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权力
、天才、鼓舞人心的领导人。他正在为取得和平而奋斗,他不是口是心非。
他骨子里也有另外一面:没有安全感,做事偷偷摸摸、暴躁易怒、报复心强。不过这些都潜在他的面具之下,若不是与他特别亲近的人,几乎不可能发现。尼克松了解自己,他认为在很多时候尤其是面对无数的敌对力量时,他需要狡诈,这样才能保住权力。雷评论说,查克·科尔森和某些人以提醒他敌人正在门口要采取快速、残忍的行动为名,轻而易举地利用他的阴暗的一面。尼克松很容易就范,并猛烈地向他的敌人开火,既有真正的敌人,也有假想的敌人。雷警告说,如果是这一面最终占了上风,尼克松将断送他的总统生涯。这是一个可怕的预言,几年后我努力回忆这个预言,以便分析比尔·克林顿的复杂性格。
比尔·萨菲尔在他的尼克松时期的回忆录《垮台之前》中,用了一个类似但寓意更广的比喻,他写道:“你可以把尼克松比做一块多层蛋糕。外壳是保守派的,严厉、有尊严、行事妥当。”其下的第一层是一位“进步的政客”,想成为迪斯雷利式的伟人(迪斯雷利,1804-1881,英国政治家,1868年和1874-1880年曾任首相,为扩大英帝国的权力和范围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译者注)再往下是“无益的好斗的人”,他自恋、自怜,却不以自我为中心;再往下去是玩纸牌游戏的人;又下一层是“阴险的人,常常带着目的出击”;再下一层是一个务实的人;然后是“旁观者”,把自己看成是第三者;下一层是“一个有特殊勇气的人”;最后是一个不合群的人。人们看到的只是他们想看的那些层,“可是整块蛋糕才是‘真实的’尼克松,其中还包括一些我没提及的层面,因为我也不清楚。你想完整地去品味尼克松时,必须将所有层面都一起细细咀嚼,只在一个层面上品味是不够的。”
比尔对于尼克松的深入洞察给了我越来越大的影响。我进入白宫工作的第一年,雷对于尼克松的比喻在我心中激起强烈的震动,在尼克松的灵魂深处善与恶不和协地一起共存。这就是那个真实的尼克松吗?读大学时,我曾经读过莎士比亚对于理查二世悲剧性的描写,国王走下宝座,成了内心光荣与失望激烈较量的牺牲品。著名的希腊悲剧和英女王伊丽莎白时代的悲剧也有类似的警世故事,故事讲的都是致命的弱点是如何毁了克里奥、李尔王和阿伽门农的。可这些大都是神话中的人物,故事要追溯到几千年以前。那个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惠蒂尔、其办公室就在老办公楼里、离我们只有一厅之隔的人也在上演着同一出戏吗?
心理学家一直在研究存在于人性之中光明的和阴暗的层面,可是他们的书讲述的是理论而不是现代总流任职期的领导能力。在现代生活中,太阳每天升起,阳光洒向人群,他们身穿外衣、系着领带从一个会议走向另外一个会议,写下备忘录,做出决定。我所认识的那位早期的尼克松看上去既有活力,又有大将风范,权力运用驾轻就熟。水门入室案刚刚发生一年,还有许多情况我并不了解,我猛醒:现场教育课才刚刚开始。将近30年的时光,终于清楚地证明,雷·普赖斯一开始就将尼克松看得无比透彻!
理查德·尼克松2瑕不掩玉(1)
1993年初秋,尼克松去世前的六个月左右,他曾给我打过电话,他将回华盛顿,问我是否可以在他最喜欢住的普通宾馆华盛顿环形宾馆的套房里与他共进早餐。那时我正跟随克林顿总统在白宫工作。我欣然接受了邀请,并且想带白宫办公室主任麦克·麦克拉蒂一起去,尼克松同意了。
我们坐下来,尼克松有两个明确的目的:一是想了解华盛顿发生了些什么,以满足他与生俱来的强烈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让我替他给他的继任者捎口信。我想他可真行,仍然为世界大事操心。
他告诉我们必须与俄罗斯保持牢固的经济联系,这是一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他暗示克林顿在政治上遇到了麻烦,因为克林顿总统鼓励他的妻子站在卫生健康改革的前台(“她在公开场合态度过于强硬。”)。然后尼克松把话题转到了他最关心的问题,“克林顿在支持北美自由贸易区的问题上态度不够明朗。”尼克松所指的是与墨西哥、加拿大签订的引起广泛争议的贸易协定,这个协定在国会也遇到了麻烦。“他看事偏颇,踌躇不前。告诉他有一些事情会比失去更糟糕,他应该支持自由贸易原则。”
后来尼克松特别强调:“如果他想知道为什么必须支持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告诉他去读一读英国废除谷物法“那能说服他。”
“废除谷物法”?只有尼克松能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该问题。19世纪,英国农民曾强烈要求保留谷物法,这项法律提出在进口的农作物上征收高额关税。取消谷物法的纷争与论战主要是就其对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威胁展开,北美自由贸易区对美国的影响亦将如此。历史证明在1846年英国议会取消贸易壁垒,不仅是进入自由贸易时代的转折点,而且使英国大受其益,将其推向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尼克松的分析准确无误,这就是他的特点。他喜欢阅读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上伟人传记以借鉴历史,评点时局。
我与尼克松的最后一次谈话使我回忆起在白宫我在他身边工作的日子,也思考了长久以来我们这些工作人员敬仰他的原因。在20世纪的总统中,除了伍德罗·威尔逊和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尼克松是权力与领导的最虔诚的门徒。威尔逊,美国惟一具有博士学位的总统,在华盛顿立足以前曾经写过关于国会和总统权力的条款。虽然尼克松所受的正规教育并不多,但是他诚恳地向政界人士学习,作为一名教友派信徒,他接纳了威尔逊的理想主义,甚至还请求过在威尔逊的麾下谋个一官半职。
到20世纪70年代,有关资料已有半数公开,学者们并没有正确评价他,尤其是对他进入军界在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和乔治·马歇尔手下任职时,他是否刻苦攻读领导艺术、是否是个足智多谋的人颇有微词。弗雷德·格林斯坦出版了《总统的另一面》之后,艾克名声大振。尼克松有曾在艾森豪威尔手下学习的优势,轮到他做总统,他试图把艾克的顽固与威尔逊的理想主义结合起来,这种尝试至今倍受青睐。卸任很长时间以后,在他最好的一部书《领袖们》中,尼克松仔细探讨了领导艺术的秘密。
尼克松的悲剧在于他不能达到他自己所制订的标准,他知道强大和行之有效需要什么品质。他常常攀上巅峰,却不能在那里停留,是他内心的某种东西把他拉了下来。他的最后失败告诉我们这些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应该吸取的教训——积极自信是实施领导不可或缺的品质。
两年中,我主要是向普通议员学习。共和党1972年年会在迈阿密召开在即,德怀特·蔡平组织了一个计划小组,邀请我加入。他告诉我,“常规会议的文件由你负责。”做起来可不比听起来那么容易。我要在大厅里协调所有的会议发言,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人人都有机会,又互不冲突。那时最具挑战的事儿是要确保演讲言简意赅,内容清新,以吸引与会的大量听众。
我发现现代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精心包装,这一点没有比尼克松团队做得再卖力的了。为了增加趣味,有人帮助我联系到鲍比·霍普的喜剧作家们,我邀请他们来到迈阿密,他们中的两个人住在迈阿密的一家旅馆里,与我们会议直播车保持随时的电话联系,当他们在电视上看到转播实况时,就想出插科打诨的笑话,然后由我或者是其他人迅速地把他们的笑话传给下一位即将上台的讲演者。纳税人的钱被用得实在是高明,果然这次年会在电视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竞选结束,尼克松赢得了他所期望的一边倒的胜利。令我吃惊的是,雷·普赖斯想辞掉讲演撰稿人和研究组长的职务,他想以白宫“哲学家”的身份留在白宫,尼克松同意了他的要求,但是一旦有大型的讲演,雷还要负责这方面的工作。雷请我接替他的工作。
这个建议让我有点儿受宠若惊,那些天赋极佳的笔杆子们将向我汇报。作为一个团队,我们将对尼克松下个任期产生重大影响。我所负责的部门总共有50人,包括作家、分析家、管理助理和通讯记者。我曾想过在大选后回北卡罗莱纳老家,但这次机会我可不能错过,我已经30岁,非常渴望有机会向上发展。
在尼克松任职期间,我负责演讲撰稿和研究小组工作,这是一个由精英组成的部门。在他的第二任期内,我也升了一级,由初级官员升为中级官员,我负责政策小组、日程安排、运筹以及相关活动,我们大多数人一起经历了水门事件的噩梦,并结成了终生的朋友。还远不止这些!我现在的工作可以经常接触总统了。虽然我从未成为尼克松的心腹,但他还是像对其他人一样,握着我的手,教我政治游戏是怎样在高层纵横捭阖的。
在尼克松身边工作的日子里,我目睹的是他闪光的一面。在水门事件发生以前,尼克松是美国最好的总统之一,他所度过的在野岁月、他钢铁般的意志、他对历史的感悟、他的个人魅力吸引了众多男女为政府工作。他又以其特有的方式锤炼官员,这些足以让我们明白他是个好总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我亲眼看到战略眼光是他成功的核心。
我首先强调他正面的品质,这也许不够客观,既然已判有罪,我“伏法”。对尼克松帮助我开始政治生涯,我至今心存感激。我相信对其他人来说,了解他错在哪里很重要,但我仍希望在我的字里行间能表达对他的尊敬。我们只有逐步了解他的坚强毅力,才能完全了解尼克松,让我们逐条来了解他吧。
在野岁月
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有大约六千万美国人投票。尼克松比肯尼迪少11万9千票,以不足1%之差输给了肯尼迪。有人会问,如果尼克松1961年当选美国总统的话,会比他1968年成为总统做得更好吗?没有人知道答案,在输掉了第一次竞选后,尼克松想到,他做事一定要更有效率。
那次竞选失败后,他仍然热衷于竞选,并立即制定了两年以后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的计划,这使他的政治生涯充满活力,并且为他1964年胜出肯尼迪奠定了基础。但是加利福尼亚的选民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在他的名下稍微迟疑了一下,选民主党人帕特·布朗为州长,使他竞选受挫,看来他彻底失败了。
但是事实证明政治上的失宠对他实则塞翁失马,他卧薪尝胆,积蓄力量,6年多的时间里,在政治上落魄时,他可以有机会在知识上充实自己,这是今天的政治家很难做到的。比如,克林顿没有为自己暂时脱离政界考虑一下个人的发展而付出了代价,林登·约翰逊也是如此。他们在没有弄清楚自己应做什么之前,已经国事缠身,克林顿现在就是这样。
当然,尼克松以前也没有时间自我反省,从他在35岁那年成为新的国会议员到他第一次遇见阿尔杰·西斯再到20世纪60年代他在两次竞选中遭到失败,他在政治舞台上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他对自己家人不很了解,对自己则了解得更少。他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始于1961年,在两次竞选间,他花了约10个月的时间去写关于他生活的书。《六次危机》帮他懂得他是怎样一个人,他在哪方面做错了,以及他该如何为执政做准备。写赫鲁晓夫那一章,他后来回忆到,他在洛杉矶一家旅馆里待了6天,每天工作14小时,一天的饭都是送到房间里。这次写作时间匆忙,和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的关于艾森豪威尔六个重大决定有些类似。但是他的书非常畅销,成了他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时期,一直持续到他1969年入主白宫。
人们发现在他在野的日子里,他不但没有闲下来,而是尽力了解国际事物和权力的运转。他访问四大洲、观察形势、调研各国兴趣和动机、扩展他的接触面。尼克松的一生是自律的一生,他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记录下他的思想。慢慢地他对国际事物更具有敏锐、客观的洞察力,这为他任职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离开白宫以后,他曾回忆离开总统宝座的那段时光是他一生最富成果的日子。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