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 作者:骠骑(起点2012-09-08vip完结)
加身,让他张学武死上几十次了。
当做如针毡的张学良接到张学武的电报的同时,中央军方面的空军部队的三十余架飞机空袭扫射了潼关沿线的东北军部队,何应钦真的敢大打出手?张学良此刻可谓是心惊肉跳,眼见着之前的西北大联合已经瓦解,就连之前最后自保措施的三位一体也恐难实施,苏联方面的严辞谴责,阎锡山的反复加上张学武激烈的反对,让张学良自觉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孤家寡人。
张学良独自一人坐在书房当中,双十二事变究竟如何解决?他此刻的头脑中一片空白,张学武的电报很长,吾兄长汉卿钧鉴:弟身为军人只知国事而勿论私情,万谅抗日与否当为国家之政策,领袖或起落自有政府与民意,兄武干戈起,将己置于独夫民贼之地?此刻日本关东军已经纠集了四十二个师团的兵力,配属特种兵与其陆航飞行部队共计超过七十五万,日本人在本土还囤积了近四十多个师团。随时可以海运至上海、青岛等地,日本帝国海军拥有世界数一数二之庞大舰队,我漫长之海岸线处处皆为鱼肉,我军战略布局必遭日军分割切断,日本帝国如此穷兵黩武之可怕兄可曾见过?弟之部队担负镇守热河前沿之重任,现竟然屯兵运城乃是本末倒置,兄易帜当年乃是为了国家民族之利益,毅然放弃权位,如今为何却又如此?个人之私利当与民族利益相比?个人之痛苦安敢比国家民族之痛苦?兄当悬崖勒马之你我个人之苦可能与东北三省三千万民众之痛苦相比拟?日本帝国关东军在东北三省穷兵黩武囤积重兵七十五万,我同胞乡亲生活在何等水深火热之中?我等怎可同室操戈?如杀蒋可否有人拥有其威望一统军政大权?挥师北伐光复国土?万望斟酌再斟酌慎之又慎莫给日本人可乘之机,莫忘你我杀父之仇,夺土之恨
第二卷热河风云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个人之痛与国家之痛(下)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个人之痛与国家之痛(下)
昨日断更万分愧疚由于工作繁忙,上传之后以为是更新了,结果未进行具体操作,抱歉之至请列为书友大大原谅
张学良将张学武的电报看了一遍又一遍,每句每字都如同重锤一般敲击着他的内心,此番发动事变的最终结果竟然是这样?这是张学良当初根本不曾预料得到的,个人的痛苦却是无法与国家和民族的痛苦相比。
中共方面最开始欲杀掉蒋介石以缓解自身被围剿的危机,因为蒋介石是最坚决主张剿共的国民政府统帅,但是坐镇莫斯科的斯大林认为蒋介石是唯一能够领导中国抗日的领导人,斯大林担心一旦蒋介石有所不测,中国很有可能会在一次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缺乏足够威信、资历与能力的领导人来一统全局主导抵抗日本,如果中国无力抵抗日本,日本便可以中国广阔的国土上掠夺的资源作为储备,积蓄实力北上攻击苏联的软肋远东。
苏联方面最担心的是西方的德国希特勒的扩张野心,咄咄逼人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已经在1936年底露出了其的尖牙利爪,苏联没有能力同时东西两面作战,在斯大林极大的压力下,中共内部经过激烈的争辩后与协商之后,方转变了三位一体的战略思路,由周恩来领导的协调小组去西安协商放蒋,更是为中共方面争取实质性利益。
经过多天与宋美龄夫人和蒋介石的交谈,加之张学良也看了些蒋介石的日记,他才恍然意识到蒋介石对日态度并非姑息求和,实在是中日国力悬殊的缘故,而蒋介石首先想做的事情是消灭中共和地方派系割据势力,统一国内的军政大权。
张学良放下了电报走到窗户前,眼下东北军各部已经有些各种林林种种的迹象出现了,下面的部队并不稳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好西北大联合联俄联共,毕竟中东路事件很多的东北军将领还是痛在其身,最为根本的是中共的政策和主张也是这些将领不认同和难以接受的,第十七路军那点兵力在东北军将领的眼中根本不够看,所以杨虎城说话自然也没什么力度,中共方面因为苏联的反对由共同的战友变成了调解人,张学良成为了整个双十二事变的中心
一时间,可谓是风急浪高,尤其是张学武的那句你我都与日本人有杀父之仇让张学良最后痛下决心,张学武的父亲是当年在剿匪时候阵亡的,当时很多土匪都是由日本人暗中资助的,所以张学武父亲的阵亡也与日本人有密切的关系。
释放蒋介石宣布和平解决双十二事变?张学良有些犹豫了,但是他却又不能与杨、周、叶等人商议?询问宋子文等人?恐怕亦也是不行,中央军今天既然轰炸了潼关,也就表明了其的态度,张学武所部明着是逼近延安之举,实际上却是给自己守住后门,让自己的东北军最后不至于退无可退走上绝路
但是,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人还掌握在第十七路军手中,张学良已经意识到了,只要蒋介石安全,这些人的安全就会有所保障,而自己手上在握着太多的部队似乎也不太合适,尤其此番日寇重兵云集,恐怕没有比张学武更缺少机动兵力的了,而且东北军官兵进入热河还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打回老家去是每一名东北军官兵最大的愿望。
第五十三军所部原有第115师、第116师、第117师、第118师四个师,其中第115师在进剿过程中遭到重创,第115师番号被军政部取消,为此张学良重新组建了二个没有军政部编制的独立旅,万福麟指挥下的第五十三军如今也早不复北平密云整编时的风光了,而其下属的第五十七军此刻仅仅只有第110师、第111师、第112师三个不满编的部队,何柱国也早由整编时的第五十七军调任另外组建的骑兵军军长,虽然建制多了一个军,但是兵力却少了整整三万多人,南京政府方面不但不予补充兵员、器械弹药,反而撤销了第109师、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这四个师的番号?这才让张学良气急攻心。
如果说将自己的部队拱手送人,张学良确实有点舍不得,便宜外人不如便宜张学武,起码在这件事情上,他比自己看得要远得多,期间各种利害关系也平衡得非常之好,张学良甚至有些后悔,早知道这样,当初就应该多跟张学武多商量,而不是背着他避着他。
张学良决定将第五十三军与五十七军全部交给张学武,也算是兄弟一场,毕竟自己此番放蒋之后也是要出洋远赴美国不问政事,张学良起草了一封密电发给了运城正在指挥展阳所部从鄂尔多斯向榆林攻击前进。
对于张学良的最终决定张学武长长的松了口气,对于张学良要将第五十三军和第五十七军交给自己?张学武也是吓了一大跳?这两支部队一支后来调入中国远征军不说,第五十七军的人员成分更是复杂,比起王以哲的第六十七军可谓当仁不让。
如果张学良给张学武的是第六十七军,张学武都会断然严词拒绝,不过第五十三军和第五十七军的底子都非常不错,尤其是基层营以下的基层军官,于是张学武给张学良回电,自己只要营以下军官,两军开抵运城之后会立即被整编,全部武器交还南京政府方面,而部队则以军垦农场的名义运往热河,但是时间上必须给予配合,两军移交缴械之前绝对不能在西安方面宣布释放蒋介石之后,只能在其之前。
张学武的考虑是非常有道理的,第五十三军与第五十七军的六个师加上直属部队共计要有五万五千余人,自己只要少数出众的营长,保留全部连、排级军官,这样的话也方便自己换装整训,再说这批武器虽然看着眼红,但是自己毕竟没到与南京方面翻脸对抗的时候,清剿叛军可自行处理其人员,武器亦要上缴军政部,这是给南京方面一个讯号,老子没有称王称霸的打算。
于是,一月三日,在双方刻意的安排之下,张学良也向下隐瞒了张学武的真实目的,所以在欢迎会上第五十三军与第五十七军的营以上军官全部被集中缴械,张学武亲自出面安抚重任呢,结果被万福麟呸了一脸。
张学武也丝毫不生气,接着他将连、排级军官中的同志会成员也全部扣押起来,派部队专程护送回西安,也算是对这些人仁至义尽,因为张学武自己非常清楚,自己现在需要的是**式的军阀形式的绝对掌控,张学武绝对不允许自己的指挥下出现另外一个跟自己不同步的组织或者小团体,对于这样的渗透者或者是沙子,张学武是绝对不会客气的,因为在面对日寇重兵压境之际,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会酿成惨痛的后果,这一点张学武比任何人都明白,什么是以史为鉴?这就是以史为鉴
张学武接收了第五十三军与第五十七军的战术动作让何应钦精神振奋,同样也吓了西安众人一大跳,但是出乎了所有人预料之外的是,张学良在于杨虎城密谈之后宣布释放蒋介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张学良的举动让中共方面也着实的松了口气,但是在机场张学良竟然以自己身为军人,做出了如此行径实为迫不得已而悔过,以防有人居心叵测决意同机护送蒋介石前往南京?
张学良的举动吓坏了杨虎城与周、叶等人,当他们赶往机场之际飞机已经升空东北军仅存的三个军十二万人马此刻顿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地步,位于潼关的炮六旅与炮八旅在张学武走后的当天,就直接倒向了南京国民政府。
张学武以为既然双十二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东北军的五个军中的二个主力军也尽入自己手中,那么东北军的内乱似乎就不大可能爆发了?不过张学武还是明显低估了青年人的激进和野心。
没等到历史上的二月二日,一月十日,不顾大局的东北军少壮派应德田、苗剑秋、孙鸣九等人突然发难,杀死东北军元老派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西北总部参谋处处长徐方、副处长宋学礼和交通处长蒋斌等人。
但是,让应德田、苗剑秋、孙鸣九大吃一惊的是首先他们这些少壮派根本无法掌握部队,整个的骑兵军全部倒向了南京国民政府,骑十师开始攻击缴械第十七路军组建的民团,并捕杀共产党员和少壮派军官。
大惊失色的应德田、苗剑秋、孙鸣九等人第二天逃到了中共代表团驻地向周表示极大的忏悔之意,表示他们对情况没能及时的掌握等等,周考虑到应德田、苗剑秋、孙鸣九等三人与中共方面工作人员刘鼎等人联系密切并长期往来,势必会牵连中共方面人员,所以周直接安排车辆秘密送应德田、苗剑秋、孙鸣九等人前往三原红军驻地,并密信彭等领导人,刘鼎带来之人务要秘密从事,目前不可与任何人见面。
第二卷热河风云 第一百九十六章 御前会议
第一百九十六章 御前会议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应德田、苗剑秋、孙鸣九等人逃到了中共方面,这也使得东北军的分化更加快速和极端了,不过此刻的张学武正在大规模的快速撤军,热河、察哈尔、绥远三地的防务才是耽误之急。
双十二事变与之前的两广事变让日本人闻到了其中的味道,雄心勃勃的南次郎已经进行了战争的最后准备,大本营、参谋本部以及陆军省都对此番惩罚支那发动的大规模进攻反复进行了兵棋推演,不过参照热河战役中国军队德械武装的战斗力,推演的结果不算太过乐观。
被召回本土参加御前会议的南次郎此刻可谓是忧心忡忡,南次郎担忧的不是此番惩罚支那作战的成功与否,而是他能不能还在关东军总司令官的位置上?或者南次郎在瞄准着一个更让他心动的位置,这个位置现在虽然还没设立,但是凭着南次郎的预感,此番投入作战的师团多达六十个之多,关东军所部一旦攻入北支地域,那么势必将独立成为方面军一级的单位,北支派遣军与遥相呼应的上海派遣军都是同一级别的,那么对于无论是北支派遣军还是上海派遣军,在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完成之后,势必还要增设一个中国派遣军总司令。
如果自己能够如愿以偿的话,元帅之职恐怕就不在是梦想和空谈了,怀着一腔热切希望来到东京的南次郎此番可谓是大手大脚,金弹铺路,几乎是见庙就拜,在外面上马管军、下马管民领军的将军无一例外的都是富得流油,日本人自然也不能免俗,尤其在东北三省疯狂进行掠夺的关东军。
不过今天的会议,却让南次郎听出了不同的意见,可以说大本营的战役决心已经下达多时,但是具体的战略、战术与战役合成可谓是八字尚无一撇
因为分兵三路的战略部署问题上,参谋本部的计划与大本营参谋战略部所制订的计划发生冲突,参谋本部计划直接采取重兵集团的方式,先攻击热河、察哈尔、绥远的张学武军团,歼灭这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