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的荣耀_001
但不是现在。哦!对了,还有一点要告诉委员长阁下的。那就是在陕北延安地区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派出了他们的代表到了西安。此外,一些东北军的少壮派军官准备召开什么‘公审大会’来杀掉阁下您,所以现在的情况对于您来说是危险了。”季明添油加醋的说到。
“啊?”听了季明的话,蒋介石的身体又开始不由自主的打起斗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继续说到:“威廉,我的朋友,现在您究竟有什么办法?”
“办法当然有了!”说到这里季明停顿了一下,然后走到门口冲刘打了一个手势。后者悄悄的递给对方一个纸片。然后季明拿着纸片来到蒋介石的面前,然后递给对方,“这是我的情报人员悄悄弄到的共产党和张学良将军他们谈判的底线,上面清清楚楚的写了几条。比如说,第一条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第二,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第三,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说完这些季明看了一眼蒋介石,然后他说到:“委员长阁下,这是放你出去的基本要求,但是我认为现在最关键的还不是在这里!”
看了季明递过来的东西,蒋介石的脑袋就大了一圈,现在经过季明
说,他的脑袋更加糊涂了。于是他急忙继续问对方I先生认为什么才是最关键的呢?”
“关键在南京。如果说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的这出兵谏是伤委员长的身体的话,那么南京的何应钦和汪兆民他们在那里搞得一些小动作才是真正的想要委员长的命啊!”季明意味深长的说到。“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一道或者数道命令通知南京方面不要乱来,同时赶快和张学良他们达成协议,否则这件事情越拖对阁下您越不利啊!”
听了对方的话,蒋介石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说到:“威廉先生你带笔和纸了么?”听了对方这么一说,季明急忙递上笔和纸,蒋介石飞快的在上面写了一行字。然后交给季明道:“请阁下把这道命令交给胡宗南,告诉他必要的时候派兵拦住何应钦的部队,此外我给你调动德械师的权力。如果南京方向有什么异动你就帮助我平息。威廉先生,现在全靠你了!”
“请委员长放心!我一定办到!”季明急忙接过对方递过来的纸条,然后恭恭敬敬的走了出去……。
得到蒋介石命令的季明立刻开始调动自己手上能够控制的部队,十九军的两个师从浙江开了出来。不过他们的目标并不是西安,而是直接开往了南京城外的丹阳。此外他还命令九江地区的飞机升空,阻止前往西安地区轰炸和骚扰的飞机。总之他已经担负起西安地区的保卫工作。
看见事态趋于平静,一直躲在幕后的宋美龄终于站了出来。12月21日,她亲自坐飞机前往了西安。与她一同飞抵西安的,还有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美国联络官端纳、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等。接着他们会同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等人进行了大约一天的磋商,双方在就如何顺利解决西安事变所带来的前已来西安同深入交谈。最后双方都认为,采取和平解决的方式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接着双方以捉蒋通电中的八项主张,作为谈判的基础。不过虚荣心极强的蒋介石,虽然被迫接受谈判,但是始终放不下架子,就是他不出面谈判,由宋氏兄妹代表他谈;二是谈判所商定的条件,由他以“领袖人格”担保,不做任何书面签字。不过后一条很快被季明否定了。因为季明告诉对方,通过各方面的情报表明,如果不在谈判书上签字的话,虽然中共不会说什么,但是张学良手下的东北军可能不会答应。万一为了个小事把自己的命给送掉那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于是蒋介石在威逼之下只得无奈的答应最后签字。因为签字毕竟只是小事,万一为了所谓的人格,连命都丢了那可有点划不来。
蒋介石的服软使得谈判最后的障碍被扫清了。结果其进程变得更加的顺利。很快又经过了三天的激烈辩论。所有的协议终于都完成了。
根据双方的最后协商。最后共分为六项主张:(1)改组国民党和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2)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3)停4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5)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6)|张蒋介石接受并保证实行,中共和红军赞助他统一中国,一致抗日。下午,宋子文代表蒋方提出改组政府等项办法。接着双方还达成关于改组政府,“中央军”撤兵,释放爱国领袖,停止“剿共”并予接济,抗战发动和共产党公开,蒋回去后发表通电自责等九个方面的协议。总之协议是富有成效的。至少在季明看来,这份协议由于有了蒋介石的签字而变得更加有法律效益。
12月26日,一架JU…52飞机载着失魂落~|离开了西安。当然张学良还是坚持要陪同蒋介石。不过季明知道如果这样的话,这个少帅可就麻烦了。于是,他让自己的守卫把机舱的门堵的严严实实,然后谎称说飞机已经坐满了。而同时他又让人放出风来,说由于张学良私放蒋介石。造成东北军有不稳的迹象,所以在接到自己后院有点快要着火的消息。张学良也就只能客气的在门口向蒋介石问了一声安而没有跟过来。等飞机出了潼关之后,九江方面派来护航的四架飞机也到了。然后他们一起陪同蒋介石飞到了南京。西安事变顺利结束。
当然事后蒋介石还是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和第二师师长黄杰由于私自调动军队,被撤职查办,不过由于看在他们为党国效力了这么多年的份上。免于军事法庭的起诉。当然德国顾问团团长威廉。鲁道夫。赫斯,则由于在这次事件中出众的表现和灵活的手腕更加受到蒋介石的器重。他在会议上宣布,威廉。鲁道夫。赫斯为其在军事上的代理人。负责筹划军事指挥。当然,最后的拍板还是蒋介石本人。
第二部 第四十九章 卢沟桥!卢沟桥!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德意志的荣耀》 第183节
《德意志的荣耀》 第183节
作者: 盖世太保
时间进入到1937年,季明的工作越:。步已经越来越近了。于是季明手上德械师的训练也越来越严格。到了19374,中央军的三十个师。东北军的十个师。桂军的六个师,晋军的四个师。川军的三个师初步完成了德械的换装工作。此外还有将经五十个师完成了所谓的调整和整理。另外裁汰掉了二十个师。当然,由于时间紧迫,这些部队的编组工作并没有全部完成。而且还有钞票的问题。大部分的德械师的装备根本没有配备齐全。他们其中的很多部队只得到了德国或者捷克制造的机枪。此外还有少量的迫击炮和平射炮。而榴弹炮山炮等曲射炮则非常的缺乏。除了第36。99。58。57。70。11。54。87。88和教导总队配属了一个炮兵团之外。(12门弹炮。2475MM山野炮)之外,大部分的德械师/。少的山炮(一个4)。而那些整理师则连炮兵单位都没有。三十门迫击炮和几十门掷弹筒就成为了他们全部的装备。当然炮兵的建设还是不错的。比如季明为了应付中国炮兵火力不足的缺点而特别组建了十八个独立炮兵团。其中炮兵1-7团配备了挽马和汽车混编的LEFH185MM重炮(一个团一共24门)。而10-13团则是装备了。MM重炮的专署重炮团(每个团24门炮,将近150辆汽车和20辆摩托车)。而89和14-18团则~门)。但是这样并不能够改改变中国军火支援火力的不足。
不过炮兵特别是曲射炮兵的缺乏并不能打消季明的积极性。因为在他看来,如果光有好的武器,而没有好的战术和训练地话,这支部队也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季明和他的参谋班子特别针对未来所遇到的情况,给这些部队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同时新的补给和征兵体制也开始建立起来。比如说师管区和补充兵制度。
而德国和中国的贸易也稳步地发展起来。截至37年5,德国和中国的外贸交易额为五亿五千万美元。其中军火的交易占整个交易的75%。而德国从中国运走了大批的矿石和农产品。德国的经济开始高速的发展起来。特别是那些农产品。缓解了德国粮食供应不足的矛盾。虽然德国和国民政府双方都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十分的看好。但是季明却并不这么认为,至少在他开来马上开始地战争将会彻底破坏两个国家的贸易。而这场战争是自己避都不能避开地。
而局势的发展也正如同季明所担心地那样。自从亲德国的冈田启介内阁倒台之后,日本由属于比较激进的近卫文磨担任首相。而陆相则又右翼激进分子的衫山元担任,海相则由原帝国联合舰队司令米内光政代替。而陆军参谋本部表面上仍然由载仁亲王担任,但是其内部已经分裂成两派,一派是以陆军参谋部第一部部长石原莞尔少将(九一八事变的主要策划人。被誉为“日本陆军第一大脑”)、第二科(战争指导)、陆军省军务为首的稳重派,他们认为帝国的根本在满洲,而现在陆军军备现状极为落后。当时,对苏战略态势相对减弱,即使投入陆军的全部兵力也难以保障国防安全,因而,陆军认为应竭力避免战争,力求加强日、满国防体制。而另一派则认为:“由于中国地统一和军备不断发展,因而仅以过去那种局部的作战行动就有可能达不成政略目地,考虑到万一。制定一个能适应全面战争的计划是必要的。而必须要根据形势,以歼灭华北、华中、华南地区中必要方向上的敌人。占领诸要地为目的。”在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这一派人主要是以参谋本部作战课长武腾章大佐。陆军省军事课长田中新一大佐等少壮派军人为首。两派人各自为了各自的理论而争论不休。搞得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乃至陆军内部都不得安宁。
该发生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19377月7日。伴随着北平卢沟桥外宛平城外的一声枪响。中国和日本的所堆积的几百年的怨念也终于得以爆发了。事情的经过大家都十分清楚,季明也是烂熟于胸。为此他特别和自己的参谋做了一些准备,比如他利用德国顾问的名义,以举行大规模实弹演习为由,提前开始让驻守华东的部分兵力动员起来。接着,他还调回了驻守在西安的第二师。把他派往山西。交给卫立皇指挥,此外他还提醒宋哲元注意最近日军的军事调动,接着还通过合布楼天津公司直接播给驻守当地的二十九军三十万发子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季明给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的一个信号。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宋哲元认为这位德国顾问是多此一举,还是因为其它的什么原因。总之二十九军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准备。不过好在日本人也对这次冲突中中国军队的表现而感到愕然。因为按照以往的情况,中国军队在遭遇攻击之后,就会主动的退守。但是这次中国军队却像发了疯一样对日军的冲锋展开了顽强的阻击。从宛平城到卢沟桥,再到卢沟桥对面的战略要地铁路桥,中国军队的顽强防守让自以为兵器和素质占优的所谓中国驻屯步兵旅团的进攻举步维艰。三天来的战果日军损失了大约900人。占到其全部兵力的15%。这让素有日本悍将之称的后世被成为“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惊讶不已。而且由于兵力的捉襟见肘,所以他不得不调整了战线,暂时放弃了永定河南岸。接着他一面沿着永定河修筑工事,一面向日本国内发电报,希望国内能够给予其增援。
到了7月10,卢沟桥的冲突仍然在继续,虽然战斗已经没有前两天那么激烈,但是仍然有营级左右的交火。在白天,日军集中自己的战车部队突破几个重点地段,但是到了晚上二
组织的敢死大刀队则利用夜色。通过惨烈的肉搏又I回来。在那里无辜的生命每分每秒都在逝去,但是双方并不在乎这些,在他们看来夺取自己的阵地才是最关键的。
711日,日本总参谋部提出了全面动员的命令。原先一直坚持“不扩大方针”的参谋部第一部部长石原莞尔少将亲自签发了命令。而让他改变主意的理由则是因为他和自己的手下参谋本部作战课长武腾章大佐的争吵。在这个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争吵中,那个武腾章跳出来指责对方:“石原先生你怎么能够这么说呢?我所做的和您当时在柳条湖所做的是一样的啊?”听到对方的责问,石原莞尔无话可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