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权力
车於肆己玫幕 ! ?br /> 离开白宫以后,他曾回忆离开总统宝座的那段时光是他一生最富成果的日子。其他国家政要纷纷想要效法,尼克松为此感到十分骄傲。“戴高乐离开政坛、阿登纳在狱中和在寺院里、邱吉尔在野、在梵地冈图书馆里,他们都有一段反思的时间,而且效果不错。“我发现我最有价值的时间就是在做副总统和总统之间那段日子,那时,我能从政治事态中心退一步,更慎重地审视过去和预见未来。”这些话是他在1982年写的。他印象非常深的是当邱吉尔和戴高乐受到反对并失去权力时,他们利用这段时间写出了很好的作品。因此,当尼克松在1974年辞职后,转向写作也就不奇怪了。这是他找到的可以作为补偿的方法。
尼克松喜欢夸大他的“在野”主题,因为这件事使尼克松和其他的伟人有共同之处。20世纪60年代,当他听说戴高乐认为他很有领导才干时,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戴高乐认为他也“穿越了沙漠”。我们很难断言尼克松与其他政治家一样在野期间收获巨大,像富兰克林·罗斯福在20世纪20年代曾与小儿麻痹斗争,在政界传为鼓舞人心的佳话。历史学家说罗斯福的自我磨砺使他成为一位强者和领袖。如果尼克松像富兰克林一样,因个人受磨难变得成熟,水门事件就根本不会发生。
即使如此,尼克松的故事揭示出一条重要的经验:在野的岁月让人直面现实,但如果以它作为个人成长的机遇,就有可能成为通往严肃的领导风格的桥梁。在他在野的日子里积累的东西,反而有助于他成为领导者,就像阿诺德·拖因比描述的那样,这代表着“撤退和反攻”。约瑟夫·坎贝尔也写道:“这是英雄的历程。”邱吉尔、戴高乐、甘地、罗斯福,是的,还有尼克松,他们都发现了这一真谛。
理查德·尼克松2瑕不掩玉(2)
钢铁意志
1974年夏天,尼克松的总统位子变得不稳,我和其他随从者陪他前往中东。途中我们在萨尔茨堡住了一晚,第二天尼克松感到左腿疼痛,白宫医生发现他得了静脉炎。“严重的话,血栓会堵塞脑部。”在他辞职两个月后,事情果然如此。医生建议总统把中东行程缩短一半。
医生离开后,尼克松把白宫负责人罗里·沃克叫了进来,“这次访问非常重要,把行程延长一倍。”
当我们听到这件事时,认为他简直不要命了。在启程之前,他想也许会有刺客暗杀他,这样可能是结束他生命的最好方法。但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他对待疾病的态度恰恰反映了一个强者的品格:面对病情的恶化,他从不畏缩。意志坚强是他鲜明的性格,也是他政治上的成功的重要因素。他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人。
我也不知道他的这种坚强的品质是什么因素形成的,也许是因为儿时的不幸?他的两个兄长英年早逝,童年时他的家境十分窘迫。还是由于他早期竞选进入众议院和参议院,竞选遭受挫折?这使他名誉扫地甚至被人认为是个骗子。也许是他在政治上历经艰辛和磨难挫败了阿尔杰·希斯?还是由于他生活中的曾有过多次危机与失败?也许是他天生固执的脾气或者确切地说是由于他盲目自信?也许是由于这一切造成他今天的性格特点,但不管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性格,他的确是我在政界中所见到的意志最坚强的人,当然他也为此而骄傲。在水门事件中他曾告诉我们:“最坚硬的铁是在最热的火中打造的。”
在尼克松传记《我们的一员》中,《纽约时报》前专栏作者汤姆·威克讲述了尼克松早年遭遇的个人危机的故事。尼克松39岁时,已在众议院干了四年,在参议院也有两年的经历,德怀特·艾森豪威尔选择他作为副总统候选人并做竞选伙伴。艾克认为这样的提名能安抚党内塔夫特派,(塔夫特,1857—1930,美国第二十七任总统。——译者注)该派认为他们的人应该得到多数票。但艾克错了,他根本不了解尼克松。
秋季,竞选一开始,《纽约邮报》刊登令人震惊的消息,指控尼克松秘密将竞选赞助的钱用做行贿基金,并且中饱私囊。尼克松确实有一笔基金,但是他的基金来路正当,根本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然而诽谤却接踵而来,报道把人们激怒了。艾克也对自己提名的人选动摇了。尼克松从未受过如此沉重的打击,舆论的压力要求他退出竞选。他决定举行电视讲演,澄清事实真相。
事件发生三天后,艾森豪威尔终于打电话给尼克松,尼克松没有受到对方的鼓励,艾克告诉他命运掌握在他自己手中。尼克松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他非常愤怒,便回敬了艾森豪威尔一句,“遇上这样的事儿,要么你拉屎,要么你就离开茅坑,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优柔寡断麻烦不断。”
尼克松前往南卡罗莱纳州,在那儿他与长时间担任他顾问的默里·乔蒂纳会面,为他的实况转播讲演做准备。在他们就要出发去摄影棚的前一小时,共和党两次提名的候选人汤姆·杜威亲自打来电话:“艾森豪威尔的高级顾问刚举行了会议,要我向你转达他们的决定,他们的意思是请你通过今晚的广播向艾森豪威尔宣布退出竞选。”
杜威和他的同伙认为他们已经发出了最后通牒。尼克松当时不过是一位资历不深的年轻议员,这道命令是由政党的最高权力机构通过美国知名人士直接发出的,“赶快滚蛋吧!”尼克松肯定会在午夜时分滚蛋。但是他们真的错误地估计了这个人,尼克松非常气愤,“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想知道答案,他们最好听广播。……告诉他们我也懂什么是政治。”
尼克松决定一切按他与乔蒂纳一起研究的策略进行,没有辞职,没有把自己的命运置于艾森豪威尔的手中,他让观众给共和党委员会发电报、写信,给他提出下一步行动的建议。他没有征得包括杜威和艾森豪威尔在内的任何人的同意,将自己的财产状况公诸于众,并且建议所有的议员也应该这样做的。可艾森豪威尔不愿意这么做,艾森豪威尔非常惊讶,尼克松的还击使他陷入困境。据某些人说,艾森豪威尔最后也没完全原谅尼克松。
事实证明,尼克松是懂政治的。半个世纪以后,人们再看那场互不相让的演说,一定会感到苦涩和乏味,然而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尼克松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众人数之多创那时观看政治节目之最。共和党总部收到大量信件、电报,恳请尼克松继续竞选。艾克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该事件也就不了了之了。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一位重量级政治家巧妙地利用传媒的力量,左右了国家的局面,这一点尼克松是会永远记住的。更重要的是,他的支持者们看到他两次站出来面对这位诺曼底登陆的英雄的压力和共和党的压力,他赢了,这就是他的勇气。
在以后的日子里,关于尼克松意志坚强的例子不胜枚举:1956年,艾克几乎把他排除在第二次竞选外,他却表现得非常沉稳持重;1958年,他与妻子帕特去拉丁美洲,在利马他勇敢走近愤怒的反美学生;在加拉加斯,他几乎被一个暴徒枪杀,1960年,当他以微弱的差距输给肯尼迪时,没有要求重新查票,但有充分事实可以怀疑在伊利诺斯、得克萨斯选票有假。他表现得非常大度。这些描写在任何一本关于他的书中都可以看到。
在白宫,我所见到的尼克松是一个虽遭受打击却百折不挠仍旧昂着头的尼克松。尼克松所受到的打击比包括克林顿在内的任何一位总统都要严重。私下里,他不拘小节,普普通通,甚至有些自哀自怜。在公众面前,他从来不这样,即使是在他辞职向我们发表告别演说时,也没有表现出这一面。我们在白宫东厅听他那感人的演讲,在草坪上他挥手告别,他依然镇静自若。雷·普赖斯在其回忆录中捕捉到了那一刻,他把那倒霉的一天中的尼克松描写成“一位被打败的却是将战役进行到底的战士”。名声虽然失去,他的尊严依旧。
美国人非常尊敬击败挫折也能接受挫折的人,他们从来没有把尼克松当作英雄,尼克松也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英雄。他们发现尼克松不能给人安全感,报复心强,但他们又看到了尼克松内心的坚强,很多人认为这恰恰是一位总统领导国家时所必须具备的。人民是正确的。
理查德·尼克松2瑕不掩玉(3)
感悟历史
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是哈佛教授,曾为肯尼迪、约翰逊工作过,于1969年进入白宫,担任总统国内事务顾问。尼克松曾称赞他学识渊博,内心世界丰富。经尼克松要求,莫伊尼汉给他推荐一些值得一读的书目,尼克松立即把它们找来。他在凌晨两点左右醒来,就会阅读罗伯特·布莱克写的迪斯雷利传记,试图借鉴英国历史上最杰出领导者的成功经验,治理当代美国。尼克松经常和我还有其他人谈起那部著作,至今我的书架上还存有那本书和尼克松推荐的其他几本书。
尼克松认为,历史是领导的仆人。他从以下三个方面汲取历史经验:对自己所处的时代要高屋建瓴、让听者明白他所处的有利地位、找准一个行动的榜样。
尼克松花费很长时间阅读外国领导人的传记,他也记录下来他的前任的有关业绩,分析他们的伟大品质,以评估他自己如何达到这些标准。他培养自己的洞察力,提高指导能力,当然更注意磨练信心的恢复力。私下里,他经常与他的三位高级顾问霍尔德曼、埃利希曼、基辛格共同探讨美国、欧洲历史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基辛格负责处理越南战争引起的国内混乱局面,尼克松对他说他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十分棘手,仅次于林肯总统当时所遇到的问题。林肯总统的麻烦是他让别人生活在巨大的阴影之中。霍尔德曼在他的日记里写道:“尼克松是这样评论的:在纽约的大街上林肯部署大炮对付那些反对议案的人;内阁和他的意见相左;斯坦顿不愿与他交流;他的妻子精神不正常,妻子的两个兄弟代表南方去打仗,死于战场。与林肯遇到的麻烦相比,我们的形势非常好。”
尼克松还喜欢谈论战争的经验教训。基辛格和他就曾经探讨过二战中德军将领相对来说具有哪些优点,这个话题亨利感兴趣。他也关注一战中埃里奇·鲁登道夫大规模进攻所犯的错误以及麦克阿瑟在鸭绿江边所做的错误的判断。他会问:战争什么时候讲道德?他曾五次看电影《巴顿将军》,并且鼓励他人学习这位将军的领导才能。他告诉霍尔德曼说巴顿“能鼓舞人心,让人们向前冲。”这恰恰是一个领袖应该做的。霍尔德曼认为,这可真够“直截了当”的。
艾塞亚·伯林认为,对历史的总结是邱吉尔的天赋,对历史的预测却是罗斯福的才能。尼克松既不是邱吉尔也不是罗斯福,但是他通晓历史,他在两个方面都非常擅长。尼克松对这一点非常自信,他可以通过走过的路,预见前方的路通向何方,这对于一位领导人来说是无价之宝。
对华盛顿的新政治家来说,危险在于他们的生活从现实起步,记者也是如此。诱惑不断,因为这个世界上到处流传着热闹的小道消息。如果你能发现,哪怕是片片断断炙手可热的“内部消息”,你就可以在最豪华的饭店就餐,甚至可以在有线新闻中上镜。但是那些成功地掌握着国家命运的领导人们,虽然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但大部分时间是在不胜寒的高处,那里少了许多喧闹的琐事。正如罗纳德·.A·.赫菲茨所说,一个领导必须“站在阳台上”,高瞻远瞩,这样他才能行之有效地投身到纷繁复杂的行动中。没有人比邱吉尔更热衷于事物的细节,他丰富的历史知识使他能站在高处,更清楚地看到事件的波澜起伏,它们因何而起,又要如何发展。
尼克松一直习惯于以几十年或几百年的跨度审时度势,所以他总是考虑工作的重点应是什么。在《论坛》中,他认为在做出政治决策时,他不是要看明天报上的评论,而是后天的头条新闻。当然事情并非完全如此,他过于关注,可以说是过分地关注后天的头条新闻。但他关注媒体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反响,这不仅仅使他成为一名出色的总统,也使他成为一位优秀的战略家。他的远见卓识超越现代的其他几位总统,主要基于他对历史的通晓和深入了解。
作为撰稿人,我们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