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冬天-斯大林格勒大会战





  一场打胜了一半的战役落得如此惨败的结局,终于使斯大林清醒了过来。
  3。咄咄逼人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苏军在克里木、哈尔科夫相继失利后,在列宁格勒、沃尔霍夫方向的进攻也接连受挫。希特勒的军队开始步步进逼,装甲部队浩浩荡荡地穿过南方草原,俄国人已无法堵住这股钢铁巨流。
  苏军开始不战而退。清醒过来的斯大林明白了不能与德军在不利时机地点上硬拚乱打。他只得忍下这口气,在一个月的德军围追堵击下,相继后撤了150—400多公里,已经退到了伏尔加河畔了。
  1942年7月3日,希特勒离开“狼穴”乘专机飞往德军东线作战指挥部·他正在考虑要将大本营从“狼穴”迁至乌克兰境内的维尼察,代号“狼人”的暗堡。以便就近指挥第二阶段攻打斯大林格勒战役。
  飞机穿越云层,希特勒凝望着机翼下辽阔的俄罗斯大地,心中充满了欣喜。他想到他的军队正兵分三路在这块肥沃的领土上挺进。其中一支他心爱的精锐之师——第6集团军已经越过平原,向顿河河岸进逼。一场血战将要在斯大林格勒打啊。
  这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半年多前遭到苏军顽强抵抗最终以德军惨败而告终的莫斯科会战,心中对即将开始的作战有些担心。但随即担心就消失,眼下正是无处不飞花的夏天,不是严寒的冬季。何况这一次苏军已快崩溃了,他想起前线送来的报告,这位法西斯独裁者脸上浮出了残忍的笑容。
  第三章最初的序战1。战斗在一座不知名的村子打响
  1942年7月,战火燃烧到了伙尔加河畔。
  成千上万的德军坦克轰鸣着向前奔驰。一个月来,如一股旋风从哈尔科夫经罗斯托夫、沃罗涅什,向顿河弯曲部刮来。坦克途经的村镇、田野似末日来临,熊熊烈焰吞没了房屋、财产、人群,横尸遍野,瘟疫肆行,整个空间布满了鲜血、死亡、痛苦和仇恨。
  凶神恶煞的德军坦克冲垮了苏西南战区的层层防线,现在如同决堤的江河,在一片辽阔无际的草原上肆意横行。这一带没有高山峻岭,也没有莫斯科周围黑黑的森林,铁木辛哥的部队已无法阻挡它们逼向沃罗涅什两侧的顿河河岸,向斯大林格勒扑来。环绕该城奔腾不息的伏尔加河似乎在叹息、呻吟,变得惴惴不安,它们在为斯大林格勒担忧,为俄罗斯的命运担忧。
  不设防的斯大林格勒一夜间成了前线城市。
  同一时刻。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华西列夫斯基上将坐在斯大林办公室。桌前摊着一张大幅地图。这位接替因病去职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的新任总参谋长,正焦虑地向斯大林汇报战局,他困乏而清癯的脸上愁眉不展,一双眼睛因睡眠不足黯无光泽,断大林铁青着脸听着汇报,手里拿着烟斗在屋内缓缓踱步前方的战报让人压抑、沮丧,甚至惊愕。仅仅三个月前,斯大林对战局充满乐观、自信,岂料战场形势逆转,冬季期间节节败退的德军突然如潮水般涌来,从克里木到哈尔克夫,苏军全线溃退。斯大林还没好好思考一下,德军的坦克己冲向伏尔加河畔。
  斯大林连连摇头,他后悔居然没有判断出希特勒夏季攻势的主要方向,更让他痛心的是哈尔科夫的惨败,现在为时己晚,斯大林格勒危在旦夕。
  “斯大林同志”,华西列夫斯基打断了他的沉思,向他介绍起斯大林格勒防御状况。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对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斯大林是再熟悉不过了。1918年苏联内战时期,斯大林率领红军打退了白匪军的进攻。战后它成为苏联南方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共有一百多家企业,如“红十月”厂、拖拉机厂、“街垒”厂等。它还是通向粮食、煤炭、石油主要产区顿河下游和库班流域的门户。如果德军占领它,将一举切断苏联中部同南方的联系,夺取粮食和石油资源,还可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斯大林不敢再想下去。他斩钉截铁他说:“斯大林格勒无论如何要守住,要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德军前进。”
  当时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只有第62、63两个集团军,约16万人,2000门大炮,400辆坦克,454架飞机。而进攻该城的德第6军团拥有6个主力军、2个坦克军,27万余人,3000门大炮,500辆坦克,还得到德第4航空队1200架飞机的空中支援。于是斯大林作出了命运攸关的决定: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将驻守莫斯科的预备队调往斯城。
  一道道命令从克里姆林宫发往各地:
  7月4日,第5预备集团军司令员接到命令:“集团军主力火速进抵顿河东岸,其任务是固守顿河东岸。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敌军渡过顿河。执行情况要及时上报。”
  7 月9 日,驻扎图拉集训的一支后备军被紧急改编为第64 集团军,代司令员瓦西西·崔可夫中将奉命卒部前往斯大林格勒加强防御。
  7 月11 日零时20 分,第62 集团军B·R·科尔帕克奇接到命令,要求部署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的该集团军火速进抵该市接近地,在克列茨卡亚至苏诺维基诺设置防线。
  7 月12 日,大本营命令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统辖第62、63、64 集团军及原属西南方面军的第21 集团军、第8 航空兵集团军。司令员由原西南方面军司令铁木辛哥元帅担任,赫鲁晓夫任军事委员,博金任参谋长。方面军的任务是固守顿河沿岸,从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库尔莫亚斯卡亚500 公里长的防线。
  7 月14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宣布斯大林格勒进入战争状态。
  危如累卵的时刻来临了。
  铁木辛哥元帅随着溃退的苏军向伏尔加河畔撤去时,心里是多么不情愿,悔恨和内疚折磨着他,才几天人就瘦了一圈,望着周围军服上沾满血迹、尘土的士兵,他的心在淌血,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悲凉的表情。
  当他接到最高统帅任命他担任新组建方面军司令时,他有点出乎意外,感动得两眼潮湿,暗暗下了决心,拚死也要顶住德军的进攻。
  新组建的方面军在各级指挥员的努力下,开始向指定地域开拔。在通向斯大林格勒的大路小径上,出现了一支支由军队、汽车、坦克、炮车连成的急流,它们昼夜向伏尔加河奔去、向顿河草原奔去。在开阔的地带,每当天空出现德军飞机,这一股股车流、人流或就地待命、养精蓄锐,或跑步跳跃、加速前进,一走进伏尔加河畔,他们就按照命令,消失在茫茫的顿河草原里。
  最先进入阵地的是科尔帕克奇少将指挥的第62 集团军,该集团军编成内有6 个步兵师、4 个团和6 个独立团,防守着从顿河大弯曲部的克列茨卡亚至苏罗维基诺约90 公里防线。科尔帕克奇将军经历了多年战争考验,部队一到,马上组织防御,组织火力系统,对阵地实施观察。科尔帕克奇站在一座小山岗上,通过望远镜观察着周围的地形。他发现由于战线过长,苏军大部分阵地设置在光秃秃的草原上,没有来得及利用周围河流沟谷等天然屏障。这一地形对防守极为不利,却能有效地发挥德军空中和坦克优势。他不由地深深担忧起来。
  科尔帕克奇不知道,其它部队准备状况更糟。第64 集团军还在由图拉向斯大林格勒进军的途中。
  战争爆发以来,由于地处后方,斯大林格勒一直远离战场,城市的工人加紧造坦克、大炮支援前线。直到1942 年4 月22 日夜晚,敌机才第一次大规模空袭了这座城市。随着夏季来临,前线不时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满载疏散居民的列车也源源不断开进城市,斯大林格勒开始动员起来。当局发现该城防御状况极糟。原先没有系统修筑过城防工事,已修筑的防坦战壕和火力点,在春天里也被雨水淹没冲垮。1942 年5 月3 日,斯大林格勒市城防委员会收到上级一份文件,称“1。我州境内的防御地区和工事当前急需大修,否则将无法用于防御,下可能成为防止德军摩托化部队前进的障碍。2。防御地区的走向必须重新审查,在某些地区要有所变动,从四面处在开阔地的地区迁移出来。”
  6 月,斯大林格勒市开始沿城修筑环形野战工事。市民们积极响应,成千上万的工人刚下班就跑到城外掘战壕。到7 月中旬,挖掘了简易战壕2750公里,防坦克壕1860公里。7月15日,斯大林格勒州决定在城郊构筑第四道防御战壕。然而,没等工人们把简陋的壕沟挖完,战斗就打响了。
  7月17日拂晓。苏第62集团军第192师第676团在顿河草原的普罗宁村与德军第6军团的先遣部队相遇。两军接火后,德国人的坦克就围了上来。第676团战士依仗地形顽强抵抗,德军投入了增援部队,连飞机都赶来助威,大炮轰鸣,眼看快被包围,苏军开始向后撤退,潮水般的德军向顿河大弯曲部涌来。
  这场规模不大的遭遇战揭开了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的序幕,它很快引起世人瞩目,逐渐演变成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一次转折性战役。斯大林和希特勒就是从这一天起把各自越来越多的部队投入到这场旷日持久的血战之中,并最终决定了双方的命运。
  2。一想到全光灿灿的元帅肩牌,保卢斯心花怒放
  德军第6军团司令官保卢斯上将一个月来一直处于兴奋之中,由于战事顺利,他那谦逊的脸上常常露着笑容。
  保卢斯身材不高,面容消瘦。他没有德国将军惯有的骄横与狂妄。早年他在军营中只获得上用军衔,由于勤奋,很快脱颖而出,成为陆军参谋长哈尔德的首席助手。大战中他亲自拟订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莎”计划,受到希特勒青睐。1942年1月,将他提拔为德军精锐之师第6军团司令官。第6军团是苏德战场上最大的一个集团军,编成内有5个军,共18个师,其中有2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步兵师。在保卢斯前面至少有十几位更有经验的资泽将军胜任这一职务,而他当时才刚提拔为少将。
  于是,性格温顺的保卢斯对元首更是言听计从。也该他官运亨通,上任不久哈尔科夫一战,使他获得了德国最年青的著名将领的声誉。哈尔科夫战后,第6军团土气旺盛,攻城拔寨,不到一个月就打到伏尔加河畔。17日在普罗宁村与苏军交火后,由于兵力不足耽搁了两天。等主力一到,苏军立刻溃退了。作战行动又按计划顺利进行,一周内,他的军团已将顿河弯曲部的苏第62 集团军包围住了,进抵到卡拉奇地区,距斯大林格勒市区只剩150公里了,也许不出几天就结束战斗,一想到战后金光灿灿的元帅肩牌正等着他呢,保卢斯心花怒放。他突然发觉顿河草原的夏日风光比普鲁士森林景色更为迷人。
  7月22日,德国第6集团军司令部。
  晚上八时,集团军各军司令官准时走进挂有大幅作战地图的会议室。
  “立正!”随着一声口令,保卢斯在军官们两腿并拢的撞击声中走进来,他的身后紧跟着阿图尔·施密特少将和集团军首席副官B·亚当。
  保卢斯示意大家坐下,声音宏亮他说:
  “先生们,刚刚收到元首签署的第45号作战命令,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了。”保卢斯看着军官们兴奋的神色,继续说:“元首命令我们B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在向斯大林格勒推进的过程中建立起顿河防线,击溃正在组建的敌兵力集团,占领该城,封锁顿河和伏尔加河之间的陆桥以及河流。”
  保卢斯说完后,施密特少将开始布置具体任务:“为了抢在苏军后备军赶来之前夺占该城,我集团军分成两个突击集群。北部集群由坦克14军、步兵第8 军(后来还有17 军)组成,位于佩烈拉佐夫斯基;南部集群由步兵51 军、坦克第24 军编成,位于奥勃利夫斯卡亚地区。7 月23 日,两集团军在顿河大弯曲部内沿顿河河岸向卡拉奇推进,在该地区会师,强渡顿河,夺占斯大林格勒。”
  施密特少将布置完任务后,面向地图指着上面箭头:“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正集结重兵,司令官由戈尔多夫接替了铁木辛哥,在巴甫洛夫斯克到库尔莫亚尔斯卡亚一带设置防线,防线正面530 公里,纵深120 公里。兵力配备由第21、62、63、64 集团军作第一梯队;第57、28、38 集团军为预备队。别看有这么多集团军编号,有的是原西南战区溃退的散兵收容组成,有的刚从后方调来,缺少作战经验,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苏军的外围防线也只是一些普通的野战沟壕,对我军不会构成大的威胁。待战役打响后,意大利第8军团,罗马尼亚第3 军团将赶来参战。
  施密特的话使在座的德军军官早已跃跃欲试,按捺不住了。保卢斯最后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