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壶
此刻,大血蚤已经退回到了妮子口中,河童老六的思维即刻受到了“血降头”的控制,成为了一具惟命是从的傀儡。
“带我去‘风后冢’。”妮子用意念吩咐道。
河童老六乖乖的点点头,呆滞的蹲下身子,妮子抱着“小翠儿”扒在了他的后背上,老六“噗通”一声迈进了水里,带着妮子游过了黑色的温泉,上岸放下了妮子,然后领着她朝着那间透着橘黄色光,虚掩着的那道石门走去。
到了石门前,河童老六浑身微微颤抖着,裹足不前了。
“怎么了?”妮子的意念问道。
“禁制……”河童老六指着门上回答道。
妮子目光扫去,发现石门上刻有字迹,那是四句偈语:彼尸尔尸,无尸无气,相尸何求,鬼壶祝由。
妮子仔细的看着那些字,大都不认识,算了,管它写的是什么呢……老六不敢进,自己进去得了。于是,妮子侧着身子挤进了石门内,抬眼望去,顿时不由得惊呆了……
这也是一座石厅,四周石壁及棚顶上镶嵌着好多大块的黄萤石,散发着橘黄色的光,石厅中间站着一个赤脚小女孩,怀里抱着一只大黑猫,正面色诧异的望着她,那女孩不是别人,正是妮子自己……
“咣当”一声,身后的石门突然自行关闭了,将河童老六隔在了外面。
妮子揉了揉眼睛,紧张的盯过去,摆摆手,那女孩并没有重复同样的动作,可以肯定,这绝不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影像,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存在的人!
妮子试探着向前走了两步,然后小心翼翼的问道:“你是谁?”
那女孩并不答话,双眼恶毒的瞅着自己,就连她怀中的那只大黑猫也气势汹汹的直视着“小翠儿”。
“喵呜……”此刻,“小翠儿”看见了对面的那只黑猫,能在这儿遇见同类,自是欢喜异常,于是友善的打起了招呼,岂知大黑猫根本就并不领情,仍旧怒视着它。
妮子愣了愣,随即冷冷的一笑,对那女孩漠然说道:“哼,雕虫小技,你不过是个‘阴相人’而已,这骗不了我的……”
有关“阴相人”的传说,在暹罗阿瑜陀耶王朝时代,有一个封建主,名叫枋长老,他是暹罗境内唯一会“阴相人术”的降头师。具体做法是找到与要做“阴相人”的真身相貌身材相似之人,将其毒杀,然后于七日之内涂抹一种特殊的尸油,并经过入魂、起尸等诸多程序,最后才能做成“阴相人”,在某些方面,有点类似中原湘西的“赶尸”,但要复杂得多。公元1770年11月,吞武里皇朝统一了全暹罗,将军披耶披差在清迈行宫擒住并处死了枋长老,不过被杀的只是一个“阴相人”,而枋长老的真身却从此下落不明失踪了。这是暹罗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后一个“阴相人”,以后的两百年间,“阴相人”再也没有出现过,整个泰国的降头界,均认为此种法术自吞武里王朝后便已经失传了。
其实不然,枋长老真身逃走了,隐身于缅甸北部的原始密林深处,若干年后客死异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枋长老在密林中的坟墓被当时亡命天涯的青年人勐拉差翁。炳发现了,盗墓时找到了一张手稿,便是“阴相人”的制作方法和炼制“血降头”的秘笈。若干年后,勐拉差翁。炳终于成为了暹罗国最强大的降头师。
如今,这两种世界上最诡异的降头术都留存在了妮子的身上了。
可是妮子错了,郭璞当年布下的实为“祝由幻术”,并非枋长老流传下来的“阴相人”降头术。
幻术最早出现于先秦,流行于东汉,江湖方士多以此术卖艺为生,其高深者寥寥可数,大都是些滥竽充数之辈。
《列子。周穆王》中记载道:“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难穷难终;因形者其巧显,其功浅,故随起随灭。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
东汉时,方士孙奴善使一套割头术。《异苑》云:“上虞孙奴,多诸幻伎。元嘉初叛,建安中复出民间。治人头风,流血滂沱,嘘之便断,创又即敛。”从文字叙述上来看,已经是属于“祝由幻术”中的“移头术”了。
东晋一代易学宗师郭璞正是“祝由幻术”的集大成者,为了守护关中地脐的秘密,除了有四神兽的护卫之外,还设置了机关,以铜顶针为开启地宫之门的钥匙,交与郭家后人为信物。为了防止铜顶针落入他人之手,擅闯地宫,他又布下了大猎蛛和“太阴腾蛇阴遁局”,那些赤豆小人正是“撒豆成兵”的幻术所致。郭璞于地脐内发现并禁制了一对雌雄河童,把守着黑温泉,最后在“风后冢”内下了最后一道“祝由幻术”,名为“人魔幻”。郭璞以为,只有“祝由神功”的传人并持铜顶针方能进入地宫,顺利过关而到达“风后冢”,取到“鬼壶”。
但是,一千七百年后,一个叫做妮子的女孩误打误撞来到了关中地脐,用那枚铜顶针开启了地宫之门,并以暹罗降头术诛杀了大猎蛛,使用《青鸟葬经》破了“太阴腾蛇阴遁局”,最后竟用大血蚤制服了河童,进入到了“风后冢”内,这是郭璞当年布局时所始料未及的。
“ไ;ส;ย;ศ;า;ส;ต;ร;์;(晒亚洒)……”妮子对着站在她对面的“假妮子”高声说道,她并不知道自己说的是泰语。
不料那“假妮子”丝毫没有反应,反而是将手中的大黑猫扔在了地上,嘴唇后缩,呲出两排尖利的牙齿,作势要扑过来。
“ถ;ู;ก;ข;อ;ง; ถ;ู;ก;ท;ำ;ค;ุ;ณ;ไ;ส;ย;์; ย;า;ส;ั;่;ง; พ;ร;า;ย; พ;ร;า;ย;(吐匡,吐他昆晒,亚赏,拍,拍)……”妮子也将“小翠儿”放在了脚下,口中厉声喝道。
“假妮子”仍旧不为“阴相人”降头咒语所动,反而“呼”的一下窜了上来,张嘴便朝着妮子的脖子咬下……
对面那只大黑猫也凶巴巴的扑过来,与“小翠儿”扭打在了一起。
妮子不及“假妮子”彪悍,抓挠撕咬搏斗之中,渐渐落败,身上被对方抓挠得鲜血淋淋,脖子险些给咬中。
“小翠儿”的伤势还未曾痊愈,又被那只凶恶的大黑猫咬了好几口,皮都被撕破了两三处,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了。
妮子体内的嗜血凶性终于渐渐的被激发出来了……
东南亚的降头术最早源于中原的祝由科,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士族南迁,便将这一中原秘术带到了南蛮之地,苗疆的巫师苗医将其结合本族巫术,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苗蛊之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原祝由科则逐渐演变融入了中医之中。
降头术的出现则较晚,源于湘西苗疆的“蛊术”,因此,郭璞当年布下的“祝由幻术”,其实与妮子的“血降头”乃属于同宗同源。勐拉差翁。炳原籍山西河东,亦属郭氏后人,祖先南迁至暹罗,后贵为皇室姻亲,因宫廷之争而亡命天涯,流落缅北丛林之中,意外的获得枋长老秘术,成为了暹罗第一降头师。
方才妮子用以禁制“阴相人”的巫咒为东南亚降头术,而“假妮子”则是中原祝由幻术中的“人魔幻”,故此对付不了。
这时,“假妮子”的小辫子已经全然抖落开来,披头散发,面目狰狞,只见她两眼一翻,双腿盘坐于地,然后两只手用力拧着自己的脑袋瓜子,“喀嚓”一声,竟然将一颗头颅硬生生的给拽了下来,奇怪的是,竟然不见一滴鲜血……
妮子大愕,正当迷惑不解之际,突感自己的脖子一紧,随即颈部传来剧痛,头一晕站立不住,一屁股坐在了地上,随着疼痛的加剧,妮子已经渐渐的透不过气来了……
妮子不知道,此刻自己体内的“血降头”正在竭力抗衡着“人魔幻移头术”,勐拉差翁。炳身为东南亚第一降头师,其功力自然非同小可,但仍不能与郭璞正宗的“祝由幻术”相比。妮子的颈部越来越痛,如同刀割般,仿佛空中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扭拽她的脑袋,她甚至已经听到了颈椎骨“嘎嘎嘎……”即将断裂的声音。
就在这时,妮子的脑海里蓦地出现了白雪皑皑的山峰景象,雪地里一个年轻的独臂和尚,单手合十默默地站立在齐膝深的雪窝中,雪地上丢着一只血迹斑斑的断臂……
紧接着,妮子恍惚来到了一个幽暗的小山洞内,见一鹰鼻凹眼,满脸络腮胡子的老僧独自面向石壁打坐,双眼闭目,五心朝天,身上不仅已经落满了厚厚的一层灰尘,而且有鸟儿竟然在他的身上衔枝筑起了巢穴。
但见老僧长叹一声,缓缓站立起身,缓缓走出了山洞。这时,妮子惊奇的发现,洞中石壁上隐约透出老僧面壁打坐的影像,连衣裳皱褶都清晰可见。
雾霭茫茫的长江边上,老僧折下一段芦苇丢入江中,然后竟然踩在了那根细细的苇叶上渡过江去,岸上遗留下来了一只破草鞋……
这正是一渡法师要传她的正宗佛门玄功“达摩五式”, 即: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断臂立雪、影透入石和只履西归。
妮子竟于生死存亡之紧要关头顿悟而成……
第一百二十八章
妮子站起身来,初试“一苇渡江”,身子斜斜的向石厅一侧飘去,贴在了石壁上,姿势优美之极,然后轻盈的落在了地上,但见光光的石壁上透出了妮子的淡淡的身影,惟妙惟肖,十分的逼真。
此刻,“假妮子”已将“人魔幻移头术”发挥到极致,空中那双无形的手改变了目标,径直朝着石壁墙上妮子的身影头部抓去……霎时间石屑纷飞,坚硬的石壁上竟然被掏出两道深沟,妮子的“达摩五式”第四式“影透入石”起作用了,转移了“祝由幻术”的攻击目标。
“喵呜……”一声凄惨的哀鸣传来,妮子急视之,看见“小翠儿”已经被那只大黑怪猫骑在了身子下面,张开了血盆大口正欲咬下。
妮子急切之间,手臂一挥使出了“断臂立雪”,一道淡淡的臂影闪电般的击中数丈开外的大黑猫身上,那臂影的五指如钢钳般紧紧地掐住了大黑猫的脖子,将其凌空拎起并越收越紧。大黑猫的舌头吐了出来,四条腿乱蹬拼命挣扎着,紧接着一股青烟升起,倏地突然不见了……
妮子解决了大黑猫,随即左臂再次一抖,臂影直奔无头的“假妮子”而去,劈手夺下其手中移下来的那颗人头,“啪”的一声重重的按在了“假妮子”的脖颈上。
一股青烟过后,“假妮子”蓦地消失了。
郭璞设下的“祝由幻术”之“人魔幻”,其诡异曾列为“幻术之冠”,无论多少武功高强的人进入地宫,便会出现一模一样同等数量的影像相搏,最终影像自摘其头,导致擅闯地宫之人身首异处,死于非命。妮子体内的“血降头”与“祝由幻术”本属同宗同源,当可抗衡少许,直到“达摩五式”的出现,合二者之力,方遂破幻术,幻术既破,密室便自然开启了。
“喀啦啦……”石壁上的一道沉重的石门打开了,“风后冢”密室终于现出了。
密室内中央停放着一辆木制的指南车,两只木车轮上标有弧度数、方位标记和确定方向的指针刻痕,车内立一木人,引臂南指,古籍中又称“司南车”。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而是以七个小齿轮组成自动离合的差速器装置,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谓之“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车上端坐着一具无头干尸,周身灰暗,皮肉干枯贴骨,肚腹低陷,尽管如此,仍可看出此人生前必定是身材魁梧高大,气宇轩昂之辈。
妮子心里“嘭嘭”直跳,过了一会儿,她才战战兢兢的走前了几步,目光落在了干尸的手上。但见那人枯槁的双手捧着一个只有鹅蛋大小,深褐色的骷髅头……
这具干尸正是五千年前的风后,死后葬于风陵渡,公元316年,郭璞将其移至关中地脐之内,迄今已经在此默默地呆了一千六百多年。
风后,伏羲之裔,《路史•;国名记》:上世式国于风而为姓,故伏羲之后,有风后。 又郑樵《通志•;氏族略》: 风氏姓也,伏羲氏之姓。黄帝臣三公之一也。
他本是中原古代氏族部落首领伏羲氏之后,通晓伏羲八卦,官居黄帝之宰相,亦是中原祝由术的始祖。在他临终之时,凝其毕生之祝由巫术,缩其头,将其23块颅骨和六块下颌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