水里,将竹筏停了下来,好在这里水流缓慢,否则只凭一根竹竿还真撑不住这整只竹筏的重量。
由于我们在之后的行动中,不可能再获得任何额外的补给,所以电池这种消耗能源,必须尽最大的可能保留,不过这个山洞中的石人俑,似乎和“献王墓”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有必要仔细调查一下,看能否获得一些有关于“献王墓”主墓的线索,毕竟我们对主墓的情报掌握还是太少了。
我给强光探照灯更换了电池,使它重新亮了起来,在探照灯橘黄色强光的光柱照射下,只见那融解岩形成的天然兽头,宛如一只奇形怪状的龙头,但是经过积灰岩千年来的溶解,其形状已经模糊,完全无法看出是否有人为加工过的痕迹。
胖子在后边拍了拍我的肩膀。示意他们已经取掉了平衡竿,于是我也把前端的竹竿从水中抽出,竹筏跟随着水流,从这魔眼古怪丑恶的龙口中驶进了山洞。
这段河道极窄,却很深,笔直向前。距离也十分长,我们进去之后,用竹竿戳打洞壁的石头。使竹筏速度减慢,仔细观察头上脚下、倒吊在洞中的石人俑。
这些石人俑全部倒背着双手,摆出一个被捆绑的姿态,由于地下环境的潮湿阴冷,石人俑表面已经呈现灰褐色,五官轮廓完全模糊,似乎是在表面上长满了一层“熌”(岩石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一种霉变物质,无毒)。
在外形上,基本上辨认不出石人俑的男女相貌,仅从身材上看,有高有矮,胖瘦不等,似乎除了壮年人之外,其中还有一些尚未长成的少年,而且并非按制式统一标准。完全不同于秦汉时期陪葬的人俑,都是军士和百戏俑。
洞穴顶上,有绿迹斑斓的铜链,把这些石人俑悬吊在两边,有些链条已经脱落,还有些是空的,可能年深日久。石人俑已经掉进了水里,一具具石人俑就如同吊死鬼一样,悬挂在距离水面不到一尺的地方,在这漆黑幽暗的山洞里,突然见到这些家伙,如何不让人心惊。
Shirley杨在后边让我们先把竹筏停下,在水道边,有一具从铜链上脱落掉在地上的石人俑,Shirley杨指着石人俑说:“这些石人俑虽然外形模糊,但是从发服轮廓上看,有一点象是汉代的,我觉得有些不对劲儿,我下去看看。”说着把自己登山盔的头灯光圈调节了一下,让光线更加聚集,便跳下竹筏,蹲下身去观看地下那具石人俑。
我提醒Shirley杨道:“戴上手套,小心这上面有细菌,被细菌感染了,即便是做上一万次人工呼吸也没救了。”
Shirley杨摆了摆手,让我和胖子不要分散她的注意力,她好像在石人俑上找到了什么东西,当下戴上了胶皮手套,用伞兵刀在石人俑身上刮了两刮,然后倒转伞兵刀举到眼前看了一眼,用鼻子轻轻一嗅,砖头对我们说道:“这人形俑好象并不是石头造的。”
胖子奇道:“不是石头的?那难道还是泥捏的不成?”
我想到在澜沧江边公路上的一幕,坐在竹筏上对Shirley杨说:“这莫非是活人做的?你用刀切开一部分,看看人俑里面是什么,那张人皮地图中记载的很明确,献王墓附近有若干殉葬坑,但是没有标注具体位置是在哪里,说不定这个龙口洞,正是其中的一处殉葬坑。”
Shirley杨用伞兵刀,把人俑腿上割下来一小块,果然和在公路上看到的一样,人俑外皮虽然坚韧,但是只有一层薄薄的壳,里面全是腐烂了的死蛆,Shirley杨见了那些干蛆,不禁皱起眉头,又用伞兵刀在人俑胸前扎了两个窟窿,里面也是一样,满满的尽是死蛆和虫卵。
Shirley杨对我和胖子说道:“看来也不是殉葬坑,但是可以肯定这些人俑都是用活人做的,而且一定和献王有关,这应该就是献王时期,在滇南古老邪恶而又臭名昭著的酢?br /> 这里除了百余具人俑与铜链之外,就全是洞中嶙峋兀突的异形山岩,没有再发现多余的东西,于是Shirley杨回到了竹筏上,我们继续顺着水道中的河道慢慢前进。
我边控制竹筏行驶,边问Shirley杨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这些人俑是用活人做的?又怎么能确定和献王的跤泄兀?br /> 在来云南的路上,为了多掌握一些情报,Shirley杨没少下工夫,出发前在北京,把凡是能找到的历史资料都找了个遍,一路上不停的在看,希望能增加几分倒献王墓的把握。欧洲有位学者曾经说过,每一个墓碑下都是一部长篇小说。而在一些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墓中,更是包含了大量当时的历史信息。王墓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结晶综合体,对这些历史上最出类拔萃的盗墓贼,都无一例外全部是博古通今的人。
“献王”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位,不过并不是同一时代,除了滇国的献王之外,其余的几位献王都不在云南。甚至连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军在天京建国后,也曾封过一个献王,在战国以及五代等时期,都有过献王的称号,就像历史上的中山称号,也曾在历史上作为国号和王号分别出现过。而那些献王都只不过取“献”字的义,并非这些献王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我们准备下手的目标,这位献王,是古滇时期一代巫王,他的“酢保怯盟勒叩赝隽槲浇椋以┗甑氖吭蕉啵庵帧悲术“的威力也相应越大,用死者制墓毯褪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