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古代去种田 作者:懒语(潇湘vip2013.01.18完结)
“拿来我试试。等一下。”她跑进屋里,大伙不知她干什么,都疑惑不解。
“用这个。”晚渝扬了扬手中的牙刷,这是上次的实验品。她蘸了一点牙膏,轻轻地刷了起来。不错,口腔中起了沫子,味道也很清新。簌了口,感觉口腔干净许多。“这个牙膏能用。你们也来试一试。”她热情地将牙刷分给在场的人,于是院子中出现了十几个人集体刷牙的壮观场面。
“这样清洁口腔方便多了。公子,你真聪明。”夏荷刷完牙呼出一口气,闻了闻感觉真好。
“比用青盐舒服,味道也好。”蓝带也呼了口气。
“月石,你用得怎么样?”月石试用的是最差的一种。
“还不错,比用青盐强多了,味道也好。”
听了大伙的反馈意见,晚渝彻底松了口气。
“回去可以再试试能不能用低廉的材料做出质量高的牙膏。成本太高的话,大众消耗就不高。最好人人都能消费得起。这些贵重的少做些作为特价商品卖就行了。”虽然平民花不起大价钱,但是如果人人都消费的话,数量那就是惊人的了。
“我们这就回去继续试验。”绿意拉着蓝带就出去了,其他人也跟着出去继续奋发了。
村民们在放工的时候每家领了两块肥皂,听了用完要反馈意见,都用起心来。东家就是好,有了什么好东西都让他们先用,等用好了,生产的时候,各家劳力就不会闲暇了,多好呀。
地里的麦子渐渐发黄了,而秧苗却郁郁葱葱地繁盛起来。村民们还是像当初一样,每天都喜欢过来看看。不同的是,当初是好奇,现在则是满怀希望,看着这些秧苗一天比一天地精神,大伙也一天比一天地神气,他们彷佛见到了自家稻子丰收的情景了。
西瓜、西红柿,晚渝对他们的生长是上了心的,几乎每天都过去看看。这些瓜苗和西红柿苗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长得很繁盛。
“明天到各家收集尿,每隔三米就放上一桶。再用自制的喷壶将尿稀释进行叶面喷治。”晚渝看着瓜苗吩咐丁一山、王伯。“派人进山,让那边也这样做。”
丁一山答应一声安排人手去了。
地里的麦子越来越黄了,沉甸甸的,微风吹过就像黄色的海洋起伏,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小麦的香味。每家今年都是好收成,山里由于山风的缘故,这两天应该就能收了。
晚渝让全村人到祠堂开会,“山里的麦子熟了,大家明天进山先收那边的麦子。收完后再忙这边的,等这边的麦子收了,正好接上山里栽水稻。山里山风大,秧苗也长得快,等山里结束,估计正接上这边。这季麦收过后,你们想歇下来的时间都没有了。家里面发明了很多种东西,麦收过后就要投入大量的生产,少不了你们有钱赚。”她的话得到是热烈的掌声。
“大伙好好干,不要辜负晚渝的一片心意,再过几年。我们千溪村的名声传远了,大伙脸上都有光。”族长岁数大,说起话来却是铿锵有力。
村民们都善意地笑了。“等我们的东西卖出名了,看谁还敢瞧不起我们千溪村。”有人喊。
整个祠堂热闹起来,“孩子在学堂里吃,大人全到山里。”晚渝宣布。
大伙赶紧回家准备工具了。
第二天,大伙坐上竹筏进山了,很多人还是第一次进山,都被眼前的景色吓坏了。好家伙,这地看起来比村里的还要多呀。这麦子长得也颗粒大着了。
蒋大亮等人已经在田里收割着了,村民们连忙下田动起手来。练武的孩子负责运麦子,浩浩荡荡的大军忙个不停。晚渝见此景想起现代爷爷、外公谈起的农业学大寨,估计就是这样。
中午的午饭是夏荷他们烧的米饭,山里山外同时蒸馒头送过来,菜是卤好的下水和泡菜,好歹将几百个人吃的解决了。
月舞他们有经验,在场上负责用脱粒机打粮食,二十来台的脱粒机一字排开很是壮观。
五天的功夫,这边麦子就收完了,村民各自回家,准备迎接这边的麦收。山里这边人则负责用牛耕地,挖塘。
少年少女都是练武之人,这两天将运粮作为训练任务。一个个夹着两袋小麦也不觉得累。连夜打粮,轮岗换人八天后麦子终于打完了。
将所有的小麦收进仓里。这些少年姑娘也顾不得休息,又全拉到了山外。
正赶上这边小麦熟了,村民各自忙自己家的,少年们齐上阵一起收割,开始还不熟悉,慢慢的速度就快起来了。这边的长工也加进来,中途不断有收完的村民过来帮忙,六七天工夫,地里的麦子也全进仓了。
今年家家都增产,村里人个个喜得嘴都合不拢,赶上往年好几年的收成了,能不高兴吗?
这还没有完了,又是全村总动员,壮力妇女进山准备开始栽稻子。
少年们负责拔秧运秧苗,村民们见过晚渝家去年栽稻子,有模学样,将裤腿卷起来,弯下腰插起来。可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腿脚就不听使唤了,地里的泥经过水的泡,变得十分滑溜,人不自觉就往下陷。晚渝反复地、耐心地讲并做示范,大家好歹才学会。人们将线绳拉直了,一人一行开始比赛。有的手快,遥遥领先,有的人落后就有些着急了。晚渝就安抚大家,让他们不要着急,谁快的到头就去帮帮落后的,等水稻栽齐了已经是五天后了。
整齐的秧苗像士兵一样挺直,村民看着这些秧苗都很欣慰,这些就是粮食呀。林明远等人已经将鱼苗放进了池塘里,这些小鱼在里面自由地游着,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再等田里的秧苗合拢,这些小鱼还得搬家,最后落户到田中的水沟里了
村民们回到村子里,赶紧挖沟,翻地。晚渝家的牛这阶段也很辛苦,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等地整好了,秧苗也达到插秧的高度了,村里又是几天兵荒马乱的。十天过后,整个农忙终于结束了。村里所有的人也瘦了一大圈,但是没有人喊累的,都觉得这样的日子过的很充实,这是和往年不同的。
稻田的管理也非常重要,秧苗栽下后六七天要施肥,这些肥都是晚渝指挥拌好的。撒多少也是按照她的要求去做的,地沟里的小鱼喜欢干净流动的水,这些水也是在晚渝指挥下统一排放的。
等一切进入正轨以后,晚渝也瘦了一大圈,将苏老爹等人疼个半死,村民们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家家对晚渝都是感激,连朱氏都安分了许多。
鲍氏和苏大郎家见村里人全栽上了水稻,真是又生气又嫉妒。有心跟着学,可是秧苗都是晚渝统一育苗的,他们一点不知,也不敢拿一季庄稼做实验冒险去做。
就是地里施的肥也是晚渝分发的,这也模仿不了。村里今年家家的小麦比往年多收了好几倍,可是他们两家还是老样子,除去税粮,也就没有多少了。
顾氏这次是将晚渝恨到了骨头里,他们家十几亩地竟然没有人家三亩地收的多。说出去,几乎没有人相信,但是事实摆在眼前。明明他们是长辈,这个小丫头竟然仗着有几个钱不把他们放在眼中,还处处和他们作对,真是要死。
他们从没有考虑自己做的怎样,全把过错推给了晚渝。
晚渝不知道这两家人的心态,也懒得管,依旧快乐地过自己的小日子。
“瓜蔓长得太旺需要打叉,每棵在根部只留两到三根藤蔓就行,离瓜太远的要掐尖。”此时晚渝正在大棚里指挥大家给西瓜打叉掐尖了。
“苏大壮你们过来,要这样搭架,将番茄的秧子和支架捆好了、结实了。过几天,像这样的叉也要去掉。”她指给长工们看,大伙都认真学习。等回答了他们的疑问,晚渝才回去了。
第七十五章 促销(一)
更新时间:2012…11…15 8:20:36 本章字数:6299
夏季的天气还是很热的,地里的西红柿已经开始露红了,再过上十来天估计就可以吃了。每个秧上都结满了大大小小的西红柿,晚渝怕天气闷热,果子又结的多,这样下去会烂果子的。她让长工们掐掉了里面多余的小果子,将工人们疼得要命。
等晚渝向他们解释清楚了缘由,大伙才释然了。
西瓜的藤蔓爬得到处都是,每根藤蔓上都结了一个到两个的西瓜,这些西瓜小的都足有碗口大,估计再有半个月就可以上市了。
天翔、天明尝过西瓜的味道,这几天见西瓜长大了,就日日过来视察,被苏杨氏笑话了好几次了。
晚渝也想吃,可是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她安排了。
“你们看着天成、月白做,要瞧仔细了。做的时候一定要将竹子的毛边磨光滑了。产品的质量决定了以后产品的走向。”晚渝叮嘱村民们。
村民们瞪大了眼睛,看着天成、月白将竹子劈开,磨成了一头大一头小,然后用锥子钻孔植入了马尾毛固定好。月白、天成磨得很仔细,这个榜样很重要。
“看清楚了吗?”其实做牙刷并没有多大的技巧,做起来工序也不太复杂,只要用心做,一会儿就能学会了。
“大家分成三组,一组负责劈竹子,一组负责打磨。待会打磨有模子,照着模子的大小去做。另一组负责植入马尾。清楚了吗?”她大声问。
谁家男人在家不做些手工活,这活比较简单,这些汉子大声回答,“清楚了。”
天成将模子分给大家,大伙就开始工作了。天成和月白穿梭在人群中,不时地指导一下,晚渝也挨个看了产品见没有问题,然后将这边的质检工作交给了苏家堂就离开了。
第一天做出的产品,晚渝按照村里每户人家的人口数,人手一份,顺带附送试验出来的牙膏一小盒。这种东西村民们都是第一次用,无论男女老少都好奇极了,到了家里,大伙就迫不及待地试用了。
虽说牙膏不是高级的,可是加了香料和薄荷,刷起来还满口泡沫,特别是刷完后更是口气清新芬芳。于是,所有人都爱上了这些产品。
试用成功后,就能投入大生产了。村里、山坡上春季栽的许多花都开了,全村到处是花香,这些鲜花为晚渝美容产品做了大贡献了。
有了亲身体验,村民们做起来就更加用心,有的还提出了改动提议,比如手拿的位置更加合理化。晚渝对提出的建议只要合理就会采用,然后对提出建议的人进行物质奖励,这样极大调动了工人的工作热情。
这一天,天气特别得闷热。午后的时候,西边的乌云翻上来,一阵阵的响雷从远处传来,晚渝抬头看看天,看这样子是要下雷雨了。
“赶紧到山里,让他们将油布重新固定好了。”她交代好,自己就施展轻功向瓜棚那边奔去。
夏荷,秋月不敢耽误,立即进山。现在有了功夫,进山只是一转眼的功夫罢了。
“大家速度快些,将油布搭好并固定好了。”她着急地找来人手。
这边的长工不敢耽误,立刻在西瓜地的顶上搭上油布,边上用泥固定好。雷声越来越近,滚滚的炸雷不时在头顶响起,伴随着的是一道道耀眼的闪电,狂风吹过,扬起漫天的尘土,路边的杨柳都被吹弯了腰。
工人们手脚麻利,快速地搭布、铲泥,连苏老汉都出来帮忙了。不远处,孙大壮几人的媳妇慌忙地将鸡鸭赶进圈里,关上了围着的栅门后也过来帮忙。
二十来亩的西瓜刚结束后,天上的雨已经开始滴下来,豆大的雨滴打在脸上还是很疼的,趁着雨还没有倒下来,她和工人赶紧将六亩地的西红柿也搭上了油布,人还没有进屋,天上的雨顿时像用盆泼下来似的,铺天盖地的,每个人都变成了落汤鸡。大家连忙跑进了屋里。
“东家,擦擦,小心着凉了。要不我找衣服给你换上?”孙家儿媳妇递过来帕子给她。
“你们都换上衣服吧,我回去。你们要留意瓜地和西红柿地,不要被水淹了。还要小心油布不要被风刮了。”她接过帕子将脸上的雨水擦干净了。
“放心好了,我们会小心的。”丁一山回她的话。
晚渝顾不得外面的雨大,一头扎进了雨中。身后还传来孙家媳妇让她小心的话。
她刚进院子,红腰见了,赶忙将伞给她撑上。“到哪了,怎么会淋成这样?”
转眼两人进了屋里,“去到瓜地那边了。那些西瓜、西红柿娇贵着了,可不能被雨打了。”她接过红腰递过来的帕子,先将头发上的水抹去。
“快将衣服换了,不要着凉了。”苏杨氏、周大娘也进来了。
晚渝转进洗漱间,放开开关,一股热水就流了下来。这些热水也是她的新发明,她将铁桶涂成了黑色,加上黑色的铁盖,又在下端开个口子接上管子,用的时候出来的就是热水了。这相当于现代的热水器。
进了大桶,全身的毛孔都舒展开,人变得舒服多了。外面的雷声很大,震得人心慌慌的,洗完出来一看,外面的雨依旧很大,雨滴都连成了线,地上雨水汇成了小溪,急急地向外流去。
“快将这碗姜茶喝了,小心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