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着名战役纪实





决地请求戈林放弃这些代价高昂的白天空袭,改为夜间轰炸。
  更糟糕的是,戈林开始在希特勒跟前失宠了。元首冲着他咆哮如雷:“为什么你那‘英雄的’空军还在磨磨蹭蹭?他们都在哪儿?他们都在干什么?!”
  9 月27 日,加兰从英吉利海峡海岸被召回卡琳厅时,发现他的司令官戈林着装奇特,“特别幽默”:外套一件绿色的羊皮猎装,里面穿一件绸罩衫,
  拖着两条长长的蓬松的袖子,脚蹬一双高腰皮靴,腰间挎一把德国古剑式的猎刀。
  戈林看着加兰惊奇的样子,咧咧嘴,故做轻松地说,“怎么?奇怪吗?”他干笑几声,接着话锋一转:“德国舰船和驳船正被悄悄疏散,‘海狮计划’被无限期推迟。”
  加兰看出,这位刚愎自负、一贯春风得意的德国空军总司令的精神已经垮了。他满腹疑虑,怎么也搞不懂德国空军那天怎么会损失惨重,大败而归。日益增加的空战压力几乎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了。得给他这位上司指点迷津,打打气了。
  在赖兴哈尔山林的狩猎小屋中,加兰对他的上司说:“英国飞机的损失率要比德国情报机关估计的低,而他们的飞机产量却要比德国情报机关估计的高。我们应承认这点。”说到这儿,他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戈林,戈林沉默不语。加兰放开胆子说:“虽然我们重创敌人的战斗机,但是并没有看到他们的飞机数量和战斗力有什么决定性的下降。看来,白天对英国进行大规模的空袭只会使我们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夜间轰炸可以减少我们的损失,同时还能继续打击英国的经济。”
  好像是为了证明加兰所言的正确性,德国空军总部发来的一份当天空袭伦敦的战况报告,又使戈林大失所望。两个大队的ME109 战斗机奉命飞抵伦敦上空,等待与多尼尔17 和容克88 进行会合后去炸伦敦。可是他们左等右等不见轰炸机的影子,直到燃料警灯闪红光了,轰炸机也没出现。原来,德国轰炸机出师不利。它们刚到海峡和英国南部上空就中了皇家空军战斗机的埋伏,毫无保护的轰炸机被喷火式和旋风式飞机赶回了老窝。
  而那些ME109 在伦敦上空为等轰炸机已经耗掉了大部分油料。在它们打道回府的路上,不断遇到皇家空军战斗机的纠缠,可它们只有逃命的功夫,哪还有心思恋战,不是被皇家空军战斗机击落到海里,就是油箱耗空坠落到法国海滩。
  等这支机群先后踉踉跄跄逃回基地后一清点:损失了21 架轰炸机,34架战斗机,皇家空军只损失了28 架战斗机。
  第十章智勇双全斗夜狼
  从不列颠空战开始以来,德国空军已被英国皇家空军打下了1600 架飞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戈林再也沉不住气了。10 月份,戈林改变了空战的方针,命令他的航空队指挥官们放弃全天24 小时的进攻,以夜袭轰炸为主。这一个月中,德国轰炸机夜间投掷的炸弹吨数是白天的6 倍。伦敦人把夜袭轰炸称为“闪电战”。11 月份以后,夜间轰炸一“闪电战”——完全取代了白天轰炸。
  黑沉沉的夜幕成为德国轰炸机大发淫威的帮凶。一到夜晚,伦敦和其他大城市就在敌人眼下暴露无遗;一到夜晚,德国飞机就在英国的上空大摇大摆、肆意横行。前面的轰炸机将燃烧弹投向目标区,后面的轰炸机便寻着烈焰投下各种炸弹。
  夜间空战给皇家空军带来了种种新的难题,给英国人民带来了更为深重的灾难。战争的天平似乎又朝着有利于德国人的方向倾斜了。
  当时,皇家空军的夜间空战技术尚处于幼稚阶段。皇家空军24 个战斗机中队中只有8 个战斗机中队是用于夜间截击德国轰炸机的,其中有2 个挑战式中队和6 个布伦海姆式中队。而这两种飞机白天对敌作战都不得力,更甭说用于夜战了,可见,英国根本没有专门夜战的战斗机。当德国空军改变战术时,一种比布伦海姆和挑战式战斗机速度更快、更新式的勇士式战斗机才刚从英国工厂的流水线上装配出来。
  迄今为止,伦敦的夜间防空战主要是依靠第11 大队的夜间战斗机在空中随意拦截、追击敌机,因而安置在伦敦的高射炮和探照灯等防空武器的数量并不多:重炮兵连32 个,轻炮兵连22 个,探照兵连14 个。这些防空武器的威力也有限,探照灯的光顶多能照到1.2 万英尺的高度,重型高射炮只能打到2.5 万英尺的高度,轻型炮只能打到6000 英尺的高度。对于高空飞行的德国轰炸机只能是闻其声而乱打一通了。
  更为糟糕的是,一直在对空防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的“千里眼”——雷达网,也爱莫能助了。英国的雷达站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缺乏雷达站。深入英国内陆进行夜袭的德国轰炸机超出了现有雷达站的监视范围。而英国研制的夜间空战用的机载雷达,直到那年年底才开始广泛地用于实战夜间轰炸使德国的飞机损失率明显降低。10 月份被击落的德机为325 架,低于8 月份(662 架)和9 月份(582 架)。
  夜间轰炸还给人们精神上带来一种特有的恐怖感。一连3 个晚上,伦敦居民呆在他们家里或简陋的防空洞里忍受这似乎未受任何抵抗的空袭。
  伦敦的码头都集中在东区,那里还有兵工厂、炼铁厂、汽车、坦克和卡车装配厂。一英里一英里长的仓库装满了武器弹药。这里显然是德国轰炸机的重点目标。
  但这些厂房和附近的工人住房多为木质结构,见火就着。当炸弹落到韦平的滨河区和坎宁镇的工厂时,附近的房子马上像火柴一样着起了火。许多居民被困在里面活活烧死了。
  突然,第4 天晚上,整个防空火网打开了,强烈的探照灯光把伦敦夜空照耀得如同白昼一样,2000 多门轻重高射炮轰隆隆地对空齐鸣。一个德国轰炸机飞行员后来回忆说:“在伦敦上空飞行时都用不着戴手套,英国的高射炮火就能让你的手感到暖和。”虽然这炮火对敌人的损害并不大,但这震耳
  欲聋的轰击声使居民们大为满意。原来是指挥防空炮队的派尔将军,迅速把高射炮从各郡的城市撤回来,使伦敦的高射炮数目在两天内增加了一倍多。为了振奋人心,丘吉尔特意命令把几门高射炮开进海德公园。
  当探照灯光照亮夜空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空中搏斗的舞台。有时是高射炮弹齐发,从四面八方顶着火光怒吼着射向天空,编织出一张红光闪烁的罗网;有时是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冲上夜空阻击敌机。飞机格斗的雾化尾迹在夜空狂奔飞舞,不时从高空传来飞机被击中的爆炸声,化为火球的飞机发出刺耳的尖厉声从天而坠,跳伞的飞行员在空中若隐若现、飘然而下。
  人们欢欣鼓舞、许多人情愿留在街上观战而不愿钻进防空洞。
  温斯顿·丘吉尔也是位不听劝阻,爱在炸弹落下来时走出白厅地下防空洞到大街上来观战的人。有一次,他的侍从艾夫斯把他的鞋子藏起来,想以此阻止丘吉尔外出。丘吉尔生气地命令他把鞋子交出来。
  “我要让你知道,”丘吉尔喊声如雷,“从我小时候起,当我想去格林公园散步时,我的保姆就从来没能阻止过我。而我现在是大人,阿道夫·希特勒也别想阻止我。”
  一种新的夜生活在伦敦出现了。德国轰炸机搅得人们无法入眠;人们不再能去歌剧舞剧院观赏高雅的歌舞剧,也不能再去酒吧和咖啡馆消遗。加上伦敦普遍缺乏较深的地下防空洞,城市深处和泰晤士河下面的地铁成了人们躲避轰炸和进行娱乐活动的好场所。
  一到夜晚,人们就带着食品、饮料、毯子和孩子来到地铁站,走道和站台上挤满了蜷缩在那里的人。政府由于来不及提供大型深防空洞,也默许了这种做法,还在地铁里增设了厕所、急救站和食品供应站等公共设施。许多街头艺人在地铁里为观众们演出,甚至连劳伦斯·奥利弗和费雯丽等大明星也时常到地铁下面来即兴表演小品和为大家演唱。地铁里那种友好平等的气氛使之成为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就连一些家里备有防空洞的人也都不甘寂寞,深深喜欢上了这块地方。
  可是,德国人的炸弹不时造成一些地铁灾难。巴尔汉车站离街面只有36英尺,顶上布满煤气和自来水管道,还有主干下水道和电缆。10 月14 日,一颗炸弹炸断了水管、煤气营和下水道。当时有600 人在下面的站台上躲避空袭。突然间灯灭了,水管和下水道的水倾盆而下,煤气也扑面而来。顿时,里面乱作一团,水很快淹没到成人肩膀高的地方,妇女的尖叫声和孩子的啼哭声响成一片。最后,只有350 人脱离虎口,另外250 人被活活淹死在里面。自那以后,英国政府明令关闭那些比较容易被击中的车站对一些车站进行了加固。在整个战争期间,地铁一直是伦敦人偏爱的安全庇护所。
  丘吉尔和他的内间部长们时常驱车夫那些被炸严重的地区进行视察,并为从尘埃、浓烟和瓦砾堆里爬出来的、为在枪林弹雨中坚守岗位的、为信任和热爱他的英国人而感动不已。他在回忆录中高度评价道:“这正是英国人,特别是享有光荣地位的伦敦人,表现得最英勇的时刻。他们又严肃又活泼,工作顽强,勤勤恳恳,坚信自己是不可征服的人民。他们能适应这种充满了恐怖,充满了震荡不安和各种冲击的、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新生活。”
  一次,丘吉尔在视察返回的途中,口述了一封给财政大臣的信,信中确定了一项原则:凡因敌人轰炸而造成的一切损失应由国家负担,由政府立即全部赔偿。他向议会解释这一方案时说:“当我在内地巡视,看到一个英国人的小住宅或小店铺被敌人炸毁,看到我们没有竭力设法使这种负担由大家
  分摊,从而使我们团结一致、休戚与共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如果我们能够实行这样一个计划,对每一个由于炸弹或炮弹而蒙受战争损害的人给予全部或至少是最低限度的保险的话,我认为这将表明我们有信心,我们能采取这种方法度过战争。”
  结果,英国财政部为这个战争保险方案足足付出8.9 亿英镑。丘吉尔对此“很高兴”。当时,在伦敦的一些外国人深有感触地说:“那些各自为政的英国人从未有过现在这样的和睦和融洽。”
  进入冬季了,浓雾和密云终日像一件披风似的遮住了英国这个岛屿,但这并没有阻挡注德国空军对这个岛国的血腥轰炸。
  戈林把空战胜败的赌注押在他们的无线电导航设备这一新发明上,他竭力使他的空军相信,不论是阴天、下雾或是黑夜,都能准确无误地对英国各种目标实行轰炸。
  于是,在皇家空军与德国空军飞行员、高射炮队与德国飞机进行殊死搏斗的同时,英国的电子和伪装专家们也和德国的对手们展开了一场较量,究竟谁胜谁负,公众是无从知晓的,但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制约着整个战争的进程,最终导致英国取得反“闪电战”的胜利。
  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之前,首先要确信自己是猫。当然,德国空军并不是无名鼠辈,但是早在6 月份那些无关紧要的近乎嬉戏般的夜间攻击中,他们暴露了“利爪”,使英国人及时挫钝了他们的爪子。
  英国人渐渐意识到,德国人这些无价值的夜袭小把戏似乎带有某种试验的目的。不久,真相大白。原来,德国人研制出一种称为“弯腿”的无线电波束导航设备。“弯腿”的原意是高尔夫球中的一种球线,在这儿是指一种从德国导航站发出的定向无线电波束系统。在德境内许多地方建立了几十个灯塔似的定向信标,每个信标都有不同的呼号。由两台宽分离无线电发射机发射窄波束,相交在英国境内的一个目标上。德国轰炸机飞行员顺着一条在耳机里听起来像是连续音调的波束来飞行。如果飞机航向偏左或偏右,音调信号即按误差的方向施放“点”或“划”的信号,警告飞行员必须纠正航线,音调降低则告诉飞行员,他正位于目标上空并可投放炸弹。
  “弯腿”导航设备的出现,使德国空军可以进行全天候攻击,简化了飞行员夜间飞行技术的训练。
  一旦这种设备的性质和目的被英国获悉,这种本领就从猫身上转到老鼠身上了。6 月底英国组建了一支特种部队——英国皇家空军第80 大队,目的是制服德国的无线电波束系统,大大减少德空军夜间攻击的命中率。
  英国人很快发明了对抗措施。他们一是利用医院用于烧的疗法的热透疗机,将它调到德国波束的频道上。热透疗机发射出一种不和谐的噪音,淹没了德国空军飞行员耳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