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 作者:骠骑(起点2012-09-08vip完结)
蛩俣取⒎轿弧⒏叨鹊染咛迨荨?br />
斯大林直接穿上了睡衣,因为第二十三局负责雷达项目的巴左夫此刻也在红星农场,被紧急召集的巴左夫显然有些莫名其妙,伟大的斯大林同志一般只过问项目,不过问具体的过程,而雷达的研究显然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实用化的,而且巴左夫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和伟大的斯大林同志解释雷达到底是个什么玩意?解释的浅了就是敷衍伟大领袖,解释得深了就是糊弄伟大领袖,所以巴左夫这个年仅六十岁的秃头大胖子,从一进房间就开始大汗淋漓。
斯大林一见巴左夫一副可笑的模样道:“我亲爱的巴左夫同志,我想只不过想向你证实一下,你们所研究的雷达实际上就是通过测量距离实际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目标的精确距离。测量目标方位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测量。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测量,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是吗?”
巴左夫目瞪口呆的望着斯大林,惊讶不已道:“对!太对了!我亲爱的伟大领袖同志,您的形容是万分的简洁准确,就是让我们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总结,恐怕也总结不了您这么好,而且很多术语你的使用到了精确的程度,如果加上实用化和二极管的应用,天啊!伟大的斯大林同志您竟然是一名天才啊!”
对于巴左夫的极度阿谀奉承,斯大林会意的一笑道:“实际上非常简单,只要用心就可以了!巴左夫同志,我非常期待晚宴上与你喝上一杯,来自中国的同志给我们带来了有关德国人雷达的一些秘密资料,稍后你们可以共同研究,明白吗!”
第二卷热河风云 第三百五十一章 史上最大坑
第三百五十一章史上最大坑
斯大林没等到晚宴,就在书房又一次召见了张学武,这次斯大林似乎也不在显得那么的高高在上,仿佛赐予一切的造物主了,因为斯大林翻阅了一份关于战略火箭的文件资料,这份战略性打击部队的组成让斯大林感觉自己一直都是井底之蛙!实际上作为一个国家的决策者来说,一个国家的武装部队的建设的本意并不是为了战斗,而是为了战略威慑,用中国人的老话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只有对付绝对不予自己相对等的对手的时候,武装部队的战略使命才是打击歼灭敌人。
就如同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一般,日本帝国海军军校入校的训育就是帝国海军是帝国强大的威慑存在,是制止战争爆发的利器!不过日本人向来是说一套做一套。
但是,这个战略火箭却让斯大林心动了,几千公里外的帝国化为一片焦土,这种打击的战略政治意义远远要大于实际其本身的战术破坏意义,而且巨大杀伤的压缩高爆分体弹头,可以将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化成一片火海,新式武器是斯大林的最爱,同样也是为大苏联所最急需的,苏联需要建设发展的时间,而避免战争最好的办法就用拥有强大的威慑力量!
终于有机会与斯大林坐在一起喝着不算好喝的茶叶的张学武一直面带微笑,实际上无论是陆地巡洋舰还是雷达他都等于给苏联人挖了一个大坑,因为雷达在研制初期有非常多的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出现,历史上194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机载雷达平面位置指示器,可将运动中的飞机柏摄下来,发明了可同时分辨几十个目标的微波预警雷达,可以说雷达的进步是相当得快,所以张学武才要将苏联人引到一条相对错误的道路上去,因为苏联人已经在秘密的与日本方面做接触了,日本关东军吃了二次伤筋动骨的大败仗之后,未必敢在次试图挑起张鼓峰或者诺门坎之战,但是日本人对远东的贼心不死的主要原因是远东的丰富的石油资源,在日本人看来如果能够与德国人夹击苏联,无疑比南进东南亚火中取栗要合适得多。
斯大林对于张学武提供的所谓“霹雳计划”非常的感兴趣,但是苏联却缺少相应的火箭工程学的专家,不过图纸上的大体构造和数据似乎都给的很全面,没有人才不要紧,可以去骗去抢,关键性是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是否正确!伟大的苏维埃需要这样的武器!这可比德国人制造的所谓超级大炮的射程远得太多了。
斯大林哪里知道,张学武给他的资料就是大名鼎鼎的v…2火箭,v…2火箭原本就是德国人的东西,也难怪苏联专家鉴定之后认为应该属于是德国人的技术,这些全苏联最优秀的高级工程师,从设计和原理乃至图纸的工序,都能判读出所需要的情报。
张学武则笑而不语,望着斯大林身后几名惊讶不已的所谓最为优秀的科学家在判读图纸的真实性,可以说v…2火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制造的全世界最早的弹道导弹,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超声速火箭,v2工程开始于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正是德国的v2火箭曾给英国人带来巨大灾难和严重的心理恐慌,当时英国人恐惧的称其为飞弹。
实际上,德国人的v2工程起始于a系列火箭研究,由冯?布劳恩主持,是1936年后在佩内明德新建火箭研究中心的重点项目,a系列火箭经过许多新的改进,性能大大提高,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弹道导弹。这里的v的含义绝对不是英文胜利的开头字母,而是来源于德文vergeltung,意即报复手段,这是纳粹在遭到盟国集中轰炸后表示要进行报复的意思,v1和v2表示这两种型号仅仅是整个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驱而已,张学武给斯大林的正是缺陷极大的v1火箭的设计图与v2火箭的混合体,一些致命的问题全部被张学武刻意的掩盖或者数据化了,张学武利用了中文擅于表达的优点,将v…2火箭未来的可发展空间和美好前景给斯大林形容了一番。
实际上张学武就等于是一个推销员,来苏联推销自己的产品,而这些所谓的产品基本全部都停留在图纸阶段,所以苏联方面也显得极为谨慎,基洛夫带着科什金,而斯大林则在巴左夫等一大批科研学者的陪同下审视张学武提供的资料,无疑这些资料对于苏联人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帮其,尤其是火箭这类苏联还处于空白的项目,更是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好奇,当张学武解释火箭需要空间工程学、电子学、高反化学、动力工程学、流体工程学、燃料科学等等五十七种学科的专家配合,以及火箭技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火箭推进技术、总体设计技术、火箭结构技术、控制和制导技术、计划管理技术、可靠性和质量控制技术、试验技术等等六十二项技术成果的时候,包括斯大林也震惊了!
显然,这种我打你而你绝对打不着我的战略性武器引起了斯大林极为浓厚的兴趣?
张学武提供的v…2火箭的具体数据长十四公尺,发射全重十三吨,能把一吨重的弹头送到三百二十千米以外的距离,v…2火箭由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动,燃烧工质为液氧和甲醇。
张学武翻开的资料对着不断提出各种问题的苏联专家道:“根据我方得到的资料,v…2火箭发射时火箭先垂直上升到二十四千米到二十九千米高度,然后按照弹上陀螺仪的控制,在喷口燃气舵的作用下以四十度的倾角弹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弹上接收机发射无线电指令控制,大约一分钟后,火箭已飞到四十五千米的高度左右,速度已达每小时五千五百公里,由无线电指令控制系统指令关闭发动机,火箭靠惯性继续上升到九十五千米的高度,然后以每小时大约三千五百公里的速度大致沿抛物线自由落体,击中目标范围。”
一名叫西格特耶夫的应用物理专家犹豫了一下道:“如此的高度,如此的距离,此种武器的精确度怎么用于保障?如果失去了精确度,即便其有几平方公里的杀伤范围,恐怕其的作用也很有限吧?而且此种武器造价不菲,大量生产必将受到制约。”
西格特耶夫可谓是一击就切中了重点,张学武点了点头道:“新式武器,尤其是战略性武器的概念,可以说诸位手中的是鼻祖,世界上哪里有什么技术是一步到位?在不需要改进的?勇于创新和拓展才是你们科研人员的使命,这是你们的责任,你们要将其改进,让其拥有新式的指导方式,比如无线电制导,雷达波制导义提高命中精确度,研发威力更大的弹头,使其更具杀伤力和摧毁力,射程更远,达到战略威胁的目的!这才是你们的使命,而不是向一个非专业技术人员发问,明白吗?”
张学武的话顿时让纷争不已的苏联专家全部都闭上了嘴,因为这群搞科研的人才恍然想起,苏维埃的最高统帅伟大的斯大林同志也在这里。
斯大林看了看有些惶恐的专家们点了点头道:“我亲爱的张学武同志说得对极了,发展一样新式武器就需要勇于去探索,这世界上原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自然有了路!作为科学工作者,你们的思想境界还有待于提高啊!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伟大的苏联人民服务奋斗终生的信念,这样你们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除了翻译不是同步进行翻译的之外,张学武并没有感到什么不适,而且一旁至少有四名长得十分年青貌美的苏军女军官在担任会谈速记的职务,四个对照速记员,张学武自然能够体会得到这场非正式的会谈的重要性。
可以说张学武是把全部能拿得出手忽悠出去的东西都展现给了苏联人,无疑搞v…2火箭是极为烧钱的,但是这对于综合国力强劲的苏联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以至于问题多多的雷达,坑爹的变速箱连带陆地巡洋舰,这些都是所谓的高精尖技术,而且十分符合苏联人的特性,尤其是对应了斯大林的好大喜功,也符合苏军的总体战略威慑的方针部署。
斯大林亲切的拉着张学武的手,一边询问其对中国国内各个党派,包括陕北红色根据地的印象态度等等,另一方面斯大林急于想知道张学武对日本关东军的近期战略准备工作,打不打,何时打,打多大,这些都是斯大林非常之关心的!
由于是非正式官方会谈,张学武也不可能知无不言,实际上所谓的晚宴都是按严格的级别阶层区别开的,让张学武意外的是斯大林的晚宴除了大多是科研技术人员之外,苏军的主要将领没有一个出席!
第二卷热河风云 第三百五十二章 历史导向(上)
第三百五十二章历史导向(上)
(小骑临时外出,逼不得已将4000字一章一分为二,请大家谅解,后天抵达补偿更新哦!)
张学武在苏联似乎并未感受到任何一样的气息,不过他也清楚,每晚变换着来陪自己年轻苏军女军官应该都是来自内务部的特务,不过张学武享受的是过程,也不会担心泄露什么机密,甚至还可以利用自己疏忽等等的借口,向苏联人透漏自己的所谓要求底线和秘密资料等等信息,玩谍报,张学武不是专家却也绝对不是个笨蛋。
而且,张学武发现了一个极为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所有的苏联人看似参加酒会,但是基本都是在各自吃各自的,很少有交流和交谈?与之前技术、学术交流的激烈程度不同?所以显得酒会的气氛十分怪异?
端着一杯伏特加游走在专家之中的张学武非常好奇的对科什金说了一句怎么看不到军方的代表?等翻译之后,科什金以及附近的几个人顿时面色苍白的纷纷找借口离开了?张学武郁闷了看了一眼身后充当俄语翻译的女中尉,张学武很难想象这位翻译昨晚在床上的娇媚异常的姿态,一想起来张学武就有点腰痛。
怀着恶作剧的心态张学武又来到了西格特耶夫等人身旁道:“我亲爱的同志们,你们在聊些什么秘密啊?”
结果西格特耶夫等人如同鸟兽四惊而散?张学武这才恍然大悟,现在可是苏联大清洗肃反的大**啊!所以人人自危不已,想到这里张学武也不由得打了一个冷战。
历史上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苏联已基本形成高度集权的统制型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的权力也趋向于高度集中,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及斯大林对权力的专断正在成为苏联政治领域的主导倾向。
这种情况引起了苏共党内部分领导干部的忧虑,同时在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方针等具体问题上,苏共党的领导层也一直存在分歧。虽然通过几轮政治斗争,斯大林已经清除了曾经对他的权力和路线构成威胁的老布尔什维克中的反对派,提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较年轻的干部进人领导层,但他的地位还没有最后稳固,他的政策主张仍有可能遭到来自中央委员会乃至政治局成员的反对或抵制,为了把新反对派扼杀在萌芽状态,斯大林需要展开一场全面的政治大清洗运动,而“基洛夫事件”与大清洗运动的开始。
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