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大地 作者:华文羽(纵横12.9.1完结)





  “好,坐下吃饭。”李天倚压压手,示意他们坐下来。
  吃罢饭,李天倚将李大壮和刘三爷叫道了自己的房间。
  待两人做下,李天倚就愁眉苦脸的说道:“赵家堡的实力太强了点,凭我们这么几十个人根本就连赵家堡院墙上的赛电枪都突入不了。我们必须要想一些办法来如何突破那些赛电枪的封锁,否则打下赵家堡,给农民们分田地就成了一句空口号。”
  李大壮连忙回道:“赵家堡内不是有四宝作为内应吗?”
  李天倚皱了皱眉头,道:“四宝兄弟只是一个人,而且他是第四大队的之负责守卫院门,而赛电枪却是第五大队的,四宝兄弟曾经说过,第四、第五两个大队的大队长不合,两个大队颇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的意味。”
  “要不我们先将四宝吸收进来做为同志?”刘三爷疑虑的问道。
  “也好,”李天倚想了想点点头道,“那就有你们两人作为四宝兄弟的入党介绍人,先让四宝兄弟成为预备党员,那他就先在赵家堡护卫队中秘密发展,争取在我们攻打赵家堡时,四宝兄弟能策反一些护卫队员,从而瓦解敌人的防线。”
  “甚好。”刘三爷和李大壮点点头,笑道。
  “下一个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李天倚轻轻摸了摸下巴,道,“我们必须要增大武装力量,可是增加人数我们必须要有枪支的支持,没有枪我们就是人在多也没有用,现在、将来的战争是热武器的战争,陆战,枪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刘三爷赞道,“狼再凶悍,若没有尖牙和利爪,他们也不会是羊的对手,所以,我支持先生的观点,必须要想方设法的去找来枪,有枪了我们再去召集更多的人来加入我们的革命之中。”
  “可问题是我们去哪里找枪来?赵家堡的枪都是赵剥皮跟洋人买的,一支枪高达六十两银子,赛电枪跟贵,据说一挺要八百多两银子。”李大壮不解。
  “呵呵,”李天倚却笑道,“你们想想,陕西连连大旱,早已民不聊生,若那些地主豪强手上没有一些洋枪震慑,早已被民众给抄的鸡犬不留了。”
  “先生是说,我们暂时先不打赵家堡,而是去打那些势力小一点的地主豪强?”李大壮两眼精光一冒。
  “不错,”李天倚点点头,“先找几个只有几条枪或者十几条枪的小地主豪强们打一打,一来可以练兵,二来打他们也轻松一点,顺便可以弄点抢回来好扩大队伍。”
  “好好好,”李大壮大笑道,“整日进行训练,都快淡出个鸟来了,再不出去进行实战,队伍的战斗力增长的就很慢了。”
  “那就辛苦一下三爷了,”李天倚对刘三爷说道,“我对此地不熟,大壮同志也要对新兵进行训练,就只能辛苦三爷出去跑一趟了。”
  “好,这事就交给我吧,我一定会将安塞县的地主的实力探查出来。”刘三爷点点头。
  “不只是安塞县内的,就是外县的只要距离不是太远,我们也要搞一搞。我们革命不能只局限于安塞一地,必须要放眼全省、全国。”李天倚却是严肃的加了一句。
  “是,”刘三爷站起来,严肃的应道,“我定不会辜负先生所托。”
  说完便转身准备出去。
  “等一下,”李天倚却是喊住刘三爷,“休息一晚,明天再出发。”
  ***************************
  PS:悲催了,编辑一直以为我还没发书,昨天的推荐居然就这么将我遗漏了,我大哭——今天补办去了,不知道还能不能上分推?要是不能上分推,又得裸奔一周了。同志们看我这么可怜,给我收藏和红票安慰一下吧!!!
  第二十七章 慈禧的愤怒
  “众位臣工,候补道、安塞县知县的申请编练新军的折子,大家都听明白了吧。”慈禧扫视了下大殿中的文武百官,声音带些愤怒的意味。
  能不愤怒吗。
  庚子年,先是八国联军侵华,自己跟光绪仓惶出京——哦,是两宫西狩。好不容易跟洋人定了合约,以为日子又能安稳一些了,可是刚一回京,陕西又出乱子了。
  陕西出乱子了,自己可是刚从陕西回京。
  外务部会办大臣、文渊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王文韶立马道:“启奏太后,老臣认为首先要做的是发旨申斥赵有韶,以及罢免安塞守备黄戚。陕西绿营一直是我朝绿营中最彪悍的一支,可是在安塞绿营中数十人居然都不敢去围捕一名匪党,以致那匪党大闹安塞县城。”
  “咳咳,”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时、军机大臣荣禄却道,“陕西绿营虽然彪悍,可是安塞守备黄戚整日流连于青楼楚馆,以致安塞绿营军纪败坏。而且赵有韶奏折中言,安塞绿营兵手中武器竟然是一些长矛大刀,而匪党手中却是人手一只洋枪,安塞绿营不敌匪党不足为奇。所以对于赵有韶奏请编练新军,奴才还是要支持的。”
  “编练新军?”王文韶怒道,“他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也敢奏请编练新军,那还要陕西巡抚干什么?老臣请奏赵有韶的逾越之罪。”
  “鹿卿家,你曾抚陕多年,你来说下这赵有韶奏请编练新军之事。”慈禧没有接应王文韶的话,而是又问向另外一个军机大臣鹿传霖
  “启奏太后,”鹿传霖拱拳道,“老臣认为,陕西还是要编练新军的。”
  “哦,这是为何?”慈禧不解的问道。
  鹿传霖缓缓说道:“陕西今年连续大旱,民众早已不堪重负,所以有匪党前去陕西意图谋反。如果,陕西没有一只劲旅震慑,那么匪党的势力就会大增,从而成为朝廷之心腹大患。”
  “哼,”王文韶冷哼道,“陕西绿营乃是天下少有的精兵,安塞绿营毕竟只是其中的少数老鼠屎。所以老臣认为还是加强陕西绿营的兵力,为陕西绿营购置西洋火器——哦,对了,老臣听说汉阳兵厂的仿制西洋德国的武器还是不错的,不若就令汉阳兵厂拨一匹武器给陕西绿营,责令陕西提督加紧训练,不能再出现类似于安塞县的这种蒙羞的事情来。”
  “陕西绿营是天下少有的精兵又怎么样,”荣禄驳斥道,“可是绿营毕竟是旧制兵种,自长矛之乱以来,绿营兵就没有可以拿的出面的战绩来。能与长矛相抗的就是湘军、淮军而已,可惜现在湘军、淮军也没落了。所以,太后老佛爷,奴才还是同意陕西编练新军,不紧是陕西要编练新军,全国各省都要编练新军。”
  “什么?”王文韶大惊,立即大吼道,“老臣坚决不同意全国都大练新军,各省编练新军,军权都在各地督抚手上。各地督抚手上的大权已经庞大如斯了,不能再给他们增加兵权了。太后、皇上、各位臣工,不要忘记庚子国变时,那些地方督抚所谓的‘东南互保’啊。”
  太后和其他三名军机大臣的脸色瞬间大变,当然光绪还是一副阴沉而苍白的脸色,自维新政变之后,他就已经没有任何的笑容了。
  “呵呵,”光绪二十八年的四名军机大臣中的最后一名瞿鸿禨却笑道:“兵者,国之大事也,地方督抚掌兵权,实乃祸也。正因为督抚掌兵,朝廷才更要编练新军。自二十一年开始小站练兵至今本已编练武卫军九万余人,可惜拳匪作乱,引来洋人介入而导致武卫军溃败,否则新军掌握在朝廷之手,定能解决督抚手中兵权之事。”
  “可是,朝廷没银子,地方赋税又掌握在那些地方督抚手上,要练新军必须要给那些地方督抚实力派更多的好处,必须要给地方督抚新军编练权,那些地方督抚才会支持朝廷大练新军。”王文韶声音低了下来。
  “大练新军,我们暂时先不谈,可是,”慈禧突然摆摆手说道,“可是陕西有匪党作乱,那些人枪法精湛,普通绿营白垩世其对手。大家再议议,到底给不给陕西新军编练权。哀家可不想让匪党做大,成为另一个长毛。”
  “臣等赞同陕西编练新军。”四名军机大臣连忙拱手弯腰齐声道。
  慈禧已经表态了,她不想再出现当年长毛之乱。长毛之所以做大,那是因为八旗兵和绿营兵的军纪崩坏,毫无战斗力。陕西绿营虽强,可是仅凭大刀长矛也不可能是手执洋枪的匪党对手,所以,四名军机大臣都同意陕西编练新军。
  “好,”慈禧严肃的说道,“既然诸位军机大臣都同意编练新军,那就再议议到底陕西需要编练多少新军才适宜?”
  “老臣认为,陕西新军不宜太多,”王文韶第一个站出来说道,“陕西绿营毕竟是天下少有的强兵,若是编练太多的新军,必然导致绿营、新军两军不和,如此两军在清剿匪党之时可能会相互掺沙子。”
  “王大人所言在理,”鹿传霖应道,“臣任陕西巡抚之时,陕西绿营却是有股傲气,若是编练太多的新军,容易打击绿营兵的士气。况且,绿营兵成立至今已有两百余年,习气早已根深入蒂,而新军是仿制洋人之兵编练,两军之间差异十分巨大,就算想要在陕西大练新军,也没有兵源。”
  “此言在理,”慈禧点点头,又看向荣禄,问道,“荣禄,你来说说,你的意见是什么?你也曾做过西安将军,又统领过武卫军。”
  “奴才赞同两位大人的意见,陕西新军实在不宜过多,不过到底要练多少,不如宣新任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前来。袁世凯自二十一年就开始在小站编练新军,对于他编练的新军,洋人也是称赞不已。”荣禄回道。
  ******************************
  PS1:话说历史类的真不好写,今天查了大量资料,居然找不到光绪二十八年的陕西提督——
  PS2:新人不易,求收藏、求红票,最近几日的成绩十分的不理想……
  第二十八章 定策练新军
  “哦,那现在袁世凯现在何处?”慈禧问道。
  “启奏太后老佛爷,”荣禄回道,“袁大人应该在军事处候着,据说是为了关于和洋人定的合约中天津禁止朝廷驻军的事情。”
  “宣袁世凯。”慈禧皱了皱眉。
  慈禧对于洋人是真的怕了,自咸丰十年第一次被英法联军兵临城下而仓惶出京逃到承德,到光绪二十六年第二次被英、法、德、俄、美、日、奥、意八国联军兵临城下而仓惶出京逃到西安。
  慈禧不想逃了,所以她会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天津是京城的门户,地位十分重要,可是洋人不许朝廷在天津驻军,万一洋人要是有个什么闪失,驻扎在天津的洋人便会迅速杀进京城。那这样就没有时间再掏出京城了,岂不是要被洋人俘获?我是大清朝的统治者,是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后,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在天津驻军。
  很快,署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便进入西暖阁。
  “臣袁世凯叩见太后老佛爷、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袁世凯一进入殿中便三叩九拜,行了满清最是正规的大理。
  “平身。”光绪手掌心向上微抬,沉声道。
  “谢圣上。”
  “袁爱卿,据荣禄所说,你有关于天津驻兵一事的想法,现在你可以说说看。”慈禧看了袁世凯一眼,便问道。
  “嗻——”袁世凯打了个千,便站稳回道,“朝廷跟洋人订约,天津周围二十里内朝廷不得驻军,洋人才会将天津还于朝廷。”
  “哼,洋人管的真是宽,天津乃是我大清国土,又不是洋人的租地,居然还不让朝廷驻军。”王文韶怒道。
  “王大人慎言。”鹿传霖连忙喝道。
  王文韶看见慈禧的脸色沉了下来,便满脸不耐的瞪向袁世凯。
  “袁爱卿,你快说说你的想法,”慈禧瞬间将不渝之色隐去,盯着袁世凯,镇静的问道,“哀家可是打定注意一定要在天津驻军的,若是天津没有驻军哀家夜里睡觉都不安稳。”
  “是,太后,”袁世凯又是一拱手,道,“臣问过洋人,西洋列强在国内除了有军队外,还有一种叫做警察的职业。”
  “警察?”慈禧愣住了,不解的问道,“警察是什么东西?”
  “警察就是跟我大清的衙役差不多,只不过衙役是有铁尺铁链之类的,而西洋的警察却是能配发洋枪的。”袁世凯解释道。
  “哦?西洋的警察能够持洋枪,那不是跟军队一样?”慈禧更加糊涂了。
  “不一样,”袁世凯回道,“我特意问了下洋人,他们都说他们国家的警察不属于军队,他们国家的警察跟军队是两码事。不仅西洋国家如此,便是东面的日本国也是如此。”
  “袁爱卿的意思哀家懂了。”慈禧微微一笑。
  下面的四位军机大臣却是愣住了,眼中都是不解。
  慈禧笑道:“袁爱卿真是给哀家解决了一道难题啊,洋人禁止朝廷在天津驻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