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必败





  在诸多蛮人包括孟获帐前两员亲将的帮助下,董荼那擒获孟获,献给诸葛亮。这说明孟获在蛮人心目中的形象已经一落千丈,即使在“二擒孟获”的时候就杀了孟获,蛮人之乱也会平息的。遗憾的是,诸葛亮并没有看清形势,又一次释放了孟获,导致孟获向董荼那疯狂报复:用计把董荼那和另一个元帅阿会喃诓去,令刀斧手砍了这二人,并残忍地弃尸于山涧。 
  两名起义的元帅被孟获杀害,致使很多蛮人不得不重新听从孟获的调遣,原本处于崩溃边缘的孟获集团又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后来,另外一个少数民族首领杨锋率自己的两名儿子抓获孟获,押赴诸葛亮营中,诸葛亮同样还是放了孟获。 
  孟获在军事方面虽然是个业余级选手,但一次次被抓使得他越来越狡猾。诸葛亮的仗也越来越难打。由于诸葛亮总是把被投诚者绑送来的孟获放走,导致别人再也不敢“弃暗投明”,于是他的“心战”策略开始失效。万般无奈之下,诸葛亮使用了火攻,烧死了孟获借来的3万名乌戈国藤甲兵。这下子才吓倒了孟获,表示以后再也不敢造反了。其实,若诸葛亮能早点干掉孟获,也不至于下此凶残手段。   
  “七擒孟获”使“心战”落空(2)   
  就这样,原先打算以“心战”征服蛮人的诸葛亮,到头来还是用“兵战”解决了问题。 
  即使是“七擒孟获”后,蜀国的南方少数民族地界也并未像《三国演义》描述的那样从此平安无事了,蛮夷叛乱仍然时有发生。《三国志》记载:初,越帯ぷ载┫嗔撂指叨ㄖ螅乓氖矗碧毓弧⒔硅呛筇夭桓抑ぃ蛔“捕ㄏ兀タぐ税儆嗬铮淇ね接忻选S纱丝蠢矗罡鹆恋摹靶恼健辈呗运闶峭耆淇樟恕T缰绱耍伪氐背酢;共蝗绲谝淮尉拖鹈匣衲亍!?br />   成语“画蛇添足”来自于一个有名的典故:据说楚国有几个人为了争喝一杯酒,决定比赛画蛇,先画完者可喝此酒。其中一人先画好了一条蛇。他拿起酒杯正想喝,看见别人还没有画完,便得意忘形地说:“看这条蛇没有脚,让我给它添上几只。”正当他在给蛇添足时,另一个人从他手里夺了酒杯,大声说:“蛇本无足,你画的根本不是蛇?”说罢,举杯一口饮尽。 
  诸葛亮的“心战”之术如同画蛇,第一次擒住孟获就已“画蛇”成功,但他却不断放了孟获然后再重新去抓,相当于画蛇添足。导致的结果是,南征不再是“心战”,而变成了烧死三万藤甲兵的残酷“兵战”。 
  楚国人的“画蛇添足”被人作为笑柄,但诸葛亮的“画蛇添足”却成为一种美谈,所以中国人骨子里面还是改不了画蛇添足的毛病。 
  拿当今中国文艺界的演唱会来说,不论什么样的唱法,总喜欢弄进去些伴舞表演。看过春节晚会的人恐怕不会忘记,几乎每个歌唱节目都有伴舞表演。由于缺乏配合,伴舞的动作设计根本就不符合歌曲演唱的内容,甚至有些伴舞反倒喧宾夺主,让观众搞不清出这到底还算不算是歌唱节目。 
  中国的电影人也喜欢画蛇添足,而激情戏便是“蛇足”,不论是不是符合剧情的发展逻辑,导演们总要硬塞进去一些激情戏。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就曾被人批评有画蛇添足之嫌,特别是章子怡扮演的女主角动不动就被男主角按倒在地上,明显是为了刺激感官,而并非是出于剧情之需要。   
  赔本赚吆喝的北伐战争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总是对诸葛亮的北伐赞美有加。因为在与强敌司马懿的对垒之中,诸葛亮运筹帷幄,妙计迭出,令敌人闻风丧胆,把司马懿打得闭关不出。所以,尽管诸葛亮没有最终打败司马懿,他的成就也已经算得上是光芒万丈了。 
  现在换一个角度来看诸葛亮的北伐,却发现诸葛亮的每一次胜利都是在赔本赚吆喝,而司马懿的每一次失败则是一种绿色绩效的积累。因此完全可以得出结论:诸葛亮的绩效观是有问题的。 
  第一次伐魏时,诸葛亮手中重要关口街亭失守,于是不得不退回汉中,放弃蜀军已经占领的南安、安定、天水三城,但把这三城的军民却赶到了蜀国,以作为北伐失利的补偿。蜀国本来就人多地少,这样无疑会加剧蜀地人民的生活负担。诸葛亮把掠走敌国群众作为他的绩效,说明他的绩效观是非常荒唐的。 
  第二次北伐,诸葛亮用计杀了魏将王双;第三次北伐则打败郭淮、孙礼,袭取陈仓。刘禅为此而下诏恢复诸葛亮的丞相职位,诸葛亮在一番推辞后接受了这个封赐。看起来诸葛亮的仗打得的确漂亮,但到后来由于粮草匮乏,他还是放弃了陈仓,退回汉中。而且在第三次北伐中,诸葛亮手下大将张苞不慎掉入山涧而头部受伤,后来送去成都养病但却不治身亡。可以说,诸葛亮表面上的风光难掩其军力的损失。而诸葛亮也并没有因为北伐损失惨重而进行自责,说明他的绩效意识是非常差的。 
  当代人中有学诸葛亮的,如某地方主管煤矿的领导在总结工作的时候说“我们今年少死100人”,并以此为业绩向上级邀功请赏。这种夸大功劳,粉饰问题的绩效观充斥了整个煤炭行业,使得2004—2005年成了中国的矿难多发年。 
  第四次北伐,诸葛亮用八卦阵大败司马懿,但此前诸葛亮的手下大将陈式曾违背诸葛亮的命令,擅自追赶魏兵,结果遭遇埋伏,损失四千多士兵,陈式也因此而被诸葛亮问斩。可以说,诸葛亮八卦阵之胜丝毫也不能弥补陈式之败。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派伏兵射死前来追赶的魏将张颌,但班师回汉中后,诸葛亮手下大将关兴也告病亡。诸葛亮的北伐依然功不抵过。 
  第六次北伐,蜀军首先吃了败仗,且大将吴班被乱箭射中,落水身亡。之后诸葛亮也打了几个小胜仗。司马懿干脆防守不出。诸葛亮在焦急之下病倒在军营,终于星陨五丈原。 
  有人说,张苞摔伤致死和关兴病亡不关孔明的责任,要怪只能怪孔明运气不好。笔者以为张、关二将的死亡是因为长年征战,得不到休息,身体劳累过度,所以张苞才会失足跌落山涧,而关兴也才会病亡。所以他们二人的死与孔明有着直接的关系。 
  六次北伐,总是轰轰烈烈地开场,万般无奈地撤退。尽管其中不乏精彩之处,但诸葛亮还是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诸葛亮打仗总是忽视实际效果,有的战役看似胜利了,实际上是在赔本赚吆喝。诸葛亮在进攻曹魏时,没有什么具体的绩效目标。大概也就是能打就打,打不了就撤。长年累月地出兵却总是无功而返,诸葛亮却不进行反思,还是一味死命进攻。 
  两军交战,对于主动进攻的一方来说,只要你没能攻破对方,即便看起来你把对方打得如何狼狈,也不代表你是胜利的一方。诸葛亮可能并没有这样的绩效意识,他长途跋涉,去远征曹魏,其耗费的军力自然要远远多于以逸待劳的魏军。可是诸葛亮却乐此不疲地发动着这样没有实际效果的战争。所以,最后的胜利肯定不会属于诸葛亮。   
  弄不懂的历史功绩   
  当我们为诸葛亮赔本赚吆喝的北伐而喝彩的时候,其实也暴露了我们在绩效管理方面的缺陷。这样的缺点同样也表现在了我们对郑和七下西洋的评价中。 
  一提起郑和下西洋,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认为那是一项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伟大功绩。因为郑和的伟大足迹遍布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红海……最远到了非洲东海岸。而且,他增进了亚非广大地区之间的友谊,发展了友好的经贸合作关系。然而,谁又能知道,这项壮举对明朝来说,恰恰是一次赔本赚吆喝的行为呢? 
  明成祖朱棣之所以派郑和七下西洋,是为了获得“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心理满足感。在这过程中,朱棣强征役夫,暴敛税赋。郑和七下西洋过后,长江三角洲的官营手工业户逃亡3/4,使得许多精妙的造船技术就此失传。永乐年间,用于打仗、下西洋、建筑宫殿等“面子工程”的花费是明王朝每年财政收入的两到三倍,明朝财政和国力从此一蹶不振。   
  现代人的赔本赚吆喝   
  在中国企业界,有一个“宁让利润,不让市场”的说法,多少折射出一种赔本赚吆喝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片面追求市场份额,不计成本地加入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之中。结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彩电当作大白菜卖”。照此下去,中国企业的命运恐怕会像诸葛亮那样,在长期的低效努力中悲惨地死去。 
  除了家电行业,中国民航业也存在着“赔本赚吆喝”的现象。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国内机票的收支平衡点是6折左右,而市场上却往往喊出3折的惊人低价! 
  国内企业“宁让利润,不让市场”的美好愿望也未必能够实现,往往会发展成“让了利润,丢了市场”。由于缺少产品的价值提升,单纯的打折降价势必不利于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发现,反而使企业自身陷入打折泥潭而不能自拔。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虽然企业在不断降价,但企业的规模却没有上去,利润也没有上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赔本赚吆喝”是一种很奢侈的行为,唯有那些真正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才能够采用“赔本赚吆喝”的做法,以此来挤垮别的企业。小规模的企业则只能靠提升技术含量来赢得立足之地。而国内企业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不管自己是不是具备规模优势,都死命地加入价格大战中,结果很快弄得伤痕累累。 
  自从中国加入了WTO,国内企业便要与国际公司进行直接竞争。我们的很多企业自以为拥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就可以和国际企业进行价格战了,于是便急急忙忙地开始了“赔本赚吆喝”的生意。谁知却被碰了个头破血流。 
  中美航线一直被航空界认为是“黄金”航线。意图进行价格战的国内航空公司在这条航线上亏损连连,其中,国航作为中国最主要的国际航空公司,经营中美航线时间最久,几乎年年亏损。而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西北航空公司在这条航线上却挣了大把的银子。 
  在中美航线的竞争中,单纯的价格战已经不能起到作用。据《中国青年报》记者周伟调查:对于中国的航空公司来说,用于生产的绝大多数投入要素,如飞机、航材、飞行模拟器、燃料等等都需要在全球化的市场中购买。中国航空公司与国外航空公司相比,在飞机、航材等固定成本方面明显不具备优势。而在交易过程中,由于国内公司规模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很多时候不得不比国外航空公司付出更高的价格。既然成本降不下来,打价格战就只能承受亏损的压力。 
  除了成本压力以外,国内航空公司也面临着服务竞争的挑战。由于国内航空公司的舱位舒适性不足,乘坐远程航班很累,所以头等舱、公务舱客座率奇低。而美方航空公司却相反,头等舱和公务舱的客座率很高,剩余的经济舱的机票就拿出来与中国公司“拼低价”。因此,同样是打折,美国航空公司的机票打折还能赚钱,而中国航空公司的处境则很艰难。     
  第五篇面子工程害死人   
  面子工程之一:远征南蛮(1)   
  根据《三国演义》描述,蛮王孟获反叛,诸葛亮决定亲去平定时,有一个叫王连的谏议大夫不同意诸葛亮的做法,他劝阻诸葛亮:“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所非宜也。且雍辏У饶私暄⒅玻┫嘀恍肭惨淮蠼种厝怀晒Α!笨酌魉担骸澳下兀牍踉叮硕嗖幌巴趸辗跄眩岬鼻兹フ髦?筛湛扇幔鹩姓遄茫强扇菀淄腥恕!焙罄赐趿匀豢嗳安恢梗罡鹆粮揪吞唤ァ!度尽范哉舛喂适乱灿屑窃兀档笔蓖趿摆芍罡鹆痢安灰艘砸还跋斩小保傲谅侵罱挪患凹海庥赝蚤抑粒释A粽呔弥薄!?br />   讨伐孟获,原本只需一员大将足矣。诸葛亮亲征南蛮,属于典型的面子工程。而且既然是“丞相亲征”,出兵的排场也就小不了:赵云、魏延为大将,总督兵马;王平、张翼为副将;并川将数十员,共起川兵五十万,对付孟获区区十万犯境人马。这简直是对蜀国资源的严重浪费。 
  如果“七擒孟获”真能让蛮人永不再反,倒也不失为诸葛亮的一大丰功伟绩。然而,在诸葛亮南征结束后,蛮夷之祸仍然此起彼伏,甚至愈演愈烈。根据《三国志》记载:初,越帯ぷ载┫嗔撂指叨ㄖ螅乓氖矗碧毓弧⒔硅呛筇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