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 – 二月河
疼得浑身大汗,却咬着牙一声不哼。
康熙见他如此刚硬,摆手止住了武丹,冷冷地问道:“还敢说你有理吗?”
郭琇喘了口气,大声说道:“万岁不问青红皂白,鞭责臣子,臣心里实在不服!”
“哼,你还敢说不服,朕难道不知你的根底吗?康熙十七年,你贪赃枉法,朕念你是初犯,从轻发落,降三级使用,已经是法外施恩了。可是,今天,你竟擅用重刑,拷打太监,目无君父,你自称是读书养气的大臣,朕问你,读的是什么书?”
郭琇抗声答道:“皇上,臣以皇封的御刑,拷问犯法太监,一不是私刑,二不是违法。康熙十六年,臣确是犯了国法,理应遭到惩治。皇恩浩荡,恕臣不死,臣感激涕零,时刻不忘。当时,臣断指告天,清水洗地,决心内外齐修,以至正光明之举洗雪前罪,报圣上之大恩,为皇上治国安民大业,效犬马之劳。可是,圣上以臣昨日之非,来断臣今日之是,即是不许臣改过自新!”
郭琇说到这里,便将李德全等人如何打马冲街。践踏百姓。鞭苔命官、咆哮公堂种种情节一一详奏,又说:“……主上如此纵容家奴,为害黎民,以至围观百姓怒目侧视,敢怒而不敢言。臣职在地方,行孔孟之道,执朝廷王法,又何罪之有?今日万岁召臣前来,不容臣奏辩,即以非刑鞭打臣子,不知万岁读的何书?”
郭琇面不改色,当面指责反问康熙,又说得这样振振有词,在场的众人何曾见过这样的胆大包天的人?一时间都吓得脸色焦黄,大气也不敢出了。康熙这才知道今天的事是由太监无理引起的,心中的气先消了一半,只是郭琇如此倔强,一点面子也不给,他实在难以下台。他想一笑了之,却笑不出来,拧着脸道:“哼!朕一向容让臣子,不料真的就有上头上脸的人。你……你把朕当成什么人了!”
索额图跟康熙久了,知道皇上此刻的脾气,郭琇只要承认刚才的话是失言,这事就算过去了。忙使眼色叫郭琇赔不是。不料那郭琇双手据地,一个头叩下去,竟大声道:
“皇上乃是桀纣之王!”
此言一出,全场大惊。谁不知道,桀纣乃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郭琇竟敢当面斥责康熙为桀纣,那还得了啊!果然,康熙一听此言,像被电击了一下似的,气得五官都错了位,眼睛冒出可怕的火花,恶狠狠狞笑道:“好一个郭琇,果真有眼力,朕八岁御极,内除权奸,外扫狼烟,四海归心,八方来朝,唐宗宋祖也不过如此!在你的眼里朕就成了桀纣之君。哼哼!朕倒想听听你的高见!”
郭琇咚咚碰了几下头,说道:“康熙十六年臣犯罪之时,即已该死,今既蒙垂问,索性尽言而后死——皇上英明天断,天下皆知。但皇上自即位以来,不以天下共主自居,却宠幸满臣,排斥汉官,偏信太监,贱视朝臣,喜好游猎以声色犬马自娱。以致朝廷内外,卖官鬻爵,小人纵横其间,上贪下诈,如此种种,何及唐宗、宋祖,即桀纣之君亦不过如此。”
郭琇还要说下去,康熙已是怒不可遏了。他大吼一声:“放肆!纳捐授官为筹集治河用兵之饷,与贪赃卖官怎能同日而语?朕视四海为一家,又何存满汉之见?你讲,你讲!”
到了这个地步,郭琇真是豁出去了。康熙的话刚落音,他就接口说道:“是!请万岁暂息雷霆之怒,容臣奏完。纳捐一事虽为筹饷,却也是饮鸩止渴。此例一开,误国害民,后患无穷。唐贞观时,天子曾问山东、关中人哪里最可靠。魏征奏说:‘王者以天下为家,不宜示异同于天下。’就是说,皇上既拥有天下,怎能不对天下百姓,一视同仁呢!可是当今朝廷之事,三公九卿,为皇上辅粥者多是满人,而汉人仅居十之二三。皇上是天下之主,应广收天下英才,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满汉。今皇上偏重满人,汉人岂能尽忠朝廷?如今四方之士尚未臣服,天下之民犹有追恋前明者,全是因皇上自己总看自己是满人之故……”
郭琇还要再说下去,康熙却已经忍无可忍了。今天因李德全犯法办砸了差事,康熙已不打算重处郭琇,不料一句问话,却引出了郭琇这么大一篇文章,真如火上浇油。康熙气得简直要发病,只觉得一阵头昏目眩,差点晕倒,忙用手扶住了楹柱。明珠刚要过来搀扶,却被康熙一把推开,扯过身边素伦腰中的佩剑扔给武丹,狞笑道:“好,好,好!朕是个昏君,朕是桀纣……朕用不着你这位圣贤之臣。今天,朕成全你。武丹,把他拖下去,立即斩首,让他去做逢龙,比干吧!”
康熙在盛怒之下,要将犯颜直谏的郭琇斩首,侍卫武丹接了剑,倒犯了踌躇。这粗汉子跟康熙日子久了,已经有了心眼。这郭琇虽说过去犯过贪污的案子,但后来断指洗地、明耻改过的事他也听说过。今日这事,明明是小李子在外头无法无天欺侮百姓引出来的。康熙这会子盛怒杀人,待平静下来谁知道又是如何发落呢?他瞥了一眼满脸得意之色的李德全,上前正要搀架郭琇,谁知郭琇一甩膀子挣脱了,叩头低沉地说了声:“谢恩!”起身便向外走去。
大院里静极了,几十只眼睛盯着暴怒的康熙,人人心里七上八下。只有高士奇已寻思半日,背着手望着天空长叹一声,喃喃道:“唉!白日不照我精诚啊!”
康熙突然转过身来问:“什么?”
高士奇目光幽幽,缓缓说道:“奴才以为,皇上如此处置,实在太便宜了这个郭琇。片刻之间,一个曾犯贪赃大罪的贪官,竟成了史册留名的诤臣。唉,便宜啊!”
康熙一愣,转眼想了半晌,一跺脚进了屋里。三个上书房大臣交换了一下眼色,索额图叫过素伦,低声道:“你出去告诉武丹,且慢下手,等一等再说。”
康熙黑沉着脸进了内屋,见阿秀和韩刘氏一坐一站,都是脸色煞白,显然院里这一幕把她们吓得目瞪口呆了。见康熙一声不吭颓然坐下,韩刘氏忙沏了一杯茶端过来,笑道:“主子,喝杯茶消消气吧。”
康熙喝了一口热茶,目光有些茫然地看了看窗外,似乎有点无事可做,又感到一阵莫名的空虚。忽然问道:“韩刘氏、你们小户人家有没有烦恼?”
“嘿,瞧主子爷说的,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穷人家为争一口吃的,孩子们吵得叽叽哇哇、乱哭乱嚷,急得大人干转圈没法子。富人家呢,有的大老婆和小妾争风吃醋,弄得鸡犬不宁。有的子弟们面儿上头慈孝和睦,心里头都想的是祖上的家业,窝里炮打仗。有人挣,有人破,难得出了一个好儿子,可以继承门户。可是也烦难,这样的儿子往往是一个犟种,有道是‘倔儿不败家’呀!”
“倔儿不败家!”康熙听到这里,突然心头一震,想起当年苏麻喇姑也说过这样话“家有净子,不败其家;国有净臣,不亡其国”。他不安地打了个冷战,不敢再想下去了,几步跨出门外,不安地问道:“武丹呢?人……杀了没有?”
索额图忙跨前一步,躬身赔笑道:“回圣上,还在外头候旨呢。”
康熙大声道:“好!速传郭琇进来!”武丹在外面听见这话,笑着对郭琇道:“郭大人,主子爷气消了,叫你呢!得了彩头,可别忘了老武刀下留情啊!”
郭琇头发散乱,前额乌青,迈着沉重的步履回到天井,不知因悲因愤,灼热的目光含着一汪泪水。他没有看康熙,只向前走了两步,仿佛用尽了气力,沉重地跪了下去,轻声问道:“万岁传臣何事?”
此刻康熙的心里也翻腾得厉害,看着这个小小的从五品堂官,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他默默地看了看跪在面前的郭诱,慢慢说道:“郭琇,依你看,今儿这事儿该……如何了结呢?”
“回万岁,臣今天犯了大不敬之罪,敬请皇上降旨,明正典刑。按大清律,三太监犯的是欺君之罪,也应弃市以警戒天下,请皇上一并发落。”
郭琇此言一出,又是满场皆惊。谁也想不到,郭琇一不申辩,二不讨饶,竟要与李德全等三人同归于尽!刚才,康熙下令要杀郭琇的时候,李德全的心里,简直高兴得像小扇子扇着一样地痛快。心想,到底是皇上疼咱们,哼,你小子知道厉害了吧。可是,听郭琇这么一说,又吓得抖成了一团,连忙上前跪下求饶。康熙却厌恶地踢了他一脚,断然喝道:“滚开,朕没有问你话,给我跪远点!”李德全一听这话音不对,心中更是七上八下,连忙往后退了两步跪下,却听康熙说了声:“郭诱,你随朕进来说话。”他俩一先一后进大厅去了。没有圣命,谁敢跟进去呀。一群大臣都愣愣地站在院里,不敢随便走动。
第三十五章 说弊政郭琇升御史 藐钦袭施琅主中军
天已黄昏了。落霞缤纷,彩云辉映,一抹夕阳透过大隔扇门斜照进厅里。康熙、郭琇一君一臣一坐一跪,沉默了许久。康熙才语气沉重地说道:“郭琇,你跪近一点。”郭琇忙膝行几步,靠近康熙跟前,听康熙又道:“你今日所奏,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言语太过分了。平心而论,朕难道真的是桀纣之君?当着这么多人,你信口开河,叫朕的体面何存?”
郭琇见康熙如此诚挚,心里一颤,热泪夺眶而出,哽咽着回道:“回皇上话!馅言害主,直言救国,古有明训,求万岁体察臣心。至于重满轻汉,重内轻外,实乃本朝弊政,臣不敢不据实披胆而言。”
“唉!满人说朕太惯纵汉人,你这汉人呢,又说朕重满轻汉,做人可真不容易呀!算了,俗话说,清水池塘不养鱼,朕看这事不必再提了。朕想问问你,你说汉人士子尚不服本朝,实情是如此吗?康熙十八年之后,朕看好多了嘛!”
“是,康熙十八年皇上开博学鸿儒科,实是匡古未有之盛举,但仅取中了一百八十余人,岂能尽收天下遗民之心!皇上励精图治,如今已粗具规模,心怀贰志之人不敢公开作乱是真,但要说人心尽服,臣不敢附和。”
“哦?你都听说些什么?不妨直奏。”
“是,臣以罪贬之身,最易听到此种言语。京城里司道文武汉臣,动不动就拿本朝陋政与前明类比,不满之情,溢于言表。外边更有遗老著述,追思前明典章,妄分华夷满汉之界,甚至有仍奉崇祯正朔者,岂可等闲视之?”
康熙听到这里,不由深深叹息一声。他自即位以来,在华、夷、满、汉之间,不知下了多少功夫调和,满以为博学鸿儒科一举收眼逸民,不料还是有人不服。正在沉思,又听郭琇道:“自然,比起康熙十八年之前,如今的境况已经好得多了,主上也不必为此忧心忡忡。臣以为,当日我朝大军入关之时,前明之宗庙社稷,已不复存。我朝天下得自于李自成之手。这个道理要颁之天下,令人人皆知……”郭琇正要接着往下说,却见康熙站了起来,便住了口。康熙激动不安地摆了摆手:“说得好,你说下去,说下去——朕不习惯坐着想事……”
“……是!天下百姓不知这个道理,还以为大清是夺了朱氏天下而自立,这就很可虑!臣以为应效法前朝故事,礼尊孔孟。表彰文明;奉前明宗祠,祭前明皇陵,修明朝正史以示灭国不可再复……”
康熙听得神采焕发,不禁欣赏地看了郭琇一眼:这样一个人才,明珠怎么搞的,竟似一点也不知道!
只听郭琇又说:“至于朱三太子之流,不过是图谋不轨之奸人,应着大理寺、刑部,明旨严捕,以明视听而正国典——如此,何愁民心不稳,天下不治?”
康熙静静听完了,点头微笑了一下,庄重地坐回龙椅上,朝外边喊道:“索额图,你们几个进来。叫李德全他们三个也来,听朕发落!”
上书房大臣及武丹等侍卫、太监,因未奉圣旨,一直都在原地站着。眼见天色渐暗,康熙和郭琇兀自在屋里谈论,正不知如何是好,听见传唤,武丹忙命人掌灯。李德全听了康熙口风,心知不妙,可是,他人小心灵,知道猎鹰海东青,乃是康熙皇上最心爱的。而这海东青除了李德全之外,谁也喂不了。看来,今儿个要想活命,只有靠海东青了。临进来前,悄悄将海东青右腿使劲拧了一把,那海东青疼得“嘎”的一声大叫,叫得康熙目光一跳。
康熙见众人进来,平静地说道:“高士奇,你来草诏!郭诱犯颜直谏,言语之间,虽多有不敬,然公忠之心皎然如月。所言过激之词,朕不加罪——着郭琇补……都察院右都御史之职!”一听这话,众人全愣了!
都察院右都御史乃是都察院六科五道监察御史的副长官,不但有独立弹劾权,并且允许“风闻奏事”。就是说即或弹劾不实?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