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 作者:骠骑(起点2012-09-08vip完结)
向卫戍司令部报道,其部队在南京进行休整,补充五千名桂系老兵与一万名新兵。
张学武也同样毫不客气的撤销了第七十八军番号,保留第三十六师番号建制,师长宋希濂立即向南京卫戍司令部报道,同时命令第八十三军军长邓光龙向卫戍司令部报道,其下的第一五四、第一五六师两师南京补充待命,而教导总队方面的第一零三、第一一二师则驻扎紫金山一线整补,总队长桂永清立即向卫戍司令部报道,宪兵部队三个团归南京卫戍司令部直属。
川军先遣抗日纵队的二个旅立即在南京换装,编为总预备独立第一、独立第二旅,张学武还以南京卫戍司令部的名义发布公告,在各条路上设卡。将所有路过南京撤退之散兵和小建制部队全部扣留,送往江北进行强化集中训练,以备关键时刻补充之用。
张学武将孙元良调离将第八十八师归于卫戍司令部直辖亲兼师长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历史上南京之战后期,孙元良原本是可以组织部队进行突围了,但是其却偏偏抛弃部队独自逃命,而且还逃入了ji女家中躲藏,实为军人之耻辱,大战在即,张学武要消除一切的不稳定因素,哪怕是公开的排除异己。反正最高军事委员会方面有蒋委员长为自己撑腰。
另外一方面张学武拿到了蒋介石的手谕,中将一等将领无需上报最高军事委员会,但凡不停命令肆意妄为者直接就地处决,绝无姑息就连江北的胡宗南也划归张学武所辖。
于是1937年5月1日,张学武在南京卫戍司令部召开第一次紧急会议,因为张学武知道现在占领了淞沪京杭地区的日军正在四处烧杀抢掠,日军在等其大本营正式下达攻陷南京的命令,亦同样也是在等其海运而来的补给,恐怕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德国大使陶德曼的最后斡旋的一切努力恐怕也要付之东流了。
第六十六军军长叶肇,所属第一五九师巫剑雄师长,第七十四军军长俞济时所部第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第五十七师师长施忠诚,第五十八师师长陈式正,第八十三军军长邓光龙,第八十七师师长王敬久,第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暂编第一机械化师师长郝文斌、参谋长叶云飞,重炮集群指挥官冯中亮,可以说此番阵容较历史上的南京保卫战不知强了多少。
张学武也清楚这是一帮讲资格排辈分老子天下第一的黄埔嫡系,所以他才从蒋介石哪里费尽心机最后在夫人的帮助下,才要得了这份手谕
所以张学武第一件事就是驱逐了孙元良,实际上孙元良也并不是让张学武那么的厌恶,张学武对孙元良的印象基本来自于台湾后世的一名影星,他的儿子孙仲祥,艺名秦汉
张学武驱逐了孙元良给几乎所有的人都提了一个醒,那就是这位张家公子可不是张汉卿那么好说话的,称得上心黑手狠,好好的塞北王不当,偏偏要冒险飞来南京求死?实在让人很是费解极难理喻啊
众人见张学武进屋急忙起立,虽然他们之中几乎人人比张学武资格老,军衔也不比其低,但是张学武顶着卫戍司令的大名义,事先无论是陈诚、何应钦,甚至蒋介石都亲自打过了招呼,张学武此人极为严格认真。是个杀伐果断之人,此番保卫首都南京不能有万万之闪失,否则误国误己。
张学武是带着尚方宝剑来的,不过桂永清、俞济时等人也是第一次看到有人把委员长手谕给装裱起来让人举着的,尤其是下面还挂了一把手枪和一把中正剑?
桂永清看着张学武这份派头有点微微直皱眉,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位现在位高权重青年不说,怎么就一点不知道韬晦含蓄?难道其就不怕得罪人吗?
张学武环顾四周望着郝文斌大声道:“郝师长,你给我解释一下我这把枪和中正剑的意思吧”
郝文斌心底这个无奈啊但是既然军团长发话,他还得乖乖的站起来立正道:“阵地失守全军覆没独自苟活者不论原因就地处决,阵地失守死战不退被部下强行架下苟活者,当以中正剑自行了断,当以殉国论处,其余各中皆为叛国,受国人唾弃”
张学武望着下面均脸色一变的将领们,一挥手,委员长手谕背后竟然是一个个的信封,张学武望着郝文斌点了下头,郝文斌只得继续道:“英勇奋战全军尽没以身殉国者二十万大洋安家费,将官二十万,旅、团级十到五万视情况不等,营、连、排三到五千不等,普通士兵每人一百块到二十块击杀日军赏格另外计算”
张学武将三百万大洋的胆子如同雪片一般丢了一桌子道:“我们不能让烈士们流血在流泪了,别的地方我管不到,在南京就按我说的办,每人部分官兵先发十个大洋的犒赏,不信的人可以问问我在热河之战接受后是怎么发钱的?我这里有三百万现洋,加菜发酒军人当壮载人生,杀寇饮血,与国都同休”
张学武话音一落,桂永清捡起一张二十万大洋的印花支票看了看,又看了看张学武笑道:“老子当兵行伍这么多年,你是第一个够劲的长官啊这张支票我收下了,如果我老桂战死疆场,支票就给下面阵亡的弟兄们平分吧”
说完桂永清将支票推到了张学武面前一笑继续道:“都说热河放屁油裤裆,今天一看张长官的手笔,这哪里是油裤裆啊这他娘的是炼油厂啊几十万的小日本,这次张长官你恐怕要大出血了”
张学武也哈哈一笑道:“只有都能给突突了,我保证兑现赏格”
俞济时也点了点头道:“如今部队士气不高,这一手确实可以快速振奋士气,尤其补充的新兵和老兵油子不过在国人面前就有点好说不好听了。”
张学武一摆手道:“管他那么多干嘛弟兄们前面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拼命,咱们这些肩膀上挂星的也指不定那下就挂了,有什么不好听的?不好听的让他们全都冲着我来,大爷虱子多了不咬”
张学武的这种无赖风格很多人也是第一见识到了,不过可以说张学武的这种风格确实非常容易融入部队,部队实际上就是一个简单的集体,因为性命相关才会有了这样那样的小群体,张学武直接一道蒋委员长手谕就告诉了众人,现在咱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谁让我难堪我就送谁归西,然后在摆出大洋告诉大家有好处都是大家的,一同小小日本赚大洋,实际上方法很简单,简单到了粗暴的程度,但是效果却是意外的好。
该说的说完之后,张学武开始给各个部队分发补充装备,一听说装备,几乎所有将领们的耳朵都竖了起来,因为淞沪一战各部损失严重,南京军政部补充了一少部分,据说热河军团在军政部有很多存货,到底多到什么程度没人清楚,有军政部长何应钦看场子,谁敢动张学武运来的家伙,不过桂永清曾经听说,好像何部长也不太清楚张学武到底都运来了什么?具体的数量更是无人知晓了。
现在的南京只有库存的一亿发弹药,其余的枪械基本全无,张学武既然说是补充,那肯定是要自掏家底了,在场的军长、师长们此刻都盼着张学武正在从口袋里掏出的单子,就好象张学武的口袋成了聚宝盆一般。
几乎是在万众瞩目中,张学武掏出了口袋中他拟定的装备补给单,每师五千支毛瑟标准型步枪,轻重机枪三百挺,战防炮十二门,七十五毫米仿克虏伯山野炮三十六门,一百零五毫米口径榴弹炮十二门。
张学武读完分配补给单后,整个会场陷入一片寂静,包括桂永清与俞济时都目瞪口呆询问道:“这是给教导总队的补充?还是所有师级单位都有的补充?”
张学武微微一笑道:“按师级单位补充的,比如七十四军此番三个师,当补充毛瑟标准式步枪一万五千支,轻重机枪九百挺,战防炮三十六门,七十五毫米仿克虏伯山野炮一百零八门,一百零五毫米口径榴弹炮三十六门”
桂永清当即差点抽了自己一个大耳光,教导总队如果编成四个师也是充裕的啊一百零五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国军内那个军拥有了?张学武的手笔确实大到了吓人啊
会后,桂永清与俞济时一同找到了张学武,喝茶还是喝酒?是男人就喝酒嘛大战将至,三位高级将领凑到一起喝酒,于情于理似乎都有点说不过去,但是按俞济时的说法就是你是老弟,哥哥招呼喝酒必须一呼百应,这是咱们黄埔精神
张学武第一次听说黄埔还有这种精神,于是菜过三巡,桂永清和俞济时都暴露出了邪恶的本来面目,那就是张长官,一百零五毫米口径榴弹炮多给几门吧重炮旅的炮火支援一定要想着你老哥哥啊我们可是在前面拼了老命了,老弟你得照看着点啊都是咱们黄埔的骨血啊
第二卷热河风云 第二百零二章 战略意图(一)
第二百零二章 战略意图(一)
桂永清的这顿饭请得堪称民国历史上最划算的一顿饭,张学武在南京仓库里面还有十二辆德制三型战车,也都被教导总队与第七十四军平分了,而且还从张学武手中讹走了一共四十门一百零五毫米口径仿德式榴弹炮,以及三十门七十五毫米仿克虏伯山野炮。
张学武之前在南京储存了大量的炮弹和地雷等物资,现在看来这些物资将要发挥极大的作用,而且张学武不想同历史上一样,使用过多的兵力固守南京外围,与日军反复争夺拼消耗。
张学武的战略意图是放弃外线,在栖霞山构筑大规模工事体系,在中山陵、紫金山构筑大规模工事体系,沿着秦淮河进行固守,炸断所有桥梁,并将中航的五十多艘船只全部控制在下游,二个重炮旅全部置于北岸胡宗南所部,胡宗南对于张学武能够将二个重炮旅交给他,也可谓感恩戴德
胡宗南是蒋介石正派的嫡系,与汤恩伯一般,但是胡宗南并不如汤恩伯那般会做人,张学武给予其的信任让胡宗南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张学武手中还握有尚方宝剑,所以胡宗南无论从任何角度讲,都必须给张学武守住这两个重炮旅,如果丢了这两个旅,胡宗南也知道,恐怕蒋委员长也饶不了他。
张学武此举可谓是模仿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军在运河一侧安置重炮部队,让德军始终置于苏军的炮火打击之下。
张学武的战略安排是以南京城垣为最终防线,利用制高点的紫金山和雨花台等地,配合空军部队,只要日军掌握不了绝对的制空权,自己安置紫金山和雨花台上的教导总队和第七十四军的炮兵会让日军知道什么才叫炮击。
张学武在南京囤积了三十万发七十五毫米炮弹,二十二万发一百零五毫米炮弹,十五万发一百五十毫米高爆榴弹,可以说这些炮弹足可以将日本人炸回姥姥家了。
但是,张学武最关心的是紫金山、中山陵、栖霞山等处的工事守备,后世的解放军堪称土木工事的精华结晶所在,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构筑的土木工事能够抵御一百五十二毫米口径的重型榴弹炮直接命中,可称得上是军事史上的奇迹了。
所以张学武把南京一切能够利用上的东西全部利用上了,南京水泥厂和制钢厂的分别三万吨水泥与二千吨钢筋全部被利用上了,日军每拖延一天进攻南京,南京的永备工事就准备得充分一些。
张学武在经过南京撤退的散兵和小建制部队中至少截留了五万余人,这些人被送往江北进行整训,发放头盔和新军装以及武器,他们中的三万多名老兵全部补充进了守备南京的各师之中,此刻张学武手握二十二万大军,比起历史上的十五万余人,足足多了七万人,而且历史上退守南京的德械部队早就没了德械补充,一名士兵不过二十发子弹的补充,新兵大多发大刀或者二枚手榴弹,而现今各师的实力火力可谓有了空前的提高,不但有了江北的重炮和预备队支援,更有各师直属炮兵的炮火支援。
大约二十万枚进口和包头生产的简易地雷被二个团的工兵埋得漫山遍野,甚至连布雷图都没有,战后这都是极大的麻烦,不过张学武相信在南京外围的日军即便扫雷恐怕也得用上二周的时间,这些地雷就是为张学武赢得最后时间所埋设的。
栖霞山侧翼的乌龙山要塞是当年明朝万历年就开始兴建的一处屯兵之地,后经满清、民国大肆修建,尤其35年到36年间,作为吴福线的样板工事进行的大规模的修建和完善,永备工事配备永备壕沟的封闭式的堡垒群,当初蒋介石视察的就是这里,吴福线也是臆想之中按栖霞山与乌龙山等同将军山要塞修建,但是让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下面的官员们上下其手,将吴福线给他修在了地图上。
张学武下了非常大的决心,才彻底放弃争夺南京外线阵地,于是张学武开始安排镇江、江阴要塞进行总撤退,镇江与江阴二座要塞共计拥有炮台二十七座,德制八十八毫米半自动高平两用炮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