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 作者:骠骑(起点2012-09-08vip完结)
抵达南京尚未前往陆大报道的张学武此刻准备了两瓶红酒收拾妥当,准备先觐见下野在南京不问世事的蒋公,然后在去陆大报道,因为张学武记得历史上孙科那短命的政府内阁仅仅维持了二十五天,最为重要的则是历史上著名的上海“一。二八”事变即将爆发了。
张学武的拜访恰好赶上了乔治佛采尔总顾问的来访,乔治佛采尔意味深长的望了一眼身穿笔挺军服,站姿极其标准目不斜视的一名陆军上校。
在此之前乔治佛采尔见过很多中国军人,包括被其委员长自喻为精英的黄埔军官,乔治佛采尔曾经非常遗憾的告诉过蒋介石,黄埔军校、陆军大学现在的教学水平只相当于德国的普通士官学校,要指望这些学校培养出色的战术人才也许还有可能,要想培养出优秀的战略人才,那就只能看学员的天赋和上帝保佑了,所以在他的建议下,军政部开始筹建参谋大学相关事宜。
中国军人给乔治佛采尔最多的就是圆滑,缺乏军人的骨风,他们似乎更愿意与上级进行一种让德国人很不理解的沟通?
而乔治佛采尔从站在别墅待客厅内的这名陆军上校的身上,感觉到了一丝德国军人的味道!乔治佛采尔知道中央军内的一些军官曾经在日本、美国、德国上过相关的军事院校,如此年轻的上校顿时勾起了乔治佛采尔的兴趣。
此刻,在小客厅内蒋介石正在与张群密谈,所是密谈,也是一些无关紧要之事,张群向蒋介石呈报了张学武的态度以及反应,在此之前蒋介石已经收到了康泽关于此事的报告和建议。
蒋介石也知道自己称不上知人善用,拉拢张学武是为了向东北军内钉一根钉子,同时也是为了表明一个态度,明着是一视同仁按照德国顾问团的计划组建统一的国防军,暗着则是分化拉拢盘踞在热河、平津的二十余万东北军。
奉军集团坐拥势大,是国内最大的藩镇实力派,建立统一的国防军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武力高度的统一在中央手中,不过乔治佛采尔的整编计划之前就遭到了张学良、冯玉祥、阎锡山、白崇禧、李宗仁、陈济棠、刘湘等的联合抵制,而这些派系之中除了川军忙着内讧之外,其余个派系无不要看张学良的风向形势,这也是蒋介石急于削藩的最终原因,卧榻之滨岂容他人安睡?
孙科内阁的倒台也许就在近期,自己与汪兆铭的合作进展的也很顺利,汪兆铭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并交外交部长一职也交与汪兆铭,而自己则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无权无势的国民党元老杨森任国民政府主席!
这样一来不但党内外达成了一致平衡,就连汪兆铭一伙的陈公博、周佛海等人也算是皆大欢喜,表面上看是汪主政,自己主管军事,实际上还是他蒋某人独揽乾坤。
乔治佛采尔的来访竟然与张学武不期而遇,这个自己有心简拔之人,竟然在自己下野期间还有心特意前来觐见?是看明了大势所趋,还是其别有用心?张学武毕竟是张学良的堂弟,而张学良则是蒋介石最大的心腹之患,如果解决了东北军,那么桂系、晋军、西北军、以至于川军、滇军统统都不在是问题。
蒋介石犹豫了好一会,决定同时召见乔治佛采尔与张学武,他决定考校一番张学武,如果张学武如同张学良一般不过是个情大于理的公子哥,那么蒋介石也好给张学武一个定位,如若张学武真如张群和康泽所言一般,那么对于肯忠于自己为民国政府效力的人才,蒋介石也会不拘一格给予破格提拔,所以一切皆看张学武此番的表现了,有乔治佛采尔在场,蒋介石相信这位绝对忠于自己的德国军事顾问团总顾问,一定会给自己一个非常好的建议。
在蒋介石的二楼的小会客厅内,几盆秋菊还在争相开放,神色枣红的明代红木案枱、太师椅与一旁时下流行的的意大利软包厚皮沙发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显然案枱与太师椅是蒋介石的最爱,而那对长长的乳白色大沙发则是蒋夫人的得意之作,就如同这个时代的中国一样,到处都充斥着舶来品甚至舶来的精神!
乔治佛采尔与张学武进入小客厅后,乔治佛采尔十分自然的座到了他十分中意的沙发上,而张学武却笔挺的立于一旁,乔治佛采尔的中文并不算太好,所以无论他走到哪里身旁总是带着翻译玛丽小姐。
一头金发碧眼,典型的日耳曼血统的玛丽望着立正恭候的青年中国军官微微一愣,进来报纸上登载了太多张学武的照片,这位在沈阳打响抵抗日本人第一**的中国军人确实给德国顾问团增添了许多麻烦,但是无可厚非的是身为军人他虽然违犯了军令,却起码尽到了一名军人的职责,那就是保卫国土。
蒋介石给张学武的第一个直观的印象就是带着一脸谦和的笑容,这种笑容让人能够感觉到十分的舒服,认为蒋介石是一个十分容易相处的人,蒋介石轻轻的点了点头,将自己的手杖放在太师椅旁,用了一个很随意的姿势坐了下去。
张学武并不认为那硬邦邦的太师椅有多舒服,但是看着蒋介石的一脸轻松,他甚至产生了想去坐一坐的念头?
立正、敬礼!张学武行云流水一般的动作让蒋介石也格外的满意,而且在蒋介石的眼中张学武算是一个懂礼数明事理尊卑之人,从进入别墅开始,张学武就保持着严谨的军人作风,这一点则是蒋介石最为欣赏的。
蒋介石拿起了自己案枱上的一份卷宗又随手放下,很是随意的摆了下手道:“承文你是晚辈,我与汉卿是忘年之交的盟兄盟弟,你算是自家人,就不要那么的客气了!”
张学武腰杆笔直的座在了沙发上,张学武一直在犹豫到底称呼蒋介石什么才好?称呼蒋主席肯定不行,因为蒋介石已经下野,无疑等于揭伤疤一般,称呼其委员长似乎有些超前?称呼蒋先生跟是有没大没小嫌疑,无奈之下,起立堂而皇之开口道:“今日晚辈蒙校长器重得有机会进入陆军大学深造,作为校长门生晚辈必定恪守我黄埔精神,遵循校长教导,一心一意效忠领袖为国家尽忠。”
可以说张学武的左一个校长,右一个校长正好搔到了蒋介石的痒处!而且张学武上来就一学生自居这点让蒋介石十分高兴。
玛丽则在乔治佛采尔耳边小声给乔治佛采尔介绍张学武的来历!作为一名翻译加秘书,尤其是柏林国立高等训练学校毕业的玛丽来说,无疑她是极为称职的。
(第二更求推举票、收藏!虽然昨天只涨了区区几十收藏,但是小骑还是决定多加一更回报大家,17点还有一更尽请期待!)
第一卷山河变色 第三十五章 中国的伙伴
(今日第三更求票票啊!小骑承诺的做到了,大家的支持哪?)
自从黄埔军校成立以来,甚至包括陆军大学、参谋大学每年新生入学之际,无论蒋介石身在何处,多么繁忙,他都要赶回去参加入学典礼,无论是陆军大学也好,参谋大学也罢,实际上全部秉承的都是黄埔精神,其毕业的学生多称蒋介石为校长,而并非什么主席。
在中国传承多年的儒家文化之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甚至大于血浓于水的亲戚,正可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黄埔军校乃是中国陆军的根据所在,而军官则是军队的灵魂,这也是蒋介石为何喜欢部下称呼其为校长的主要原因。
而面前的张学武今天的一举一动对他来说都可谓是逞心如意,关于张学武,张群和康泽都进行了相关的汇报,其中康泽对张学武的评价尤其之高,康泽认为南昌行营别动总队江西剿匪现在缺少的就是张学武这样有作战经验的干将。
蒋介石是习惯了上位之人,所以很少将喜怒哀乐表达出来,即便心中欣赏有加,表面上蒋介石也是淡淡道:“革命军人在学习期间亦要加强精神主义方面的学习,抵制潮流的腐化,什么都是可以变的,唯独军人不可变,兵者国之根本,将者国之重器,你还年轻,但是有这样的见地我是很高兴的,那句效忠领袖就很有思想嘛!”
蒋介石说完后转过身来对乔治佛采尔微笑道:“我的总顾问先生,你看我的这位学生如何?”
乔治佛采尔耐心的等待玛丽翻译之后微微点了点头用德语道:“他已经有军人之骨,但是有没有一名军人匹配他所佩戴军衔的内涵恐怕就不得而知了!”
蒋介石一听玛丽翻译,顿时笑道:“看来总顾问先生要考校我的学生了,承文尼可要注意了哦!乔治佛采尔将军可是一位有远见的战略家和出色的战术家。”
张学武微微一笑,他前世在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的德语似乎终于派上了用场,于是荣辱不惊的向蒋介石与乔治佛采尔点头致意,然后用熟练的德语道:“我非常感谢乔治佛采尔将军能够给予我这次珍贵的机会向您学习。”
乔治佛采尔与蒋介石同样震惊的望着张学武,只不过蒋介石的震惊只在脸上短暂的停留了一瞬间,而乔治佛采尔则是彻彻底底的目瞪口呆!
乔治佛采尔来到中国许久没有听到如此纯正的柏林味道,尤其还是从一个中国人口中说出。
乔治佛采尔微微一笑道:“我想请问一下张上校,你对民国政府未来的对外军事合作有什么看法?”
玛丽翻译之后,张学武顿时微微一愣,乔治佛采尔这个问题似乎太大了一些,这哪里是一言半语所能讲述得清了?在看看蒋介石的反应,张学武微微的吸了口气用德语说了一句抱歉!
随即,张学武用汉语缓缓道:“我个人认为在谈及对外军事合作领域之前,民国政府应该统一全国的武装力量,对数百万的国军进行精简整编,将军政大权集于南京国民政府,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苏俄是一只贪婪的北极熊,并不是一个好邻居,而日本又是一头恶狼,辉煌的日不落帝国已经日落西山,但是还是死抱着曾经的辉煌不肯松手!美国人强大却麻木唯利是图,他们的眼中只有利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吓坏了美国大男孩!英国人圆滑胆怯,古板守旧,在英国人眼中我们是不值一提,而法国人缺乏责任心,过于浪漫,会是一个好情人,但是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好的教官!”
乔治佛采尔一边听着玛丽的翻译,一边不断的微微点头,则蒋介石在关注着张学武,似乎又在思考着其他什么?
张学武微微停顿了一下继续道:“我认为在未来国际形势政治外交未有大变局之前,国民政府的唯一合作选择就是复兴中的德意志!”
乔治佛采尔听到这里忍不住插言道:“我冒昧的打断一下张上校,我想请问你为什么德国是中国政府唯一的选择?”
张学武点头致意后朗朗道:“日耳曼民族谨慎并且严格,遵守纪律民族主义凝聚力极强,虽然此刻的德国还在复兴,德国在欧洲的主要战略敌人只有西线法国和东线的俄国,德国的人口在悄悄的快速增长,我可以预言在未来十年或不到十年之内,每年将有大批德国青年达到服军役的年龄,其人数必定比法国的多一倍。”
张学武留意了一下乔治佛采尔的表情继续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曾经几乎是以一国之力与几乎整个世界对抗,而且几乎征服了世界,最后虽败犹荣!熟知战史的人都非常清楚,有好几次,大战的胜负安危在千钧一发之间,只是由于一些偶然事件和机会才使大局转危为安。然则,将来万一欧洲再现风波,强大的协约国集团是不是还会再度派遣几百万大军到法国战场或东线来呢?俄国人此刻正忙着他们的五年计划和内部的肃正运动,整个国家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与德国一样流行法西斯蒂主义的意大利会不会站在德国一方?英国和美国与欧洲可谓远隔重洋或大海。我十分好奇在未来究竟到底在什么样的形势之下,才能使参加维米山战役的表现勇猛的加拿大军、参加维莱布雷顿诺战役光荣的澳洲军、参加遍地弹坑的帕森达勒作战无畏的新西兰军、以及曾于1914年严冬坚守阿尔芒蒂埃尔战线的钢铁一般的印度军团,会再度开到法国和佛兰德来呢?爱好和平却麻痹放松警惕的英国,什么时候会再度派遣三百万大军在阿图瓦和皮卡迪的平原上驰骋呢?什么时候美国会再度武装起二百万子弟不惜一切代价远渡重洋?也许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记忆,随着科技的进步,战争的模式和形态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谁落后了科技与时代,谁就要挨打!”
张学武的话让乔治佛采尔与他的翻译玛丽都有些极为震惊,蒋介石也在若有所思的望着张学武,今天似乎张学武带给蒋介石的太多的是震撼,对于张学武来说他仅仅有这么一次机会,他务必要在蒋介石面前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则他张学武堂弟的身份能用多久?他要让蒋介石注意到的是自己的才干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