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古代去种田 作者:懒语(潇湘vip2013.01.18完结)
令。”云风扬是军人出身,身上自然带着煞气,这样威吓人是很有效果的。
太子赈灾的第一批粮草已经到达了城中,受灾的村民按照每人一个月三十斤的标准领取。
晚渝城外的庄子是用水泥玄铁制造的,所以,大地动并没有伤到这里的根本。但是城中店铺和院子也倒塌了,伤员已经回到了城外的庄子静养。能扒拉出来的物资也尽量拉了回来。
天成、月白、天青四兄弟带着粮草、医药郎中等赶过来坐镇指挥。
“这里的粮食储备怎么样?”天成沉稳地问。
“庄子里收的粮食几乎没有动,收购的粮食除去补给店里的消耗以外也留着没有动。按照东家的吩咐,庄子里的人闲暇下来挖的野菜、晒着的菜干、红薯干、瓜干也都留着了。还有榨油剩下的豆饼、花生饼之类的也都留下了一半。”秦州负责的流言有条不紊地汇报了情况。
“肉干有没有?”天成继续问,晚渝说过了,等冬季到了,这些肉干也是非常重要的。
“储备着了。”
“高处派人建立茅屋和木房了吗?”
“从去年开始已经着手准备了。现在,不少集聚地已经有灾民住进去了。”流言非常佩服晚渝的先见之明。
“那些茅屋和木房没有倒塌?”天青惊问。
“倒了,但是灾民和我们以及三王爷带来的人重新动手将它们又盖了起来。”这样一解释就明白了。有现成的茅草、木料,只要人多,搭建还是很容易的事。
“帐篷发放出去了吗?”
“基本发放出去了。现在留在外面的灾民不是太多,剩下来的就交给三王爷的人处理了。”流言有问必答,看来准备工作做得不错。
“地里都准备着,今天的秧苗一定要多准备了。”天成吩咐,晚渝已经打算将水稻栽培技术贡献出来。如果按照晚渝设想的,这个夏季梅雨季节到来的时候,肯定会有洪灾。那么,种植水稻还是比较合适的,最起码到了秋季大家不会颗粒无收。
第二天,天成和天青带着人就到了城中查看,而天问带着两个弟兄和月白则赶往了钦州。
城中曾经繁华无比的街道已经不复存在,到处都是断瓦残壁,不时看到失去亲人的灾民在哀嚎。期间还伴杂着伤员痛苦的呻吟声。
云风扬正指挥军士将死去的居民用马车清理出去统一焚烧。有的死者亲人不忍心自己的亲人就这样被处理了,死活巴着不放。
军士们得了云风扬的命令就耐心给他们做工作说服,城中到处也贴出了告示,写明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规矩。
瘟疫在古代还是很可怕的,所以,再不愿意,最后为了活着的人,人们还是妥协了。
当然为了尊重死者,这些尸体也不是随便一扔就了事,而是很认真地放好在马车的平板上运出去才焚烧了。
天成和云风扬都是认识的,双方也不多话,交接了一下,就各自忙开了。
苏记在很多地方开始布粥,每天灾民到了饭点就可以排队领粥和窝头。而带来的郎中和药材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些少年郎中都是玉流景培养出来的,医术自然无比精妙,让京中跟出来的老郎中都自叹不如。苏家出来的人都很低调、温和,这些少年郎中倒是和老郎中们相处愉快,双方一起合作,每天不停地接待伤患,在百姓中为太子和苏家挣足了名气。
第三日,在后方准备的云倾城、莫清休和安慕辰终于赶过来,云风扬也松了一口气。将这边的事务交接给了三人,自己则带着自己的军士赶到钦州替换太子回京城,毕竟太子的身份摆在那里,京中也离不开他。
经过一个多月的修整,这边灾民都得到了稳妥的安置,在这一个多月里,余震不断。人们虽然心中害怕,但是逃离钦州和秦州的灾民却很少。这主要归功于云倾城等人的得力安排和苏家布粥及时。有吃有喝有住的,谁愿意背井离乡,虽然这边的条件是差了一点儿,但是就像苏家说的,灾难总会过去的。
“今天是肉粥和玉米窝头。”负责熬粥的人向过来巡视检查的天青和天问汇报。
“天气热了,一定要注意这些饭食的卫生。”天成检查了厨房,发现这里的餐具和事物还是很卫生的,就放心了。
“流言,让人贴出告示,让种地的农民到苏家庄子领取稻秧,再派人过去帮助他们插秧。”天青吩咐。
这一季很重要,否则的话,又要断粮一整年了。如果这一季稻子收好的话,这边粮荒到了秋季就能截止了。朝廷也下来旨意,免除这边的徭役三年。有了三年时间的修整,相信秦州和钦州就一定会恢复到以前欣欣繁荣的景象。
“好,我这就派人去准备。”流言迅速地找人写好告示贴在了显眼处。
很多百姓看到了告示都兴奋起来,苏家种植稻子,一季亩产千斤已经不是秘密。没有想到在这危急时机,他们会主动将技术交出来,真是大仁大义呀。
有老者就向着青州的方向对晚渝遥遥叩拜起来,以感激她的仁慈。接着,跪拜的人就多了起来,还有的百姓感动的小声呜咽起来。
“你们先回去整好地里,每个村子,我们会派出一个人具体指导你们怎么去做。”流言为自己有那样一个侠义的东家而自豪。
在苏家人的带领下,很多田地都被整成了一条条一块块的水田,这边已经下了好几场的大雨了,原先干枯的大地不仅合上了干裂的大口,现在还到处都是水,根本就不缺水。但是这雨水看起来还不乐观。
雨季还没有真正地来临了。
“看来,晚渝的预料没有错,这边看起来真的会有大的洪灾。好在,我们这几年的水利工程做得还不错,排泄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安慕辰摇着扇子很有信心地说。
“各处的闸门也安排人看守了,清淤的事也做得差不多,看来不会造成大的洪灾。”莫清休还是清冷的样子,但是面部表情是轻松的。
“这一次娘子做了这么一件大好事,回去了得让父皇和太子哥哥好好犒赏她。”离开千溪村已经接近了两个月,他们三个人很是想念晚渝。
“那是当然。”安慕辰思前想后也明白了晚渝为什么不愿意一下子将粮食都捐出来的原因。想明白也不会说出口,因为千溪村今后也会是自己的家,晚渝有这样的打算,他当然是支持老婆了。
“三位姑爷好。明日就可以插秧了。”石头被晚渝派出来做农业指导,他一直呆在村子里,对这几个人当然十分熟悉。
“好,田里的事情你做主就好。”农田里的事情,他们也搞不清楚,既然晚渝将农田交给石头,莫清休三人当然对他也很放心了。
插秧是件技术活,这些农人并没有插秧的经历,刚开始插的时候还很别扭,那些秧苗也东倒西歪的。可是在石头带来的人指导下,不大一会儿就有模有样了。
绿油油的秧苗整齐的插在稻田里,农人们几乎看到了丰收的希望,对素未谋面的晚渝更是心存感激之情。
余震经过两个月的时间也少了、小了,近阶段,几乎没有。城中乡下活着的人,有的人家已经开始着手开始盖新房子了。
云倾城、安慕辰和莫清休带来的军士也没有闲着,每天都在帮助百姓大兴土木,到处都是繁忙的景象。
考虑到晚渝说还会有大涝,所以这些房子首选建的位置就很高。
百姓、将士众志成城,一段时间内,还真得建了不少的房屋。盖不起房子的百姓也不打紧,苏记和太子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草房和木板房,同样可以挡风遮雨,住上个三两年还是没有问题的。
皇上和太子更是体恤民情,对于没有土地的百姓开放圣旨:只要想开荒,每家每户可以免银子开两亩,地契归开荒的人。而且免三年的税粮。此举让百姓喜得只向京城方向叩头感谢,大家都感叹着自己是遇上了贤明的皇上了。
所以,苏晚渝庄上准备的秧苗差点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秧苗栽下去经过半个月,长得是郁郁郁葱葱,每天田头都有老百姓看看,这些都是他们一年的希望呀。
定点厕所产生的生理垃圾都被放到了大的腐化池发酵摆成了农机肥洒进了田中,第一遍的还青肥进田中后,每家的稻田都是一片喜人景象。
到了梅雨季节,几乎天天都在下雨。护城河外面的河道都涨了许多,好在这几年云双国的水利工作做得好,这些河道的承受里还是很大的。百姓无论是家建的房子还是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房,地势都很高,即使河水满了,也不会出现人员伤亡的情景。
“石师父,你看这雨水也太大了,这些秧苗全泡在水里了,也不知咋样了。小的给王爷、世子、公子磕头。”一群穿着蓑衣的农人闯进来慌里慌张地问。
“全起来吧。”云倾城发话。
农人们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但是眼睛还不敢乱瞄。
“外面的雨真大。”天成和天青也从外面视察回来,见屋子里多了很多人,愣住了不知出什么事呢?
“出什么事吗?”天问皱着眉头问。
“张少爷,苏少爷,你们回来了。这雨是越下越大,田里的秧苗可就露了个头出来,要是再不想办法的话,今年秋季会不会再绝收呢?”一个农人哭丧着脸问。
“只要这秧苗能露头,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要是一直不露头的话,只能支持两天时间,否则就不好说了。”田里的事,天成和天青还是比较了解的。
“大家先回去看看吧,说不准明天就会晴起来。”天青安慰大家。
农人们互相看看没有办法,只能回去等着了。
到了晚上,云倾城等人回到了庄子得了一个大惊喜。
“晚渝,你怎么过来呢?”莫清休兴奋地问,难得这样一贯清冷的人这么激动。
“是想我了吧?我差点相思成疾了。”安慕辰也高兴,桃花眼都眯成了一条缝。
“晚渝?”云倾城人刚开口就哽咽,太想她了。每天夜里想她都睡不着,心中就盼着早点儿见着她,见了面反而不知怎么表达了。
“给你们送粮食过来了,顺便过来看看。”晚渝的脸色有些疲惫。
“一路上就在赶时间,快点吃完饭让娘子早日休息吧。”玉流景哼声说,带着不满。这一路上都在赶,差点累死了。
“这雨下得太厉害了。玉流景明天将你制出来的药水倒进喝水的井里消毒。”晚渝打了一个大哈气。
莫清休等人见她疲惫的样子,赶紧吩咐人上饭。
“这是嫂子们给你们的信。”晚渝从怀中掏出两封信递给了天成和天青。这两个人可能还有些不好意思,当着大家的面将信小心地放进了怀中收了起来。
近来事情太多了,大家也没有心情拿他们开玩笑。急急忙忙吃完饭,晚渝洗漱一番,带着黄衣月心等人就休息了。
在河道达到最大承受值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开恩,一直下了接近个把月的天竟然开始放晴了。
老百姓奔出屋子到了外面高兴得大喊大叫,直嚷着老天爷保佑。
“安排人手,晚上的时候要注意将水排出去,白天一定要再灌溉。”晚渝看着头上耀眼的大太阳眯起了眼睛。要是一直高温不下的话,对水稻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这就让人去做准备。”天成答应着。
晚渝亲自到田里看看秧苗,下过雨的泥地上是很难行走的。她腿上鞋子上都是泥巴,但是却毫不在意。
云倾城几个人跟在后面都是喜气洋洋,更不会嫌弃。
田头的农人在知道苏家东家亲自过来查看灾情都热泪盈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才好。
“不用那么客气,这些秧苗在水里泡的时间长了一些。这河道里水也满了,一时两时估计也下不去。这样高温对小苗是不好的,估计得脱了一层皮。”晚渝蹲下,看到小苗虽然在水里泡得时间长,但是应该影响不是太大,但是收成多少是要受到点影响了。
“会不会绝收?”有农人颤着声音问。
“这倒不会,但是减产说不定会有,但是也保不准,要是河水退下去快,也不会减产。”晚渝肯定地回答。
“不绝收就好。要是像往年那样种,我们就一点儿想头也没有了。这么大的水灾就是减产也没有什么。”只要不绝收,农人们就满足了。
“这两天注意排水吧。具体怎么做,听石头安排就行。”晚渝起身,开始往回走。她不怎么喜欢这样炎热的气候。
农人们看着她回去的背影,感动得只抹泪,真是活菩萨呀。从此以后,秦州和钦州很多人家家里供着的不是菩萨佛主,而是苏晚渝蹲在田头拿着秧苗的画像,这是后话。
钦州那边灾情就好得多,晚渝派人过去通知后就没有亲自过去。
果然如晚渝所料,田里的秧苗因为高温的缘故,外面那层大叶子全萎缩了,只剩下里面鲜嫩的小芽。农人们事先知道了,也不慌张。在这么大的洪水面前,秧苗能活着已经是对他们最大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