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匣传奇
任芸韵睁大眼睛看着安子奇,这也太得寸进尺了吧,任芸韵说:“我有这个面子?你大概还不知道他是谁吧?他能收你这个徒弟?你以为他说话随便,就会收你为徒。老实对你说,胖爷爷虽然表面看来随便,骨子里不知道有多精明,一般的人他根本看不上眼,除非你真有让他佩服的,他才会收你。”
怪不得,那个胖师爷救了他以后便连正眼也不朝他看,原来是看不起他。这也难怪,自己当时只会躲在神像背后发抖,连一句硬气话都没有说过,任谁也会厌烦的。
回想从贵州见到任老伯以来,可以说是连一件露眼的事都没有做过,光说是保证做好任老伯托付的事,可要是没有遇到任芸韵,自己能做什么?
安子奇忽然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误区,见到任芸韵以后,尤其是听了任芸韵介绍任家的家境,原以为是可以得到帮助,实际上是过份祈求希望得到任家的帮助,反而把自己的自立放到一边去了。像自己这样没用,任芸韵虽然口口声声称自己是大哥,可在她的心里,自己究竟能摆在哪里?恐怕也只是表面的应酬,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任芸韵虽然说她的三爷爷就在上海,可她从来也没提起过她三爷爷是干什么的,那位胖师爷恐怕也非得像她三爷爷那样的人才可以请得动。可她矢口不说胖师爷与她任家的关系,显然是把这当作恩惠,或者说是瞧不起他安子奇。
任芸韵对他的热情当然是真诚的,不过热情只是为了帮助他早日去解脱任家的束缚,也就是任家的解脱。可是像任芸韵这样的帮助,她任家能解除束缚吗?任家应该是个大家族,安子奇没有见过任家的其他人,不知他们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料想也不过是暗笑,暗笑任惠高任老伯挑选了这样一个没用的人,竟然没法摆脱任家的影子。
任芸韵想替自己找一个武艺高强的老师,应该是没问题的,问题是自己在任芸韵的安排下,还有多少自己的主张?
安子奇感到头都晕了,头绪太多,根本就没法理清楚。
任芸韵见安子奇脸色突然苍白,关切地说:“安大哥,你是不是在四川受了惊,看你脸色苍白,要不要我陪你去医生那里看看。”
安子奇摇摇头,站起啦说:“我有点头晕,回去躺一会就好,我看现在也不用忙着替我找学武艺的老师,我什么都不会,找人反而会被笑话,我还是先跟你学几招,等有了基础,再去找老师。你说要让我创业,我早就想过了,不过我在上海一个人都不认识,要想创业实在难,你肯定已经替我想过,我回去想一下,然后再来找你。”
任芸韵点头说:“你总算想通了,现在是经济社会,没有自己的企业,到哪里都办不成事。爷爷的事不用急,以后有的是时间,等你有了帮手,做什么都不难,你记住,你最需要的是帮手。”
任芸韵最后的一句话可谓是意味深长,让安子奇想了好久。
卷一 命运选择 第二十二章 蹊跷重重海外言
安子奇在浴盆里泡了许久,热水舒张了他的肌肉,也使得头脑灵敏起来。热水浴是最好的清醒剂,躺在浴缸想问题,实在是神仙的享受。
安子奇回想在贵州遇到任老伯的事,当时没有思考过,后来也没有思考过,总以为事情很简单。任老伯临死前遇到他,把价值连城的东西托付给他和冯瑶琪,应该说除了巧遇,还是巧遇,完全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地方。
现在想来,好像事情不是完全那么简单,其中还是大有文章。
任惠高老伯临死前的话和留下的书信暂时不去考虑,里面究竟有多少秘密的含义现在也不知道,只是任老伯能一个人孤单单地守在贵州六十年,这其中就大有学问。任家的其他人不是在国外,就是在大城市,偏偏任老伯孤身住在深山的小洋楼里,陪着死去的妻子,不能不说是一个大疑问。
还有,在自贡的殷小山竟然也会就地等候六十年,应该也是一个不可想像的事,就那个翡翠匣,他殷小山只是见到,连手都没有摸过,居然会想六十年?按殷小山在自贡有如此众多的门徒,难道一个没有希望得到的翡翠匣,能使得他等候六十年?
任老伯临死前给冯瑶琪一串翡翠项链,给他安子奇一只梳妆匣,里面是一些珠宝。安子奇没有仔细察看过珠宝,只知道这些珠宝价值上千万,任老伯的家人恐怕都是身价非凡的大富人,就从任芸韵留在小洋楼的衣服就可以知道。任老伯既然让他寄信给任芸韵,为什么没有让任家的人感谢他,而要把如此价值的珠宝留给他,到底是为什么?
随同翡翠匣一同存放在铁箱里的书和那封信,安子奇也没有翻过,除了觉得那封信没有收信人感到奇怪外,还不知道那几本书到底是什么书。不过从把书和翡翠匣放在一起,说明肯定不是普通的书。想到这里,安子奇自敲自己的脑袋,真是糊涂,竟然不会早点去翻那几本书,说不定书里有答案。
安子奇再也躺不住,赶紧从浴缸里起来,穿上衣服后便拿着银行金库的钥匙往银行走。
银行的工作人员还是挺认真,查对了密码和凭证后,放安子奇进入有着几十公分厚的铁门里的保管室。安子奇用钥匙打开标有号码的铁抽屉,取出里面存放的东西,将东西放在旁边的桌子上,然后一件件仔细看。
打开那只紫檀木箱,里面的荷叶翡翠匣顿时放出幽幽绿光,安子奇轻轻抚摸翡翠匣,再一次仔细查看,除了心里对翡翠匣的珍贵和神秘加重,没有找到其他的新发现。想到在贵州做的那个梦,安子奇沉思:如此奇怪的梦,究竟是翡翠匣引起的,还是本来就该做这样的梦?可是冯瑶琪也说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当然是什么她没有说,可能也与翡翠匣有关,可当时能做梦,为什么现在同样抚摸翡翠匣,却没有任何反应?
真是个谜,等哪天见到冯瑶琪,一定要问清楚她究竟是做的什么梦。想起冯瑶琪,安子奇心里还是有种说不出的味道,也不知道冯瑶琪现在究竟怎样?除了每隔三四天相互发一个短的不能再短的短信,相互问声好,其他没有什么联系,就连这次上四川,安子奇也没有对冯瑶琪说过,其实还是怕她担心。
把翡翠匣放好,关上紫檀木箱,安子奇便打开那只梳妆匣。翻看了里面的珠宝和书信后,还是决定把梳妆匣带回去好好看,在这银行的金库里,还要提防别人偷窥,再说金库的环境也不是思考的好地方。
把紫檀木箱依然放入铁抽屉锁好,将梳妆匣放入随身带的皮包,安子奇检查了铁抽屉,确信一切都锁好,才离开银行。
到旅馆,关照服务员不要来打扰,便锁上门,将梳妆匣里的珠宝和书信都取出放到写字桌上。
这就是任老伯留给他的全部东西,安子奇先不去看它们,而是手托着下巴静静地思索,任老伯留下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意思?
如果没有与冯瑶琪一起遇到任老伯,任老伯也会因伤重而死亡,那么这些东西会有怎样的结果?是由任家的人来收取整理,还是任老伯另有传人?如果任老伯另有传人,那么为什么任老伯在临死前却把这件事托付给自己和冯瑶琪,而不是让自己与冯瑶琪转达对传人的托付?任家的人除了任芸韵,其他的都没有见到过,虽然任芸韵口上说任家的人对任老伯选择接班人没有看法,可是这是任芸韵的意思,还是任家所有人的共同想法?就算任家再有钱,可是任老伯留下的珠宝绝不是小数,任家的人真的是那样无所谓?
任老伯孤身住在身上,家里其他人也都不是普通人,任老伯身边应该不缺钱,要感谢他和冯瑶琪,完全可以用现钱或者存款,却根本就没有提起过钱,偏偏要用虽然价值巨万的珠宝来酬谢,难道任老伯不知道珠宝虽然珍贵,可在没有变换成钱的时候,是中看不中用的。
那些书信也是一样,一封信已经看过,说的是骆兴林如何带着翡翠匣逃出来,其中也颇有疑点,只是安子奇一时还理不出来头绪。那封给梅竹先生的信,梅竹先生到底是谁?事关任老伯的机密,安子奇并没有对任芸韵说过梅竹先生的信,可是任芸韵说她的二爷爷三爷爷都健在,任老伯为什么没有留下给他们的信,却偏偏留下没有地址的交梅竹先生的信。想来梅竹先生定是任老伯的刎颈之交,才会在放翡翠匣的铁箱里留下给他的信。
书也是这样,究竟有多少人知道任老伯有书留下?任芸韵知道还是不知道?把书同翡翠匣一起放在铁箱里,是说明书的重要,还是书中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安子奇不愿再思索下去,光是这些就够想一辈子的,还是等以后再慢慢想。
桌上的东西安子奇先从小的看起,把珠宝都拿到面前,开始一样一样仔细观看。那件蓝宝石的项链已经在贵州就仔细看过,当时只觉得这项链必定十分珍贵,光是蓝宝石就有几十克拉重,项链是用白金和黄金打成扁平状,除了镶嵌蓝宝石,还用细钻和红宝石镶出图案。安子奇过去也见过不少的红蓝宝石的项链,跟眼前的这根相比,不要说是宝石的大小,就是做工也远远不能相比的。安子奇认为这根项链应当是十九世纪由欧洲制作的,想到任老伯信中所说骆兴林是清朝四川总督骆秉章的后代,骆兴林拥有这根项链是理所应当的。特别是骆秉章剿灭石达开,这项链完全有可能是石达开留下的。
其他的有一只宝石镶嵌的手镯,精巧的工艺和精美的花纹,也是现代浮躁社会所无法比拟的。
余下还有三只宝石戒指,与项链一样,都是十九世纪欧洲流行的,虽然宝石都不是巨大,可项链、手镯和戒指,文物的价值肯定远远大于宝石的价值。
最后还有一只戒指,安子奇拿起倒是觉得万分奇怪,不是奇怪这戒指是如何如何值钱,而是这只戒指实在是不值钱。安子奇不明白任老伯怎么会把这样的一枚戒指与那些价值连城的珠宝放在一起,难道这戒指同样有着显赫的身价?
戒指是铁的,呈黝黑色,隐约的斑斑锈迹,暗示这戒指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戒指虽然是铁的,做工却是极其精细。戒面是一只虎形怪兽,须毛笔竖,神态凶猛。虎形怪兽脚下隐隐有几个小字,因为实在太小,安子奇睁大眼睛也没看清是什么字。从铁戒指的外形看,显然是中国古代的,在一堆外国的首饰中混杂一只中国古代的铁戒指,实在是不伦不类。
安子奇将戒指朝左手手指上试戴,想不到大小正合适,又把戒指取下,才发现戒指的背面也有字,同样是因为字太小看不清。安子奇决定过会就去买个放大镜,一只奇怪的铁戒指,上面还有字,说不定还真的是秘密。
既然铁戒指大小合适,安子奇也就戴在左手上,然后把珠宝都收起,依然放进梳妆匣里。
总共是两封信,一封已经看过,另一封就是交给梅竹先生的。信封里只有薄薄的一张纸,安子奇不知道任老伯会在这张薄纸上写什么,既然信收藏得如此的郑重,肯定里面写的是非常秘密的事。安子奇不知道梅竹先生到底在哪里,也不敢拆开信来看,生怕万一在某种巧合中遇到梅竹先生,这信就没法交了。不过安子奇心里还是盼望任老伯在信里写上请梅竹先生帮助的话,从常理推算,这梅竹先生肯定不是普通人。
把信放好,才拿起任老伯留下的书。书一共是四本,都是黄黄的旧抄本,随便拿起一本,就见封面上写着三个字:天龙形意拳。安子奇一见大喜,自己正好在苦恼没有防身的功夫,任老伯留下的竟然是拳经,实在是太好了。
书是旧时的折页装订,已经相当陈旧,安子奇小心翼翼翻开书,泛黄的书页布满斑斑点点蛀洞,不知是这书保管不好,还是年代久远的必然现象。书是用毛笔抄写的,还画着一幅幅粗糙的图像。不过书中写意思的安子奇是看不懂,什么“下盘之门户在膝,宜平分内里,不可外开。若开足尖亦开,下盘必不密矣。”什么“凡人之立势,有前有后,有左有右。前后左右,而直攻之谓之正;前后左右,而没攻之谓之奇,遇正则力健者矣。”
安子奇看了一会,实在觉得像是看天书,自忖没有行家辅导,根本就不可能学会这书中的拳术,只好心灰意懒地把手中的书放下,又去翻另一本。
这一本封面上写着:天波九龙棍。翻开书,里面与第一本一样,不同的是画面由拳术改成棍术,写的字照样是文理不通。下一本是写着什么武当养生功,翻开书页,更是连图画都没有,只有没有标点的文字,连读都读不通。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