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娜褐冢扇俗坊乩础@舷缑侵牢颐遣慷右蛭髅孀撸簿陀辛酥餍墓牵桓龈龇隼闲祝Q虮ЪΦ叵蛭髯啤! ?br /> 天还没黑,附近老百姓已经走了一空,我们接到命令,知道当晚就要出发,于是忙着收拾行李,备好牲口,等候命令。
一阵雷响,西边天上布满了乌云,快下雨了。主席和几位首长还在窑洞里开会,我们非常着急。虽说入夏以来还没有下过透雨,心里却盼望着乌云快快散去,不然,行军途中,首长就要挨淋了。
主席走出窑洞,我们赶快把马牵过去。主席看看天空,解开制服衣扣,欣喜地说:这是一场好雨!随后又安详地坐在小木凳上,一点也不像要走的样子。恰好,支队副参谋长汪东兴同志来了,他问主席说:主席,什么时候出发?
主席说:慌什么嘛?还没有看到敌人呢!听主席这样说,我们更加着急了。想起撤离延安的时候,枪炮齐鸣,飞机轰炸,主席依然稳如泰山。如今主力部队已离开我们很远,这里只有四个连的兵力,连一门小炮都没有,几百条步枪,要抵挡住四个半旅的美式装备的敌军,这个任务是太重了。副参谋长了解我们的心情,也不住地催促说:主席还是早些走吧,太晚了路不好走。
主席笑道:我走过雪山,走过草地,就是没走过沙漠。不要着急,我们总是不会按照敌人的设想行事的,它想把我们赶过黄河,我们却偏偏往西走,路多得很哩!过沙漠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等一等看,胡宗南的兵到这里再走也不迟!
主席在院子里来回走了两趟。居住了将近两个月的窑洞,仿佛有着无限的深情,在接受主席的检阅。主席低头沉思了一下,又回过头来对我们说:把窑洞打扫干净,再仔细检查一遍。
天阴得黑沉沉的,我们点上马灯,首长们准备停当,跨上牲口的时候,稀疏的雨点掉了下来,果然遇上雨了。
临出院门,主席还站在窑洞前面问:房东还在吗?我回答说:村干部已经带上他们转移了。主席这才上马。
冒着细雨,顺王家湾村后,我们爬上了西边的山梁。虽然是6月天,但细雨迷蒙的深夜,还是有些凉意。越到山顶,风雨也就越大。首长们虽穿着雨衣,骑在马上,但半截裤腿都湿透了。路滑得一走一溜,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人们都是跌跌撞撞的往前行进。牲口不能骑了,主席下了马,跟着我们慢慢上山。
天明到了小河。雨后,整个村子被一层薄雾笼罩,显得格外美丽。这里离王家湾四十里。
根据侦察报告,敌人迂回部队,正和我们向同一方向前进。天黑下来,我们继续出发。刚刚转晴的天,又变了脸,下起大雨来。我们顺着山梁往上爬,忽然山下响起了一阵零落的枪声,同时发现左边一派火光。看不见头,望不到尾,一个火堆接着一个火堆。那是敌人,离我们不远。任弼时同志下了命令:不许打手电,不准抽烟。又走了一段路,前面忽然停下来,随着传来“原地休息”的命令。我们急出一头汗,情况这么紧急,怎么能停留呢?派人了解一下,原来是带路的老乡迷了路,到附近村子另找向导。为了防备万一,警卫部队立刻派一个排,带着三挺机枪,朝左侧山下,布置警戒。
风雨交加,环境异常艰险。敌人随时有可能冲上山来,枪声时紧时慢,时远时近。我们的心几乎提到嗓子眼里。主席在一旁却说:这场雨下得好,再过半个月,就该收麦子了!听到那镇定的话语,我们立时又安定了下来。有毛主席,任何最坏的情况也会变好的。
雨似乎小了些。黎明时刻,到了离田次湾五里路的一个小村子。主席一夜行军,没喝到一口热水,我们暂时停了下来,找到一间狭小而漆黑的窑洞,烤烤衣服,烧点热水。火烟弥漫了整个窑洞,呛得眼泪直流。我们让主席脱下鞋来烤一烤,主席笑笑说,烤干了还是要湿的呀,不如就这样穿着好。
天大亮时,我们翻到梁顶,进入田次湾。部队和驮骡都在村头树下避雨,等候命令。这里的老百姓都已经转移了,二十几户人家,只剩了些空空的窑洞。
任弼时同志说:敌人也出发了,离我们只有二、三十里地。
主席说:就在这里休息吧,做好行军战斗准备!把警戒部队组织好,敌人来了,我们立刻就走;敌人顺沟过去的时候,我们就住下。说到这里,向山下望了望说:敌人可能往保安方向去了。
果然,侦察不断前来报告:敌人顺沟过去!敌人过完了!主席说:好!我们住下。
接着,主席给汪东兴同志布置了任务。
主席说:你带一个连,尾追着敌人,到延安去一趟。你得叫敌人两天两夜不睡才行哪!你的任务有两个:到枣园一带了解一下敌人的情况:都住在哪里?对老百姓怎样?再去看看那一带的老百姓,有回去的没有,他们有什么困难,要设法帮助解决。一路上你要机动灵活,遇上大股敌人就走,遇上小股敌人就坚决消灭它!
我一定坚决完成任务!汪东兴同志说着就准备起身。主席又说:带一部电台,直接和我们联系吧!
任务布置完了,汪东兴同志好像想起了什么,犹疑了半晌才说:主席,我带一个连太多了吧?你这里怎么办?
主席温和地笑了,他握着汪东兴同志的手,坚定地说:你放心去吧,不要管我,我自有办法。停了一下,又嘱咐了一句,你回来的时候,我们也许离开这里了,到什么地方,还不能肯定,反正不会离开陕北的!
不会离开陕北!这是多么有力的话语。这句话已经成为我们胜利的象征了!
汪东兴同志接受了任务,一切安置妥当,配备了电台工作人员,带着一支精干的武装,尾追着敌人,便向延安方向前进了。
刘戡带着四个多旅,像没头苍蝇似的,始终没找到中央机关的踪迹,只好垂头丧气地往回走。汪东兴同志那支队伍,正好掐住它的尾巴,刘戡还在纳闷,他万想不到这里会钻出一股解放军。只好慌忙应战,一路上丢盔卸甲滚回延安城去了。
不久就听说汪东兴同志深入延安附近,集合了五、六个游击队,跟敌人展开斗争,同时还帮助老百姓抢收了几百担麦子。消息传来,毛主席称赞说:好极了,这个时候,收几百担麦子,比消灭了几百个敌人还有用!过了半个月,汪东兴同志完成任务,胜利归来了。我们都去向他道贺,大家高兴地说笑着。我说:你回来了,“空城计”也唱完了!汪东兴同志奇怪地问:怎么啦?我说: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只有这么几个兵,你还带走一个连。如果你再不回来,别说打仗,连放哨也有困难了!汪东兴同志笑着说:你着什么急呀!跟毛主席在一起,还不是稳如泰山!记得延河边的石壁上刻着一句“胸中自有甲兵十万”,主席胸中岂止甲兵十万,而是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拿这句话比我们的伟大领袖,那才贴切呢!别看我们人少了,多么强大的敌人,拿毛主席思想就能打败它!
第四部分第87节 阎长林回忆陕北战争(3)
小河村,依山傍水,被一片苍翠的树林包围着。中共中央机关在田次湾留驻了五天,就又回到这里。
麦秋很快就过去了。在那些日子,主席工作特别紧张,几乎天天跟首长们一起开会,研究问题。一天,主席忽然提出,要去村外走走。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因为从到了小河村,主席就很少出来活动。我们跟着主席上了后山。
到山顶,举目远望,一片郁郁苍苍,山深谷幽,青峰入云,景色十分壮丽。山顶上堆着一个个的石头墩子,还有几座倒塌的石窑洞,茅草丛生。主席指着脚下的石头墩子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我们几个警卫员看了半天,谁也说不上来。主席走了一圈,然后指点着说:古时候这一带常打仗,这是战争的遗迹。石头墩子是炮台,这些是房子的根基。这里是古代一个封建地主的庄园。
这一讲,引起我们很大兴趣,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许多问题。主席都耐心地一一加以讲解。我们就像上了一堂最生动的历史课,长了好多见识。跟着主席,随地都是课堂,而我们的领袖,又是多么好的循循善诱的教师呵!
往回走的时候,主席提议去看看饲养员老侯。老侯从长征时就跟随主席,为人忠诚勤劳,主席对他很有感情。我们来到院子里,老侯赶紧把小烟袋往鞋底上磕磕,跑上前来拉着主席的手。主席说:老侯呀,你身体好吗?老侯笑咪咪地说:主席呀,你咋这么多日子不出来走走哩,马也不骑了,可把我巴望坏了!主席笑着说:这不是来了!老侯忙笑着把老青马拉出来,老青马一见主席,立时四蹄登起,以为主席要骑它呢。
房东小姑娘,名叫兰兰,长得伶俐,看去不过十四、五岁,却没有山区一般女娃娃那种羞涩之态,穿一件白净净的粗布褂子。她一听我们说话,忙出来打招呼,手里还提着一双专门给主席做的大鞋。
兰兰笑嘻嘻地说:我可是做不好,首长试试合脚不?说时,兰兰妈妈也走来了。主席笑着说:谢谢你,我有了鞋穿,打仗走路就方便了。我们高兴地请他们母女到主席住的窑洞坐坐,她们也不推辞。兰兰的弟弟妹妹也随后跑来,两个小家伙一点也不认生,跑到主席跟前,一人拉着主席的一只手,看着主席傻笑。主席亲切地说:跟我去玩吧!然后几人一路下山。一到院里,主席请客人坐下,关心地问他们现在生活怎样。兰兰说:家里生活很好,从来不受罪,就是胡宗南来了以后,我们逃到山沟里,不敢回家,才总是挨饿呢!没等主席说话,兰兰妈赶紧接着说:你这个孩子,只知道现在吃了点苦,你可不知道闹红军以前老辈子过的什么日子!现在胡儿子来了,咱们受点罪,可一回家,还是有吃有喝呵,过去哪行呢?主席说:老大娘说得对,在战争期间,难免要吃点苦,等打败胡宗南就好了。
兰兰妈说:都是这么想呵!可是什么时候才能把敌人打走呀?主席说:快啦!最多一年!兰兰妈说:这可就快啦!别说一年,就是再有十年八年也还会撑下去,老百姓有这个骨气,只要毛主席还在陕北,我们就不怕胡儿子!
在陕北解放战争期间,每走到一处,我们都听得见这样的话:“咱毛主席还在陕北!我们什么也不怕!”这几乎成了所有的人精神上的支柱。人民用这样的话互相鼓舞,期望着胜利和未来,纵有天大的困难,也都能克服!人们说着这话的时候,仿佛也就看到了自己的领袖,或在荒僻的山野中,或在又破又黑,缺门少窗的窑洞里,谋虑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前途。
而今天,主席的话特别令人激动,最多一年打败敌人,象征着胜利已经酝酿成熟了。
第二天,主席告诉我们,把东西清理一下,他要搬到周副主席住的地方,因为中央要开一个重要的会议,这里过于狭小,安置不下许多人。
我们按照指示,搬到了河滩上的大院子里。听说要有不少人参加会议,窑洞太小,便连忙赶着在院子里搭盖天棚。再放下几把木头桌椅,因陋就简,权充会场。
贺龙同志先来了,他是陕甘宁晋绥的联防司令员,我们在延安时常看见他。
主席从窑洞里迎出来,亲切地和他握手。贺龙同志向主席全身打量了一下说:主席呀!你比在延安时瘦了呢!主席笑笑说:我觉着比起在延安时更结实了,行军是个好事情,可以锻炼身体,现在走上十里、二十里,也不觉得累。
接着,陈赓同志也来了。他见了主席,第一句话就说:主席,你可经过不少艰险呢!你带的警卫部队太少了,武器又不好,我们实在担心,旅长们都要求过河来保护你呢!
主席握着陈赓同志的手,亲切地说:这次就是叫你们过黄河的,不过可不是来保护我。说到这里,主席微微一笑:你们在晋南打得很好,给了敌人致命的打击,好武器应该给你们用,我这里你不用担心。
开会的首长都陆续来了,一座院子顿时显得热闹起来,十七、八位首长说说笑笑,欢聚一堂。
为了让首长们生活过得好些,周副主席指示我们行政人员,多想办法。菜没处买,绥德地委便派人每隔几天,送来一些菜蔬。但天热路远,菜送到的时候,有的已经烂了,没法子,只好又去挖野菜。这种野菜是主席在王家湾散步时发现的,恰好这里也有,端到饭桌上,大家都觉得鲜美可口。陈赓同志越吃越有味,还不住地夸奖说,这菜好吃得很,还有没有?大家都笑起来。周副主席说:有的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