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 作者:骠骑(起点2012-09-08vip完结)






第三百零一章雪红与血白(二)

戴鹏围着拖车转了几圈,凭他的感觉这一定是一辆比豺式轻型坦克要大得多的家伙,尤其是长长的炮管,摆明了就是一辆坦克,随便的战地抢修车与弹药车也说明了问题。

车队的负责是一名年轻的上尉,经过询问戴鹏得知这名上尉叫做陆宇,隶属战区直属特别装甲部队的,他们是一支路过的试验部队,因为暴风雪的关系被耽搁在了朝阳,置于他们执行的什么任务,一脸笑容的陆宇一个字也没透露,于是给戴鹏留下了一个不说实话坏家伙的印象。

实际上陆宇的这个试验组是负责运输一辆进行负责山地高强度行军作战,检验新式负重轮试验护送分队,全连六辆豺式轻型坦克,加上一辆指挥车,三台随行弹药车以及二辆全功能地形车,所谓的全功能地形车就是一种大型的装甲车,可供八人在其中生活之用,不过陆宇护送的这两台大型全功能地形车,一辆车住了三名男工程师,一辆车住了二名女载重设计科研人员,住在车里要比住在军营的房子里面暖和多了,而且卫浴齐全,对于科研人员的待遇陆宇自然心中羡慕不已,不过科技即是第一战斗力,只要铁骑尽早完成各种改进和测试,那才是陆宇最高兴的事情,豺式轻型坦克虽然性能出众,但是说穿了还是轻型坦克

在真正的装甲兵的心目中,钢铁洪流指的是中型与重型坦克,那滚滚的钢铁洪流将任何敢于挑衅的敌人全部碾碎。

不过大风雪和艰难的道路让陆宇的撤退计划受到了阻碍,守备第一师是守备部队中唯一一个加强了一个预备不错旅的部队,其余的各师皆为二旅四团建制,即便如此,朝阳守备的守备第二重型要塞炮群与守军全部相加不过一万九千余人,可谓是兵力单薄,现在全部人员都参加了朝阳市内的积雪清除行动。

在诗人眼中雪也许是美丽的,但是在老百姓眼中大雪就意味着灾难,牲畜被冻死,房屋被大雪压垮,在朝阳附近的二十多个居民点内的居民此刻都向朝阳城集结,戴鹏作为警备司令也准备了大量的食物和安置地点。

朝阳是一座历史地理名城,自西汉起就设置了郡县,朝阳古称塞外辽西之地,由于地理位置处于中原通往东北的古代交通要衢,历史民族活动方面处于中原汉族与东北各少数民族互相交流及融合发展的纽带地区,因此中原历代王朝都在此设边关重镇,而东北各族入主中原时也要把这里作为必争之地,使朝阳成为历代塞外战略要地。

朝阳地表层山峦叠嶂,丘陵起伏,峡谷相间,沟壑纵横,只有小块山间平地和沿河冲击平原,结构为典型的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域。

但是朝阳矿物资源丰富,尤其矿产资源具有分布广、种类多、开发潜力大的特点。目前,境内已发现有益矿藏多大五十余种,产地五百余处,已探明储量锰储量居东北之首,钼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是全国八大黄金出产地之一。

所以张学武在当年有承德反攻的时候,首先就不顾当时的实际情况,毅然驱使残部强行战朝阳,之后就立即开始着手建设朝阳要塞,现在朝阳城内基本都是以矿工和家属以及工程机械矿山人员为主。

另外,从1933年热河战役结束之后,朝阳的张学武亲自主抓的国防工事就没停下来过,一直在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基础上进行修建,包括日军围攻期间,朝阳的工事群也没半点放松。

朝阳要塞城市的整体布局是沿着大凌河在城区利用原有的城垣堆积土石方,营造出一个长五公里,宽三十米的防御隔离带,采用的青石堆积,混凝土浇铸的办法,在下方开凿地下掩体和通道,以狼山主阵地为核心,一百多座永备火力点,每个支撑点都有电话作为通讯联络手段。

二百二十门轻重火炮部署在二十座大型永备火炮射击工事内,这些大型地下工事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完全是新式的,其设计更能称之为**性的,狼山的主工事构筑在山顶或山脊下二十公尺的深度,四周是石头和钢筋混凝土修建的长长的主地道,主地道的一端连接的是简易的生活区,另一端是战斗区,通过较小的地道、阶梯和升降机可以到达这些地区。最大的一座大型地下工事支撑点配属一个营的部队进行守备,通过这些地道,用有轨车运送人员设备和弹药。

独立的大型地下工事完全靠电力提供能源,装备有一切生活所需的设施,每一座大型地下工事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地下小城镇,拥有自己的水井、食品供应和发电设备以及油料储备,可以与世隔绝,独立生存长达二个月之久,对于日军很有可能进行的毒气攻击的威胁,在工事内产生有稍高压力的通风过滤设备。

榴弹炮群作战时并不直接观测目标,地面观测员用电话通知地下火力控制指挥所,对炮火进行指挥修正,狼山的中央核心指挥所会将一道道命令传达各个地堡,大型地堡内装备着加农炮、迫击炮和机枪。

核心工事的地堡中装备着多达几十挺的重机枪,实施无死角射击,一百毫米加农炮藏在钢制的、可升降的炮塔里,炮塔固定在钢筋水泥制成的圆形转台上,由于地面上只露出一个钢制的圆顶,从远处观察是无从发现的,所以加农炮在作战室显得十分安全,为了考虑到

如果有日军士兵渗透穿越机枪火力到达工事外墙,像滑槽油筒一样的手控榴弹发射器可以把成批的手榴弹送出墙外消灭敌人,如果有敌人攻入大门,进入地下工事通道,他们会被这座大型地下工事内的一座地堡机枪射杀。

主体工事张学武的要求是能够承受得住二百四十毫米重炮的直接命中,在一公尺厚的混凝土后是二公尺厚排列整齐的巨石,钢板和半公尺厚的混凝土浇筑。

张学武主要是考虑到日军的三八式一百五十毫米加农炮这种大威力的工事杀手,尤其日军在上次全面围攻四座要塞城市失败之后,日本人开发出了全新式的九七式一百五十毫米加农炮,可以说战争是军工的催化剂,日本人在历史上没有制造九七式一百五十毫米加农炮的原因是对连七十五毫米口径都称之为重炮的中国军队根本没有什么大用场,不制造大量的坦克的原因一个是资源所限,另外一个是用于中国战场根本是一种浪费,是需要推动了发展。

现在日本人发觉的坦克的重要性了,但是现设计生产肯定是来不及了,所以日本人就发挥终极的想象力,发明了各种各样带有日本大和民族特色的打坦克的方式。

可以说朝阳要塞城市的整体建设要比承德、赤峰、张家口的总额投入的还要多,因为从朝阳开采出来的黄金源源不断的通过周莹变成各种张学武急需的器材、设备和工业制成品。

日本人的进攻来得十分的突然,甚至说是意想之外发生的,第十三号居民点中断了联系已经一天了,派出的救援车队也鸟无音讯,戴鹏虽然是警备司令,但是由于朝阳的特殊性质的关系,他这个警备司令基本就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差事,如果发生大规模的人员伤亡,他也是难辞其咎的,对于驻扎在东门附近的陆宇的那个坦克连,戴鹏并没有想过什么,那里是朝阳要塞的弱点所在,如同在强大的高手都有命门所在一般,看似强大的朝阳要塞的命门就在东门,哪里是朝阳战时唯一的一条对外联系的通路,不过在水量充足的大凌河面前,一切的强渡都只能成为浮云。

不过现在大凌河封冻了这也是戴鹏心烦意乱的最要原因所在,他的一个守备师都分散在要塞的各个支撑点,他唯一的机动兵力只有一个营和他的师属警卫连,这点兵力别说反击了,就是巡逻警戒线都显得不足,不过戴鹏也相信战区参谋部的研判,这么寒冷的天日本人是不会冒险发动进攻的,而且日本人的装备似乎也并不足以应付这场突如其来的严寒。

但是,很快坏消息传来,自己派出的车队只有一辆汽车两名负伤的士兵逃了回来,他们声称遭遇了日军大部队,但是却说不清楚日军的规模与番号,显然自己的部队是遭到了日军有组织的伏击所致,让戴鹏迷茫的是自己该如何处理?仅仅是一支冒险出击的关东军部队?还是日军意图发动对整个朝阳要塞的攻击?在这个时候对朝阳发动进攻?

戴鹏感觉实在有点难以想象,不过戴鹏还是组织官兵立即停止抗寒救灾工作,开始清理防线上的积雪和被冻结的工事射口,以及旋转炮塔的转动机构。

第二卷热河风云 第三百零二章雪红与血白(三)

第三百零二章雪红与血白(三)

1938年1月28日凌晨,日本关东军获洲立兵所指挥的第一方面军,所辖第二师团、第八师团、第十二师团主力越过大凌河防线,开始向朝阳发起进攻。

与此同时,矶谷廉介第二方面军下辖的第十师团、第二十二师团、第三十五师团、第三十六师团等四个师也越过大凌河,除第三十六师团加入进攻朝阳的战斗序列之外,第二方面军主力三个师团向建平方向攻击前进。

1938年1月28日凌晨应该是一个坏人服罪的日子,大批的日军士兵在稀落的炮火准备之后,开始漫山遍野的向朝阳发起进攻,平均半米深的积雪让日军行动极为艰难,但是也同样让大部分的铁丝网与地雷失去了效用,封冻的大凌河上到处都是日军的进攻路线,惨白色的照明弹飘在空中。

枪炮声,撕杀声震碎了黎明前的黑暗十九个日军步兵大队从四面八方开始对朝阳要塞展开了围攻,在皑皑的雪地之上,日军士兵在不断的奋力突击,将大衣的黄面换成了白色的日军士兵在雪地的反光中并不明显,而且很多日军士兵的脚上都套着雪鞋,这些下面是圆平底的雪鞋都是用藤条编织成的,不但可以避免日军士兵沉入厚厚的积雪中,而且防滑,可以说日军的准备是充分的。

由于袭击发生的十分突然,朝阳要塞的炮群甚至来不及向越过大凌河的日军步兵攻击主力实施炮火拦截,等日军进入了要塞机枪防御范围之内的时候,已经进入了大口径火炮的射击死角了。

在反应过来的要塞火力的射击下,日军官兵还是一片片的倒毙在了雪地之后,因为朝阳要塞的大部分重机枪火力都是实施的标尺覆盖射击,弹幕交叉火力之下,日军官兵笨拙的突击无疑成为了最好的靶子,子弹带着呼啸声破空的声音让卧倒在雪地上的日军官兵胆战心惊。

原来很多日军官兵都知道朝阳要塞的守备非常完备,除非用大炮将其轰平,否则单靠步兵是根本没发占领的,很多攻打过朝阳要塞的日军一提起朝阳这个地名夜间就会大吵大闹做恶梦。

这是出于一种绝望,不过方面军司令官获洲立兵还是将很多曾经参加过朝阳攻坚战的老兵补充回了前线,这些老兵中的大部分被用于了第一轮进攻,获洲立兵也是将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第一轮的突然袭击上,如果能够达成进攻的突然性,那么在朝阳要塞坚固的乌龟壳上砸开一个缺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要打开了突破口,那么一切似乎就水道渠成了凭借着自己的兵力,一定能够攻占朝阳要塞,不过朝阳要塞也不是没有软肋,只不过大凌河的封冻让这个软肋更加脆弱了而已。

获洲立兵的方面军司令部并为设在前敌十五公里之内,正常来说在日军的方面军下应该还设有军级单位,但是由于这次战役的特殊性与关东军部队序列建制的大调整,所以就直接以方面军辖师团,而且日本陆军的军级建制也没有特殊的具体编制规定,少则二、三个师团加上特种部队亦可以编为一军,多则十一个师团的第十一军也是罕有先例的,所以关东军总司令官植田谦吉决定以方面军直接统辖师团,避免多级指挥机构相互干扰。

获洲立兵的指挥部设在了距离全线三十公里的一处被放弃的居民点内,由于全体军民赶赴朝阳躲避雪灾,所以居民点并未自行破坏,而且也没有人会想到日本人会在如此大风雪的天气进攻朝阳。

所以获洲立兵拣了一个便宜,几百栋完好的房屋,燃料甚至还有少量的粮食,这对于在风雪中挣扎了五天的日军部队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幸福,虽然有了充足的准备,获洲立兵所指挥的第一方面军所属的三个师团还是发生了共计二千三百余人的非战斗减员,其中四百余人是被冻死和死于各种伤寒引发的病症,另外一千九百余人因寒冷彻底失去战斗力,方面军之内百分之七十的官兵都有不同程度的冻疮。

获洲立兵坐在暖炉旁,喝着热汤与清酒,听着三十公里外的枪炮声,似乎陷入了一种自我陶醉状态,幻想这自己的部队奋勇无前,突破了朝阳要塞的防御,在东京大本营的御前会议上,天皇陛下为自己亲自授予了勋章,接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