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壶
大火烧着了棚顶的苫草,一团团的火苗滴落下来,草房已经烧穿了房顶,“噼噼啪啪”作响。
妮子含泪跑到有良身边,用力的拖着他的两条腿向屋外拽去,刚刚来到院子里,听得“噗通”一声,整个屋架便瞬间坍塌了下来,有良的爹娘和两个黑衣人统统葬身于火海之中了。
陕西潼关南有座松果山,老远望去恰似一“佛头”,因此当地人称此处为佛头崖。主峰海拔1800米,巍峨峻峭,怪石嶙峋,山路崎曲。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依峰临壑,修建了佛崖寺,主建筑菩萨庙有五间正殿,僧舍十间。俯瞰群山,但见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天际黄河如带,蜿蜒东逝。大殿塑有菩萨像,方圆数十里百姓常来此处拜佛祈福,
香火不断。
大殿匾额上镌刻着“佛崖寺”三个大字,门扉外有块一人多高的青石,石上雕刻着元代英宗至治年间礼部尚书张养浩的一首词《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农历三月十六这一天,是准提菩萨诞辰,一清早,潼关路上便有数不清的善男信女赶来佛头崖上香。准提菩萨乃是三世诸佛之母,感应至深,众生间、出世间皆受其庇护,功德无量。
大殿外面香烟缭绕,殿内“笃笃”的敲木鱼声伴随着诵经,清脆悦耳,令人耳目清净。
“稽首皈依苏悉帝,头面顶礼七俱胝,我今称赞大准提,唯愿慈悲垂加护。南无飒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姪他唵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那是佛崖寺的老和尚在诵《准提神咒》。
人来人往的山头上,树下站着几名劲装大汉,冷漠的目光扫视着熙熙攘攘的人们,为首的是一个胖胖的中年人,眯着眼睛不露声色望着几个奔跑嬉戏的小孩子。他就是曾经夜宿风陵寺中的那位“运城考古队”的张姓领队,今天要找出风陵寺的那个小和尚和一个名叫郭妮的女娃子。
几天前,他的两名手下失踪了,其中一人曾假扮成货郎,在黄河南岸潼关县境内走村窜乡调查那俩孩子的下落,根据上级指示,以风陵寺一渡法师超度法会的名义来寻访,如果那俩孩子知道这讯息,则一定回来的。
这两名手下武功都不错,为人也十分机警,怎么会突然间就音讯全无了呢,张领队隐约的感觉到有某种危险正在临近,因此心情也变得烦躁不安起来。
“张队长,那俩小孩子会来吗?”一名手下悄声问他道。
“上面说了,这俩小家伙肯定就躲藏在黄河南岸的什么地方,只要他们得到讯息,就一定会来的。”张领队说道,其实他心中也无甚把握。
人群中,一个独眼龙道士不经意间瞥了这边一眼。
张领队心中一凛,那道士的目光中仿佛带有一丝嘲弄,此人不简单呢,他遂在心中戒备了起来。
这时,人群中出现了一个上了年纪的小侏儒,头大如斗,皮肤白嫩细腻,四肢短小,身着一身藏蓝色的中山装,引起了他的注意。
自从那天夜里,在风陵寺白果树下发觉一渡法师的尸身不见了以后,首长预感到在河东还隐匿着另一拨子人,目标也是奔着“风后陵”而来,他命宋地翁小心防范,同时扩大搜寻范围,交代完后便与娄蚁匆匆返回了京城。
宋地翁与秦书记商量,通过县公安局向邻近的陕西省黄河以及渭水流域的公安部门,发出了协查通报。果不其然,消息很快的反馈回来,潼关佛崖寺定于农历三月十六,准提菩萨诞辰日这天,举行为风陵寺一渡法师的超度法会,届时将会有不少的善男信女前去潼关松果山佛头崖朝拜。
“一渡法师?”宋地翁看着手中的情况简报,心中一阵冷笑,哼,终于露馅了,是什么人偷走了一渡的尸身,只要前往潼关一行,便清楚了。
“会不会是佛崖寺的僧人私下挖运走了一渡法师?”秦书记推测道。
“不会,”宋地翁断然否定道,“佛教破土取尸,必定要举行诵经仪式,绝不可能偷偷摸摸的做,况且他们又怎会知道尸体埋藏在白果树下?”
秦书记点头称是:“那么会是谁干的呢?”
宋地翁嘿嘿一笑,道:“去潼关参加法会不就一清二楚了么?”
“需要我们芮城地方上怎么配合?”秦书记谦恭的请示道。
“不需要,本翁和子云去就可以了。”宋地翁自恃功力超凡,摆手谢绝了。
农历三月十五,法会的头一天,他和费道长便已赶到了潼关县城,住了一宿后,次日清晨随着朝山的人群来到了安乐乡境内的佛头山上。
“师父,那边树下的几个人似有不妥,看上去根本不是香客。”费道长低声悄悄道。
宋地翁早已看在了眼里,嘴里轻轻吩咐道:“多加以留意,那帮人身材矫健,不似农夫,搞不好就是盗走一渡法师的人,目的自然还是找‘风后陵’。”
“是,师父。”费道长又瞥了那些人一眼,然后随着人流进到了寺庙里。
佛头山属于秦岭支脉,自古即有“关南名胜”和“西岳第二奇观”之称,山顶常年白云缭绕,登高佛崖顶,极目远眺,滔滔黄渭,尽收眼底,浩浩秦川,一览无余,是秦晋豫毗邻地带的佛教香火圣地。
宋地翁望着人头攒动,香烟袅袅的殿宇,心下寻思道,那个老奸巨猾的贾尸冥道长如今也不知身在何处……
贾道长那天夜里其实并未走远,风陵寺一渡法师的猝然去世,京城奇人宋地翁的突然出现,一切都围绕着“风后陵”而展开,而此刻,心机极深的贾尸冥岂能说走就走呢?
他早已发现大殿后面的一个小门是虚掩着的,门外有一大片松林,连绵不断直到黄河边。
贾道长站在黄河岸边上,看到了水中央有一条打渔的小船,于是等那小船慢悠悠的划进芦苇荡里的时候,上前询问。
“老乡,今天晚上,你一直在黄河边上捕渔么?”贾道长开口问道。
“怎么了?”船家是一中年汉子,警觉的望着这个穿黑衣服的盲人道士,今年黄河解冻开江以后,渔政方面对盗捕黄河鲤鱼抓的很严,自己是偷偷摸摸下网的,可别给逮着了。
贾道长微微一笑,说道:“老乡,我是一个盲眼出家人,想向你打听两个孩子。”
“孩子?”船家想起了不久前过河去的小和尚兄妹,诧异的说道。
“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小女孩,你看见过么?”贾道长开门见山的问道。
船家仔细的打量着这个凌晨突然出现在黄河边的道士,警惕的问道:“孩子怎么了?”
贾道长心下已是明了,于是哄骗说道:“贫道是他们的舅舅,今天特来寻孩子们,这么说,他俩没有等贫道,已经先自过河去了?”
船家点点头,回答道:“小和尚家人生病,已经赶过黄河去了。”
“你可以载贫道过河么?”贾道长问道。
“不行,我正在起网。”船家拒绝了。
贾道长嘿嘿一笑,接着说道:“他俩有没有说他们的家在何处?”
船家想,这个道士自称是孩子的舅舅,竟然会不知道自己的妹妹家居何处?于是冷冷的回答道:“不知道,他们没说。”
贾道长寻思着,孩子们已经过江了,按其脚力讲,其家也必定不会太远,日后寻觅便是,眼下还是应该先回去风陵寺,看看宋地翁还有什么名堂。
他远远的绕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到了风陵寺,躲到寺外的那片黑幽幽的树林里面,静静地观察着寺内的动静。凌晨,宋地翁等人离开了风陵寺,待到他们走远了,贾道长自树上跃下,悄悄地潜回到了寺内。
他站在那株千年老白果树下,脚踩着松软的新土,口中喃喃道:“一渡法师一代高僧,没想到竟然落得了这么个下场,唉,看在同是出家人的份上,贫道就行个善事吧。”
贾道长找来锄头,重新将一渡的尸身挖出来,藏在了殿后的松树林内,然后将土坑回填好,悄然离开了风陵寺。
次日深夜,有两个劲装汉子赶着一辆驴车,车上载着一口棺材,来到了风陵寺殿后的松林中,将一渡法师草草盛殓了,然后赶着驴车经风陵渡摆渡过黄河,一路奔潼关佛崖寺而去。
’);世纪中文网 2100zw 提供
正文 第六十二章
潼关东松果山佛头崖后是一片黑松林,有良背着妮子疲惫的走出了林子,坐在了一块大青石上休息。世纪中文 2100ZW。
“妮子,你看这山如一尊佛头,应该就是佛头崖了。”有良抬起衣袖揩去额头上的汗珠,气喘嘘嘘的说道。
妮子点了点头,眯起眼睛眺望着如斧斫般的陡峭崖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怎么上去啊……
那天夜里,妮子刚刚拖出昏迷的有良,茅草房便烧塌架了,有良的爹娘和那两个戴口罩的男人都葬身在了火海中。
有良醒来时已是黎明时分,自家的屋子早已经烧成了废墟,依旧不断的冒着刺鼻的烟焦气,周围都是闻讯赶来救火的凹里村乡亲。直到天大亮了,乡里的公安特派员赶到后,村民们才从瓦砾灰烬堆中扒出了有良爹娘的尸首,除此之外,还发现有两具烧成焦炭样的人体,已经收缩成如小孩般大小。
“这两个人是谁?”乡亲们议论纷纷。
悲伤欲绝的有良摇了摇头,他不知道那两人是谁。
“是来偷东西的。”妮子告诉他们。
潼关县公安局刑警队赶到了,法医现场解剖了所有的尸体,最后结论是,有良父母是死于刀伤,那把匕首甚至还插在有良娘的肚子上,而那两个无名尸体则完全是烧死的,肺部及气管内吸满了烟尘。
“孩子,你都看到了什么?”刑警问妮子。
“两个蒙面人拿刀杀人,点火烧房子,不知道他们又为什么倒在火堆上了……”妮子回答说道。
“烟熏的,这两名入室盗窃的小偷被浓烟呛晕了,所以也葬身于火海。”刑警队长十分肯定的说道。
“那这两孩子怎么没事儿呢?”有人提出了疑问。
“小孩子个矮,热烟往上飘,所以他俩吸到些氧气,及时的逃过了一劫,实属万幸啊。”那刑警队长解释说道。
这一切,只有妮子一个人心里才清楚,那两个蒙面人根本不是什么小偷,而是奔着她来的,肯定又是为了郭家的“秘密”。妮子没有说,她不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可以信赖的,自爷爷死后,诡异的事情接连不断的发生,已经在她年幼的心灵里,种下了对世间所有人的怀疑。
她只惋惜慈祥如爷爷一般的有良爹娘,还有,就是被火烧掉的那本一渡法师传给她的《达摩五式》武功秘笈。
但妮子却并不知道,阳公和老祖生就的她,天生异秉,那些秘笈图画里的经络行气以及招式,早已深深印刻在了她的脑海里。《达摩五式》与一般武功修炼完全不同,它是达摩祖师面壁九年而悟出的武功,所以也必须是打坐入静到了极致后,方能证悟而成的,绝非日夜苦练而就。
接下来的几天里,乡亲们帮着有良安葬了他的爹娘,有良拒绝了好心人收养他和妮子的请求,自已已经快十三岁了,应该肩负起照顾妮子和养活他俩的责任。
昨天入夜以后,有良偷偷带着妮子溜出了凹里村,连夜西行,直奔潼关而来。
古潼关居中原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东汉末年,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谓其势“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
唐时,大诗人崔颢曾《题潼关楼》曰: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潼关东松果山下,有良牵着妮子的手,两人沿着佛头崖后山艰难的向上攀援着,好在有一条狭长的石缝,蜿蜒着通往山顶,成年人不得过,而小孩子却可侧身而行。
也不知过了多久,两人灰头土脸的终于攀上了佛头崖,面前有堵青砖墙,墙面一扇小门虚掩,这是佛崖寺的后院。有良知道,一般寺院都有后门的,方便火工和尚运送薪柴米粮和蔬菜进出。
今日举行法会,伙房内热气腾腾,和尚们正在准备着中午的斋饭。
“喂,你是新来的么?快来帮帮手洗菜?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