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方略
兄芯陀?5万间民房被毁,俄军战报上宣称歼灭了32000名“武装分子”(最后,俄罗斯人欲盖还羞地在14年后正式承认在这些人中,真正的士兵和准军事部队仅仅不到3000人,其余的都是无武装的和平居民),79000人受伤,39万人无家可归。
10点,俄军开始强行突破,没有预料到俄军竟然毫无顾忌就开始进行炮火扫荡的北海道守备司令部手足无措,精心策划的防线瞬间就被撕裂。
战至11点,面对三倍于己的俄军战斗机,倭空军无回天之力,只能黯然撤退。随即,丧失了空中力量支持的第14师团陷入困境,被扩张渗透进来的俄罗斯人成功地突破了防御阵地。看着城市的惨状,海道守备司令部匆忙命令负责防守的部队“必须抱着与侵略军死战到底的决心”,一定要战至最后一人。
从缺口处蜂拥而入的4万俄军将14师团隔离成4块并不断组织兵力进行逐屋争夺。俄罗斯人继续采用大炮上刺刀的方式蚕食倭军守备力量,肆无忌惮地使用重炮扫荡使用民房企图阻挡俄罗斯人的倭军士兵。扎幌城7个居民区在遭受俄罗斯人的凌虐,烽烟过处,高楼成为瓦砾,别墅变成荒丘,到处是炮声,四处是哀嚎,遍地是坟场……
13点,北海道守备司令北见一郎中将眼见俄军不断向内城突破,自己“再无挽狂澜于既倒的可能”,为了“不再让无辜的和平居民遭受苦难”,即发布广播命令能够退出的士兵向南集结,被阻断退路的士兵可以自由决定是否继续战斗下去。
北见一郎中将命令还比较完整的7个大队9000士兵退出扎幌城,自己眼含热泪自杀身亡。而北见一郎没有看见的是,在城内没有接到撤退命令或者不愿意撤退和根本就无法撤退的正规军还有大约1万人,他们在俄军的重重包围下继续死战了将近4个小时,凭借熟悉的地形和下水道进行顽抗,给予了俄军极大的杀伤。
残酷的巷战下来,俄前锋第33师19000名士兵就阵亡900人,受伤大约3300人,此战结束以后基本丧失战斗力。
18点,俄军最后歼灭了拒守县议会一个中队的日军,扎幌攻坚战正式宣布结束。是役,俄军以两个精锐师围歼日军北海道守备司令部,激战竞日,在绝对优势的空海军支援下以牺牲1700人,受伤5000人的代价攻克扎幌城,重创日军第14师团,歼灭其两个联队8个大队及部分准军事部队合计约15000人,击落战斗机11架。
战争中,扎幌基本成为一个废墟,居民实际死亡4万人,受伤17万余人,33万民房损毁,62万人沦落为乞丐。
消息传来,举世震惊。
部分国家对俄进行了强烈的抗议,要求俄罗斯在战争进程中约束军队过度使用武力的行为,特别应该切实保障平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等。
在这样的大潮下,欧洲联盟和中国也只好对俄军提出了异常委婉的批评,但同时也公开表示,“……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个事件,也不能强行要求俄罗斯置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士兵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其实,日军卑劣地利用自己国家的和平居民为防御盾牌才是这个悲惨事件的根源和最主要的原因,日本政府和军方同样应该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云云,极力为盟友开脱。
战局的诡异变化,让首相川崎南记彻底地失望了,南面的华军已经包围了鹿尔岛县城,没有了空中支援,里面的约5万陆军和3万准军事部队根本就不可能阻挡住4个师12万精锐华军的进攻。
第2军前进指挥部司令兼第7师团部队长松本二阶少将不停地向总参谋部要求支援。
鬼话,支援,这个时候就是连10架战斗机也派不出去,西面的韩国人就还在等日本分兵呢——因此,当扎幌的情况一发生,川崎南记就好象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拼命地向扭约提出控诉,要求美国和联合国出面“制止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的公然武装侵略并追究中俄在战争中对平民的暴行”,同时,还大肆透过中立国企图向欧洲民众散布“战争的真实情况”并影响他们的立场。
但是很可惜,欧洲联盟官方在紧张地酝酿下一次战役,哪里有时间去管遥远的日本发生的所谓惨案?
而民间的反应则在中欧的联消带打之下,欧洲民众要么在大肆庆祝直布罗陀“正式回到欧洲的怀抱”,要么在关注欧美即将展开的北非攻防战,或者还有部分反战人士也针对平民的情况提出了抗议,但毕竟不是主流,所谓的“俄罗斯军队在扎幌的反人类暴行”也就在无形之中被湮灭了。
只有美国政府旗帜鲜明地对中俄表示了愤慨,宣布将在“战争结束以后针对此事进行严格的调查并起诉有关责任人”(简直是屁话,等于没说,战争结束以后当然是胜利者说了算)。
3月2日,安理会就日本的抗议进行了紧急表决,俄在中欧的包庇下涉险过关,就连美日提出的仅具有象征意义的谴责和制裁提案都没有获得通过,日本政府立即“愤慨”地发表了一个措词严厉的声明,表示“既然联合国已经不能再作为一个合理解决国家间争端的机构,日本将退出联合国。”
政治上的闹剧还在继续。
作为一个应该有的表示,俄罗斯人宣布将第33师指挥官解除职务并递解给军事法庭调查。不过,调查这东西也仅仅只能算是一个权宜之计,拖吧,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俄罗斯人在喘喘地等待着,当他们发现竟然没有什么过分的批评声音之后又恢复了底气,3月8日就重新对日本发动进攻。而所谓针对第33师的调查也就当然束之高阁了,又把指挥官悄悄地放出来派遣到北非担任远征军副参谋长,也就是说,还算是提拔了一级。
事与愿违,日本政府在国际上大肆渲染的“联军针对日本平民的暴行”并没有取得什么实际效果。最多,就是所谓反战和平组织对中俄进行了抗议,几乎没有什么正经的国家站出来表示一下,他们都对“日本平民在战争中遭受的损失和苦难”表示了同情,并对“中俄过分使用武力”表示遗憾,但都不约而同地支吾说,日军自己使用国民为防御盾牌是愚蠢和不负责任的,认为日本政府和军队同样也应该为“残酷对待本国国民”的举动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就已经足够让日本人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未来了。
而为了给予日本政府一个“认真考虑”的充分时间,中俄约定暂停对日本的攻击行动并在3月2日联合正式向日本发出了被后世称颂的《敦促日本政府投降并告日本国公民书》。在公告中联军宣布,3月6日24点以前是日本国、日本政府及日本军队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最后日期。还明白无误地直接告诉日本人,日本,已经内无可御之兵,外无任何救助之力。投降,是清算日本战后错误政策的唯一选择,是真正可以融入文明和回归传统的机遇;投降,是唯一的出路,也是尚可保存和族生存与发展的最后机会。
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才是最高级别的战略战术。
整个日本国都已经翻了天。
根据日本国内三大媒体对21万成年选民进行随机抽查结果显示,38%的人拒绝投降,或者说是拒绝在没有“进行光荣的最后决战的情况下”向中俄投降;还有大约25%的人认为可以在保留日本国整体的情况下由中俄代替美国成为“同盟者”并愿意接受他们驻扎军队,(呵呵,就是想让中俄承认日本是他们的新盟友);另外有34%的人要求政府立即宣布日本为不设防的国家(其实就是变相地宣布无条件投降,只要是人,总想给自己留下点什么微薄的面子嘛)。
但是普通的老百姓都还在无奈地等待着政客们的决定,自己的声音就算是再大也需要国会、内阁和军队来作出日本国的最后选择。
激烈的争吵,不仅仅在平民百姓之间进行。
倭军总参谋长江户邗佐海军上将和内政部长吉岗静子联合在一起激烈地反对任何投降的方案,威胁说如果内阁擅自作出(投降)决定,光复阵线将立即启动弹劾案,同时还不断地利用自己的手上的资源并煽动部分高级将领向总理大臣施加压力,坚决要求和中俄决战到底。
议会中的中派力量代表民主党则提出,既然日本已无再战之力,这样打下去就算再歼灭20万敌人也只能给日本国民和经济带来无比沉重的打击,何况最终结果还是将失败,那末还不如现在就重开谈判,从而在“保障日本国整体存在”的情况下尽量地减少“亡国灭种”的危险和战争结束以后可能遭受的残酷报复。
两派激烈的意见分歧直接就在国会内发生了冲突,从最开始的互相蔑视和口角之争悄悄地演变为谩骂和人身攻击。别看光复阵线是三大党派中最小的一个,可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男人,民主党就有不少女性议员,骂起人来先天上就要吃不小的亏。
而人数几乎比对方多一倍的民主党议员当然不会认下这个耻辱,双方渐渐各自挥舞拳头和进行简单肢体接触,旋即就因为争夺发言权而开始了严重的冲突,看得旁边第一大党派自民党的议员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应该帮助谁。
激烈的战斗打了将近半个小时才被议长调遣议会卫兵强制拉开,结果40多人被打伤,七八个女议员因为遭到了乘机的性骚扰,或者被撕裂了裙子或者被打得头破血流。
“3。5”议会群殴案其实是日本政坛积弊的总爆发,长期以来,占据议会第二大党派的民主党因为中间略微偏左的政治立场而被天然的政治盟友——极端右翼的光复阵线和中右翼的自民党合力压制。即便自己代表着将近40%的选民也没有在政权中获得什么发言权,这也就在实际上导致日本国民中很大一部分中左选民的真实意愿无法在政府中得到实际体现。
这种愤怒,以此为始,也未必就以此为终结。
2月18日,中亚战场上历时3天的异常残酷的大阿勒山绞杀战结束,美军被迫后退至亚美尼亚首都挨里温,集结第105战斗集群、第37航空集团和第39机械化步兵旅、土第7军及亚美尼亚城防部队合计约27万地面部队4个装甲旅320架战斗机的强大集团,准备以逸待劳和华军进行一次决战。
而东方同盟联军第2机械化军虽然全部歼灭了亚美尼亚和部分美国人组成的联军4万余人,但也被凭借险要地势拖得疲惫不堪无力再战,被迫转入战场休整,等待后援。同盟第3机械化军(中巴军团)从纳西切万市出发向北一路攻击前进,至2月19日到达挨里温南面50公里的地方。伊第一军从到达埃里温西南210公里处的通杰利镇出发在朝鲜军团的帮助下击破亚美尼亚人7个旅的守备部队从东南方向逼近,三方主力合计32万大军同样准备与美军在挨里温进行最后的决战。
但是在2月19日10点,俄罗斯人却毫无征兆地突然宣布,“……俄人民不能容忍中亚局势出现持续的混乱局面,因此,俄罗斯联邦将正式派遣维和军队进入亚、格、阿三国以恢复那里的秩序与法律,任何试图阻挡正义的俄罗斯军队的国家都将被视为对整个俄罗斯联邦的自动宣战。”
申明宣布20分钟后,俄罗斯25万地面部队就分成两路开始从八百多公里大高加索山脉强行翻越,从背后狠狠地给了美国人一刀。纯机械化部队的俄罗斯军团面对毫无防备的格鲁吉亚人毫不客气地将其包围缴械。国小力弱的格鲁吉亚无力抵抗快速突破的俄罗斯人,散布的守备部队要么就举手投降,要么就向后狂奔。
13点,俄军左翼前锋占领哥里截断了格通往西部的战略公路并逼近到距离其首都第比利斯70公里的地方,俄军右翼占领库塔依西后继续向格海滨重要港口城市巴统前进。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美国人措手不及,如果继续执行决战计划,等俄罗斯人全部占领格鲁吉亚西部地区以后美国的两万兵力也就算是要交代在这里了,愤怒的美国人只好在21日全面放弃原定在这里依靠山区和中国军队决战的计划,全军绕过厄德尔通过公路到达列宁坎纳市并在2月23日最后抛弃了盟友进入土耳其境内。
剩下的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在美国人仓促逃跑后丧失了继续战斗的勇气,勉强进行象征性的抵抗以后在2月28日和3月1日先后宣布投降。阿塞拜疆则没有任何悬念,在美国人撤退以后未对俄罗斯人的推进进行抵抗,随即就宣布承认俄罗斯人的“维和地位”,到3月5日,俄军全部占领高加索南翼的三个前苏联国家。
和东面的战斗不一样,西线欧洲军团攻势如宏。至2月22日,欧洲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